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首页 -> 国学 -> 子部 -> 历史小说 -> 李自成(第一卷) -> 正文

第三十二章

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1-10-17 17:28:18   阅读次数:
    崇祯十二年的春天,崇祯的心情是特别阴郁的。西苑中依然像往年一样冰雪融
化,柳绿桃红,春水和天光争蓝,燕子和黄莺齐来,可是崇祯却没有心情来玩。由
于他不来,皇后和妃嫔们自然都不来了。农民战争正在酝酿着新的高潮,紫禁城中
又一年失去了春天。
  三月上旬,清兵毫无阻拦地退出长城。每次清兵入塞,所到之处,城乡残破,
人口锐减,生产不易恢复。这次入犯,时间在半年以上,攻破了畿辅和山东七十多
个州、县,大肆烧杀,劫掠,掳走了五十多万丁壮人口,并且攻破山东省会济南,
掳走了分封在济南的鲁王及其全家。崇祯很明白,畿辅和山东一带是国家的根本重
地,经过这次战争,没有十年以上的太平日子不能够恢复元气。可是,议和不成,
满洲决不会叫你休养生息。这次满洲兵入塞距上次入塞仅隔两年。谁晓得他们什么
时候还会再来?边军不管用,武将怕死,他们什么时候想来就来!
  但是比较起来,最使他日夜忧心的还是张献忠和李自成的问题。他不知道谷城
的局面能够拖延多久,深怕一旦谷城有变,湖广和河南震动,中原大局又难得收拾
了。对于李自成的依然活着,他非常恨孙传庭的不中用,认为他是“虚饰战功,纵
虎贻患”。倘若再过不久李自成的羽毛丰满,如何是好?
  自从三月中旬奉先别殿①悬挂了母亲遗容,崇祯每当心中有说不出的空虚、绝
望和愤懑,无处排遣,便对着母亲遗容,默默流泪。其实,他对于母亲是什么样子,
一点儿也不记得。他的母亲姓刘,十六岁被选进宫来,做了太子朱常洛的淑女。淑
女在太子的成群侍妾中地位很低,所以她没有引起太子的注意。在宫中郁郁地过了
两三年,忽然有一天被太子看上了,叫太监用牙牌把她召到兴龙宫住了一晚,后来
生下一个儿子,就是现在的崇祯皇帝。从那次接近太子之后,她几乎被太子忘记了。
生下儿子,她的不幸的地位仍然没有多大改变,只好在冷宫中长斋念佛,消磨岁月。
等到崇祯五岁时候,大概她不小心对太子流露出不满情绪,惹动太子大怒,命她自
尽。当时太子朱常洛很不得父亲万历皇帝的宠爱,常常有被废掉的危险,所以他严
禁东宫的人们将这件事传扬出去。其实,就是在东宫也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刘淑女
是怎样死的。
──────────────
  ①奉先别殿——奉先殿的配殿。奉先殿即明朝皇帝的家庙:在紫禁城外的叫做
太庙,即今劳动人民文化宫所在地;在紫禁城内的叫做奉先殿。崇祯的生母姓刘,
生前地位很低,是太子宫中的一个“淑女”,所以她的神主只能供在奉先别殿。
──────────────
  农民革命战争的打击使他的精神中不断增加悲观和痛苦,而这种没法对朝臣们
倾吐的心情和一种孤独之感,一齐转化为对母亲的孝思,或者换句话说,通过对母
亲的孝思排遣他的不能告人的悲观和孤独的心情。崇祯八年春天,农民军焚烧凤阳
皇陵以后,他在宫中大哭几次,内心的痛苦更深,就叫一位擅长画像的翰林院待诏
每日到他外祖母家去沐手焚香,为他的亡母画像。费了两年多的时间,多次易稿,
直到去年冬天清兵逼近北京的时候才描绘成功。
  在描绘太后遗容的过程中很少有确实依据。因为她自从选入宫中以后就没有再
同娘家人见过面,如今隔了二十多年,连崇祯的外祖母(如今被封为流国大夫人)
也记不清她的模样。宫中有一个傅懿妃,和崇祯的母亲同为太子朱常洛的淑女。她
说她住的宫同崇祯母亲住的宫相邻,相见的次数较多,还仿佛记得一些。她在几千
个宫女中指点这个人的鼻子有点像,那个人的眼睛有点像,又另外一个人的下巴有
点像……司礼监把被挑出来的众多宫女陆续送到流国府,再由瀛国太夫人参加意见,
指示画师,揣摹着画,画画改改。
  奉迎太后遗容入宫要举行重大典礼,所以一直等到清兵退走以后,才由礼部拟
具仪注,由钦天监择定吉日,用皇太后的銮驾和仪仗把黄绫装婊的画像从正阳门送
进宫来。礼部尚书率领文武百官都在大明门外跪接。崇祯率领太子和两个较大的皇
子在午门外跪接。皇后周氏率领公主和妃嫔们在皇极门外跪接。由于崇祯的母亲在
生前并未封后,所以不能把她的画像送进奉先殿正殿,而只能悬在配殿。行过祭礼,
崇祯把一些曾在父亲宫中生活过的老宫女叫来看,问她们像不像太后真容。她们当
