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汇报体会 -> 学习体会 -> 正文

大学生村官党校学习心得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0:05阅读:
字号:|

光阴荏苒,转眼间,为期两个月的省委党校大学生村干部班培训就要结束了。作为河南省第二期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43名同志中的一员,我非常感谢郑州市委组织部、高新区党委、管委、高新区人事局能够给我这次参加培训的机会,回顾这两个月的学习、生活经历,我觉得自己收获颇丰。下面我将把我在这两个月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心得作一详细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思想培养、增强党性意识、加强职业观念

两个月的学习培训,充分使我对党、对大学生村干部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是对党,我更加坚信我们党的领导。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七年,在全国执政五十九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党的十七大指出,我们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主线。“打铁先得自身硬”,中国共产党要担当起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使命与重任,首先要把自身建设好。这就需要固本培元。不仅要巩固自身本来好的东西,还要把这些好的东西发扬光大。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她的“本”和“元”就是她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从“两个务必”到“求真务实”,从“群众利益无小事”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种崭新的形象与氛围越来越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戴与支持。因此,我们要坚信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二是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培训,使我更加热爱大学生村干部这个职业。大学生村干部是个新兴的职业,他区别于以往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十七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中来,是我们党关注农村问题、发展农村、发展民生的重大举措,中央有关部门已经作出部署,从2010年起,每年选聘2万名,连续5年共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解决“三农问题”,使农业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农民由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农村和农民迫切需要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新农村建设者。另一方面,在基层和工农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加强基层干部的素质,加强年轻干部熟悉了解基层工作的经验,了解民生,了解国情、民情。大学生到农村“做官”,应该说是时代的呼唤,农村、农民的期盼,是国家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大学生村干部”不仅仅是个职业,更加是个事业!祖国需要我们、农民需要我们,农村是大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是我们青年一代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

二、深入理论学习、培养基层工作能力

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十分重视我们大学生村干部班的培训工作,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作了精心的设计。此次村干培训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针对农村基层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为重点,以培养我党年轻基层干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等工作、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探索培养新兴具有基层经验的年轻干部的新途径为根本目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考查相结合,使我们每一位学员都能从此次培训中有所收获。就我个人而言,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我的理论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是通过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入学习,我已能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上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重大命题,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明确了其历史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今天,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明确其历史定位,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的迫切性,对于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分析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积极吸收人类现代文明成果、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基础上得出的新结论。科学发展观是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是通过《国际金融危机与河南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河南经济发展》了解了河南的经济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更加深了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认识,明确了今后我对所在的郑州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的目标。通过《物权法》、《法律与民俗的冲突与平衡》、《我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河南的农民工问题研究》、《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等课程的学习,使我更深入的掌握了在基层农村工作的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处理农村工作的能力,培养了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素质。为今后更好的服务“三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研讨,我对如何提高我党基层执政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基层农村工作对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村干部首先必须端正态度,只有在主观意识上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其次,农村也是创造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开拓视野,让我们真正把身放在农村,把情系在农民,把心放在发展上去,加强学习、加强锻炼,得到迅速和健康的成长。特别是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同志在开学伊始给我们做的生动的报告,更加深了我对我省发展的认识,增添了我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更加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同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叶青纯同志等领导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做的重要报告,更加使我珍惜本次学习机会。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加强研讨、坚持了选修课和远程报告的学习。注重个人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三、加强实践、认真警示、增强党性素养

在社会实践方面。省委党校在对我们学员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3月20日清晨,我们村干班在省委党校张主任及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新乡,对刘庄和京华村进行了为时一天的参观考察。学习了解了他们的发展模式和情况,村民的好书记史来贺同志的那种“一心为公、全新全意为村民,一生心系刘庄,关心群众,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深深感动着我,今天的刘庄,是史书记51年担任刘庄村书记取得成绩的最好见证……

在郑州市少管所进行的警示教育,三个曾经我党的高级干部通过现身说法,曾经人民的公仆、党的好干部、因为不洁身自好,而成为今天的人民罪人,不仅辜负了国家、党、人民的信任和培养,更加伤害了自己的亲人,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给我们做了一次深刻的警示!

在省委、省政府开展的“讲、树、促”活动中,我们村干班集体去兰考县参观学习了焦裕禄同志的生前事迹。再次加深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努力成为“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焦裕禄似的好干部。认真响应党的号召,牢记主席的教导,努力成为服务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四、掌握本领、提高素养、服务“三农”

通过本次的培训更加使我认识到,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是新的条件下的新生事物,对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被选拔到农村做“村官”的大学生,如何能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通过对大学生“村官”管理教育工作的实践,大学生村干部应具备以下的素养。

1、坚持面向实践,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

在大学时期,大学生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年、意气风发的学生,学习是每个人的主要任务。从莘莘学子到农村干部,首先是进入新的社会角色。不管过去学的是什么,现在担负的都是农村干部这个角色,面对的是农业和农村工作,所以要扑下身子尽快投入新的角色,适应新的环境。其次是接受新的任务。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知识、有技术的大学生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需要每个人摆正位置,尽心尽力,尽责尽职。不但要学会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还要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高从严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干好每项工作。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坚持面向实践,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和提升为工作成果,是每个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的能力。

2、坚持学以致用,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大学生“村官”走上岗位以后,首先要对自己所任职村的经济、地理、人文等情况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理清思路,发现问题,尽快熟悉村级组织运作机制,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在思考和处理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时,要有远见卓识,不要目光短浅;要三思而后行,不要随心所欲;要锻炼自理能力,克服依赖思想;要理性、理智,不要盲目和感情用事。要加强道德和法制观念,做事要有责任心,要考虑到行为的后果,不做鲁莽草率的事情,使自己由“成人化”向“成熟化”转变,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转变。

3、坚持深入基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是人生永恒的课题。学以立志,学以养德。过去,在学校、在课堂向书本学习;现在,在基层、在农村有了一个向实践、向群众学习的机会。面对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首先要学会向实践学习,就是把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其次要学会向群众学习,就是虚心学习农民群众的优点和经验。善于学习,善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