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藻雪散文诗选
川北藻雪散文诗写意民俗风情的两组(12章)
第一组:丝绸里穿行的影子(六章)
蚕花花
江南的蚕娘,撷取民俗一朵,一年四季便在头顶走动。
迷信而物化的女人,三色纸扎成花丛,中间粘上一个纸元宝,迎神像一起回家供奉。神的光芒佑护和看照,纤纤碎步跳起灯盏舞,桑篮中的时光从清晨跃过黄昏,安静,粘稠,小心翼翼。
酝酿爱情的过程,灯草和野蔷薇竟也如此神圣。
一切琐碎交付一双手,一切苦难交付一双手,女人坐拥桑城,这时候她特别像蚕。咀嚼,内化,水样的身段越去越远,星星点点,只拂过一袭贤惠的气息。
破卵而出到入驻深宫,一粒蚕绕了一杆子春风,江南女子却在迷离的光影中弯曲了一生。
一枝红绸
一枝红绸不落在新娘头上,不映衬闪闪的国徽,不与青铜结下善缘;
一枝红绸不在鼓点的起落间微步凌波,不昭示门斗的方向,不包裹手链的小小幸福;
一枝红绸不抖落睫上的泪花,不以柔软溶化陵园的亡魂,不似开春的雪笺为远山献上慰藉;
那么,这朵散落民间的玫瑰,她将以怎样的姿势出现。
炉火明灭的深夜,而杜鹃不再啼血。
绸林
无疑,每一块绸都是丝织林子,一块绸和另一块绸联袂呢?
飞针走线,织锦人的夜晚雷声滚动,涛雨阵阵。她埋下注脚和手语,山高水长,每一处都暗伏玄机,危境重重,然后又巧妙地前进和后退,只留下烛焰里的会心一笑。
古之绸都,家家机杼,户户织锦。女人们隐在绸林中,人人都是会唱歌的鸟。这样多好,无论在自己屋檐下还是在别人疏影横斜间,自由举步,从一个朝代探首另一个朝代,姿势绝不雷同,足迹纵横淋漓。所谓江山,不过信手投足左手倒腾右手的过程。
躺在一块绸上听家国四分五裂,许多时候,为何听不到绸的分崩离析?
也许泪水流进最初的针孔,早已干涸,没有气韵的绸絮挂在林间,酷似一具具形尸走兽。
千丝万缕
如果能将一匹绸写成一根丝那样细腻,一根丝有着一匹绸的华美高贵;如果笔尖滑翔提顿,牵扯出丝丝气息;甚或汉字间架处能闻到纺车吱呀的声音,而声音剥离出这片土地上一切白日与黑夜。那么,朴拙的文字也许就风生水起了。
怀着一个织锦人的虔诚靠近这些白花花的成品:一个关闭了外界欲望的织人,纺车间成了天和地,高高在上的丝绸是内心的神,她举起沐浴过千万遍的双手,轻轻弹拔、梳理和过滤,像一位位挣脱了束缚的吉普赛人。因此,我掌控文字,让它与丝不弃不离,不过是还原一根丝的脆性,同时记住一匹绸的坚韧,如果还能幸运地与一颗汉珠结缘,便是莫大的欢欣。
这又算不算暗夜中的旅行?但我深知长路漫漫。一个人,一匹马,一条狭谷,间或三五颗星子,脚下这条向西的路何异于织人手中滑过的丝,我们的仰望其实殊途同归。有时,我抚摸鬃毛,像摸到那种软软的丝绸,我怀疑幸福就是从手腕钻进内心的毛毛虫,搔痒的甜蜜仿佛转过无数的坡地,突然窥见黎明。
但我的慢,恍然穿越时光隧道,恍然纺车咕噜咕噜把黄昏浸在水里,又一圈一圈放大月光,恍然钩针蘸满一个少女所有的思绪,在布匹上种植天涯。
一块绸像一阵风
像一阵风,从面前吹过一块绸。
停留视屏,吹过山坡,不疾不徐有时它漫步驿道,不声不响有时又盘桓在刚过门的媳妇头顶……
那块叫大丽花的绸,馨香,明丽,让你一生都无法回避的女人,因一块绸振翅欲飞,朦胧阔远,像乡村冬日的炊烟。然而落座家门,实实在在,磕磕碰碰,却又抢眼的红。
像一阵风,从面前吹过一阵风。
握镰的手在柴草堆里摆弄青春方阵,露水一滴一滴,从深夜滑过黎明,又从黎明滚落黄昏衣襟。可叹镰刀不是长枪,既无法在枝丫横槊赋诗,也不能将心思演绎成小夜曲。一块绸如果不做夕阳下横戈跃马的披风,又不呆在笸箩安享静谧,那么它将漂向何方?
