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经验做法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7:05:54阅读:
字号:小|大
**县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辖16个乡镇,515个行政村,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人口76.4万人。全县公路总里程2212公里,其中村村通公路1720公里,占全县通车公路的78%。全县营运客车203余辆,农村营运客车132辆,城乡公交73辆,农村班线66条,行政村通车率达95%,以县城为中心的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XX年以来,我们在立足客运实际,以繁荣和发展农村客运为突然口,创新经营方式,发展新农巴士,方便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出行,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收到了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惠农服务意识,完善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对出行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方便、快捷、舒适、周到的客运服务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衡量农村旅客运输服务的标志。随着农村公路条件的不断改善,特别是随着公路“村村通”的实现,农民群众对客运班车村村通的呼声越来越高,渴望客车能早日通到家门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年提案,要求改善山区、偏远地区群众出行难的现状。但是,由于我县地处山区,地理环境特殊,人员居住分散,虽然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农村客运发展工作非常重视,但要实现客运班车“村村通”谈何容易,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重重困难,为此,我们从优化现有班线结构入手,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农村客运班线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农运办),专门解决客运班车公交化和村村通的问题。
通过对农村路网结构、客运流量流向、群众出行习惯和规律的综合调查分析,我们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认真详细地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运力、运量以及班线规模,力求使新规划的客运班线通得了、稳得住、有效益、受欢迎。同时,对距离城区、集镇较近的村,我们则开通了以小型面包车为主的“小公交”,使干线与支线得到了有机的衔接。通过新开通的30余条农村班线,使群众出行方便了,农村经济发展了,交通运管人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提高了。周密的方案和科学的规划,使我县的农村客运市场步入了一个良性的运营轨道。
二、整合客运资源,努力实现客运村村通和城乡公交一体化
扎实的基础工作,为实现我县农村客运班车村村通目标奠定了基础。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有一些偏远山区,客流少,与其村镇之间距离较远,有个别村孤立深入于湖北、陕西境内,长期处于两省客运的盲点。如果发车会造成车辆空驶率高、油料消耗大等问题,所以车主都不愿意去,一度使这项工作不能往下进行。面对广大群众对解决交通问题的强烈渴望,我们决定由经营县内班线的中州时运**分公司、县交运公司组织吸收一批10座以下社会车辆组成小公交车队,统一车型、统一管理。几个月时间先后加入80多台面包车,办好了营运手续,每天从所在乡镇车站发往较偏远山村,采取灵活排班的办法,由乡镇客运站负责调度和安全监管,解决了较偏远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时也杜绝了黑车参运的这一老大难问题,村村通的实现,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他们除了自发组织修路护路外,还为夜住班车司乘人员提供免费食宿,帮助解决许多实际困难。
村村通实现了道路旅客运输点对点的比较优势,但如何把点上的旅客合理疏送到主干线,从而实现干支线公路运输的有机结合呢?为此,我们立足于优化原农村客运班线,大力对农村客运班线实现行公交化运营改造。即由原来从客运站正班正点发车后,客车只在少数客运停靠点停靠的传达传统客运模式,改为每天分不同时段,调整发车密度,不间断发车,把沿途车站、招呼站和旅客习惯的聚集点连接起来,既充分发挥了农村客运场站的优势,又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体会到方便、快捷及周到的公交化服务。
为了使这项工作稳妥地向前推进,我们特意选择了县城至九重镇的客运线路作为公交化改造的试点。县城至九重镇的线路涉及沿途上集、马蹬、香花、厚坡四个乡镇及宋岗码头,线路辐射我县近一半人口,且运营这条线路的是县交运公司一家企业。宣传发动后,企业和车主有以下顾虑:1、公交化改造会使部分长期运行肥线、肥点的车失去优势,容易引发矛盾带来不稳定;2、担心实载率低的车辆中途倒客后返回,时间久了会打乱运营秩序;3、增加企业的管理难度和成本。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做了认真的研究,并制订了相应的方案,精心设置了每个班点的行驶路线和功能,及沿途进站的具体规划,对所有的车辆实行大轮班式的循环经营,以县城为起点,旅客集中时段每15分钟一个班次,非集中时段每25分钟一个班次,每个班次按照车站对应的沿途停靠地点及到达目的地,对执行班次签发路单,由公司稽查、运管监督。运行伊始,少数过去跑惯了肥班肥点的人寻衅滋事,称损害了他们既得利益。运行一段时间后,公司及车主普遍感到给自己带来了实惠,压班压点,兜圈绕行费时费油的现象不见了,不间断的循环发车增加了客运密度,也使沿途出行群众对客运有了进一步的依赖,实载率猛增,车辆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自XX年3月开展这项工作以来,我们逐步对该公司原经营的车辆鼓励报废淘汰,对车型、颜色、标识进行了统一,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于是,我们运用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的成功经验,又对时运**分公司县城至老城镇30公里的客运线路进行了移植,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对原线路的6台大客车实行了一次性报废,统一购置了20辆少林牌中巴车,通过对县城城区五条没有通公交的街道实行对接,尝试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赞扬和城乡居民的一致好评。