着他的面异口同声地回奏说十分相像,但在背后,有的说有点儿像,有的说完全不
像。后来崇祯因想着他母亲在死前两年中长斋念佛,又命画师另画一幅遗容,具天
人之姿,戴毗卢帽,穿红锦袈裟,坐莲花宝座。通过别人的画笔,将他的母亲更加
美化和神圣化了。


  当时的众多文武朝臣,对于崇祯性格的几个方面如刚愎、猜疑等都很熟悉。不
管朝臣对他的性格中几种表现都有意见,甚至在他死后作为他导致亡国的重要因素,
但是共同肯定的一点是认为他秉性刚毅,所以南明朝廷曾给他上一个谥叫做毅宗。
反动封建士大夫眼中的所谓刚毅,就是指他在农民革命战争的冲击下始终顽强地拼
死挣扎,决不后退,直到国亡家破,自尽煤山。在当时朝臣们很少知道他在农民革
命战争的打击下精神上多么悲观和软弱。在崇祯十五年以前,这悲观和软弱的一面
只在深宫中秘密流露,特别是在奉先偏殿悬挂的母亲画像前流泪较为经常。一到上
朝时候,他就变成一个十分专断、威严、不可触犯的君主,使许多朝臣在上朝时两
腿打战。
  三月下旬的一天,他从奉先偏殿回到乾清宫,眼睛仍然红润,心情略觉安静,
坐在御案前省阅文书。先看了洪承畴请求陛辞的奏疏,又看了孙传庭请求召对的奏
疏,他随即传谕明天上午在平台同时召见他们。刚才在奉先偏殿中他显得十分软弱,
现在忽然满脸都是杀气。
  洪承畴已经改任蓟、辽总督,专负责对满军事。崇祯和满朝文武都认为他是一
位资历深、威望高、可以担负辽东重任的统帅人才,对他寄予很大期望。洪承畴明
知道困难重重,但是他深感皇帝知遇之恩,决心到关外整顿军务,替皇上稍解东顾
之忧。
  等洪承畴和孙传庭行过常朝礼,崇祯向洪承畴问了几句话,无非是关于起程时
间和一切准备如何等等,至于今后用兵方略,在不久前两次召对时已经谈过,用不
着今天再问。他又向洪承畴勉励几句,期望他早奏捷音。叫洪承畴起来后,崇祯收
敛了脸上的温和神色,冷冷地小声叫:
  “孙传庭!”
  “微臣在!”孙传庭跪在地上不敢仰视,恭候皇上问话。
  有片刻工夫,崇祯望着他并不问话。这种异乎寻常的沉默使他的心中忐忑不安。
去年冬天,他同洪承畴率师勤王,来到北京近郊。那时卢象升已经战死,朝廷升他
为总督,挂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衔,代象升总督诸路援军,并赐尚方剑。可是
他同杨嗣昌的关系没有搞好,又得罪了高起潜,被皇帝降旨切责。崇祯叫洪承畴进
京陛见,并使大臣郊劳①,却不许他进京陛见。清兵退出以后,崇祯采纳了杨嗣昌
的建议,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把陕西勤王军全部交洪承畴率领去防备满洲。孙
传庭非常反对把陕西勤王军全部留下,上疏力争,说这一部分陕西兵决不可留,倘
若留下,陕西的“贼寇”就会重新滋蔓,结果无益于蓟、辽边防,只是替陕西的
“贼寇”清除了官军。他还说:“且秦兵之妻孥蓄积皆在秦,久留于边,非哗则逃,
将不为吾用而为贼用,是又驱兵从贼也,”孙传庭的反对留陕西勤王兵防守蓟、辽,
原来也有一部分私心,他认为洪承畴既然改任为蓟、辽总督,陕西、三边总督的遗
缺,朝廷一定会叫他升补。他要求把陕西勤工兵放回陕西,固然是为今后的“剿贼”
军事着想,也是为他自己着想。没有这些军队,他将来回陕西,手中就没有猴子牵
了。崇祯目前急于要稳定关外局势,决意将这一部分人马交给洪承畴,所以对于孙
传庭的意见置之不理。
──────────────
  ①郊劳——古代大将或统帅凯旋回朝或勤王来京,皇帝亲自或派大臣出郊慰劳,
叫做郊劳,为很大的恩宠。
──────────────
  孙传庭是个非常骄傲自负的人,一向对杨嗣昌代皇帝筹划的用兵方略很瞧不起。
由于他没有能够像洪承畴那样受到郊劳和召见,对杨嗣昌更加不满,决心同杨嗣昌
斗一下,所以在清兵退走之前他就上疏说:“年来疆事决裂,多由计画差谬。待战
事告竣,恳皇上一赐陛见,面陈大计。”经过力争陕兵回陕的斗争失败,他渴望陛
见的心情更加迫切。如今果然蒙召对了,但皇上叫他的口气是那么严厉,是不是会
允许他把许多有关国家大计的话痛快奏陈呢?他俯首屏息,诚惶诚恐,一面静候皇
上问话,一面向象牙朝笏上偷眼瞧看那上边用工整的小楷写着他要面奏的方略要点。

  向孙传庭打量了片刻之后,崇祯怒容满面,用威严的声音说:“孙传庭,朕前
者命你巡抚陕西,协助洪承畴剿办流贼,三年来虽然不无微劳,但巨贼李自成及刘
宗敏等并未拿获,遗患无穷。去冬潼关南原之战,汝连疏告捷,均言闯逆全军覆灭,
尸积如山。欺饰战绩,殊属可恨!朕今问汝:闯逆现在何处?”
