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首页 -> 国学 -> 子部 -> 历史小说 -> 李自成(第四卷) -> 正文

第十八章

小说:李自成(第四卷)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1-10-17 17:29:14   阅读次数:
    从三月十六日到三月十九日,吴三桂的人马和从宁远撤退的百姓陆续进关。临
榆县城,只是一个军事要塞,进关的百姓不能在弹丸小城停留,必须穿城而过,在
山海关内一二个县境中暂时安顿。这些进关的百姓有些是将领的家属,比较能够得
到好的照顾;有些是一般的穷人百姓,无衣无食,加上天气凛冽,苦不堪言。他们
个个愁眉不展,想着自己抛别家园,抛别祖宗坟地,抛别许多财产,来到这无亲无
故的地方,一切困难都不好解决,不免口出怨言。表面上是抱怨朝廷,心里边是抱
怨他吴三桂。
  这一切情况,吴三桂都看在眼里,听在耳中,压在心头。他也感到前途茫茫。
当人马经过欢喜岭时,有幕僚告诉他:从宁远来的百姓都站在岭上回头张望,许多
人都哭了,说这不该叫欢喜岭,应该叫作伤心岭。
  吴三桂是十六日到的山海关,十九日到了永平府。因为有皇上的手诏,催他火
速赴京勤王,所以他在山海关只停了半个白天和一个夜晚,将一些事情部署就绪,
十七日一早就率领三万步兵和骑兵,向北京前去。虽然他一再命令手下的文武官员
对进关百姓要好生安顿,可是由于他自己不能在山海关多停,所以实际上也不可能
很好地安顿百姓。
  从山海关到永平,本来急行军一天就可到达,但是他按照平日行军的速度,走
了两天。为的是北京的情况他不很清楚,害怕同李自成的人马突然在北京接战;同
时也不愿一下子离山海关太远,万一战斗失败,会进退两难。所以他一面向永平进
发,一面不断地派出探马,探听北京消息。
  他这次离开宁远,来到关内勤王,井不是真想同李自成决一死战。对于自己人
马的实力,吴三桂和周围的官员都很清楚。凭这些人马,能否挡住李自成的大军,
他心中毫无把握。可是他不能违背皇上的圣旨,只有入关勤王。另外,他也想到,
即使不进关,他在宁远也迟早会站不住脚。自从去年多尔衮扶立皇太极的幼子登极,
满洲朝廷曾经互相争权,多尔衮杀了几个有力量的人,将大权操在自己手中。去年
秋天,多尔衮已派兵攻占了宁远附近的几座重要军事城堡,使宁远变成了一座孤城。
从那时起,宁远形势就空前地险恶。所以,吴三桂之奉诏勤王,放弃宁远,实在也
是因为担心宁远不会长久凭守的缘故。
  当吴三桂率领宁远将士和老百姓向山海关撤退的时候,宁远附近的满洲人马没
有乘机前来骚扰,也没有向他追赶,分明是有意让他平安撤出宁远,顺利进关。当
他抵达山海关后,便立即得到探报,说是清兵已经进入宁远城,不费一枪一刀,将
宁远拿去了。留在城内的百姓已经入了大清国,也已经按照满洲的风俗全都剃了头
发。于是吴三桂明白:从此以后,他在关外就没有退路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更不敢贸然向北京前进,宁可晚一步,也不要将他的几万辽
东将士拿去孤注一掷。同时,为了给自己留条退路,在开往北京的路上,他对山海
关的防守事务念念不忘。山海关原有一个总兵官,总兵官下边有一员副将、两员参
将,另外还有游击将军等等,但人马只有三四千。高起潜离开的时候,带走了一千
人,留下的人马现在统统归吴三桂所属了。他将山海关的人马大部分带来永平,而
留下他自己的亲信将领和五千精兵,镇守山海卫城。他一再嘱咐:山海关必须严密
防守。这不仅因为在同李自成的作战中,山海关是他的唯一退路;而且也因为要防
止清兵从宁远来夺取山海关。所以他到了永平,仍然对山海关放心不下,派人回去
下令,要镇守将领不断派细作探听清兵动静,同时又吩咐让一部分将领的眷属住到
城内来,这样既可使眷属得到妥当照顾,又可使将领们下死力守卫山海卫城。
  十九日下午,约摸申时,他到达永平城外。住下不久,他立即从知府衙门和自
己的探马处获得一个重要的消息,使他大为震惊。原来消息说:唐通已于十六日在
居庸关投降,北京三大营的人马也在昌平和北京之间的沙河不战自溃,李自成十七
日晚就到了北京城下,北京正受到大顺军的猛攻。他曾经想到唐通不是李自成的对
手,但没有料到唐通会不战而降。唐通、白广恩,他都认识,在辽宁同清兵作战的
时候曾经在一起。白广恩投降的事他也听说了,他没有震动,因为那是在陕西省境
内,离北京还远着呢!居庸关却是离北京最近的大门,唐通又是与他同时受封的伯
爵,军中派有太监监军。居庸关形势险要,唐通本来可以据险守下去,为什么要将
李自成迎世关内?既然唐通投降,勤王人马就只剩下他一支了,变成了孤军。唐通
原也是一员名将,不战而降,他吴三桂又有什么办法救援北京呢?