像一阵风,从面前吹过一块绸。迷乱方寸之际,一个人竟忘记偷偷取走它的名字。
旗袍所包裹的
你当然知道,我在叙述一朵女人花。
花盘紧闭,像一圈圈丝绾成的电阻。重雾深锁明月夜,看不出它逆光反射,或者自我导电,我怀疑这是一朵风雨侵浊后的绝缘体。但谁知道,大宅门深藏的花房里,脆弱花蕊涌动一片怎样的蓝色海?
我眼前跳出古井或陷阱,或骑高头大马,或峨冠博带,或荷锄的市井小民,抑或自布八卦阵,掘井(阱)人远走,谁能沿苔藓的纹理去穷究岁月之谜?晚风轻触你日渐凸起的粉刺,我分明听到母鹿坠入深渊回望的嗷嗷嘶鸣。
今生,注定不是勇敢的水手或猎人。大风濒临彼岸,一管竖琴唯一可做的是集合那些带露的叹息,然后将自己打败,那时,背影泼墨的山水画会不会顾盼生姿呢?
第二组: 丘陵行吟(六章)
◆屋檐下的红辣椒
就是那种红,腌酸菜毫不逊色,大炒小炒呛鼻出味的红,冷不丁让你全身燥热冒汗。
娇小,紧扎,她叫朝天冲抑或牛角尖。挂在檐口下,一组似解非解的纽扣。
丘陵之上,这些散落民间的女子,素面朝天。她们板门紧闲,只开启雕花的窗户,水灵灵的眼睛,含而不露的唇,多像一串熟透的相思果。
爱情在屋檐下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日晒雨淋。
她们在老烟囱里燃放烽火,假想的敌人总在远方日夜兼程。那些缥缈的雾,那些突兀的山崖,虚晃几枪,老是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
乌鸦飞过,她们在风中踱步,温一壶月光下酒。春去秋来,脸神一直酡红。
◆风起菜畦
有风拂过,六月的菜园渐次打开。
一片碧绿的叶子,一页散佚的书。姹紫嫣红的花朵,因地制宜地妙绝插图。淡雅清远的色调是你终生阅读的乡村写意。
菜园里,你很自然地成为爬蔓中的南瓜或豆荚。风很惬意地采撷花粉,不施粉脂的情语在心底悄然受孕。多么朴素,多么幸福的怀孕,在相思见红的夏天。
那时,你看见爱情的枝桠饱绽骄傲的果实,仿佛凝聚的主题。从没见过的鲜活语汇,原来就蛰伏在乡村的瓜架上,你随意摘下一粒,都能品到乡村最温柔的部分。
风再次拂过菜园时,手中的笔擦过稿纸,一些词语渐渐瓜熟蒂落。
◆山坡羊
叫或不叫都是一首辞,慵懒地发表于某个山垭。
在这里,结绳记事显得多么无聊。任尔赶着云朵南北东西,白云下面覆盖的都是家;栅栏,不过是泥土垒砌而成的丘陵,辽远狭长,是苍天为大地新娘描摹的黛眉。
然而回眸,犹如命里绕不过的情节。
啃不断的黄昏,端出三五点咩咩之声,长句短句,像倚在村口老槐树上的呼唤。乡音一路小跑,惴惴的,令你一直无法放慢脚步。
转身,只有风。只有风在背后呼呼吹着。
羊还在原地咩咩地叫,像慌乱中丢失的童谣。
只是白云化作乌云,你再也找不到石堆后面的牧鞭了。
◆琳琅井
枇杷园的半坡处,琳琅井像趴在摇篮上一个熟睡的姿势。
来往的人不过是吹了一阵风,树荫下的琳琅井回到蒲扇轻摇的婴儿岁月,咂吮的嘴轻得挫不起半点涟漪。安静,甜美,仿佛丘陵遥远的梦。不过,我更愿意理解井水在沉默,沉默中,客家人顽强的气息正以水的形态向田野渗透。