  皇上的震怒和责问,孙传庭完全没有料到,简直像冷不防当头顶挨一闷棍。尽
管他的性格十分倔强,也不由得轰然出了一身冷汗,脸色灰白,四肢微微战栗。他
鼓着勇气回答说:
  “微臣前奏闯贼全军覆灭,确系实情,不敢有丝毫欺饰,有总督臣洪承畴可证。”

  “强辩!”崇祯把御案一拍,又问:“你不惟没有将闯贼拿获,连其重要党羽
如刘宗敏,田见秀、高一动、李过等均一并漏网。汝奏疏中所谓‘逆贼全军覆灭,
非俘即亡’,不是欺饰是什么?”
  孙传庭竭力保持镇定,回答说:“微臣在君父之前,何敢强辩。去冬十月,臣
与督臣亲赴潼关,麾兵围剿,设三伏以待贼。经一日一夜奋战,确实将逆贼全军击
溃,死伤遍野,遗弃甲仗如山。闯贼及其重要党羽虽未就擒,但想来多半死于乱军
之中。后因臣星夜率师勤王,不暇找获巨贼死尸,献首阙下,上慰君父之忧,下释
京师臣民之疑,实为一大恨事。”
  “你知不知道逆贼渠魁均已漏网?”
  “臣率兵到了山西以后,闻有零星余贼逃入商洛山中。为着斩草除根,免遗后
患,臣当即一面奏闻陛下,一面派副将贺人龙带兵折回潼关,向商洛山中认真搜剿。
至于说渠贼均己漏网,臣实不知。”
  “哼哼,你还在做梦!”崇祯从御案上拿起来几份奏疏和塘报,扔给孙传庭,
愤愤地说:“你看看,这就是你潼关大捷的结果!”
  听说李自成等确已“漏网”,又看见皇上扔下几份文书,孙传庭又一阵心惊胆
战。他手指战栗地捡起文书,捧在手中,匆匆地浏览一下“引黄”,心中完全明白。
他把一叠文书恭敬地递给立在一旁的太监,然后向皇上叩头说:
  “臣自勤王以来,虽然日夜奔波于畿辅与山东各地,无暇多探听余贼情况,但
有的塘报,臣亦见到。以愚臣看来,倘若逆闯确实漏网,可忧者不在崤函山中,而
在商洛山中。那一股进扰潼关与焚烧灵宝城关的残寇只是假借闯贼旗号,决非闯贼
本人。倘若官军舍商洛而不顾,厚集兵力于崤函山中,恐怕上当不浅。”
  “你怎么知道在崤函山中的不是闯贼本人?”
  “闯贼倘若未死,定必潜伏起来,待机而动,决不会于残败之余,养息尚且不
暇,而胆敢打出逆贼大旗,故意惹动官军追剿。”
  “可是别的残余为什么要打出逆贼旗号,惹动官军追剿?”
  “臣近来远离剿贼军中,不敢妄加推断。但臣与逆贼周旋三年,深知逆贼狡计
甚多,常常以虚为实,以实为虚。揆情夺理,在崤函山中打着闯贼旗号者决非闯贼
本人。”
  “胡说!这股逆贼神出鬼没,连挫官军。看其用兵诡诈情形,必为闯贼本人无
疑,且有人亲眼看见闯贼蓝衣毡帽,骑乌驳马立于大旗之下,更有何疑?”
  “虽然如此,愚臣仍不敢信其为真。”
  “地方奏报,证据确凿,汝说不可凭信,岂非当面欺哄君父,希图逃避罪责?”

  “臣束发受书,即以身许国。崇祯九年,蒙陛下付微臣以剿贼重任,臣无时不
思竭尽犬马之力,以报圣上知遇之恩,何敢面欺君父?”
  “汝身负剿贼重任,竟使全数渠贼漏网,尚不认罪,一味狡辩,实在可恶。汝
既知报朕知遇之恩,何不将逆贼拿获。而遗君父西顾之忧?”
  “倘非连奉诏书,星夜勤王,臣定然四处搜索,不使一贼漏网。”
  “胡说!替我拿下!”
  登时有两个锦衣力士①把孙传庭从地上拖起,褫去衣冠,推了出去。洪承畴赶
快跪下,连连叩头说:
──────────────
  ①锦衣力士——锦衣卫的一种下级武官,皇帝上朝和出宫时随驾侍卫。替皇帝
打旗的也是他们。
──────────────
  “陛下!孙传庭虽然有罪,恳陛下念他数年剿贼,不无微劳。虽奏报有欺饰之
处,但闯逆在潼关全股瓦解,亦系的情①,并无虚夸,恳陛下……”
──────────────
  ①的情——确实情况。
──────────────
  崇祯不等他把话说完,冷笑一下,说:“卿不用替他求情。卿身任总督,亲临
潼关督战,竟使元凶漏网,论法也不能辞其责。但朕念你功大过小,不予深究,反
将东边重任交卿去办。望卿今后实心任事,不要像孙传庭一样,辜负朕之厚望。”

  洪承畴又叩头说:“微臣受命剿贼,未能铲除逆氛,克竟全功,致闯贼目前死
灰复燃,实在罪该万死。皇上不惟免予重谴,又使臣督师蓟、辽,拱卫神京。如此
天恩高厚,使微臣常为之感激涕零。微臣敢不粉身碎骨,以报陛下!然目前正当国
家用人之际,孙传庭素娴韬略,亦习战阵,于疆吏中尚属有用之材。伏乞圣上息雷
霆之怒,施雨露之恩,暂缓严罚,使其戴罪图功,不惟孙传庭将畏威怀德,力赎前
愆,即三军将士亦必闻而感奋。”说毕,叩头不止,几乎叩出血来。
  崇祯虽然很气孙传庭没有将李自成等擒斩,但也知道他是个有用之材,听了洪
承畴的话,他沉默片刻,说道:
  “好吧,姑准卿奏,饶了他这一次。起去吧。”等洪承畴谢恩起去,崇祯向旁
瞟一眼,吩咐说:“叫孙传庭回来!”
