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区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工作汇报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我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质课,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注重人格塑造。但是还为数不少的课,仍然存在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果低微。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调控,久而久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能力系统遭到破坏,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出低效或无效,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积极响应区教研室打造“有效课堂”的号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获得了有效的学习,越来越关注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化,向课改要质量。在打造“生命课堂”上,已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下面我把这些做法向领导们汇报一下,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
一、加强理论学习,把握课改实质
“生命课堂”这一改革思路,我校已酝酿已久。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生命课堂”,我校通过专题讲座、理念大讨论等形式,积极宣传和学习“生命课堂”的理念,把握课改实质。本学期11月份,我们以“聚焦有效课堂,构建生命课堂”为题进行了本学期第二次“生命课堂”的专题讲座和实践的大讨论。在这次会上,李校长对“生命课堂”的核心理念和意义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阐述。“生命课堂”的核心理念,在于让每个课堂都优质高效,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同时每个老师也得到发展。生命课堂最真切的意义和最本质的使命就是充分地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让每一个学生自由、充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董校长以“聚焦有效课堂,构建‘生命课堂’”为题,结合教学案例,就走向理想课堂的实践作了专题讲座,从“创造、生活、细节、唤醒、真情、思辨、求真、简约、体验、拓展”十个关键词入手,对“生命课堂”的构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经过认真讨论,老师们认为:构建“生命课堂”,就是把学生确实当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是认知体,把学校生活看作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而不是学习过程的重要构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让我们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解放学生的同时,让我们教师成为研究者,让我们教师的工作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实理想中的新教育。另外,通过会议、展板、网络以及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积极对外宣传新课程理念,从而取得家长及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实践中,我们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主渠道,以质量为生命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作用,注重学习过程,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积极推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教会学生会学,指导学生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之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能得到主动地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让素质教育的目标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打造“生命课堂”,“课程载体”作前提
“课程载体”,就是要确立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把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看作是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在此基础上,按照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要求,全面建设规范加特色学校。
学校设置的课程内容将面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做到:一是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发掘、设计课程内容;二是具体的课程内容安排上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实施三类课程:
①夯实基础知识的学科课程:国家规定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
②提升能力的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③发展个性的校本课程:根据《艾山一中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设置《硬笔书苑》等学校课程,以及各学科校本课程等。《硬笔书院》校本课程共分八册,在我校初一至初四开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书法水平、欣赏水平,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志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课程开发到备课、上课都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的好评。上学期我校成功地为全区的校本课程研讨会提供了现场,亓芹老师的示范课获得了与会领导的好评。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导处的统筹安排下开展的有声有色。亓秀岚老师“探访汶水之源”的综合实践活动,曾先后组组织学生到大汶口文化遗址、市环保局、区水利局、区环保局访问调查,了解汶水的污染成因、治理、河道建设,在此基础上,为全校教师提供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课,前段时间她还参加全省综合实践优质课评选,取得了好的成绩。
三、打造“生命课堂”,教师素质是根本
打造“生命课堂”,教师素质是根本.为此我们本着在实践中培养,在实践中提高的原则,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创设工作氛围,搭建发展平台,学校从不放过一次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同时积极开展校本研训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开展“基于生命——我最满意的一堂课”活动
学期初,有教导处统一安排,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基于生命——我最满意的一堂课活动”,听后即可点评,授课教师也紧扣学生当堂反馈的情况写出课后反思和今后教学的整改措施。听课后,教师都能及时上交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反思中根据本班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能切中要点的提出整改意见,并将措施一一落实到实处。例如:有的老师发现自己的课堂由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便思考着应用大量的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究活动;有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了今后教学中应该注重技能的学习。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教师的教逐渐注入了思想内涵,引导着学生去领会思想、感受思想、学会思想、学会用自己的脑袋去看问题,去思考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二)开展了营造数码校园系列活动
根据我校现有的电教资源,以及大部分教师的建议,学校开展了营造数码校园系列活动。活动分为计算机知识讲座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及教师博客评比等内容。我们是针对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一些电脑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本着简便可行,能实用、可操作的原则进行校本培训活动。所有参加的教师都能够认真的做好业务笔记的记录,逐步掌握了一些课件制作的方法。学校统一将教师自制课件进行登记,建立了艾山一中教学资源库,并建立教师博客群加强交流学习。一年来,先后有吴艳华等2名教师获全国课件制作二等奖,1名教师获省课件制作一等奖,3人获省课件制作二等奖;伊廷军老师被评为市电化教学能手,吕雪等2名教师获区级“优秀电化教学研究人员”称号。
(三)发挥骨干优势,开展骨干教师展示周活动
我们在骨干教师中开展了教学展示周活动。活动中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精心准备,每人上一节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示范课,我们要求同学科的教师参加听评课活动。学校专门为大家设计了评课活动单,每位教师在听完课后当堂进行点评,大家互相交换意见,取长补短。通过骨干教师展示周活动,使我校的骨干教师业务素质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使众多非骨干教师业务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群策群力,积极培养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为此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规划,从学校领导、教研组、备课组,群策群力,通过“看课”、“学课”、“上岗课”、“过关课”、“提高课”、“展示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促使青年教师早日成才,成为教学骨干。