像水一样迁徙,像水一样随遇而安,像水一样滋润那些缺氧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四方乡邻。客家人就是这样的水,把故乡当作天下,天下就是故乡,颠沛流离却永远不会干涸。
琳琅井,丘陵腹地偶尔洞开的一腔情怀。事实上,他的深度像他的主人一样,不见全部,最好是能做他身旁的一棵小草,侧耳,且时时倾听。
◆嘉陵桑
风华正茂的母亲立在山涧,是枝头向天空簇生的片片柔桑。雨中,只要她甩甩襟袖,绸的海洋便会风生水起。诗经之外,羞涩的歌谣破云弄影,和大地上的水珠共振。
芳香的母亲摇曳青春,襁褓中,一条蚕肌饿地吞咽、饮食,并一点一点吸干营养自己的奶水,躺在眠床上,肆无忌惮地做梦、思想和描绘蓝图。那时,你看见经络分明的母亲像凹陷的山谷,经纬交织的血管何尝不是一道道丘陵,河流的血液正滔滔滚滚而来。
在母爱的营养里,你强壮成吐丝的蚕。母亲还是岭头的母亲,只要一阵风,她仍然可以无悔地做一回婀娜多姿的少女。咋然一看,叶子还是当初那片叶子,殊不知花瓣雨中,竟出落得亭亭玉立,流光溢彩。
◆兰园
与一株兰相遇,与许多兰相遇,我的幸福被高贵、淡雅、幽远的气息俘获。
正午,兰园。阳光骑在蜻蜓翅膀上,大片大片地运往碧叶和花朵,蝴蝶不飞,白云静若处子,连聒噪的蝉也垂下羽翼,仿佛阴影悬挂的静物写生。望着身后的琳琅山,总觉得有一双亲切的眸子在凝视。
揣不出目光后面的深意,好似园中的兰花,有些开在盛夏,有些绽放于飞雪的隆冬。那么多沉默的傲骨总在等一些人和事,而另一些人另一些事却在这个夏天随风远去。
无法想像植根于腐质的兰,迎着朔风怒放的模样,不卑不亢,不颠不狂,又如此洁净雅致,轻灵飘逸。也许亲近一条路(有形与无形,坦诚与隐讳,宽敞与逼仄,形上与形下)感受会更加深刻,那时,看泥土底层根与根交融,如剑的根须劈开硬物,剑花像中流击水,多么美丽而眩晕!
川北藻雪散文诗非常现实或在场的一组(7章)
竹林
我首先要说到竹林,它是一种遮蔽。农机厂,酒厂,绕街的河,河旁黄桷树统统活在它的阴影里。
酒厂是一个外来户承包的,河边的煤渣曾经漫成窝窝头,只有邻近的竹根知晓它的营养。后来,煤烟矮过烟囱,酒缸仍然香气扑鼻,赛过女老板妖娆的胸部。
铁厂炉火还在燃烧,电焊在农具身上游走,点击过的地方如此鲜明,耀眼得不忍再看。二锤落在砧板上,零零散散,最终消失在高分贝的打击乐中。
不变的是路,沆沆洼洼,还有青苔修饰。要是逢上下雨天,一个激灵,竟可以滑进孤寡老人唐奶奶的灶屋,奏响锅碗瓢盆曲也未尝可知。
白花花的蛇皮袋
陈放街沿,左一堆,右一堆。像掏空内脏翻转的肚皮。
设想水泥,尿素,白糖,米,面,中成药┅┅滑过包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设想轰动一时的走红小说,混进面粉的毒粉,打包的火腿肠包装拆线的那一刻,形形色色的脸会吹起怎样的一池春水?