  过了片刻,孙传庭又穿好衣冠,被太监带了进来,重新在离开御案大约一丈远
的方砖地上跪下,身子俯得很低。崇祯望着他说:
  “孙传庭,朕姑念你平日尚肯实心任事,饶你这次作战不力之罪,仍着你总督
河北、山东军务,以观后效。”
  孙传庭叩头谢恩,仍然伏地不起。
  “下去吧。”崇祯轻声说。
  孙传庭又叩了头,爬起来低着头退了出去。尽管他的身体十分结实,年纪只有
四十七岁,但当他步下丹墀时,却像老人一样,脚步不稳,几乎跌了一跤。
  洪承畴又回答了皇帝几句问话,叩头退出。他是一个深通世故的老官僚,心中
清楚,今日皇上之所以对孙传庭如此严责,一部分是孙传庭自己招的,一部分也是
故意借他陛辞的时候,来个杀鸡吓猴,让他看点颜色。因此他本来还想对皇上提出
一点小小的恳求,也不敢说出口来。他刚出皇极门,一个太监从里边追出,口传圣
旨说皇上明日正午在平台赐宴,并谕文武百官于明日下午在朝阳门外为他饯行。他
跪地听旨,叩头谢恩,山呼万岁,但是在他感激皇恩浩荡之余,心中反觉惴惴不安,
仿佛预感到什么不幸在等待着他。他深知皇上恩威莫测,倘若他此去防备满洲无功,
只能为皇上尽节,死在辽东,别想再回朝廷。而权衡一切,此去成功的希望实在微
乎其微。
  孙传庭回到公馆,觉得耳朵里嗡嗡响着,家人同他说话他也听不清楚。他不吃
午饭,不许别人打搅他,独坐书房发闷,看看昨夜在朝笏上写的那些小字,叹了口
气。
  由于精神上受的打击太大,孙传庭回到保定驻节地,耳朵竟然聋了,请求辞官
回籍。崇祯不信,命保定巡抚杨一俊就近察看真伪,据实奏闻。杨一俊回奏说孙传
庭的耳聋是真。崇祯大怒,说他们朋比为好,派锦衣旗校将他们一起逮捕进京,下
到狱中。满朝人都知道孙传庭因耳聋下狱冤枉,却无人敢替他上疏申救。
  到了四月中旬以后,朝廷得到确实消息,知道李自成从潼关南原突围后就潜伏
在商洛丛山中,在豫西活动的只是高桂英和刘芳亮一支人马。虽然事实证明了孙传
庭的推测是对的,但崇祯并不释放他,因为一则崇祯是个刚愎成性、从不承认错误
的人,二则他很恨孙传庭不曾将李自成和所有重要的农民军领袖捕获或阵斩。自从
知道了李自成在商洛山中的活动情况以后,他对国事更加忧愁,常常夜不成寐,脾
气也变得更加暴躁。
  五月下旬,又是崇祯的一个不眠之夜。
  已经二更过后了,乾清宫院中静悄悄的,只有崇祯皇帝和值夜班的太监、宫女
们还没有睡,整个紫禁城也是静悄悄的,只是每隔一会儿从东西长街①传过来打更
的铜铃声②节奏均匀,声音柔和,一到日精门和月华门附近就格外放轻,分明是特
别小心,生怕惊了“圣驾”。崇祯在乾清宫正殿的西暖阁省阅文书,时常对灯光凝
神愁思,很少注意到乾清宫院外的断续铃声。一个宫女轻脚轻手地走到他的身旁,
跪下说道:
──────────────
  ①东西长街——在紫禁城中有几条南北长巷,紧挨乾清宫东边的长巷叫东一长
街,再东边的叫东二长街;紧挨乾清宫西边的长巷叫西一长街,再西边的叫西二长
街。
  ②铜铃声——明代皇城和紫禁城内打更摇铜铃,到清代改为敲梆子。
──────────────
  “启奏皇爷,夜深啦,请圣驾安歇吧。”
  崇祯好像没听见,继续省阅文书。过了一阵,跪在地上的宫女又说了一遍。他
仍然没有抬头,一边拿着朱笔在一封奏疏上批旨,一边小声说:“知道了。”他在
奏疏上的批语也是这同样的三个字,好像他不是在回答宫女,而是在无意中念出来
他的批语。宫女不敢再打扰他,从地上站起来,悄悄地退了出去。又过了一阵,甜
食房的太监送来了一碗燕窝汤,由宫女捧到他的面前。他打个哈欠,揉揉眼睛,把
燕窝汤吃下去,随即离开御案,走出了乾清宫大殿。但是他没有马上去睡,在丹墀
上漫步片刻,然后抬头仰视天象。天上一片蔚蓝,下弦月移近正南,星光灿烂,并
无纤云,他读过灵台①藏的秘抄本《观象玩占》和《流星撮要》等书,还看过刻本
《天官星历》,所以能认出不少星星。他先找到紫微垣十五星,随后找到代表帝座
的紫微星。大概是由于心理作用,他觉得紫微星有些发暗,而天一星的茫角很大,
闪闪动摇。据那些关于占星术的书上说,这是天下兵乱的征象。看过星星,他的心
头更加沉重,深深地叹一口气。几个宫女和太监垂手恭立近处,互相交换眼色,却
没人敢去劝他就寝。
──────────────
  ①灵台——紫禁城中的一个迷信机构,有几十个太监,日夜轮流观看星象和云
气变异,据实呈报司礼监掌印太监,上奏皇帝。
──────────────
  他缓步走下丹陛,在院中吸了几口新鲜空气,一直走到乾清门,正在这时恰好
一个刻漏房的太监抱着时辰牌走了进来。尽管从万历未年以来,宫中打更和报时都
依靠从西
  洋传进来的自鸣钟,但是文华殿后边的刻漏房依然照旧工作。每交一个时辰,
值班太监抱着一尺多长、四寸多宽的青地金字时辰牌送进乾清门,换下一个时辰牌
带回文华殿,凡路上遇到的行人都得侧立让路,坐着的都得起立。崇祯正要转身往
回走,忽然看见抱时辰牌的太监来到,便停住脚步问道:
  “什么时辰了?”