一、强化惠农服务意识,完善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对出行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方便、快捷、舒适、周到的客运服务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衡量农村旅客运输服务的标志。随着农村公路条件的不断改善,特别是随着公路“村村通”的实现,农民群众对客运班车村村通的呼声越来越高,渴望客车能早日通到家门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年提案,要求改善山区、偏远地区群众出行难的现状。但是,由于我县地处山区,地理环境特殊,人员居住分散,虽然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农村客运发展工作非常重视,但要实现客运班车“村村通”谈何容易,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重重困难,为此,我们从优化现有班线结构入手,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农村客运班线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农运办),专门解决客运班车公交化和村村通的问题。
通过对农村路网结构、客运流量流向、群众出行习惯和规律的综合调查分析,我们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认真详细地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运力、运量以及班线规模,力求使新规划的客运班线通得了、稳得住、有效益、受欢迎。同时,对距离城区、集镇较近的村,我们则开通了以小型面包车为主的“小公交”,使干线与支线得到了有机的衔接。通过新开通的30余条农村班线,使群众出行方便了,农村经济发展了,交通运管人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提高了。周密的方案和科学的规划,使我县的农村客运市场步入了一个良性的运营轨道。
二、整合客运资源,努力实现客运村村通和城乡公交一体化
扎实的基础工作,为实现我县农村客运班车村村通目标奠定了基础。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有一些偏远山区,客流少,与其村镇之间距离较远,有个别村孤立深入于湖北、陕西境内,长期处于两省客运的盲点。如果发车会造成车辆空驶率高、油料消耗大等问题,所以车主都不愿意去,一度使这项工作不能往下进行。面对广大群众对解决交通问题的强烈渴望,我们决定由经营县内班线的中州时运**分公司、县交运公司组织吸收一批10座以下社会车辆组成小公交车队,统一车型、统一管理。几个月时间先后加入80多台面包车,办好了营运手续,每天从所在乡镇车站发往较偏远山村,采取灵活排班的办法,由乡镇客运站负责调度和安全监管,解决了较偏远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时也杜绝了黑车参运的这一老大难问题,村村通的实现,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他们除了自发组织修路护路外,还为夜住班车司乘人员提供免费食宿,帮助解决许多实际困难。
村村通实现了道路旅客运输点对点的比较优势,但如何把点上的旅客合理疏送到主干线,从而实现干支线公路运输的有机结合呢?为此,我们立足于优化原农村客运班线,大力对农村客运班线实现行公交化运营改造。即由原来从客运站正班正点发车后,客车只在少数客运停靠点停靠的传达传统客运模式,改为每天分不同时段,调整发车密度,不间断发车,把沿途车站、招呼站和旅客习惯的聚集点连接起来,既充分发挥了农村客运场站的优势,又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体会到方便、快捷及周到的公交化服务。
为了使这项工作稳妥地向前推进,我们特意选择了县城至九重镇的客运线路作为公交化改造的试点。县城至九重镇的线路涉及沿途上集、马蹬、香花、厚坡四个乡镇及宋岗码头,线路辐射我县近一半人口,且运营这条线路的是县交运公司一家企业。宣传发动后,企业和车主有以下顾虑:1、公交化改造会使部分长期运行肥线、肥点的车失去优势,容易引发矛盾带来不稳定;2、担心实载率低的车辆中途倒客后返回,时间久了会打乱运营秩序;3、增加企业的管理难度和成本。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做了认真的研究,并制订了相应的方案,精心设置了每个班点的行驶路线和功能,及沿途进站的具体规划,对所有的车辆实行大轮班式的循环经营,以县城为起点,旅客集中时段每15分钟一个班次,非集中时段每25分钟一个班次,每个班次按照车站对应的沿途停靠地点及到达目的地,对执行班次签发路单,由公司稽查、运管监督。运行伊始,少数过去跑惯了肥班肥点的人寻衅滋事,称损害了他们既得利益。运行一段时间后,公司及车主普遍感到给自己带来了实惠,压班压点,兜圈绕行费时费油的现象不见了,不间断的循环发车增加了客运密度,也使沿途出行群众对客运有了进一步的依赖,实载率猛增,车辆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自XX年3月开展这项工作以来,我们逐步对该公司原经营的车辆鼓励报废淘汰,对车型、颜色、标识进行了统一,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于是,我们运用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的成功经验,又对时运**分公司县城至老城镇30公里的客运线路进行了移植,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对原线路的6台大客车实行了一次性报废,统一购置了20辆少林牌中巴车,通过对县城城区五条没有通公交的街道实行对接,尝试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赞扬和城乡居民的一致好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