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近年来,天城县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培植,以“抗旱保水源、节水保安全、水毁修复保生产”为重点,突出抓好农田水利灌溉、山区“五小”水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灌区续建配套、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培植、农民增收提供了服务和保障。
一、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情况
2003年全县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4780件,投入资金4133.16万元,新增灌溉面积0.6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84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35万亩,新建坡改梯0.0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07平方千米,解决了2.01万人、6789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并荣获2003年红河州农田水利建设一等奖。
截止
二、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培植离不开水利的服务和保障。近年来,天城县委政府一方面大力抓好重点产业的培植,另一方面,加大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县域重点产业培植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明确水利建设与发展思路,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培植,加大对农田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
1、以产业兴水利,以水利促产业。围绕即将实施的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在竹园、朋普-甘蔗之乡实施了竹朋坝东沟
2、抓好排洪体系建设,提高防洪减灾能力。虹溪镇是全省著名的优质烟生产基地,也是红河卷烟厂生产优质“红河”香烟的第一大原料基地。但烟区旱涝交错,春耕时农民普遍打井提水撒烟秧,暴雨后坝区低洼处又成一片汪洋。为解决水患,根治洪涝灾害,于2003年12月,开工建设虹溪排洪隧洞工程。虹溪排洪隧洞工程设计规模为中型,距虹溪镇约
3、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利综合利用效益。2003年,我县被列入省“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点中型灌区,计划列入到2004-2010年实施。灌区内新哨镇和东风农场是我县种植葡萄最适宜区,尤其是东风农场,种植葡萄已有40余年历史,具有“东方波尔多”之美誉。结合我县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为培植壮大新兴的后续支柱产业--葡萄、优质稻、亚麻,县政府提前实施了中型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二)重视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
为切实围绕农业产业结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加强对重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成立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公开招标,把农田利工程建设纳入县政府2004年重点督查。县政府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责任制,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列为年终考核内容。县政府领导亲临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帮助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建设。
(三)统筹坝区、山区经济发展,加大小水窖建设力度
我县辖区内13个乡镇,8个山区乡镇、5个坝区乡镇,134个村委会1128个村小组,全县总人口492124人,其中农村人口433484人。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2%,大多数农村人口居住在高寒贫脊山区的石灰岩地区,村落分散,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和降雨量的时空分布极不平衡,导致水资源匮乏、生产力低下。为切实解决农村人饮困难,2002-2004年我县利用国债资金共建设小水窖1062个。从1991年至2004年,全县共建成小水窖37115个,其中地边水窖15509个,家庭水窖21606个,解决了97227人的饮水困难和77500亩烤烟地的灌溉用水。
总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今后,我县将紧紧围绕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培植,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大力普及节水灌溉,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水利支撑与保障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