  抱时辰牌的太监躬身回奏:“已经交子时了,皇爷。”
  崇祯因为再有两个多时辰就得上早朝,早朝后还得带着皇后和田、袁二妃去南
宫烧香,便决意赶快就寝。他走到乾清宫大殿背后披檐下的养德斋,在宫女们的服
侍下脱了衣服,上了御榻。可是过了一阵,他忽然想到还有许多重要的文书没有看,
便重新披衣下床,吩咐一个宫女去把没有看过的一叠文书都拿到养德斋来。当重新
开始省阅文书时,他叫服侍他的宫女和太监都去休息。值班的宫女们都退到对面的
思政轩中坐地休息,不敢远离;太监们只留下两个人,其余都回到乾清门左右的值
房去了。留下的这两个太监在养德斋的外问地上铺了两条厚褥子,上放貂囊,和衣
睡在里边。
  正看文书,他不由得又想到陕西方面。上月下旬,他连接陕西疆吏奏报,说是
从去年冬天以来,李自成就在商洛山中收集残部,招兵买马,打造武器,积草屯粮,
准备大举;并且赈济饥民,笼络民心,从事屯垦,似有长期据守商洛山中模样。他
非常恨陕西地方文武大员的糊涂无用,竟敢长期不明“贼情”,养虎遗患,他已经
把新任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和巡抚丁启睿严旨切责,命他们迅速调兵进剿。目前
他们进剿的情形如何?能不能趁李自成羽毛未丰,一举将他扑灭?……
  崇祯想一阵,批阅一阵文书,眼睛渐渐地朦芣起来。他在梦中看见郑崇俭来的
奏捷文书,心中十分高兴;又看见熊文灿的一封奏疏,是关于张献忠的,但奇怪,
他总是看不明白。他把这封奏疏扔到案上,生气地说:
  “糊涂,张献忠是不是真心受抚?”
  窗上已经现出微弱的青色曙光。从紫禁城外传过来隐约的断续鸡啼,御案上的
宣德小香炉已经熄灭。一座制作精巧的西洋自鸣钟放在紧靠御榻的雕花嵌螺红木茶
几上,正在滴答滴答地走着,突然,一个镀金小人儿用小锤在一个小吊钟上连续地
敲了几下。几乎就在钟响的同时,从玄武门①上传过来缓缓的更点声:先是报更的
鼓声四下,跟着是报点的铜云板敲了三下,声音清远而略带苍凉。
──────────────
  ①玄武门——紫禁城的北门在明代叫做玄武门,义取玄武星是北方星宿。清代
因避康熙帝讳(名玄烨),改称神武门。
──────────────
  一个太监乍然惊醒,赶快从貂囊中爬出来,蹑脚蹑手地去把珠帘揭开一点儿,
向里边悄悄窥探,看见皇上俯在御案上轻轻打鼾,手中的象管朱笔落在一封文书上。
他小心地把朱笔拾起来放在珊瑚笔架上,小声细气地叫道:
  “皇爷,请到御榻上休息!”
  崇祯睁开眼睛。铜云板的余音若有若无,似乎在窗纱上轻轻震颤。他望望西洋
自鸣钟,看见快到他平日起床拜大的时候,便吩咐传都人侍候梳洗。太监又躬身奏
道:
  “皇爷,你又是通宵未眠,还是请圣驾到御榻上稍躺片刻吧!万岁为国事这样
焦劳,常常废寝忘餐,圣体如何能支持得了?请到御榻上休息会儿吧!”
  “不要啰唆,快传部人们侍候梳洗!”
