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调研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深化,下岗失业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个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是关系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在职工心目中的形象问题。前一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并讲明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我们认为: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多年来,市总工会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娘家人,始终把解决下岗职工、困难职工这些弱势群体的问题作为自己一项严肃而艰巨、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总工会充分履行维权职能,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平台、以“双百双千”帮扶活动为载体、以建立“四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困难职工“六难”问题为内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市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根据X协办(2005)16号文件的要求,现将我市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及解决看病难问题工会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 我市下岗职工基本情况
2004年,市总工会两次对全市下岗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第一次共调查企业759个,职工总数179170人,其中:下岗职工21065人,困难职工13699人(男6479人,女7220人)。
按年龄结构分类:30岁以下1636人,31-40岁4691人,41-50岁4729人,50岁以上2643人。
按文化结构分类:小学2086人,中学中专10943人,大专670人。
按困难职工所属企业性质分类:国有6423人,集体2179人,外资176人,私营371人,其它4550人;
按困难职工所属行业分类:机械冶金4174人,建筑578人,纺织1995人,煤炭64人,军工169人,交通运输1312人,其它5407人。
按困难原因分类:因下岗致贫6165人,家庭成员患大病致贫1370人,因子女上学致贫685人,因收入低致贫2740人,因天灾人祸致贫685人,其他2054人。
2、第二次共对400名职工进行了具体调查:
被调查职工中有135名职工家庭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65名职工家庭不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家庭每月每人平均享受31--60元低保费的有67名,享受61--90元有41名职工。
从致困原因上看:有45人因企业效益不好收入低致困,87人因下岗失业致困,110人因就业人口少致困,13人因家人有大病致困,92人因拖欠工资致困,6人因供子女上学致困, 21人因其它原因致困。
2002年8月以来有135名职工享受医疗救助,75名职工享受助学救助, 57名职工享受就业或再就业救助,135名职工享受生活救助,15名职工享受其它救助。
被调查职工目前需要就业帮助的116人,需要医疗帮助的132人,需要上学帮助176人,需要小额借(贷)款帮助的107人,需要住房帮助的33人,收入太低需要帮助的156人。
被调查职工再就业需要技能培训的55人,需要职业介绍95人,需要资金帮助107人,需要企业安排73人,需要落实就业政策的56人,等机会再说的19人。
被调查职工医疗需要参加医保的112人,需要报销拖欠的医疗费79人,需要优惠就诊的83人,需要出台困难职工医疗政策97人,需要帮助解决大病医疗105人。
通过调查显示,因家庭成员患大病致贫的职工占困难职工总数的比例相当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说明患大病是造成职工贫困的主要原因,“看病难”也是困难职工不可逾越的生活坎,因此解决“看病难”问题、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是体现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二、下岗困难职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收入低或没有收入,再加上患大病、子女上学等,下岗职工的生活非常困难,有的困难到在菜市场捡剩菜叶、在大街上拾垃圾的地步,状况惨不忍睹。从调查中显示,下岗困难职工存在六难现象,困扰着他们的生产生活。
1就医难。职工的收入本来就不高,一旦患上重病,难以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如市腾龙泵业公司职工许国富7年前患双侧股骨头坏死,丧失劳动能力,因治病负债累累,现在每月还需要100多元的医疗费,爱人董学敏早已下岗在家。为了生活,夫妻二人在厂区内开个小烟酒摊,勉强度日。龙源航运公司的马明军、鞋业集团的肖万德、朱秀梅、糖酒公司的王保良等困难职工患上重病后,因费用高放弃治疗而死亡。
2、子女上学难。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不足130元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按他们的话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如燃料公司职工谢艳春患脑梗塞,丧失劳动能力,爱人也离她而去,收入来源中断。因无钱交纳学费,其女儿整日在社会上游荡。
3、就业难。下岗职工由于受年龄、技能、素质等方面的限制,实现再就业非常难,尤其是“4050”人员,更是难上加难。如年近50岁的高玉生和白莲香同为日杂公司下岗职工,在求职过程中,屡次遭到用工单位的拒绝,如今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与两个儿子挤在一间单身宿舍内,生活十分窘迫。
4、生活难。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半停产增多,下岗职工数量逐年上升。由于收入来源中断,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如红日集团职工李占云夫妻两人下岗多年,女儿温彬前年考上大学,使本来就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现在全家仅靠其丈夫在外打零工度日。
5、住房难。下岗职工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更不用说买房子了。冶金厂下岗职工吕毛常年在河堤边上的一间瓦房里居住;食品实业公司下岗职工王桂臣一家三口人在沙河上的一条船上居住,因清理河道无奈租住亲戚的一间房子;
6、诉讼难。下岗职工的微薄收入是承担不了高昂的诉讼成本的,现在我国实行的是一裁两审制,律师费、仲裁费、诉讼费、执行费等费用加起来非常可观,一但摊上官司,也只能是望而却步。如原第三针织厂的郭勇强被分流到我市某企业后,发生了劳动争议,协调无果。因无钱打官司,只能忍气吞声,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受到维护。
三、 造成看病难的原因
1、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导致看病难。
2、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看病难。
3、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不足130元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绝对是负担不起的。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导致看病难。
4、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导致看病难。
5、医疗费用昂贵所致。
