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汇报体会 -> 汇报材料 -> 正文

“个性化阅读与文学教育”汇报材料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2:24阅读:
字号:|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感谢各位莅临我校进行指导,下面我把我校“个性化阅读与文学教育”课题实践和研究的情况向各位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愿景

我们想通过课题的研究,旨在带动学校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语文教学之路,提升学校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读写能力;同时提高语文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新颖、业务精湛、质量过硬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和过程

(一)加强培训和学习,努力提升课题组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课题研究的第一生产力,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组教师的培训和学习。

1、加强专业阅读。学校为语文教师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国内顶尖的语文教学刊物,指导教师进行阅读,汲取鲜活的教学案例,灵活地拿来,巧妙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另外,课题组还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先后印制了《苏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评析》《给教师的建议》,要求每个教师首先进行个体解读、做好圈点批注、梳理好观点,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然后在课题组内进行交流。我们开展专业阅读,注重书中的观点同学科相结合,同教学实践相互编制;强调开展带有钻研性质的知性阅读,反对消遣性质的感性阅读,真正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2、加强专家引领。课题组教师每年都走出参加省市各级各类业务活动;我们还不断把专家请进来为课题组教师洗脑。XX年年3月,我们邀请原山东教育社总编辑陶继新老师作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报告,课题组教师明确了“取法乎上” 开展经典阅读的重要性;课题组全体教师还先后先后观摩了潍坊十中学习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和 “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胜利四中”同课异构活动,树立了构建“自主课堂”的教学信心。

3、加强有效教研。课题组开展了每周“半日教研”活动。分教研组和备课组两个层面、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教研组长组织安排,主要开展主题教研、评课、理论学习等活动;第二时段,备课组长组织安排,主要开展导学案研制、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先听后上活动。另外课题组每学期还开展两次大型的“备说讲评 ”和课堂能力排名活动。这些活动,都着眼于课堂进行“田野式”研究,使课题组教师在专业共同体中得到了成长。

(二)探索“个性化阅读与文学教育”课堂模式

课堂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课题组积极响应市县教育局构建“和谐课堂”的精神,在学习江苏洋思中学、南京东庐学校、聊城杜郎口中学、潍坊十中等名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推出“个性化阅读与文学教育” 下的“导学导练,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导学,就是以目标导学、以学案助学。导练,以学案达标题进行训练。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案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互动,包括小组内“一对一”的互助,小组内四人间的多维互助以及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基本流程包括四阶段:情境导入,唤醒智慧→自主学习,启迪智慧→交流探究,实践智慧→综合建构,内化智慧。

情境导入主要是通过复习旧知、放视频、讲故事、语言实践活动等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文本,出示学习的目标。

自主学习,主要是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自学对文本扫除文字障碍、整体感知,使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对文本圈点批注,理清个人能读懂了多少,做好笔记;并能对文本进行质疑,把不懂得问题梳理出来。

交流探究,主要是小组内对自学内容进行展示,对于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首先在小组内解决;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经过教师梳理、整合后再进行探究;探究后再进一步展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教师的点拨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疑难点、困惑点、发散点,尽量少而精,帮助学生从规律、方法、思想等方面归纳提升,真正能够启迪学生智慧,教会学生学习。

综合建构,主要通过教师引领学生对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方法,进行归纳、梳理,或迁移、或联想,或比较,起到综合建构、拓展延伸的效用。

以上是我校“个性化阅读与文学教育”下的基本模式,主要应用于新授课、讲读课;我校还探究了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作文课、课外阅读课的基本模式,限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不论哪种课型,我们课题组提出了自己的课堂愿景,就是要求我们课堂既要有优质课、公开课的活力;又要有保证优异的教学成绩的常态课的效率,还能以人性的、人道的、科学的方式来实现。

(三) 加强“个性化阅读与文学教育”课程开发

我们积极围绕“个性化阅读与文学教育”课题进行课程开发。开发的课程有《论语》课程,既教师指导学生每天背诵一则《论语》,能够理解文意,并能够应用于生活实践中;《现代散文鉴赏》课程,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篇经典散文,并进行圈点批注,写出读后感;《唐诗宋词》吟诵课程,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首经典诗词;《小说阅读》课程,除了新课标制定的阅读篇目,我们还先后引领学生穿越了《边城》《围城》《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名著;《名家导读》课程,我们利用寒暑假,指导学生阅读了周国平、毕淑敏、贾平凹、余秋雨等人的作品,聆听名家教诲,提高人文素养。

为了保证课程的实施,学校按课程标准要求配齐书籍,建立“阅览室”。图书以名著、时文为主,数量充足,每年订阅刊物不少于60种。各班采取捐献、购买相结合的形式筹书,建立“小图书馆”。指导学生建立“家庭图书角”,指导学生每学期购买1—2本名著,每年订1—2份刊物。

围绕这些课程我们开展了“读书报告会”“诗歌朗诵会”“图书超市”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营建了书香校园。

(四)加强课内外练笔,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课内外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我们课题组保证学生每天课内外写作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且规定了合理的写作量。

1、每学期写日记不少于50篇。,初一、初二每篇不少于300字,侧重于写人记事,写观察日记等;初三每篇不少于400字,侧重于写生活随笔、评论及文学性作品等。

2、每学期写读书笔记不少于50篇。初一、初二每篇不少于300字,重仿写,简单的读书分析等;初三四每篇不少于400字,主要写好读后感、文章改写、读书分析等。

3、每学期写课内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主要是随兼周双课时的作文课完成。

4、每学期课外自命题随笔每学期不少于20篇。自命题随笔要努力贴近学生生活,表达要富有文彩,要尝试写一写小小说、剧本、文学评论、放胆文等。

5、每学期办手抄报每学期不少于4次。初一以摘抄为主,初二、初三以自创稿为主。可个人办,也可相互合作。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彩。

6、每学期组织学生投稿不少于2次;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1次。例如山东省创新作文大赛、叶圣陶杯作文大赛、“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等。

教师要对日记和读书笔记检查、批改,学校要课内外练笔作为常规语文作业进行检查;学校还以年级部为单位编辑学生作文集;学校编辑了《河畔》《心迹》《一校新教育》等学生刊物。

三、课题研究的收获和成效

(一)教师素质大大提高。在课题组十三人中,有市教学能手3人,县教学能手7人,县学科带头人2人,校首席教师2人;有省中语会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教师1人,县优秀教师2人;高级教师3人,中级教师5人;课题组有20多篇论文在《中学语文教学教学参考》《现代教育科研》等报刊发表。

(二)教学成绩突出。课题组先后八次获县优秀学科奖,辅导的学生在《语文世界》《阅读与写作》《创新作文》等刊物发表作文70多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