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其它范文 -> 正文

科技兴农的典型经验材料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7:06:27阅读:
字号:|
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科技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动力。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与其说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还不如说是科技产业化能力的竞争。因此,农业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只有当农民提高了接受能力,掌握了农业科技,才能形成新的生产力,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来,尽管三河市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就整体而言,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从文化素质看,目前农村劳动力中约有1/10的半文盲,科盲则为数更多。从技能素质看,目前农村普遍缺乏有技术专长的劳动者,多数农民还是按传统技术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然而,提高这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做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具体措施为:
一、结合扫盲,宣传科普知识。
我们要在全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通过村街的文化室、图书室、文体中心,在农闲时向村民整日开放,满足村民随时看书、读报的愿望,从而,达到对我市1/10半文盲进行全面扫盲的目的,并不断地利用广播电视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引导他们逐步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对科学产生兴趣,有学科学、用科学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举办农民培训学校,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我们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了使科学技术早日转化为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市、镇农技站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到田间一边实际操作,一边传授技术,并编写出实用技术资料到村街培训时发给农民,有条件的村街还用录像、印发科技小报等形式培训农民,培训内容要通俗易懂,学以致用,让广大农民学后能及时地用于生产实践,转化为生产力。今年已有5000多名农民参加了田间技术培训,这种培训深受农民欢迎。
三、办好农广校,培养农村专业人才。
农广校是采用面授和广播电视、文字声像等为媒体进行远近距离相结合的、形象教学的农业成人专业学校,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就地入学的特点,很适合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不脱产学习。现在不少专业户、示范户让自己的子女参观农广校大专班学习,让他们系统地学习一门专业知识,取得结业证书,成为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村干部和农民技术员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科教兴农的进程。他们中不少参加了农广校三年制学历班的学习,取得大专文凭,已成为当地中等农业科技人才。
四、发动农民订阅《农民报》、《科技报》等报刊。
农业方面的报刊是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开拓市场的综合性报刊。它们实用性强、信息量大、通俗易懂,是帮助农民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不少村街的种植户都订阅技术专报和专刊,从中学习技术或搜集各种信息。因此在全市发动农民订阅各种农业知识报刊是推广农业新技术的重要手段,是花钱少,见效快提高农民素质的好方法。
我们知道提高农民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长期不懈的努力。为此,一方面,为了全面提高我市农民的整体素质,市农业局和各镇领导尤其是主抓农业的领导已把提高农民素质摆上工作的议事日程,作为开发生产力来抓,制定了长期规划,防止一曝十寒。为了让广大农民都有参加学习的机会,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是科教兴农的需要,是自己的义务,势在必行。他们还因地制宜地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如学习场地的安排,培训资料的发放和设备的购置等。另一方面,广大农技干部也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需要的培训内容和适合的培训方法。根据不同的农时季节,及时传授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新成果,并配合有关部门努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