  吴三桂正在焦急、忧心,忽然中军禀报:“总督大人从城里来了。”
  吴三桂正要同王永吉商议,立刻到辕门去迎接,心里说:“好,来的正是时候。”

  明朝习惯,向来是重文轻武。可是如今形势不同了,一则吴三桂已经受封为伯
爵,二则兵慌马乱,总督手中没有多少人马,倒要仰承吴三桂的力量,所以王永吉
名为总督,实际地位却好像是吴三桂的高级幕僚。他从山海关一天就回到永平,竭
力为关宁大军筹措粮秣,两天来忙碌不堪。同吴三桂见面不久,两个人就开始密谈。
谈到北京局势,吴三桂说,唐通不在居庸关据险而守,却不战而降,使他感到不解。
王永吉说:
  “居庸关守不住,唐通投降,我是早有所料了。唐通手下只有三千人马,经不
起谋士和部将的劝说,不投降又有什么办法?如今只有忠臣义士,誓死为君为国,
才能在危急时刻为皇上真正出力。”
  他的话是鼓励吴三桂不要效法唐通,但不敢明白说出,只好婉转地露出这个意
思。吴三桂一听就很明白,说:
  “我吴三桂世受国恩,如今离开宁远,全部人马开进关内,宁远百姓也带来了
一二十万。我上不能不尽忠报国,下不能对不住我的将士和百姓,惟有与流贼决一
死战!”
  他说得慷慨激昂,王永吉也深受感动。他们都明白局势已到了最后关头,北京
能不能坚守很难说。两人一面谈着一面不由得深深叹息。随后王永吉抬起头来问道:

  “伯爷,这闯贼挟二十万众前来,京城危在旦夕,不知伯爷有何上策,以救君
父之难?”
  吴三桂沉默不语。他很清楚:纵然现在北京尚未攻陷,可是他只有三万人马,
如何能对付二十万气焰嚣张的敌人?何况敌人先抵北京,休息整顿,以逸待劳,他
贸然前去,岂不是自投陷阱?他只有这点家当,一旦失败,不惟救不了皇上,连他
本人以及数万关宁将士也都完了。所以他一时没有主张,低着头不作回答。王永吉
又说道:
  “伯爷,京师危急,君父有难,正是我辈为臣子的……”
  话没有说完,吴三桂忽然抬起头来,说道:“是的,正是我辈为臣子的临危授
命之时。当然要星夜勤王,不能有半点犹豫。三桂蒙皇上特恩,加封伯爵,纵然肝
脑涂地,难报万一。不管是否还来得及,都得火速进兵。倘能与流贼决一死战,解
救京师危险,三桂纵然死在沙场也很甘心。”
  王永吉连连拱手,点头说:“好啊,好啊,伯爷如此慷慨赴国家之难,俟赋退
后,朝廷必将给以重赏,以酬大功,而且功垂青史,流芳名于万世。”
  吴三桂说:“敝镇在此不敢多停,今夜就挥兵前进。请大人留在永平,火速筹
措军饷粮袜,不要使关宁将士枵腹以战。”
  王永吉一听说筹措粮秣,就露出来一点为难脸色,说道:“筹措军饷自然要紧,
只是如今冀东一带十分残破,粮饷难以足数。然而勤王事大,本辕自当尽力筹措,
只要大军到达北京,朝廷虽穷,总可以设法解决。”
  吴三桂问道:“以大人看来,我军赶到北京,还来得及么?”
  王永吉说:“这话很难说,我辈别无报国良策,也只有尽人事以待天命了。”

  吴三桂点了点头,说:“说不定已经来不及了。”
  王永吉问:“将军何时起程?”
