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首页 -> 外国名著 -> 马可·波罗游记 -> 在线阅读

第六十章

小说:马可·波罗游记   作者:马可·波罗   更新时间:2012-10-7 21:34:18   阅读次数:

  第五集 艰难旅行

  梁冬:今天讲述的是这个游记里面的那一段,马可波罗去到了元上都,上都是元帝国开始发达的都城,现在已经消失掉了,大概的位置是在内蒙古正蓝旗的某个地方,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面,马可波罗说他当时见到了忽必烈,说忽必烈长得唇红齿白,不高也不矮,但实际上真实的情况是忽必烈长得不是那么普通,甚至是有一点点丑,因为据说当时的成吉思汗见到他的孙子长成这个样子还吓了一跳,到底马可波罗是不是真的在他书里面那样见到了忽必烈呢,我说的可能没有什么权威性,还是让那些专家做一番推论吧。

  马可波罗一行在历经了长达四年的艰难旅行后,于1275年的夏季来到了位于蒙古草原的元上都,在这里,马可波罗对于蒙古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乃至巫术神道都做了生动准确地描述,所以海内外几乎所有认定马可到过中国的专家学者都不能怀疑其真实性,然而真正的焦点在于马可波罗自称此次旅行的目的是跟随父亲和叔叔进谏大汗复命,可是他真的见过当时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吗。

  现在很多人说这个忽必烈究竟接见不接见过马可波罗,给我的印象是马可波罗见过忽必烈皇帝,为什么呢,他如果没有见忽必烈,他不会在这儿待17年,而且是后来他在南方当过官。如果是没有见忽必烈,他不会在这儿当官,也不会这个外国人在这儿有那么大的崇高的荣誉。

  元上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是忽必烈继承汗位之前奉他的兄长,蒙哥汗之命负责建造的,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攻下该城后付之一炬,一个偌大的草原之都从此成为了一片废墟,后人们只能从零星的史料记载中,去想象它昔日的辉煌,《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当时的上都仅宫城就周长16里,里面有许多的泉水、河流和草原,在今日元上都的宫城遗址上随处散落着石块与瓦砾,直到八十年代之前人们还可以经常拾到各种色彩的琉璃瓦片,而在遗址中出土的最能反映出当时宫城规模的几个石人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蒙古大汗和他的国家有许多赞美之词,他认为这是一个人类有史以来从未见过的繁荣强大之帝国,因此直到他回到威尼斯写下这本书时,他还坚持认为忽必烈在东方继续着他的统治,他当然不可能知道,忽必烈已于1294年去世,更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个建筑在征伐与血火之上的帝国基业在持续了短短100多年后就訇然倒塌。

  作为拥有当时最强大军队的国家在征服一个国家后,它便无法停下脚步,一定会进一步扩张,世界从未见识过如此强大的力量,只有马可波罗指出它是历史上最强大的王者,在此之前没人认识到这一点,他的帝国版图东起太平洋,西至波兰,马可能够从威尼斯安全旅行至中国,有部分原因是由于他途经的大部分土地都已被可汗占领,这是历史,我想他们是最好的骑兵。

  对于蒙古帝国在西征和南下之中所经历的各种各样的战役,马可波罗均曾有所记载,然而最让人感兴趣的是他对于细节的一个描述,当两军列阵之时,种种乐器之声及歌声群起,缘鞑靼人作战以前各人席地歌唱,弹两弦乐器,琴声颇可悦耳。

  据史料记载,元代实行两都巡行制,每年的夏季皇帝率领他的卫队和大臣百官从元大都北京启程,进入蒙古草原的上都避暑,马可波罗说大汗除了处理日常事务之外,他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享受他的人间快乐,他经常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宴会,和他的后宫嫔妃以及皇子贵族们饮酒作乐,而每年总有三个月的时间大汗在北方草原到海边的广大领地上举行大规模的游猎,携带着世界上最凶猛强悍的猎鹰坐在由大家承载的木楼之上观赏捕获猎物,而从九月到第二年的二月份,大汗则居住在大都接见前来朝拜的各国使节。如此周而复始,马可波罗抵达大都很有可能就是跟随忽必烈还朝的队伍而行的,当年从上都到大都共有从西到东三条线路,而中间经今天的坝上过居庸关,直抵北京的线路就是昔日的中路,距离不过800华里。2003年8月底《马可波罗重归中国》,中美联合摄制组一同从蒙古草原来到了居庸关长城脚下。

  在这里矗立着一座元代的过街塔,俗称八达岭云台,它是当年蒙古大汗往返于两都之间的必经之地,之所以称其为过街塔,是因为元代时云台上面分别修建有三座佛塔,是蒙古贵族的礼敬佛教地表现,而石壁内侧雕有各式佛像,并用蒙、汉、回等八种文字书有记录文字,塔下的木板路上竟然留有深深的车辙,可以想见当年这条官路上曾经走过怎样的盛大仪仗,这里是今天北京保留下来的极少数珍贵的元代遗存。

  马可在中国游历了整整17个年头,其中最多的时间居住在大都,因此他对元大都的记述最为详尽,游记几乎涉及了当时元朝帝都生活的各种层面,城市规划、商业贸易、百姓民生、政治斗争、宗教生活、建筑艺术乃至节日欢庆,如此大量详实的文字,甚至弥补了今天关于元朝史料记载的诸多不足,对于个别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形成了参照,然而麦克曾经被马可波罗怀疑论者问到,既然马可对于中国如此熟悉,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可为什么对于中国所特有的文字没有一丝一毫地记载呢,如果说生活在一个国度17年却对她的独特文化没有印象,是不是太不合常理了呢。

  精明的商人马可波罗对于纸币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他在游记中详细地记述了关于元代纸币的制造、分类和流通情况,甚至被损的纸币兑换新币,所花的手续费也不曾遗漏,而当欧洲还在使用炭作为燃料的时候,元代使用的煤石则更让马可波罗着迷不已,他的记述令欧洲人感到瞠目结舌、不可思议,正是由于马可的好奇与细心,他赢得了忽必烈的赏识,多次派他出使各地,回来后将奇异见闻转述于大殿之上,虽然有人认为马可在这里有自我吹捧之嫌,但其中的合理性与可能性也确实让人难以辩驳。按照《马可波罗游记》记载,马可的出使线路大致有两条,一条是经太原、西安进入川地,最后抵达云南,其最远行程直到今天的缅甸境内,另一条线路则是经京杭大运河南下,辗转于苏杭,最终抵达刺桐港,既今日福建之泉州,而其中的扬州城,马可自述曾经在那里居住管理长达三年之久,尽管众多史学家对此说颇有疑问,但在那里仍有不少关于马可波罗的传说,为了追寻马可波罗在中国的足迹,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把中国拍摄计划的最后一段安排在了扬州和云南,今天的大运河已不复昔日的繁忙景象,但是这里是当年游历中国江南的重要水上走廊,已经有千年历史的大明寺,至今仍是扬州香火最为旺盛的寺院,传说很早以前寺内的一座罗汉像是人们按照马可波罗的形象而塑造的。700年前的奇异故事至今为扬州人所津津乐道。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关于本站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