无法穷尽想象,也没有人随时浸在幻想里。但拣拾残羹剩汁的大有人在,一如这白花花的蛇皮袋。就是它们露出肚皮,也会有眯起眼睛的老婆婆,一根铁棍不断深入,进行二次乃至多次翻新,这是她晚年唯一的一亩三分地。
如果运气不错,也许会有一粒糖半块饼干的欣喜。漏风的嘴,像失去槽缝的磨子,够她磨上小半天
了。
龙门阵里的小
土地一直瘦身,站在她肩膀上的瓦房低下去,镶金牙的老人变小,通向山外的乡道也扭成一条曲钱。
村庄小到一阵紧似一阵的鸣叫,秋后,龙门阵萎缩,小到只剩下一声声咳嗽。
像词不达意的病句,每一次事故梳理背后,都是一座又一座高出的坟。要么牵扯大面积病痛,叔啊伯啊婶婶什么的,凹进骨质疏松的凉椅里面。我发觉父母的声调越来越轻,轻到像谷穗上患病的稻子,空旷的田野中,影子羸弱而瘦小。
夜凉了,父亲照例要绕着牛棚走几圈,顺便给熟睡的狗制造几声狂吠的假像。
父亲说贼娃子钻空档,鬼鬼祟祟,这是庄稼地里最后的小。
幸福如两头小白猪
开年后,两头小白猪就呆在猪圈吃喝拉撒。有时,虽然并蹄爬栏,但从不和石圈比高低。
它们从来都不是好孩子,屎尿天女散花,让它们常常面壁思过,与其这是在瘦身养颜,毋宁说它们得寸进尺地争“自由”。它们打破游戏的潜理,不按规律生长,窗外猪价一浪高过一浪时,两只耳朵耷拉着,刚好可以遮住进入鼓膜的消息。
苞米、小麦和饲料猛催下,它们大吃大喝又大喊大叫,可是体重老在百斤之下徘徊。
两头恋槽的僵猪,它们推迟出门的机会,三尺以内,幸福长久地眷顾。
野孩子的绿
野孩子,你揪人地绿。漫山遍野之后,直指坟场、道路和良田。
野孩子,你毛手毛脚地绿。众多的芜杂里,猛一抬头,就能瞅出你捊过火烧云胡子的指甲还残留泥土的余温。低眉之际,牛舌卷过的锋芒仍然腾起闪电。
野孩子,没心没肺地绿。心脏是一台遥感传电器,终端的父母还在流水线上加班,逐日失聪于庄稼的敏感,村庄像拆散的零件委弃远方,山路隐在哪丛杂草之中。
野孩子,颐指气使地绿。骑在粮食的脖子上,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买断炊烟
十万雪花,二十载光阴,你用漂泊买断炊烟。
从一个站台到另一个站台,从一个港口到另一个港口,分叉的路像瓜藤延进城市迅速繁殖。然而,你触不到任何一粒果实,那些虚幻的星子在空气中浮游,像不绝如缕的传销。
陷进链条上套牢的上家或下家,乡情和金钱之间,灵魂像断炊的商品,积压、滞销,一具皮囊终究沦为,墙角的旧家具。
月光远遁的夜晚,从纸上搬出泛潮的自我,用一根旧火柴去引燃木质。
那时,寻找着火点比找寻炊烟,是否更加虚无缥缈。
对一滴雨的叙述
在没有摸清事情真相之前,它必须缓慢而凝滞,像墙角的老太婆似开似闭的嘴,喃喃自语,陷入混沌的回忆,风儿轻轻,竹林边的池塘水也清清。
它必须保持绝诀的勇气,和低处的草结亲,和大地上的苕藤剪不断、理还乱。对一把高高在上的椅子学习说不,像碾碎的齑粉末儿,像一滴泪,在泥巴的罅隙里,找到缝合自己的位置。
似乎它也带着色彩和声响。丘陵的黄昏或寂夜,你听见邻舍对骂,女人永远有理,那么暧昧,那么黏乎,像男人越揉越韧的面条。那时候,它挂在屋檐欲滴未滴,永远摆不上桌面。
澎湃汹涌仿佛是如梦初醒以后的事,它必须选择一个最佳角度,完成独立后的释放。清洗,裸奔,然后义无反顾地深入和穿透,和大地融为一体。想起水滴石穿的远古神话,面对这枚晶莹剔透的小小宝石,你必须心存敬畏,让它在笔下轻重缓疾,舒张有致。
待到笔倦墨干,你抱雨而眠,梦却骑上一滴雨,满世界疯跑。
川北藻雪评论两篇
第一篇:孤独的证词
━━毅剑散文诗小议
人和人的相遇是偶然的,也往往是必然的;这正如我和毅剑在第七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暨“国酒茅台杯”全国“十佳散文诗人”颁奖会前,就能结伴前往一样。更重要的是,两个志趣相投的“性情中人”的相遇,说一句俗而又俗的“相见恨晚”,一点也不过分。
