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汇报体会 -> 汇报材料 -> 正文

乡镇全民创业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2:24阅读:
字号:|

市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召开以来,乡党委、政府对全民创业工作十分重视,把全民创业工作与当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围绕新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工作结合起来,把全民创业与解决失地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结合起来,千方百计争取各类优惠政策,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采取多种措施激活民资,启发民智,增强群众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市自主创业、促进再就业先进单位”,“**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区失地农民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失地农民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受到省厅领导的充分肯定。现将全民创业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宣传,深入发动,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

我们通过标语、横幅等宣传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向干部、群众宣讲全民创业的意义。同时,组织创业有成的人士和创业愿望强烈的群众多次召开创业经验交流会,乡党委、政府以全乡半年工作讲评会为契机,对引进项目的单位和创业成功的人士进行了重奖,鼓动群众创业,充分激发了群众创业冲动和激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首先表现在村干部对全民创业的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干部找项目多了、干部办实体的多了,群众做生意的多了,干部和群众都在积极想点子,找路子,寻求致富途径。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全民创业落到实处

为了加强对全民创业的组织领导和指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主抓领导任组长、劳保所所长任副组长的全民创业领导小组,并确定两名专职工作人员专抓全民创业工作,积极为全民创业需要资金的群众协调资金,搞好服务,全力为全民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多策并举,广集民智,掀起全民创业新热潮

一是支持自主创业。乡政府对自主创业的干部和群众大力支持,针对机关分流下岗人员领办、创办民营企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退役士兵、两劳释放人员、高校毕业生创办个体工商户等,都积极鼓励和扶持,在厂房、资金、技术上给予帮助和支持。对自主创业的400多人免费办理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并搞好政策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已经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积极投资创办企业,促进农民就业。**村村民***2010年返乡,在乡政府支持下投资1000万元准备在家乡建设一个及绿色生态、观光餐饮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预计可安置农民300人。**村村民***,投资800万元,准备新建一个大型农药厂,得到国家惠农政策和资金支持,可安置70人进厂就业。

二是支持现有企业二次创业,鼓励做大做强。坚持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创业平台,引导民营企业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是审时度势,创新思路,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增收。我们积极协调区局,为新区周边6各行政村12710失地农民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失地群众3000多人,XX多人被安排到发达地区的大中型企业就业,320人在新区保绿、保洁、保安、环卫等岗位找到工作。

四是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创业中的难题。对创业遇到困难的群众,明确乡政府工作人员帮扶创业,从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帮助协调,解决创业中的实际问题。对有创业意向的群众,帮助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致富项目。已发放小额贷款70多万元,实现下岗人员再就业100人,帮助13个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四、优化环境,搭建平台,倾力为全民创业搞好服务

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以及浓厚的人文环境,给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在全乡大力弘扬“务实、奋进、发展、和谐”的创业精神,努力把群众的创业欲望释放出来,创业激情迸发出来,创业潜力挖掘出来。

目前,我乡已初步形成了人人思创业、家家奔致富,真抓实干求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年全乡新增个体工商户68家,新上企业3家,新上20个养殖项目,有3个工业加工项目。全乡项目投资已达2.1亿元。

我乡全民创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新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失地农民群体增加较快,仅仅依靠现有的农民培训师资和设施,无法很快全部解决他们的就业、增收问题,加上窑业治理后剩余劳动力转移消化力度不够,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探索办班培训、以工代训、结对帮带等就业培训新形式,充分发挥农村养殖、种植等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使本乡的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都能有用武之地,使本乡失地农民就业有新门路,增收有新渠道,使全民创业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在促进农村富裕、社会稳定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