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奋进正当时--登封市推进城镇化进程纪实
一条条宽敞整洁的街道阡陌相交;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广场星罗棋布;一幢幢巍峨高耸的楼房拔地而起;一片片叠青铺翠的绿地悄然呈现……。这是近几年迅猛推进的城镇化进程给登封市布下的道道风景。
翻开近几年来登封城市建设的日历,城市建设的发展轨迹跃然眼前。
近年来,登封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省、市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长远抓规划、近期抓建管、发展抓改革”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旅游名城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充分发挥自身旅游和资源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累计投资20多亿元,新建改造市区道路29条,建设完成了垃圾中转站、公厕、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公园、街头游园绿地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备,功能不断齐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展到13.2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2%,城市环境大为改观。1998年,登封市被命名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999年,被命名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0年,一举夺得“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2002年,被授予“河南人居环境奖获奖城市”,城市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
规划:描绘大蓝图
“登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我国中西部第一个县级国家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更是郑州、河南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近几年来,每一个登封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历史的书页翻到新世纪元年,城镇化浪潮席卷五州大地之时,勤劳朴实的登封人民并没有沉浸在昔日的功劳薄上沾沾自喜,而是冷净思考,重新审视自己,以更加挑剔的目光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城市规划水平不高,缺乏特色、缺乏亮点;城市规模过小,基础设施建设仍很滞后;经营城市理念不强,城市建设资金异常匮乏;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严,市容市貌不净不亮不美……。与先进地区和周边兄弟县市的迅猛发展相比仍有差距,稍一疏忽就会被远远甩在后面。
看似风平浪静的登封正在酝酿着一次更深刻的革命,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果断决策,达成共识:经济要发展,基础在城建,以重点工程建设为牵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扩容提质,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旅游名城。市委书记张学军、市长陈松林明确提出:加快登封中心城市建设是提高城市档次和品位,增强中心城市吸引力、辐射力的当务之急,要在全市上下努力营造一种大抓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创设一流的城市环境,为城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平台。
与此同时,结合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调整、完善工作快速启动,目前已基本修编完成。城市建设发展思路逐步清晰,蓝图已经绘就:以旅游产业发展为重点,突出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产品特色,注重风景区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将登封建设成为山峻景奥、空气清新、生态和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经济发达、文化独特的一流旅游名城。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规划控制区范围扩大到340平方公里,到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24万人。城市用地总体布局仍为分散组团式。具体特征为“三个组团,三个中心,三条动线,一个绿环”。各类专业规划相继编制完善。同时,注重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突出山水园林城市风貌,编制完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市区部分区域、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也正在紧张的论证编制之中,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在规划实施上,严格依据总体规划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类建设项目选址建设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加大城市规划执法监察力度,加强社会监督,全面推行规划公示制度,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注重近远期结合,集中紧凑建设,保证了规划建设的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建设:促进大发展
1996、1997年是登封向国家卫生城市目标昂首挺进的关键之年。在万众瞩目、万民同心的艰苦奋战中,市区八纵八横16条主干道、45条次干道、1000余条背街小巷及垃圾中转站、公厕、污水处厂、垃圾填埋场、公园、游园绿地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拉开了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经过近两年的日夜奋战和不懈努力,市区长达90多公里的主次干道面貌焕然一新,道路变得宽敞整洁了,四季碧绿的灌木、叠青铺翠的花草点缀其间。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的挂冠戴在了满身汗水的登封人民头上。
初尝胜果的登封人民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城市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始终调动着他们的建设热情,负重奋进的战鼓再一次擂响。2003年初,城市建设行政领导层又以超乎寻常的魄力开出了17个城建项目、总投资达1亿元的城建清单。广大建设者们废寝忘食,排艰除难,付出的艰辛努力得到了回报。圆满完成少林景区拆迁任务,拆迁居民、商户、企业、武校708家,拆除建筑面积38.
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使年轻的登封迅速发展长大,短短几年间,城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大到13.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6万人增至10多万人,城区六个进出通道全部打通,郑少高速、少洛高速在登交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辐射网络,为登封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不竭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
经营:确保高投入
城镇建设任务重,投资大,仅靠政府投资只能是杯水车薪。通过近几年来登封城市的大建设大发展,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渠道、多元化融集建设资金的新路子。在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人民城市人民建,方方面面做贡献”的指导思想,按照“政府投资搞骨架,全民义务搞绿化,社会投资搞建设,内引外联搞开发”的原则,采取了“财政挤、上面帮、外部引、企业捐、合理收费补、义务劳动省、受益单位和个人集”等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大搞城市建设。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以项目融资,以土地覆盖项目的新路子,这种有买有卖、有投入、有产出的市场运作模式,将城市土地经营一步步引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通过市场运作的城市建设项目成为民间资本竞相投资的环境,市外资金、民营资本、社会闲散资金大举介入。通过以项目引项目,以项目建项目,以项目带动整体的开发建设模式,有效地缓建了城建资金压力。
同时,所有国债资金、上级拨款、土地出让和转让收入、道路配套费、广告使用权的拍卖或出租收入、上级补助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统一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了资金的流失和混乱。建设工程全部推向市场,所有项目招标发包一律实行最高限价下的低价中标制。有效节约了建设资金,而工程质量未受影响。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制,以工程量清单管理项目,随行就市,不死套定额,工程决算前后数次审核把关,保证了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增强完善了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和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小城镇建设管理方面,继续安排重点村镇建设发展扶持资金,以奖代补,集中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建设项目收费、城镇土地开发利用、户籍改革、银行贷款、电子通讯、税收等方面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政策,为加快城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软件环境,城镇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发展:瞄准新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认真谋划,进一步确定了下步工作思路:按照城市规划控制区东、中、西分散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三个区域分区、分期逐步实施;严格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绿化,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的“五高”标准规划建设,多出精品,创出特色,彰显城市个性,张扬城市魅力,打造绿扬城郭,建设生态登封;依靠中心城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建设一批规模适度、规划科学、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村镇,全面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
精心打造西城区。建设西城区是发展旅游事业、弘扬少林禅武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市委、市政府“旅游立市”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郑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的首要目标。在继续开展少林景区拆迁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少林武术城的规划建设,将西城区建设成为集武术健身、培训、科研、休闲、观光旅游、居住度假、影视拍摄于一体的少林武术文化氛围浓郁的特色组团,成为对外展示少林禅武文化的新的窗口、新的亮点。
改造完善中城区。总体建设思路是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完善旧城区功能,增加服务设施,增加绿地和城市开敞空间。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大面积、高品位绿化,完善中城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建设开发东城区。充分依托郑少、少洛高速和中岳庙、卢崖瀑布景区旅游优势,以大面积绿化为主,适当规划建设一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和一批高标准、高品位的居住小区和别墅群,拉动东城区的经济发展。
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登封作为全省26个重点县市的大好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抓好城镇体系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规划的贯彻落实。用足用活资金、土地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形成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的中心集镇群,加快全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波澜壮阔的城镇化浪潮,将年轻的登封推向了开放的舞台和竞争的前沿。在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登封的号召下,62万登封人民正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向着美好的未来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