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汇报体会 -> 工作汇报 -> 正文

高新区管委会突发公共事件评估分析自查报告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0:24阅读:
字号:|

  一、高新区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高新区管委会位于xx县高部、xx江上游,北连xx国道,南接xx高速公路。

  首先,园区内包括山林、丘林地段,在暴雨季节容易引发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其次,高新区处于xx江上游,xx江两岸的村庄受水患严重。农作物被淹受损,给两岸农民造成了损失,防汛工作突出。2008年高新区自然灾害事件不甚严重,没有给村民带来很大的影响。再者,高新区在开发建设园区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建筑施工、开山填土、岩石爆破等土地开发工程,其安全施工尤其重要,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则,避免引发事故灾害;另外,园区内拥有企业xx家,规模以上企业x家,其集化工、制药、轴承、胶囊等多种行业。安全生产任务艰巨,不可小视。2008年度,施工单位和园区内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安全操作、生产,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最后,高新区在对园区进行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园区村征用土地的工程建设中容易引发群众性事件。该群众性事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环境,需要通过疏导,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总之,高新区管委会在2008年总体环境良好,未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措施为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根据高新区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以下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明确总体要求,努力保障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高新区紧紧围绕发展建设和谐园区的总目标,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做到“四个坚持”:坚持预防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坚持信息先行,快速反应,牢牢把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动权;坚持整合资源,强化能力,为有效开展应急管理提供基础条件;坚持统一指挥,协同对应,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和基础支撑,努力增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和财产安全,高新区管委会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和基础支撑。其一、高新区管委会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罗东祥任组长,吕德军任副组长,组员为何溢强、俞乜朝、梁新权、俞伯恒。并落实具体相关工作职责。其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首先加强与园中村村干部的联系沟通,设置一个联系人,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排查摸底,主动掌握信息动态,在社会安全事件中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高新区管委会与园区内的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联系协调机制。要求企业建立应急管理工作预案,并设有兼职信息报告员。一旦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告管委会和县有关部门。再者,加强与派出所的协调配合管理工作。

  (三)完善抢险设备、器材等物资准备,保障物资的正常有效使用高新区管委会始终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对抢险设备、器材、物资定期进行检查,对应急联络网络经常进行检查、核对、维护,对应急管理人员、联系方式的变化及时更新,确保预案效能的有效发挥。对存在的隐患进行定期排查,及时排除,安排专人实施监控危险源,并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培训,熟悉救援职责任务,搞好救援配合工作。熟悉信息报送程序和时限要求,切实把应急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管委会立即开展研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及时开展人身救援,组织群众疏散转移和安置等先期处置工作,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并按规定及时报送信息。在救援工作的同时,做好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协助工作。应急处置后,立即组织恢复重建工作,协助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确保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正常。

  (五)加强对公众突发公共事件宣传力度高新区管委会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抄写黑板报、发放传单等多种渠道宣传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方法,了解情况,从而进一步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安全,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三、理清思路,抓好今后工作重点根据高新区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需加强以下几点:

  (一)管委会加强与企业、园中村的联系沟通和合作,密切关注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园中村的生活思想动态,全面掌握村、企业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情况。(二)加强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安全教育,使其了解潜在的危险性和健康危害程度,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三)明确抢险救援职责,督促企业单位制定预案和预防措施,并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保障人员,装备完好处于良好状态。通过园区管委会上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2008年未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基本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推进和谐园区建设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向县委、县政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