  一声传呼,那些专门服侍皇上梳洗穿戴,以及待候早朝的宫女和太监都进来了。
有一个专门在早晨替皇上梳头的宫女,在乾清宫中俗称管家婆①的,捧着一个剔红
堆漆圆盒,里边放着铜镜、蓖子和象牙梳子等物,第一个躬身走进了养德斋来。
──────────────
  ①管家婆——明代每一后妃宫中宫女众多,其中有一个宫女掌管请事,好像众
宫女的头儿,俗称管家婆。
──────────────
  梳洗罢,穿戴整齐,崇祯按照每日惯例到乾清宫大殿的前边拜天,然后,传免
了皇后、妃嫔、太子和皇女们的请安,匆匆地吃了尚膳监送来的素点,便乘辇前去
上朝,正式开始了他这一天的忙碌而烦恼的皇帝生活。
  每次上朝,总是听到一些不顺心的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退朝后更加烦闷。
今天上朝时候,户部臣详细面奏各处官军欠饷的情形很严重,每日催饷的文书不断
飞来,急于星火,可是国库如洗,没法应付。另有几个科、道官①请求对清兵焚掠
残破的畿辅和山东各州、县赶快赈济,抚辑流亡,使劫余百姓得以早安生业。但军
饷尚且没有着落,赈济款从何谈起!不到已时,崇祯就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退朝。

──────────────
  ①科、道官——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御史的统称。都是言官。明代把全国领土
划为十三行省。十二道即十三省,沿袭唐朝旧称。
──────────────
  为着今天要去南宫①烧香,他三天来就素食斋戒。现在下朝回来,一面传旨皇
后和田、袁二妃来乾清宫,一面又一次浑身沐浴。后妃们一来到,他就带着她们乘
辇出了东华门。除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和一大群太监和宫女簇拥外,没有任何仪
仗,尽可能不让外边的臣工知道。
──────────────
  ①南宫——在北京城南池子一带有一片宫殿建筑,称做南宫、南内,也叫南城。
这一大片宫殿,到清代全毁了。
──────────────
  恰在这时,文书房太监把几封十万火急的文书送到养心殿内司礼监掌印太监和
秉笔太监的值房中来。掌印太监王德化不在,由几个秉笔太监看了一下,一个个大
惊失色。王承恩在这几位轮值的秉笔太监中名次最前,就由他拿着这几封火急文书
追出东华门。
  近几年,崇祯身上的变化实在很大。在他即位后最初几年,国家虽有内乱和外
患,但大局尚未糜烂,他希望做一代“中兴英主”的信心很强,锐气很盛。那时他
对于日蚀、星变、怪风、霍雨等等自然界不正常现象虽然也心中戒惧,却不像近几
年来这样害怕。八九年前,有一个朝臣因旱涝成灾,上疏言事,批评朝政,措词过
于激切。他很恼火,在上朝
  时训斥说:“尧有九年之涝,汤有七年之旱,并不闻尧与汤有何失德!”但是
近几年,任何不正常的自然现象他都认为是五行灾异,也就是上天给他的警告和国
家的不祥之兆,胆战心惊,仿徨不寐。在即位之初,他并不很迷信佛、道两教,倒
是受了当时礼部尚书徐光启①的影响,和天主教有些接近。近两三年来,他对于佛、
道、鬼、神越来越迷信了。
──────────────
  ①徐光启——上海徐汇人,生于明嘉靖四十二年,死于崇祯六年(1562~1633)。
他是我国最早的天主教徒,最早接受西洋科学的学者,精通数学、历法、测量、水
利、农业、火器(早期枪炮)制造等方面的学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崇祯
五年曾做到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内阁辅臣。
──────────────
  还有二月初五,清兵正在山东时候,北京城发生了一次地震。虽然地震是常见
的自然现象,明朝在北京地区已经发生过多次地震,毫不足奇。永乐年间是明朝国
力鼎盛时期,短短的十八年中,南京震了六次,北京震了两次,而南京的五次地震
都在永乐帝迁都之前。无奈从西汉以来,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就将地震同人事联
系起来,而这种迷信思想深入人心,也深入崇祯的心。崇祯认为北京是大明帝国的
首都,就在皇帝的脚下,从他登极至今就发生了两次较大地震①,可不预兆他的江
山不稳么?司礼监掌印太监经常据实转奏灵台太监观察到的星象和云气变异,十之
八九都是不吉利的。这样就更增加了他的忧愁。尽管他口头上说他是“中兴英主”,
心中却渐渐明白“中兴”无望,甚至常有可能亡国的预感。尤其是洪承畴和孙传庭
费尽力气竟不能将李自成扑灭在潼关附近,国运在他的心中更加清楚。
──────────────
  ①两次较大地震——上一次地震发生于崇祯元年二月十日。
──────────────
  他愈是觉得人事努力很难指望,愈是想靠神灵保佑国运。今年春天,他瞒着朝
臣,命僧道录司①暗中挑选了几十位佛、道两教的名德法师在南宫建醮。他还传旨
召江西龙虎山张真人来京建醮,但因路途遥远,尚未赶到,从三月中旬以来,他时
常忙里偷闲,带着周后和田、袁二妃,去南宫烧香祈祷。但是这样的事情如何能瞒
住群臣?不免有一些言官上疏劝谏,请他不要迷信僧、道,做这种无益的事。他心
中很痛苦,有时想着自己既是一位英明君主,自然不应该迷信僧、道、鬼、神,使
得后世议论。可是他又想着国事日非,无术挽救,除非上天见怜,有什么法儿使国
家转危为安,否极泰来?有一次他对自己说:
──────────────
  ①僧道录司——管理全国和尚、道士的衙门。
──────────────
  “唉,建醮,建醮!这些言官怎知道朕的苦心!朕非昏庸之主,只是势不得已,
向上天为民请命耳!”