  吴三桂回答说:“我想马上召集请将会议,然后立即驰赴京师,不敢耽误。会
议时务请大驾亲临,对众将指示方略,说几句鼓舞士气的话。”
  王永吉说:“好,请将军立刻传令众将议事。”
  过了一会儿,参将以上的将领都来参加会议了。这些关宁将领,都已知道居庸
关和昌平的守军投降,三大营在沙河溃散的消息。现在来到吴三桂的驻地,都是想
听听吴三挂有何主张。他们对于驰援京师,心中都很茫然,所以听吴三桂说明军事
形势以后,一个个互相观望,都不做声。
  吴三桂等了片刻,只好说道:“关宁数万将士和二十万入关的父老兄弟、将士
眷属的身家性命,都系于此战,你们怎么都不吭声啊?”
  王永吉也说道:“国家存亡,决定于你们这一支勤王兵。赶得快,北京有救;
赶得慢,北京就很难守了。”
  一个总兵官说道:“一切唯伯爷之命是听。”
  接着又有两个总兵官说道:“是,是,请伯爷和制台大人下令,要我们进兵就
进兵。”
  吴三桂看到这种情况,知道将领们对驰救北京都有为难情绪。但是他本人在王
永吉面前不能露出丝毫畏怯。否则万一北京能保住,李自成退走了,那时王永吉奏
他一本,他就会吃不消。所以他慷慨说道:
  “本镇世受皇恩,多年未为朝廷镇守辽东,亲戚故人、部下将士为国丧生的不
计其数。如今本镇奉诏勤王,虽然迟了一步,但我们放弃了关外土地家产,抛却了
祖宗坟地,孤军入关,所为何来?目前局势虽然险恶,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我们后退一步,万一京城失守,我们将成千古罪人。而且流贼一旦占领京师,必然
向我们进攻。我们如今已没有多的退路,顶多退到山海关。弹丸孤城,既无援兵,
又无粮炯,如何能够支撑下去?所以现在惟望诸君,随本镇星夜奔赴北京,一鼓作
气,在北京城下与流贼决一死战,以解北京之国,这是上策。请各位说说你们的意
见。”
  听了吴三桂这几句话,有人表情激动,但多数脸色沉重,神情忧郁,仍然不肯
做声。吴三桂望望王永吉,说道:
  “请总督大人训示。”
  王永吉心中对驰援北京这件事也是毫无信心,但是他身为总督,奉旨亲催吴三
桂火速勤王,所以他不能不说几句鼓舞将士忠君爱国,誓与“流贼”不共戴天的话。
将士们听了他的话,显然无动于衷,仍然相对无言。吴三桂面对这种情况,也不再
将会议拖延下去,他就将军事重新作了部署,下令半夜动身,向北京迅速进军。留
下两千步兵,同王永吉的督标营人马驻守永平,以便在情况不利的时候退回这里,
凭着石河,另作计较。
  当吴三桂从永平动身的时候,王永吉前来送行,谈话间问起作战方略,吴三桂
说:
  “据我估计,李自成必攻西直门或德胜门,此时已经占据地利,以逸待劳。我
军如何进击,只能临时再定,现在很难预谋。”
  王永吉知道吴三桂心中毫无把握,就向他建议,将一部分人马驻在城外,与敌
人对峙,一部分人马开进北京城中,协助守城,城内城外互相声援,较为稳妥。
  吴三桂摇摇头说:“关宁人马只能在城外驻扎,恐怕不能进北京。”
  王永吉说:“不然,不然。倘若问贼攻西直门、德胜门或阜成门,将军何不从
朝阳门或东直门进入北京?”
  吴三桂小声叹了口气,说道:“皇上多疑啊!难道大人还不清楚?崇祯一二年,
袁崇焕督师,去北京勤王,与满洲兵相持在朝阳门外,因为相持日久,疲惫不堪,
请求皇上将他容纳进城。皇上疑心他要投敌献城,恰恰遇着有人说他暗与满洲勾结,
于是皇上就将他逮捕下狱,后来杀掉了。家舅父当时带兵随袁督师勤王,只好带着
自己的部下逃回辽东。这件事我常听家舅父和家父谈起,为袁督师鸣不平。今天难
道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吗?”