和毅剑相处虽只有短短几天,但他不经意的一个细节却让我铭记于心了:那是我们在遵义逛大街时,只要一看到“中国石化”的字眼,他就特别的敏感和自豪:“看,那是我们石化的!”说完之后他便会聊到与石化有关的一些内容,仿佛一谈到石化,就如谈到了自己的家一般自然。人在异乡,如果能看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就像见到亲人的情结我是深有体会的。我知道毅剑离开故乡长期漂泊在外已多年了,生存的艰难,世相的险恶,人心的沙化,交流的设防,加上羁旅情愁,让我自然而然想到一个词,那就是--孤独。恰逢他的散文诗集《一个人在路上》结集即将出版,我有幸先睹为快。空静的川北乡村冬夜,鼠标在字里行间上下翻飞,一个渐远渐近在“诗文”间跋涉者的形象,让我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孤独的苍茫和深远。
行走红尘,毅剑的孤独也多姿多彩,缤纷美丽。
远离亲人独自上路,面对偌大的世界,缘于陌生,孤独便有感而发:每一个人都是生命的个体,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首先从一个又一个的“陌生”开始:“与一个陌生的女子相识,开始一场陌生的恋爱,随后又投入一场陌生的婚礼,生养出了一个陌生的孩子……”生命中的一切开始都起源于最初的陌生。等我们走累了,跑乏了,开始对人生有了一些认识时,我们也老了,在停止生命的瞬间,又走进另一个陌生的世界┅┅”书稿中像《一个人走在雨里》、《那个黄昏》、《散乱的羽毛》等诸多章节,大都弥漫着如此情绪。然而,当毅剑认识了孤独的本质之后,他并没有想着逃避,相反,诗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孤独之旅,“一路走来,没有谁相伴一生,你自始至终,只有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才是你自己最真实的伴侣。一个人注定要走的路,终归只有一个人来走┅┅”他在《一个人注定要走的路》中如此写道。人生苦短,其实,许多走过岁月雨季的人都深谙此理,不过,疏解心中块垒之后,化孤独为优美,让它重新凝聚成诗歌的内核,确实又是另一种表达的功力了。当你细细品茗这些长短句时,便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岁月的苍桑中,直面孤独的信心和勇气。
对青春不再时光难留的慨叹,在无限地回味与前行的碰撞中,孤独便跌荡开来:“眩目的阳光在雪映里交织,漫游的冷风如一位怀揣梦想的旅人,奔赴远方而远方又遥遥无期。梦想握住时光的手,可时光却不会驻足。”(《青春的成长》)这便是成长的无奈,然而又何止这些?请看“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树影,与两道磨得发亮的铁轨始终保持着固定的距离。你抬起头,天很低,漫不经心的风撞来撞去犹
如自身失控的醉鬼,脚旁的草丛不安地摇摆着,恰似你飘忽的心思。”(《伫立在空旷的站台》)许多时候,品尝并承担孤独也是无可逃避的成长课题。在深深的煎熬中,诗人终于认清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洋洋洒洒12节的《关于时间》,从各个方面(时间的组成、无情、不可抗衡的力量、时间的单一性、功效等)诠释省悟了时间的自然属性、现象与社会本质,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与不拘一格的笔触,让人在孤独之中更切近了生命的意识和存在,也彰显了作者浓郁的人文关怀。
