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汇报体会 -> 工作汇报 -> 正文

县教育局创选评工作汇报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0:18阅读:
字号:|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和年度教育重点工作,以“创选评”活动统揽全局,坚持贴近工作实际、贴近教学一线、贴近师生生活的工作思路,广泛深入开展了多层次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创选评”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创选评”竞赛活动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快速、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创选评”统揽全县教育整体工作,在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工作任务,创新工作举措上狠下功夫,力求以“创选评”工作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一是健全了领导机制。我们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各股室股长为成员的“创选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选评”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创选评”工作。二是健全了督查考核机制。我们结合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坚持将“创选评”活动与教育工作任务同步下达,同步考核,同步表彰。年初,我们把本年度“创选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到各单位、学校,并重新修订了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做到责任到人,保证了“创选评”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三是健全了激励奖惩机制,我们把“创选评”活动与岗位目标考核工作相结合,对评选出的优秀单位在暑期领导干部学习培训会上进行了隆重表彰奖励,对评为较差单位的学校及负责人通报批评。四是健全了交流提高机制。我们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不断创新。一方面积极借鉴兄弟县区、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一方面组织召开学区和初高中两个层次的“创选评”工作座谈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推动了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提升“创选评”工作水平

1、切实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今年以来,我们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学习贯彻落实工作,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安排意见》和《关于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安排意见》,把《十七大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发放到每一位干部教师手中,通过集中学习、分组座谈、个人自学等形式,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局机关组织集中学习12次,办学习心得体会专栏6期。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2、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我们在抓班主任培训的同时,积极与团县委联合,对全县各中小学团(少)队书记、辅导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活动、“形势教育大课堂”活动和“十七大精神学习宣传”读书征文评选活动,使学生通过生动的文字和影像资料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祖国的巨大变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发奋学习、成才报国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加强了行为规范教育。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了以“十讲”和“十个道德好习惯”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养成教育,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德育报》对我们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四是加强了与司法、文化、团委等部门的联系,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五是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校刊等为依托,积极开展校园艺术节和小图画、手抄报、黑板报展示评比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六是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作为我县重要的德育基地已落成开班,开启了我县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3、全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我们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把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定为“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师德承诺和民主评议师德师风活动。5.12汶川地震后,组织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收看“抗震救灾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号召教师向地震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教师学习。8月份,组织开展了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评选出东郊中学、独李中学等10个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王红梅、王新凯等43名师德先进个人。9月份,我们以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学英模、铸师魂、做表率”师德演讲比赛,并将优秀演讲稿汇编成书,组织教师学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广大干部教师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4、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创建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与公安、工商、卫生、文化等部门的配合,对校园周边的网吧、营业性歌舞厅和流动饮食摊点进行了清理和整顿,取缔黑网吧4家,清理流动饮食摊点21家,极大地改善了校园周边环境。汶川地震后,我们组织人力对全县中小学校舍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地震造成的危漏校舍进行了拆除和加固,消除了校园安全隐患。同时,强化安全教育,扎实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了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南郊中学、独李中学分别被评为省、市级“平安校园”,东关小学、中山街小学、西张中心小学被评为县级“平安校园”。二是广泛开展行为规范达标校、管理达标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东郊中学、徐木中学被评为管理示范学校,高渠中学、大程镇荆中小学等5所学校被评为管理达标校,马额镇新安小学、渠岸乡大村王小学等5所学校被评为行为规范达标学校。三是积极实施省市级示范化高中、重点高中创建活动。南郊中学、北城中学积极争创省级示范化高中,并于11月份通过了初验,年后将正式验收,东郊中学积极争创市级标准化高中,今天正式检查验收。

5、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行风建设。我们把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行风建设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中之重,及时与乡校负责人签订了《2010年干部廉政建设目标任务书》,印发了《2010年党风建设工作意见》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管理一览表》,对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进行了周密部署。同时,认真落实警示提醒、诫免督导、责令纠错制度,一年来,警示提醒1人,诫勉督导2人,责令纠错2人。我们以深入治理乱收费和乱办班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严格执行收费公开公示制度和校长负责制度,面向社会公开监督电话,积极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教育收费监督员,对学校收费和办学行为进行全面监督。全县未发生一起重大违规违纪事件。

6、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我们把宣传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三原教育信息网、《三原教育通讯》和《咸阳日报·教育周刊》、《咸阳教育电视台》为主阵地,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教育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经验和全县教育重大活动、重大成果。今年共编发《三原教育通讯》10期,在《陕西日报》、《咸阳日报·教育周刊》、《教师报》等报刊刊发宣传稿件160余篇,9月8日,《陕西日报》以“三原县:西部农村教育的奇迹”为题,对我县教育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做了专版报道,在全县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尊师重教兴学氛围。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党报党刊征订利用工作,截止目前,2010年征订任务已全部完成。

7、深入开展“双创”和“六型”机关创建活动。我们按照全县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的目标任务,及时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三文明一工程”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标兵、文明校园评选活动,马额中学、陵前中学、池阳中学积极争创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和文明校园,高渠和平中心校、陂西中心校、庙张中学、新兴中心校、陂西中心校积极争创县级文明单位标兵和文明校园。北城中学、独李中学被评为市级绿色文明校园,中山街小学、独李中学被县“双创办”评为双创工作先进单位。在局机关和直属单位扎实开展“六型”文明机关创建活动,使机关的工作作风、服务意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10月份,我局被县委、县政府推荐参加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评选活动。

8、深入开展“抓学习、转作风、树正气、保稳定、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我们以学习教育为前提,采取专题辅导、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干部教师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xx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以及教育法律法规,坚持半天学习,半天工作,机关干部每人有1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和2篇以上的心得体会文章。我们以查摆问题为重点,组织开展以“摆现象、摆问题、摆不足、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为主要内容的查摆活动。我们以整改提高为目的,针对查摆出的问题结合个人履行职责情况提出整改措施,作出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活动的开展,系统广大干部教师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服务意识和纪律观念明显增强。特别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中小学校长都能深入教学一线代课、听课、评课,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立足实际,统筹兼顾,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和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我们在抓好教育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2010年县委、县政府下达我系统招商引资任务1500万元。截至目前,我系统已招商引资5500万元,超额完成任务。其中,引进陕西豪诚太阳能实业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亿元,合同引进资金6000万元,目前已投入资金1600万元;引进交大康桥清河幼儿园项目,合同引进资金900万元,投资已全部到位;引进灾后重建、东郊中学礼堂兼餐厅等12个项目,资金共计3000万元。

2、高标准做好“教育强县”复验工作。今年5月14日-16日,省教育厅对我县教育强县进行了复查验收,在听取我县工作汇报和深入中小学实地查看后,专家组认为,我县在获得教育强县称号之后,教育工作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呈现出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