  王永吉只好点点头,不再说话了。
  吴三桂又接着说:“敌人既然围攻北京,通州地方谅已被流贼攻占。我担心他
们以重兵驻扎通州,阻击关宁勤王之师。如果那样,战争就不会在北京城下进行,
而是在通州运河岸上打,救北京就更难了。”
  两人互相望望,不由得同时叹了口气。王永吉只好说:“请伯爷放心率军起程,
后边的事情我自当尽力为之,不过……”
  尽管大军在吴三桂率领下,半夜起床,不到四更天气就出发了,好像确实是在
星夜勤王。可是出发以后,却按照平常的行军速度向北京走去。
  二十日下午,大军到了玉田县。这里谣言甚多,都说李自成已于十九日早晨破
了北京皇城,皇后在坤宁宫自缢,皇上和太子不知下落。吴三桂和他的将领正在怀
疑这谣言是否确实,跟着又有派往京城附近的细作跑了回来,说京城确已失陷,皇
后自尽,皇上和太子没有下落。过了一会儿,又有细作回来,禀报的内容完全相同。
这使吴三桂感到非常突然和震惊。他知道京城守军单薄,人心已经离散,恐怕难以
固守,但没料到这么快就失陷。他立刻下令部队停止前进,随即召集亲信将领和幕
僚商议对策。
  会议开始后,吴三桂眼含泪花,很痛苦地说道:“本镇没想到会成为亡国之臣,
此刻心中悲痛万分。如今我们进也不能,退也困难,究竟怎么好,请你们各位说说
意见。”
  有一个总兵官先说道:“京城已经失陷,我们勤王已经没有用了,不知道皇上
下落如何,也不知道老将军和府上家人平安与否。”
  吴三桂说:“古人常说:国破家亡。如今我们遇上了。现在皇上生死不知,想
来我的家庭也一定已经被流贼屠杀。老将军看来也会为大明尽节。”
  说到这里,他滚出了眼泪,又连连叹息说:“国破家亡,国破家亡……”
  吴三桂的亲信将领和幕僚们都被京城失守的消息震动得不知所措,谁也说不出
好的主张。有人建议迅速退兵永平,凭着石河,抵御李自成的进攻。有人主张退兵
山海关。还有人主张干脆重回宁远,向满洲方面借兵,收复北京。但每一项建议提
出,都立刻召来反对意见。因为永平和山海关都非长久立足之地,而重回宁远已经
根本不可能了。于是又有人提出,可否在关内另外找一个立足的地方。可是关内并
没有这样的地方。他们的人马除原在山海关的几千人之外,都是从宁远来的辽东将
士。他们对辽东地理熟悉,人情风土熟悉,一到关内变成了客人,去哪里寻找立足
之所?在商量的过程中,大家还想到,李自成必然要派人前来劝降,不降就要派兵
前来攻打。这些紧急问题在吴三桂的心头猛烈盘旋,也在将领们和幕僚们的心头盘
旋。过了一阵,吴三桂见大家实在拿不出来好的主张,他自己站了起来,说道:
  “如今京城已破,皇后殉国,皇上和太子下落不明,我们……”
  忽然间他哽咽起来,泪如泉涌。将领们也都跟着落泪,有的人纵然忍住泪水,
也莫不悲伤低头。尽管在离开宁远的时候,吴三桂没有能够迅赴戎机,从山海关来
的时候也是畏首畏尾,担心勤王无功,反被李自成消灭了他的关宁家当,但是此刻
那种几千年传下来的、自幼在他心灵中打下深深烙印的忠君思想突然盘踞心头,使
他深深地感到亡国之痛。他流了一阵眼泪,又对将领们说:
  “本镇奉旨勤王,恨不能立刻挥兵北京,与流贼决战,收复京师。可是,我们
兵力有限,又无后援,数万将士的粮饷也成问题。方才各位所谈意见,都是出于一
片忠君爱国之心。只是此事必须仔细斟酌行事,以求万全。”
  将领们说道:“全凭伯爷主张。”
  吴三桂接着说:“敌兵势众,我们势单,不暂时退兵,自然不行。只是退到永
平,不能御敌;退到山海关,也不能御敌。敌兵必然进兵追击,我们如何能够以孤
军守孤城?”