  后来又有一位言官上了一道奏本,措词比较率直,说南宫靠近太庙,每日钟、
鼓、饶、钹之声聒耳,使祖宗为之不安。祖宗不安,何能祈福攘灾?崇祯没有生气,
提起朱笔批道:“朕之苦心,但愿佛、天、祖宗知,不愿人知。”过了一夜,当这
个奏本要发出宫时,他重新看看御批,自觉批语不雅,不似帝王的话,便涂了去,
改批“留中”二字,不再发出。
  过了四月以后,他因为事忙,一直再没有去南宫烧香。前几天他接到山西巡抚
和布政使的联名奏疏,说山西某地天雨血①,某地发生地震,倒塌了许多房屋,压
死了不少人、畜。他非常震惊,心中说道:“前年元旦日蚀,今年京师和山西地震,
又雨血,灾异如此,实在可怕。”又想道,西汉哀帝时发生日蚀和地震,大臣们对
策上言,说这是不寻常的灾异,果然不久西汉就亡了。何况如今不仅日蚀、地震,
天又雨血!想到这里,又想想当前大局,不觉出了一身冷汗。他根据皇历选择了一
个宜于斋戒祈攘的日子和时刻,亲至南城烧香。择定了吉日良辰,他吩咐司礼监替
他准备青词②表文,并事先传谕在南城的僧、道们知道。
──────────────
  ①天雨血——地上的红色尘土被大风刮起,送到几百里或上千里以外,随雨降
下,古人不明白其中道理,误认为是“天雨血”,很不吉利。
  ②青词——道教向玉皇焚化的表文写在青色纸上,叫做青词。
──────────────
  现在崇祯偕同周后、田妃、袁妃,分乘小辇,穿过文华殿西夹道,出了东华门,
顺着护城河东边的青石御道向南走去。三个月来,北京城多风多沙,今日难得的天
气晴朗,阳光明媚。虽然今天己交五月下旬,但北京城的前半晌并不炎热,微微的
南风清爽宜人。河岸上,一长排绿柳映水,柔丝摇曳。两只黄鹏在柳枝间穿来穿去,
发出婉转柔和的叫声。护城河转弯处有一座用太湖石叠成的假山,四面槐柳簇拥,
绿荫森森。几枝盛开的石榴花横在太湖石上,分外鲜红。从这里往西去,有一条松
柏夹着的石板路,通往太庙的后角门;往南,不远处有一道红色高围墙,上覆黄色
琉璃瓦,从红墙中露出巍峨的宫殿和高大的古松,并传出钟、磐和梵呗之声。护城
河中水色湛清,微波上闪耀着金色的太阳,水底荡漾着三四片白色云影。崇祯已经
有许多天没有出过紫禁城,这时不由得心情一爽,眼睛里露出来一丝笑意,好像种
种苦恼,都暂时从他的心上离开了。
  三乘辇继续向南行去,过了片刻,来到了南宫的正门外边。
  南宫的大部分都是英宗时代的建筑物。一百七十年来不断修缮、油漆、增建,
十分美丽。南宫大门外有许多高大的白皮松,遮天蔽日。三乘黄色小辇在白皮松中
间的汉白玉甬道上停住,早有一群高僧、道士和执事太监在道旁跪接。崇祯带着皇
后和两位妃子缓步走上雕龙玉阶,进了宫门,在一片松树下盘桓一阵,然后走进南
风门。这里有许多花木,并排有三座宝殿:中间的是龙德殿,左边的是崇仁殿,右
边的是广智殿。他们在龙德殿休息一下,受了僧、道们的朝拜,吃了一杯茶,然后
由执事僧、道和太监们在前引导,向内走去。正在这时,王承恩身穿没有补子的青
素宫纱贴里①,头戴用马尾编结的烟墩帽②上缀宝石、明珠,右手拿着一把专为遮
太阳用的蓝绢洒金大撒扇③左手袖着十万
  火急的机密文书,匆匆地从紫禁城中赶来。他必须先向印公④王德化禀明,才
敢启奏皇上。可是王德化正引着皇上和娘娘们往里边走,他不好贸然赶去说话。他
的心中很急,鬓边冒出豆子大的汗珠,只好在龙德殿旁徘徊,偷眼望着皇帝神色安
闲地穿过飞虹牌楼,缓步踏上飞虹桥。
──────────────
  ①贴里——太监所穿的一种有褶的长衣,夏季用纱。今天因皇帝斋戒祈祷,所
以太监们只穿青素衣服。青素衣服没有补子。
  ②烟墩帽——下有宽的直檐,顶略尖。
  ③撒扇——即折叠扇。太监所用的大撒扇,柄有一尺多长,只用来遮太阳,不
能扇风取凉。
  ④印公——太监们对掌印太监的尊称。
──────────────
  崇祯难得今天有一点闲情逸致,站在弓形的飞虹桥上,欣赏白玉栏杆和栏板上
的精致雕刻,还指着那些刻得栩栩如生的水族动物叫皇后欣赏。一会儿,他率领后
妃们走下桥,穿过戴鳌牌楼,向左右的天光、云影二亭望一眼,登上一座堆垒得十
分玲珑的秀丽假山。山上有一个圆殿叫做乾运殿,东边是凌云亭,西边是御风亭。
他在山上稍作盘桓,想着这山上的圆殿和亭子都是英宗复辟后添建的,那时虽有也
先之患,经过土木之变,但国家的根子依然强固,全不似如今这样风雨飘摇,想着
这里,不由得满怀枪然,无心再看景致,连乾运殿也懒得进去。
  他同后妃们绕过乾运殿,下了秀丽山,来到佳丽门。全体僧道官和名德法师都
在甬道的两旁跪接。崇祯和后妃们从他们中间穿过,走进佳丽门,踏上白玉雕龙台
阶,迸到永明殿中坐下,众僧躬身低头,双手合十,从永明殿的左边,众道士从右
边,分向建醮的地方走去,连一点脚步声也不敢发出。过了片刻,从永明殿后边传
