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汇报体会 -> 工作汇报 -> 正文

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情况汇报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0:17阅读:
字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欢迎大家来我镇检查指导工作。凉州户镇地处玛纳斯河东岸,东距首府乌鲁木齐135公里,北距玛纳斯县城3公里,西与石河子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全镇占地面积10.75万亩,辖9个行政村,有可耕地4.7万亩,有汉、回、维、哈、壮等10个民族,6453人,人均占有耕地7亩。  

自XX年10月我镇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荣誉称号以来,我镇始终坚持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纳入党、政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把精神文明创建作为提高广大农民整体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融入全镇生产和生活的各项经济发展之中。长期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线,按照“工业富镇、农业稳镇、三产强镇、科教兴镇”的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依托优势,乘势而上,取得了“三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我镇先后获得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科技进步先进乡(镇)”、昌吉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州级党建工作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同时,我镇在各个行业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优秀人才,先后有20多名干部和农民荣获区、州、县先进个人的表彰。XX年年全镇总产值由XX年的2.55亿元增加到XX年年的3.13亿元,年均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从XX年的165万元增加到XX年年的4783.6万元,年均增长95.2%。招商引资从2005年的180万元增加到XX年年的5230万元,年均增长96.2%。XX年年底我镇农民纯收入率先在全县突破万元大关,达到了10008元。目前,凉州户镇农村经济快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一、着眼和谐抓发展,促进农牧民收入不断增长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我镇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物质支持和思想保证。  

依托资源、地缘优势,凉州户镇积极引导农牧民顺利步入第三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单一棉花种植的产业结构迅速转向酿酒葡萄、制种玉米、棉花、畜牧和小辣椒、特色林果业等五大支柱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目前,全镇农作物98%实现了订单化种植。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围绕五大支柱产业组建了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系列服务,农民+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在畜牧产业上,依托西部牧业强势带动作用,把数量扩张、品质提升和加工增值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分散养殖,集中育肥,批量销售的良好格局。XX年年,全镇实现畜牧业产值5732万元,占大农业产值的42.9%,比XX年4610万元增长24.3%。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我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三年来,全镇共引进各类招商引资项目26个,投资总额19680万元,实际到位招商引资资金1529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不仅以铅合金冶炼、棉纺、织布等为特色的中小工业项目带动战略得以实施,而且以商服楼开发、餐饮、运输等为主体的三产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全镇餐饮娱乐网点达41余家,大小客货运输车辆165余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已成为我镇经济快速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镇不断加大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镇先后引进新农村建设项目11个,其中已完成安全饮水、沼气池建设等项目7个,已立项道路硬化等项目5个,已申报中低产田改造、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4个。三年来,全镇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947万元。在二三产业和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带动下,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目前,全镇长期劳务输出从XX年的524人次增加到XX年年的740人次,年均增加108人。劳动力转移实现创收420万元,人均劳务收入588元,比XX年增加396元。同时农民自主创业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249户,外出创业农户达223人,已形成了纸制品生产、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小吃等为主的二三产业体系。全镇经济运行已顺利驶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夯实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依托规划抓落实,促进农牧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工作思路,我镇在对总体规划进行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加强全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安排与协调,并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全镇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质量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全镇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从“硬件、软件、活件”三个方面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在日常工作中,镇党委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与物质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同步发展,农村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已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精神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不断地抓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近年来,全镇累计投资近2800万元,修建了集会议室、图书室、娱乐室等为一体的高标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9个,兴建万村书库6个(藏书达万余册),为广大农民学文化、学科技创造了良好的阵地。积极构建了镇村两级初级卫生保健网络。争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65万元建成占地900平方米,科室设置较为齐全的甲级卫生院1所,另有全镇6个村级卫生室所提供的服务,基本实现了看病不出村或不出镇,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2010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3.9%以上。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和村民养老保险工作,目前全镇已有32户贫困户和残疾人纳入到低保救助。有150名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参加了养老保险,确保了农村党员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得到加强,采取引资方式,建成中心幼儿园一座,目前“中学、小学、幼儿园”系列教育体系不断完善。XX年以来,我镇按照县委南扩西联城市群发展战略,先后投入836.8万元完成太阳庙村2幢商服楼和4幢农民住宅楼建设。投入90万元完成西凉州户村、庄浪户村、五圣宫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近7000余人的饮水问题。结合“村村通”工程,投入260万元完成镇区7.4公里主干道道路硬化建设。争取国家项目资金26.16万元,农民自筹资金39.24万元完成沼气池建设254个,推动了“三清五改”工作步伐。投入50万元完成镇区4公里斗农渠维修改造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产条件提供了便利。投入160万元完成植树造林2326.7亩,其中防护林1294.7亩,经济林1032亩,提高了绿化率,改善了人居环境。三年来,全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1832万元。目前,镇区内新型的农民住宅楼园区,镇区沿路商贸区、招商引资引进的工业园区及农家乐旅游区,一个道路宽畅、规划合理,布局统一的小集镇雏形已经形成。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完善,有效促进了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全镇掀起了植树、栽花、种草的热潮。以治理农村“六乱”为突破口,按照“齐、硬、净、绿、美、亮”的“六化”标准,开展了文明巷道创建活动。目前已建成文明卫生巷道19条,累计25公里。并以此为契机,加大了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以建立和完善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为抓手,实行门前三包,签定环境卫生责任书等措施,使环境卫生整治成为村民的一种日常自觉行为,从而极大改善了全镇环境卫生面貌。  

三、立足主体抓教育,促进农牧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全镇在开展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党组织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在对镇、村干部实行双目标考核时,镇上从村干部的年工资中划出XX元作为实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量化目标考核,同时积极组织基层党、团、妇、民兵等组织开展各类行之有效的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始终贯穿于广大群众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组织党员、团员开展扶贫帮困及“双带”活动,全镇181名农民党员和300名团员共与442户农民建立“双带”联系,对种植、养殖、运输、饮食服务等多种项目进行帮扶指导,为全镇各族群众共赴致富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镇党委不断研究探讨深入开展镇、村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新形式和新内容,把“十星级文明户”和“标兵文明户”、“五好家庭”、“致富能手”等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在全镇开展了以“三净三齐一无味”(即室内地净、窗户玻璃净、墙面净、家具净,家具摆放整齐、衣被叠放整齐、炊具放置整齐、室内无异味)为标准的标兵文明户评选活动,目前全镇有1501户农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占总户数的95%,23户农户被评为标兵文明户。于此同时,在全镇开展了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的文明礼仪创建评选活动。积极推进以打造“诚信凉州户”为主题的诚信建设活动,截止目前,共评出信用村4个,信用户789户。通过坚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我镇已连续8年保持自治区级文明镇的称号,全镇已创建区级文明村、文明单位2个,州级文明村、文明单位4个;县级文明村、文明单位7个。  

结合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我镇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切入点,制定周一、周五为学习日,坚持带领机关干部学政治、学业务,坚持读书看报,不断地吸取精神营养;以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从提高农民的劳动和就业技能入手,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技能培训的投入,全面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和就业技能,形成了一批职业稳定的农民从业队伍。长期以来,我镇充分依托“阳光培训”工程,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依托县劳动就业中心、成职教中心、党员培训基地等,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电焊、电工、面食加工等多个专业的技能培训,促其由“体力型劳务”向“技能型劳务”转变。充分利用“文明村民学校”的阵地作用,分类别开展相应的农民文明礼仪教育培训工作,传授基础文化和文明礼仪知识,从文明致富技能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