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汇报体会 -> 汇报材料 -> 正文

民办教育调研汇报材料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2:26阅读:
字号:|

  我叫程国华,XX年从上饶师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同年应聘到紫阳中学任教。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我的工作和思想。

  我的成长离不开紫阳中学的发展。大学毕业找工作时,同班的许多同学要么到浙江等地的学校去应聘,要么回原籍准备考本县的公办教师,而我听说家乡婺源办了一所民办高中——“紫阳中学”,而且创办者是省重点中学的领导和老师,就毫不犹豫地来到了紫阳中学应聘。经过紧张的考试、备课、上课以后,我应聘成功了。紫阳中学和我签订了三年劳动合同。第二年,我女朋友也来到了紫阳中学应聘,如今也在紫阳中学教语文。

  我开始上班时,紫阳中学办学才一年。但紫阳中学从领导到老师到学生,浑身散发的都是勃勃生机:办学时间虽然短,但有特殊的教育理念:紫阳无差生,自觉就是自由;校建绿化工程虽然未全部完工,但管理却是那么严谨规范;领导虽然很忙,但对老师的培养和关爱却是不遗余力;同事之间竞争虽然激烈,但彼此交流合作却是那么愉快。感受着这一切,我为自己的选择而骄傲,我感觉在紫阳中学这个新鲜的大舞台上找到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这以后,我就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好一名合格的高中教师,我要和紫阳中学同呼吸、共命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都是值得的。

  如今我已在紫阳中学工作了九年,当了九年班主任,完成了高中三个循环的教学,目睹了紫阳中学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和神话:“市重点中学”“省重点建设中学”“省重点中学”“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等荣誉和和称号接踵而至;十年办学,七届高考,二本上线人数一年一个台阶,北大清华连年有录取,学科竞赛捷报频传;封闭式管理,分层次教学,家长放心、学生舒心,实现了安全零事故。而我本人经过学校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也相继获得“校优秀班主任”“校优秀教师”“县优秀教师”“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1年所教的高三毕业班,有两位同学分别获得婺源县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分别录取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我所教的语文科目,有8位同学的高考成绩进入了婺源县前10名。高考成绩公布,我们任课老师围着校长相拥而泣,所有的努力和委曲在那一刻都得到了释放。

  面对荣誉和成绩,我深深的明白:老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创造的平台;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点点滴滴都是爱,真切关怀显真情。各级领导的关怀激发了紫阳中学广大师生员工工作的热情,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

  当然,在工作的过程中,汗水和泪水始终相伴,憧憬和彷徨始终交织。当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江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等法律和法规颁布实施时,我和我的同事都信心倍增,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感觉在民办学校教书有盼头,我们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无怨无悔;当现实生活中,社会和老百姓不认可我们甚至说我们是“游击队”“非正规军”时,我和我的同事就感到苦闷和彷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已经颁布实施8年了,社会为什么还要用有色眼镜来看我们?我们所教的学生生源质量明显比公办学校要差很多,我们所取得成绩都是付出了比公办学校老师多几倍的努力换来的,因为我们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社会和家长对民办老师的要求很高甚至苛刻,但我们把压力化作了工作的动力。只有学生进步,我们才快乐;只有学生成才,我们才幸福。我们所有的快乐,就是课堂上把知识传给学生,节日里收到雪片般的祝福贺卡。

  在此,想借这个机会向各位领导表达我们民办中学老师的心声,企盼领导关注。我们老师最大的担忧和不解就是:民办学校的老师和公办学校的老师待遇仅仅停留在“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的法律条款之上,但事实上民办学校老师却不能获得公办学校老师同等的待遇。比如说,民办学校老师后续保障怎么办?虽然养老统筹金由学校和个人一起按月缴纳,但这是按企业的标准来缴纳的;而公办学校老师无须个人缴纳养老统筹金,但退休后的养老金远远高于民办学校老师。

  我们也明白,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各学校的办学层次参差不齐,党和政府也正在逐步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有些问题的解决必然有一个过程。在此,我斗胆向各位领导建议:能否建立公民办教师统一的保障制度?能否制定对民办学校的合理评估体系,评出一批优质民办学校进行奖励,解除民办老师的后顾之忧?

  教育是一项良心事业,教师的更多价值要通过学生来体现。虽然困难不少,但我们精神不倒。我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有办法解决我们所担忧的问题,让我们这些民办学校的老师能够轻装上阵、尽心尽力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那么中国的民办教育一定能够迎来一个辉煌灿烂的春天。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