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首页 -> 国学 -> 子部 -> 道家 -> 老子校释 -> 正文

第十六章

小说:老子校释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1-10-17 17:08:04   阅读次数:
  致虛極,守靜□。陳注:(篤)

  謙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篤”字,景龍本、景福本、趙孟俯本均作“□”。字鑒曰:“篤,說文:‘馬行頓遲,從馬,竹聲。'俗作□。”又室町本“極”字“篤”字下有“也”字。

  謙之案:老子言“虛”共五見,惟五章“虛而不屈”,與此章“致虛極”,似有虛無之義。廣雅釋詁三;“虛,空也。”西京賦“有憑虛公子者”,注:“虛,無也。”虛有空竅之義,故訓為空為無。然而虛無之說,自是後人沿莊、列而誤,老子無此也。“虛而不屈,動而俞出”,此乃老子得易之變通屈伸者。邵雍曰“老子得易之體”,正謂此也。“致虛極”即秉要執本,清虛自守之說,亦即論語“修己以安百姓”。王通曰“清虛長而晉室亂,非老子之罪”,正謂此也。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

  嚴可均曰:王弼無“其”字。

  紀昀曰:案“觀”下河上注本及各本俱有“其”字。

  羅振玉曰:景龍、禦注、景福、英倫諸本“觀”下均有“其”字。

  蔣錫昌曰:按淮南道應訓曰“吾以觀其複也”,文子道原篇作“吾以觀其複”,均有“其”字。王本脫去,當據補正。王注“以虛靜觀其反復”,可證也。

  夫物云云,各歸其根。

  謙之案:“云云”,河上、王弼本作“芸芸”,傅、範本作“凡物□□”。莊子在宥篇,文選江淹雜擬詩注引,與遂州碑本均作“云云”。案作“云云”是。“□”、“芸”二字亦通。顧野王玉篇雲部引老子:“凡物云云,複歸其根。”案“雲”,不安靜之辭也。呂氏春秋“雲氣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輟”,漢書“談說者云云”,並是也。又“□”,玉篇云:“音雲,又音運,物數亂也。”說文:“物數紛□亂也。”義亦可通。一說“云云”是“□□”之省,奕用正字。又“芸”,河上注老子:“芸芸者,華葉盛。”彭耜集注釋文曰:“‘芸芸',喻萬物也,以茂盛為動,以凋衰為靜。‘云云'者,喻人事也,以逐欲為動,以息念為靜;義同。蓋經有‘根'字,故作‘芸芸'。”

  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

  謙之案:“靜曰複命”,禦注、邢玄、慶陽、樓正、磻溪、王羲之、高翿、趙孟俯、傅、範各本與此石同。河上、王弼作“是謂複命”。

  奚侗曰:“靜曰”,各本作“是謂”,與上下文例不合。

  不知常,忘作,凶。

  嚴可均曰:“忘作,凶”,各本作“妄作,凶”。河上或作“萎”,誤也。

  謙之案:“忘”“妄”古通。韓非解老篇“前識者,無緣而忘意度也”,王先慎注:“‘忘'與‘妄'通。”左傳襄二十七年注“言公之多忘”,釋文:“‘忘',本又作‘妄'。”莊子盜蹠篇“故推正不忘耶”,釋文:“‘忘',或作‘妄'。”此“忘”“妄”古通之證。“忘作凶”即“妄作凶”也。此雲“複命曰常”,“不知常,妄作凶”,與易義相合。序卦傳:“複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

  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

  嚴可均曰:“容能公”,禦注、河上、王弼“能”作“乃”,下四句皆然。又“公能王”四句,邢州本作“公能生,生能天”。

  武內義雄曰:“知常”下諸本無“曰”字,舊鈔河上本、廣明幢並有。……依注義,王本亦有“曰”字也。“公乃生”,諸王本“生”作“王”,今據敦煌無注本及道藏次解本改正。

  勞健曰:“知常容,容乃公”,以“容”、“公”二字為韻。“天乃道,道乃久”,以“道”、“久”二字為韻。獨“公乃王,王乃天”二句韻相遠。“王”字義本可疑,王弼注此二句云:“蕩然公平,則乃至於無所不周普也;無所不周普,則乃至於同乎天也。”“周普”顯非釋“王”字。道藏龍興碑本作“公能生,生能天”,“生”字更不可通。按莊子天地篇云:“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此二句“王”字蓋即“全”字之訛。“公乃全,全乃天”,“全”、“天”二字為韻。王弼注雲“周普”,是也。又呂覽本生篇“天子之動也,以全天為故者也”,高注“全猶順也”,可補王注未盡之義。今本“王”字、碑本“生”字,當並是“全”之壞字,“生”字尤形近于“全”,可為蛻變之驗也。

  沒身不殆。

  謙之案:禦注本“沒”作“歿”,傅、範本亦作“歿”。勞健古本考從傅本作“沒”,實誤校。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篤、複韻(幽部),芸、根韻(文部),靜、命韻(耕部),常、明、常、凶、容、公、王韻(陽、東通韻,明音芒,凶協虛王反,容協音王,公協音光)。道、久、殆韻(之、幽通韻、道協徒以反,久音已,殆,徒以反)。謙之案:常、明、王,陽部,凶、容、公,東部,陽、東通韻。又殆,之部,道、久,之、幽二部兼入,之、幽通韻。姚文田以常、明為一韻(十六庚平聲),凶、容、公為一韻(一東平聲)。鄧廷楨同。顧炎武唐韻正卷五十二庚:“明,古音謨郎反,今以字母求之,似當作彌郎反。”引老子:“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知人者知,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是謂微明,柔勝剛,弱勝強。”“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又卷十四十四有:“久,古音幾。”引老子:“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有國之母,可以長久。”又引楊慎曰:“孔子以前,久皆音幾,至孔子傳易方有韭音。臨彖傳‘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於八月有凶,消不久也';干象傳‘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大過象傳‘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醜也';離象傳‘履錯之敬,以辟咎也,黃離元吉,得中道也;日昃之離,何可久也'。”然既濟象傳以韻憊、疑、時、來,雜卦傳以韻止,則幾、韭二音兩存之易傳矣。老子:“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按老子與夫子同時,老子書中“久”字三見,一韻殆,一韻母,一韻壽。

  右景龍碑本六十七字,敦煌本六十六字,河上本六十八字,王、傅、範本六十七字。河上本題“歸根第十六”,王本題“十六章”,範本題“致虛極章第十六”。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关于本站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