我不仅欣赏毅剑面对孤独的态度,还钦佩他在作品中对人性软弱丑恶部份的无情揭露与果敢亮剑。而这些文字的形成就是他在生活中所面临的社会变革时期看到的人性异化,环境恶化,却又无力直接改变所致,这也是他的第三类孤独症结之所在。第一辑中,如果说《关于时间》呈现恢宏大气的面貌,那么《生灵》无疑传达出厚重质朴的力量,更加人性化。这是一群多么活泼美好的自然生命,然而,蝌蚪在种种因素合谋下正无可抗拒的一步步地走向消亡,和平鸽被无助地红烧成为餐桌上的菜肴,一些鱼在网中作无奈的挣扎,雄性的野兔总不能跑过索命的子弹,是什么使猫变得不捉老鼠,马儿脱缰而奔逃后的命运未知?如此种种,看似正常又不正常的行为,全来自于,我们自以为是又残忍暴虐的人类自身。泥沙俱下的日常生活中,诗人是清醒而忧郁的,自始至终高举良知的旗帜。用笔犀利,直击要害,洞穿人性,但是沉痛的呼吁到底又能唤醒多少娱乐时代的人心呢?我想谁也说不清,这不仅仅是诗人一个人的悲哀,更是我们整个人类的悲哀!诗人的孤独主要于此,其文本价值也尽显于此。
毅剑曾经这样写道:“给一个陌生的人写悼词,一定准备好许多恭维的帽子,让鲜花赞语满天飞舞,只要你心里明白,哭也出泪,笑也出泪。死者不会责怪你的过错,你只不过借了死者的名义,说给一些活着的人听一听而已。”是啊,他的悼词同时也成了一些活着的人的证词,而他利用散文诗文体特点,既理智又激情,符合散文诗美学规律,又同时说明了散文诗只要找准了表达豁口,是完全能够担当社会之重的。作为诗人的朋友,笔者管一窥豹地简说其散文诗优势之处。
题材涉猎广泛,花草鸟兽为我所用。仅《生灵》一组,我们就可以发现诗人视野的广阔,阅历的丰富。像空中飞翔的大雁,水中游弋的鱼、蝌蚪,沙滩上的海龟,陆地上拉磨的驴,风中的蚂蚁,森林中的野兔。更不用说取象于社会的水手,不系之舟,涉过记忆的荒漠,昨夜星辰和那些低处的“小人物”的个体人生。林林总总,意象丰繁。他之所以不遗余力,广泛地猎取着这一系列的物象,正是要表达汹涌澎湃的内心情思,然又不是一已之私绪。从故乡鲁西南大平原黄土地中一路走过来的毅剑,沧桑大于诗意,对社会的思考胜过个人的患得患失,又得力于风餐露宿的行业作为催化剂,更加深了他对漂泊不定的生活的理解。作为笔耕散文诗多年的一位作者,笔者一向认为,散文诗的题材不是问题,关键是看一个散文诗人有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笔力,何况生活本来就异彩纷呈。平凡的是物,深沉博大的是一个人的心,是浑厚的文化积淀,是对凡间世相充满关爱的优秀品质。
哲理与诗意融合,形上与形下并举。虽然前人说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可以放弃思考的权利,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肯腾出心灵空间思考的人更值得我们的敬重。我敢说目前我们的散文诗不缺乏诗意,恰恰缺少的就是诗中理性的含金量。纵观历史,那一部又一部的伟大作品,最终又让我们能记住的是一些什么?不就是其中一二句振聋发聩的名言警句吗?如《岳阳楼记》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等。大凡优秀的作品一般都是把深刻的思想蕴含在诗意里,水乳交融。散文诗概莫能外。散文诗欲走出清浅和小巧,除了让题材担当重任以外,更多地是不是应该让自己的思想去撑起风骨呢?在毅剑的散文诗里,随处可以拾起思想的翎羽:“一个世界只有一个口号是悲哀的,一个民族只有一种声音是可怕的;雪封四野,一只乌鸦的停落,如一团化不开的墨迹。没有神灵,巨人的手再大,也大不过天地,也留有五指间的缝隙。”“一只鸟折断了翅膀,它的痛苦不在于即将面临的惨遭伤害和死亡,一种重返蓝天的渴望,才是它致命的悲哀。”┅┅这种哲理充盈字里行间,说得大一点具有哲学高度,往小处说,它体现了散文诗的神韵风度。纵览诗集,诗人的思考并不全限于文化哲学方面,他还把笔伸向了一系列底层人物,揭示了人物命运的悲剧,如《另类人生》那一辑。如此一来,当我们不再汲汲于个人的悲喜,戚戚于自我的名利,目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宏阔宇宙充盈于心,思考掂量出人生之轻重,并有机地融于诗意,散文诗何愁不兴旺呢?