据《北京晚报》4月20日登载,一位普通的城市居民患病后如果住一次医院,平均的花费需要他一年的收入都不够。据统计,最近8年来,门诊就医费用增加了1.3倍,住院费用增长了1.5倍,平均每年门诊费用增长13%,住院费用增长11%,都超过了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目前城市居民平均住院费用是7600元,而现在城市居民的年平均收入是6500元。农村平均住院费用是2400元,刚好像党与农村人口平均纯收入。众所周知,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于下岗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
6、企业未参加医疗保险所致。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金。但是据劳动部门专业人士称,目前市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至今未参加医疗保险,如汇通公司、卷烟厂、3515工厂这些大企业也未参保;部分参保企业常年拖欠医疗保险金,仅市直就达近300万元;还有一部分企业参加了医疗保险,但是参加的不彻底,只是给一部分企业骨干、行管人员办理了医疗保险,而一般职工则没有办理医疗保险,这种情况在非公有制企业相当突出,这也是直接导致职工不能依法享受医疗保险,无能力去医院看病的重要原因。
7、不按政策执行所致。
政策规定改制企业和破产企业要为退休职工剥离10年的医疗保险金。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一些企业规避法规政策,没有按规定执行,严重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导致退休职工看病难。
8、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所致。
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社会化水平低。有许多企业都是单位缴纳医疗统筹金后,政府才给所在单位的职工分情况、按比例报销医疗费。这种单位特色的社会保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它不但混淆了政府、社区、单位之间的职能界限,而且苦乐不均,减弱了社会保障分散风险的能力,无法保障最需要保障的困难职工的生活。
四、工会所做工作
市总工会为解决下岗困难职工看病难问题,建立了就医救助机制,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1、与有关单位协调成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2000年市总工会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设立了“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下岗困难职工凭市总发放的《特困职工证》看病可以享受九项费用的减免。2004年,又发展市医专附属医院为市直第五家优惠医院。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12家,为下岗困难职工实行医疗救助6188人次,减免医疗费131.7万元。其中郾城区救助1323名困难职工,减免费用26.4万元;舞阳县救助1098人,减免费用25.8万元;临颍县救助630人,减免费用13.4万元;源汇区救助580人次,减免医疗费11万元;市直救助2557人次,减免费用54.9万元。
2、开展义诊活动。我们每年举行一次义诊活动,对下岗困难职工实施医疗帮扶,已形成制度。仅在2004年开展的“健康春风”义诊活动中,为511名困难职工进行了免费身体检查,义诊金额达11万多元。
3、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用。一是为了加强对下岗困难职工的日常医疗救助,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门设立了健康咨询窗口,聘请高水平的退休医生常年坐诊,免费进行身体检查。至目前,以对下岗困难职工实行医疗救助1386人次,免医疗费近2万元。二是制定出台了《救助困难职工实施细则》,对于患大病且费用超过一定标准的困难职工,给与相应的现金补贴。目前,已有125人得到救助,金额9.27万元。
4、督促优惠政策落实。在全市开展的帮扶困难职工活动中,市卫生局认真落实漯发(2002)114号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对困难职工实行医疗卫生保障帮扶的通知》,明确规定困难职工在市直各医院就诊凭《低保证》,《特困职工证》免收挂号费、注射费、救护车接诊费;减收检查费、床位费、医疗处置费和中西药费的5%-15%。为了把《通知》精神落到实处,一是把卫生、劳动等部门的优惠政策装订成册,印刷3000套,广泛发放到各级工会、医院和困难职工手中,让他们了解到各有关部门的帮扶政策,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二是设立热线电话。我们面向社会公布了热线电话“12351”,接受困难职工的政策咨询、投诉和求助,及时协调处理落实医疗优惠政策的有关事宜。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政策执行单位联系会议,互相通报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制定下步工作计划,使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四是加强调查研究。2004年12月,我们开展了关于帮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把包括医疗救助在内的优惠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的效果、存在问题、以及建议形成书面材料,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敦促其加以健全完善。
5、健全完善医疗救助机制。为了进一步解决下岗困难职工看病难问题,今年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健全完善医疗救助机制,一是加强城镇职工医疗互助补充保险的探索和研究,并采取建立试点、以点带面的方法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使职工受益。目前我市3515工厂、邮政局等单位工会已经开展了此项工作,对于解决职工看病难问题上,效果十分明显。二是协调有关部门成立“特困职工购药优惠单位”,使下岗困难职工购药时享受一定的优惠。
五、建议
1、切实把医疗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一是加大政策落实的督查力度,建议由政府牵头,医疗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医疗优惠政策进行督促检查。二是设立投诉热线电话,方便职工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三是加强对政策执行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政策执行水平,为困难职工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2、健全弱势群体医疗保障体系。患重病是造成职工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解决职工“看病难”问题迫在眉睫。一是建议政府对困难企业采取一定优惠政策,如财政补贴等,使企业有能力为职工办理医疗社会保险,享受医保待遇。二是有关部门可采取每年一次性补助的方式,对患有慢性疾病且花费超过一定程度的家庭进行补助。
3、探索城镇职工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工作新路子。目前我市部分乡镇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上获得了成功。今年市总工会将借鉴此种模式,在部分县区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工作试点,加大对困难职工医疗救助的力度。望政府给与大力支持,从财政上贴补一定的资金,促进此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4、加大政府促进再就业力度。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困难职工的问题,根本性的措施在于搞好就业和再就业,患大病职工家庭也是如此。政府要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帮助因病致贫家庭的健康人群实现再就业,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