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汇报体会 -> 工作汇报 -> 正文

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0:23阅读:
字号:|
1.编制“十一·五”规划,要避免以往管理体制造成的口径混乱、“规(划)出多门”。商务部要就内外贸一体化、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和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全面规划问题同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工商局、统计局、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协商解决长期存在的口径混乱、“规(划)出多门”、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协调不力、扯皮低效的病疾。针对中国管理机构的现实状况,可否考虑提出就“十一·五”规划问题,建立以商务部为主体的“一部为主、其他为辅”的编制体制和覆盖全社会的编制口径,并为后续建立精干、协调、权威和高效的“一支笔”管理体制创造条件。
  2.编制“十一·五”规划要注重促成原内外贸企业的合资合作。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促成由传统体制、政策造就的原外贸企业和原内贸企业之间,在新时期以资本为纽带的合资合作,整合各自优势,优化全社会的各类商贸流通企业资源和国内外商品产供销流程,为内外贸一体化,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流程紧密衔接,构筑坚实的微观基础,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供体制和政策条件。
  3.商务部要指导各地区科学制订“十一·五”期间覆盖全社会的流通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通过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阻止目前违背流通规律、“大办”流通产业,特别是“大办”物流产业的蠢事。同时,要促使 《大店法》等商业立法尽快纳入立法程序,并推动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流通领域的实施细则。
  4.编制“十一·五”规划,商务部要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地评估外资进入流通领域的正负效应。其中,要重点解决已经发生的违反WTO规则、竞争不公平、地位不平等的问题,依法进行损害调查,尤其要坚决制止地方政府“宁赠友邦、不予家奴”、逢迎讨好外资企业,擅自提供“超国民待遇”,而对国内商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不闻不问等问题的发生。
  5.编制“十一·五”规划要同迫切解决的问题紧密结合。例如,商务部要认真听取商贸企业的强烈呼声,深入调查全国商贸业用电价格明显高于工业企业用电的状况,会同有关部门在彻底解决计划经济时期延续至今极不公平的体制和政策问题,切实办好这件深得人心、有利于商贸业发展的实事。
  6.在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商务部要注重对经济背景和重大主题的独到的战略研究。中国作为经济转型国家同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流通产业落后和市场体系缺失。这是中国从排斥市场体制走向依靠市场体制过程中最艰难的转变之一,也是流通创新和市场培育的重大意义和难点要害之所在。中国原有的纵向化、条块分割、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是时时处处、有意无意专门与横向性市场流通体系“作对”、“为难”、“过不去”的体制,它使得原本可以更有效率的、更具竞争性的、内外贸一体化的商品流程和流通网络被切割得零零碎碎、混乱不堪,导致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难以计数。商务部要就此组织调研,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十一·五”期间借助流通创新和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和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大思路。要有意识地改变计划经济时代延续至今的“商贸部门”、“流通行业”的狭隘观念和视角,尝试着开辟全新的考察思路,着重从宏观层面集中讨论流通创新过程中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核心问题,为内外贸、市场体系和流通产业问题进入宏观经济研究层面提供新路径、建立新平台。
  7.在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商务部要相应提出新理论、新万法、新观点和新主张。
  (1)新情况、新问题显示,对流通产业的地位和效能需要重新看。沃尔玛现象显示,凭借强大的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方式,悄然造就了流通产业在全球一体化的广阔领域引领生产、调整结构、配置资源、促进消费、抵御风险的强大功能,以往多被忽视的流通企业正在逐步取得对制造商、供应商的绝对支配地位。因此,新情况、新问题显示,对流通产业的地位和效能需要重新看。流通产业不应被继续有意无意地当作次要产业来看待,中国要将主要注意力从计划经济时代延续至今的制造业转向贸易、市场和流通业,寻求借助流通业解决原有问题的新途径。从时间角度考察,流通产业通过其消除“耽搁迟滞和断档脱销”的天然职能,可以决定国民经济的运行顺畅程度和节奏、速度;从空间角度考察,流通产业通过其“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天然职能,可以决定各种经济结构。这是从时间继起和空间并存两个视角所做出的最高概括,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同时又是寻求原创性的基本路径。
  (2)基于上述理由,“十一·五”规划中纲领性的思路是确立贸易、市场和流通产业的先导地位,促成国民经济完成“第三个转变”,即促进国民经济从静态化、慢节奏、高成本、低效率向动态化、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的根本转变。突出强调“第三个转变”,是从中国的实际和面临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不是对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转变”的简单重复。时至今日,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地区无不叫喊“资本不足”、“资金短缺”,但同时又放任经济节奏的缓慢、迟滞,任凭已经投入的巨额资本沉淀、凝固或隐性闲置。现在看来,中国的主要问题不是表面上看到的“到处缺钱”,而是循环太慢,缺少“动感”,几个钱不顶一个钱。
  8.编制“十一·五”规划的相关重点问题。
  (1)在流通产业的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和宏观层面中,最要紧的是解决好宏观层面的问题,即着眼于宏观经济目标,将流通产业政策列入最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和最高的决策层面,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现代流通业在新时期、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流通产业的贡献率和竞争力。
  (2)从理论、体制、政策、主管机构、审批权限、企业经营范围等诸多方面加快我国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解决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一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
  (3)建立精确、可靠、实用的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流通状况跟踪监测体系。
  (4)在深化国有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下,注重技术创新,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对传统流通业实施以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基础的现代化改造。同时,要在物流成本调查研究和物流资源普查摸底的基础上,努力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当前尤其要坚决制止误用违背物流规律的办法“大办”物流产业的倾向。
  (5)流通现代化绝不止是第三产业的事,首先是第一、第二产业的事。流通现代化也绝不止是东部沿海城市的事,更要关注的是农村和中西部。
  (6)明确流通产业政策,加快流通产业立法,制定流通产业规划,优化流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有竞争实力的现代流通产业集团,为活跃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造宽松条件。
  (7)加快反垄断立法,加快对内开放,改变阻碍商品流通的条块分割、贸易壁垒状况。
  (8)强化讲诚信、守契约、反欺诈的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合法权益。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