过来钟声、鼓声、磐声、木鱼声、云板声、铜笛声等等,还有和尚道士的哮经声,
组成了肃穆庄严的音乐合奏。王德化走到崇祯面前,躬身奏道:
  “皇爷,开醮了。”
  崇祯没做声,立刻从龙椅上站起来,怀着虔敬的心情向外走去,周后、两位妃
子、宫女们和太监们,肃静地跟在他的背后,永明殿的背后是一个小院,一色汉白
玉铺地,有十几株合抱的苍松和翠柏,虬枝横空。其中有一株古松上缠绕着凌霄,
在苍翠的松叶间点缀着鲜艳的红花。院子中间搭着一座高大的白绸经棚,旗幡飘飘;
莲花宝座上供着檀香木雕刻的释迦如来佛像。棚外悬一黄缎横幅,上题:“敕建消
灾、弭寇、护国、佑民、普渡众生法会”。后妃们暂留在经棚外边,崇祯帝先进经
棚,在释迦前上了香,焚了黄表,拜了四拜,跪在黄缎拜垫上默默祈祷,求佛祖大
发慈悲,帮助他消灭各地“流贼”,降罚满洲,并且不要再降水、旱、蝗、疫诸灾,
保佑他的国运昌隆。当默祷结束时他觉得还不够,又特别祝祷几句,求佛祖感化张
献忠等洗心革面,实心投诚,并且使官军将漏网的李自成早日擒获,除掉朝廷后患。
他求神心诚,禳灾情切,虽没出声,却禁不住喉咙哽塞,热泪满眶。祝祷毕,他站
起来退到一旁,看着皇后和妃子们依次进来礼佛。
  在崇祯跪佛前虔诚祝祷当儿,王德化留在经棚外边,恭立侍候。一个太监来到
他的身边,凑近他的耳朵小声说。“宗主爷,王秉笔有事面禀。”他转过头去,看
见王承恩神色不安地立在永明殿后,心中不禁一惊。他使个眼色不让王承恩来到经
棚前边,自己赶快踮着脚尖儿走了过去,悄声问:“什么紧急大事?”王承恩行了
礼,从袖中掏出文书递给他,小声说:“请宗主爷的示,这些十万火急的文书是否
现在就奏明皇上?”王德化把几封文书匆匆一看,大惊失色。想了一下,他把文书
交给王承恩,俏声吩咐说:“拿回宫去,此刻万不能让万岁知道。纵然天塌下来,
也要等皇爷烧过香回到宫中,咱们再向他启奏。”
  王承恩不敢说什么,悄悄走了。
  从建有佛教法会的院落往北,绕过假山,穿过有雕栏的白玉小桥,又是一座圆
殿,描金盘龙匾额上题着“环碧”二字。周围绿水环绕,花木繁茂,苍松数株,翠
竹千竿。这是南宫最后和最幽静的地方,再往北几丈远便是覆盖着黄瓦的红色宫墙。
道坛设在环碧殿中,叫做“敕建三清普临、降妖、伏魔、消灾、洱乱醮坛”。崇祯
走进环碧殿,叩拜了玉皇大帝,焚了青同,照例默祷一阵,然后退出。皇后和两个
妃于依次烧香出来。他们到永明殿中休息,吃了点心,起驾回紫禁城去。
  当崇祯走进东华门时,恰有一个部僚正在会极门接本①。忽然听见太监传呼:
“圣驾回宫!”他慌忙躲入文华门内西值房,隔着穿窗隙窥探。崇祯一扫眼瞧见了
他。转入文华殿西夹道以后,崇祯派一个小太监回来,用温和的口气嘱咐他出去后
不要乱说。这时崇祯的心境十分平静,脾气
  变得十分好,脸上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
  ①会极门接本——会极门即左顺门。文书房太监将批过红的奏本在此发出。内
阁和各部、院等衙门派官员在此接收,叫做接本。
──────────────
  回到乾清宫,他刚刚换过衣服,端着茶碗喝了一口香茶,王承恩走到面前,躬
身将几份文书放在御案上,胆怯地说:
  “启奏皇爷,张献忠又反了。”
  崇祯的手猛一颤抖,茶碗落在御案上,溅湿了文书。他正要询问详情,不料王
承恩低头避开他的眼睛,又小声说:
  “据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飞奏,陕西的局面也变了。”
  “怎么,张献忠入陕西了?”崇祯跳起来问。“官军何不堵截?”
  “不是,皇爷。是李自成在商洛山一带起事了。”
  崇祯两眼发直,颓然坐进椅子里,过了好久才喃喃吐出半句话:
  “我早就担心……”
  又过了一阵,他才稍微镇静,叫王承恩将几封火急奏本读给他听。当他听到熊
文灿奏报说已命左良玉、罗岱等率楚、豫官军“追剿”张献忠,正候捷报,他摇摇
头,用鼻孔冷笑一声,对王承恩说:
  “给熊文灿这个该死的老东西下一道严旨切责,叫他戴罪视事,以观后效。倘
若不能将献贼剿除,加重论罪!”
  “遵旨!”
  “郑崇俭的本上怎么说?快念!”
  郑崇俭除奏报李自成重新树起大旗之外,也奏报农民军中疾疫流行,李自成和
刘宗敏等重要“渠魁”都卧病不起。他还奏称他已经“亲赴武关,督军进剿,不难
将逆贼一网打尽”,崇祯听毕,仿佛看见了新的希望,点点头,又对王承恩说:
  “替朕拟旨,着郑崇俭迅速进剿,不得迟误!”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关于本站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