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汇报体会 -> 学习体会 -> 正文

2011年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心得体会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0:04阅读:
字号:|

敬爱的党组织:

我很高兴能被推荐去上发展对象培训课程。在这短短的一个月的学习期间,使我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首先,通过对《党章》的学习,让我明白的了党的性质、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在本次课程期间,我校党委不仅为我们安排了导师授课,为我们认真讲解、深入剖析了党的章程、相关文件以及自党成立以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还组织了了各位入党积极分子在课余时间分组探讨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观看相关的教学纪录片以加深对党的认识。通过此次培训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深受鼓舞和教育。使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更加坚定了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了我现在以及将来不管在任何岗位上工作都要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以下就是我对这次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进行学习和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通过郑磊老师的第一讲“科学发展观”,使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因此,科学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党和国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即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坚持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维模式、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不断开创新局面。

二、通过对“十七大”报告的学习,了解了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规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略,对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发展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规划。“十七大”报告是一个集中全党智慧、反映全党意志、体现人民心愿的好报告。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树立了航标,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三、通过学习和讨论“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使我认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但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会议精神,不断充实思想理论知识,更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当前,学习和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对于做合格党员,出色完成好各项工作,推进党的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更加坚定地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去思考显示问题;要自觉加强系统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增强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要紧跟形势,不断转变和更新思维模式,用科学世界观知道个人社会实践,自觉摒弃不合时宜、不利于发展的思想和行为;要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政策方针和决策部署上来;要自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培训课的最后,我们小组组织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作为本组成员的实践课程。看着馆内陈列着的百余年前的古物,史海钩沉,遥望历史,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党的成至今,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冲破重重难关,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而从这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明确地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经过本次然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培训,使我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今后,我要更加深入地学习这些科学理论,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党员的要求来严格约束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前进,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