(五)鼓励教师拓展第二技能目前,我校许多教师参与了器乐、声乐、书法、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技能的拓展活动,学校成立了教师合唱团,并为他们配备了演出服装,合唱团定期开展活动,为教师的第二技能拓展起了个好头。
以骨干教师发展为龙头,青年教师培养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带动了教师整体教育水平提高。许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迅速成为教学骨干。学校现有莱芜市名师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名,市级教学能手1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11名,区级教学能手30名,市区级优秀班主任15名。
四、打造“生命课堂”,课堂改革是方向
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生命课堂”,学校找准了课堂改革这一突破口,实实在在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为课改把握方向。
1.进行“生命课堂”的两项改革
①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校要求教师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更广泛的可能性,改变大多数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现在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就不可能主动发展。教师必须做到“五还”要求:即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要求每节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并逐渐向三分之二过渡,压缩课堂上教师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空间”(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朝向,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工具”(不只是指学具,主要指教学内容结构化,教会学生学习结构及掌握、运用结构以主动、独立学习)、“提问权”(让学生在预习、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性质和类型的问题)和“评议权”(包括自评与他评、发表感受、提意见、表扬和建议)。
②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
以“还”为基础,进行“多向互动”。这里的多向,包括教师与全体、部分或个别学生之间的不同性质的互动,包括学生个体间、个体与小组或全班、小组与小组间不同性质的互动;对互动的要求,不仅关注学生参与课堂交往的主动性,更要把握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从三方面来实现改革的目标,一是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教师在设计中要有“结构”意识,形成“弹性化”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用新的设计去支撑新教学过程的构建,同时要求教师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娴熟于心。二是在上课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包括评价、追问、启发、判断、组织等),通过多向交互作用,优化教学过程。三是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结合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来进行。
2.建立多元化的“生命课堂”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本着 有效性、生命性的原则,从学科实际出发,主张建立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例如自主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创造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案模式等。其中初三数学组的自主教学模式和英语组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校初三英语备课组“英语一体化教学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紧紧围绕落实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设计,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学生学习流程的角度给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反馈。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了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自学,促进学生由先学,再到会学,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思维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条件,提高学习质量和学生的学科素养.既可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使其全面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得法,使教学双方都能获益。一体化教学案教学减少了课堂的隐性浪费,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课了课堂达成率。“英语一体化教学案”的实践中,针对单词教学、语法教学、对话教学、听力教学以及课文教学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构建了“英语一体化教学案”教学模式群。例如对于语法教学,他们采取感知领悟和归纳总结的原则。其操作程序:“预习指导(师)自学探究(生)——情景激趣(师)初步感知(生)——导而弗牵(师)融入文本(生)—要点导航(师/生)疑难解析(师/生)——跟踪练习(师/生)达标检测(师/生)——归纳总结(师/生)思维拓展(师/生)”。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3、抓好课题研究的带动作用
根据《艾山一中新课程改实施方案》,全校教师本着“问题即课题,教改带教研”的思路,着眼于教学实际,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纷纷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进程中,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方法,各学科教研组围绕自己的教学实际设立课题,教师再根据子课题确立自己的课题.我校承担的省级以上4项研究课题,2项已结题。9项市区级研究课题均取得重大进展,计划今年下半年结题。齐翠华
四、打造“生命课堂”,教学评价是催化剂
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生命课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要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还要激发他们的情感潜能,营造幽默、活泼、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突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的“积极参与”侧重解决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有效参与”侧重解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问题。为此我们重新修订了《艾山一中教学常规》,制订了《生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特别致力于教师评价的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至于对学生的评价,我们结合实际,以人为本,关注差异,构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其做法在全省召开的学生评价会议上得到交流,受到好评。
新评价体系的建立,推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年年被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学生特长得到全面发展,有许多学生在各级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和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竟赛中获奖。有6名同学在山东省第1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吴数万、赵超越、郭华昌等同学的小发明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十二年不间断,年年有创新,不但丰富了学校文化生活,而且有效的激发了全体师生追求美好生活和艺术真谛的满腔热情,为大家提供一个观察美、欣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广阔天地。近几年,有上百名同学在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各级运动会、文艺汇演中获奖,由我校输送到市体校的孟丽丽获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子自由式摔跤金牌和世界锦标赛冠军、栾兆超获21届省运会摔跤第一名,我校被市政府授予体育工作“突出贡献奖”。今年6月,师生作品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荣获一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们将不断努力和探索,努力打造“生命课堂”,使孩子们的心扉更加敞开,使孩子们的生命更加灵动,让孩子们生命的活力尽情释放。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