我不想更多地谈论写作上的技巧,在一个日渐成熟的诗人面前,这无异于“班门弄斧”式的愚蠢。毅剑的散文诗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他作品的诸多篇章里,技巧开始让位于内容,并为内容服务,而并非刻意的去追求。子夜的川北大地冬雨冰冷,独坐书房,当我拉拉杂杂地在键盘上敲打着这些话时,我一直在想,此刻,毅剑--他又在干什么呢?洞穿天堂和地狱的梦想,他那“一个人的河流”又将向何处奔腾澎湃?当他的思绪再次漫过生命中的原野大漠时,他用身心一直“关注着的那一只狼”,是不是还在旷野深处仰天长啸?然而,一切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喜欢旅游,习惯了四处漂泊的他,下一站,仍然将是一个人孤独地上路,去一路寻找人生的真谛,并随手写下属于自己的,那些“痛并快乐的”活着的证词。
第二篇:散文诗的坐标
我眼中的散文诗像一位和善的长者,他有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包罗万象。他是敞开的海,一滴水、一只鸟、一棵荡漾的草、一叶帆、一座礁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呼吸,而他也因为丰饶的资源精彩并构建着自己。在广袤的时空中,激烈或和煦的碰撞中,在延伸或着陆的版块中,散文诗拥有了独特的坐标。
我就散文诗在构建坐标的过程中谈谈几点浅见:
眼光的上与下
当散文诗走出摆设的盆景,走出风花雪月的吟哦,他便以睿智的目光寻找自我天地。于是有人因为仰望而发现了星空的浩瀚与神秘,于是他试着去接近并攀登高峰,他成了翱翔宇宙的一只鹰,在俯瞰与审视中,他发现了诗意从而也觅到了创作源头;有人因为钟情脚下的土地,像蚂蚁或蚯蚓一样,将触角引向更深的底层,虽然坚硬,虽然疼痛,但他同样打通了情感迸发的隧道。
比较起来,我更倾心于后者,因为他是可敬的,也是随和的。但彼此不分伯仲,一定程度上,二者可以相互借鉴,各自丰富审美趣味。
其实,上与下只是两种有限的视角,这样分也并不科学,有时还可以采取平视,这完全取决于散文诗作者当时所处位置或背景,艺术追求与定位。
前卫与传统
一般作者认为,它更多趋向技巧表达。愈是前卫的愈来愈成为时尚,成为趋之若鹜的模仿对象,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引领潮流,不断超越前人和自我;而传统成为固步自封的代名词。于是,大量舶来品充斥文中,各式科技术语屏闭了抒情,断语成了跳跃……如此一来,散文诗真的成了橱窗里的冰美人,可远观而不可亲近之。
我觉得前卫不仅仅局限于创作方法,它应该成为前行路上可贵的探索的勇气。是的,散文诗需要与时俱进,但是它必须学会传承,试着担当生命之重,无论它如何变化,传统的美好品质、直面人生的勇气、血性的呐喊,它都不能抛弃;无论它的语言多么先锋,它也不能忘了文体与情感之美。我们知道,现当代文坛,审丑是一项绕不过的审美形式,但现代丑学开创人罗森克兰兹说,“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可见,一切揭露与鞭挞,一切变数与坚守,都得归宗于美。如果我们不能向读者传达美,展现美,获得美的享受,在美中体悟向上的力量,一切前卫的努力终将付之东流。
小与大,疏与密
不可否认,散文诗是袖珍文体,但它的琼浆玉露是采撷百花酿制而成,优秀的散文诗当是酿中精品,舒适可口,醇和甜美,浓淡适宜,品后,有唇齿留香之余味。
深谙散文诗创作三昧的人都懂得布局,我这儿说的小与大,疏与密便是其中一例。
小。下笔可小,视角可小,题材可小,情绪也可小……
小。是一个细节,一种细腻,一种把持,一件披着神秘面纱又摸得着的形式的外衣……
大。是宏阔的视野,大到国际风云,大到世界万物,大到茫茫宇宙,似有若无。
大。不是数量的变体,它应当是表达的主题,是我们追求的卓越品位。而以小见大,大中显小方能见骨见肉。
至于疏与密,更深入到文本内部了。词语的搭配,意象的选择做到疏密有致,既不空泛也不繁复。散文诗是诗,这也是诗人们认可的,如此说来,散文诗句子的张力与意境空灵,就不能不注重。适当铺排可以增强气势,但我以为,它更适合写意,即使叙述,也要用最经济的语言渗透诗意,更多的留白交给读者。
当然,散文诗创作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语感,音律,积累和借鉴等,需要大家携手共同探讨,为它架构一个恰切的坐标,为它辉煌的明天而不断努力!
注:此文是为参加第七全届全国散文诗笔会而准备的发言稿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