  众人听了吴三桂这几句话,都不觉点头。有人想到向北朝求援,可是不敢说出
口来,因为一旦满洲出兵,会是什么后果,谁都没有把握。大帐中没有一点声音,
所有的眼光都集中在主帅的脸上。
  吴三桂接着说道:“皇上和太子都没有下落。据探报说,流贼进城的时候没有
遇到抵抗,没有发生巷战,所以皇上和太子显然不会死于乱军之中。会不会他们在
流贼进城之前逃出京城,藏入民间……”
  将领和幕僚们纷纷点头,有些人在绝望的心头上产生了一丝希望。
  停了片刻,吴三桂又说下去:“倘若皇上和太子能够不死,变换衣服,在混乱
中逃出京城;只要他们不被流贼找到,大明江山就不会完。如今江南半个中国完整
无缺,财富充足,人马甚多,不会使闯贼南下得逞。畿辅、山东刚被贼兵占领,人
心也还向着大明,只要皇上和太子有一个能逃出京城,全国就有了主心骨,不仅南
方臣民将始终效命,营救圣驾,即畿辅、山东、河南各地豪杰,亦必纷纷起兵勤王,
使流贼无喘息时刻。我们目前处境虽然很难,可是救国家救皇上就在此时;立不世
之功,留芳万代,也在此时。”
  听了这话,众人心中略觉振奋。有人站起来,焦急地向吴三桂说道:
  “伯爷,事不宜迟,如何找到皇上和太子,找到之后,如何迎来军中,请伯爷
训示。”
  吴三桂随即命一个亲信中军,立即派细作密查暗访,赶快找到圣驾和太子的去
向。他说,“据我猜想,皇上知道我军勤王,必从朝阳门或东直门逃出京城。由于
城外到处都有闯贼的人和逻骑,只好藏身在什么地方。你派人只在这一带乡下暗访,
说不定就在通州境内。”
  中军说了一声“遵命”,退出大帐。
  “忠孝不能两全。自古尽忠的不能尽孝,尽孝的不能尽忠,当国家危亡时候,
实难两全啊!”吴三桂长叹一声,滚出两行热泪来,接着说,“我从前原想着,纵
然国家艰难万分,还可以拖上数十年,所以将父母送往北京城中居住,好使朝廷对
我不存疑心,没料到我会成了亡国之臣……”
  天色暗下来了。吴三桂平日喜欢宴客,如今国难当头,家难当头,虽然不再举
行酒筵,却按照往日习惯,将少数将领和幕僚们一起留下来吃晚饭。饭后大部分将
领各回本营,部署军事,以备非常,只留下少数将领和心腹幕僚在帐中继续商议。

  约摸二更时分,忽然探马禀报,崇祯皇上已于北京城破时吊死煤山;太子和永
王、定王都被李自成找到了。吴三桂在精神上重新受到巨大打击,感到绝望。原来
抱有的一丝幻想,现在破灭了。他不觉失声痛哭,随后把将领们重新叫来,连夜商
量对策。
  会上,有人建议立即为先帝、后发丧,传檄远近,号召京畿豪杰,共为先帝、
后复仇,驱剿“流贼”,匡复明室。但是商议很久,吴三桂没有采纳。他比一般将
领心中更清楚:倘若找到了崇祯和太子,自然可以号召天下,在他是忠君爱国的义
举,而崇祯和太子也等于奇货可居。但现在崇祯已死,太子又落进李自成手中,凭
他手中这一点兵力,匆匆忙忙为先帝、后发丧,传檄远近,其结果只会对他十分不
利。
  也有人主张赶快退兵山海关,远离京城,免得被李自成突然袭击。吴三桂听了
也摇摇头,因为他断定李自成还不会马上派兵打他。
  当有人大胆提出是不是能借用满洲力量时,吴三桂只是猛抬头看了看说话人之
后,竟未置可否。倒是大家一致猜想,满洲可能会乘机进兵。如果满洲进兵,他们
被夹在满洲兵和北京之间,应当怎么办呢?大家反复商量了一阵,一时拿不出什么
好的办法来,只决定暂时屯兵玉田,观望等候。同时多派细作,随时探听北京、沈
阳两方面的动静。
  三天过去了。虽然北京城门把守很严,不许闲人进去,吴三桂派去的细作轻易
进不了城,但是城内消息还是传出不少。传得最盛的仍然是拷掠追赃、奸淫、抢劫
一类事,将北京城内形容得十分可怕。每个消息都燃起吴三桂对大顺军新的仇恨,
常常咬牙切齿大骂:
  “流贼果然不能成事!”
  关于保定方面,他也知道,刘芳亮于三月十五日破了保定,沿途还破了一些州
县。由于兵力分散,到处局势不稳,刘芳亮到保定之后,人马只有一两万人,没有
力量增援北京。
  另外,他还知道,大顺军派人去天津催粮,到处都遇到零星抵抗。京畿士民一
天比一天不再害怕大顺军了。大家对李自成在北京的所作所为愈来愈不满,思念明
朝的心也愈来愈深。
  最使他震动的是来自关外的消息。他知道几天前满洲开始火速地将人马向沈阳
集中,显然是准备南来。这既使他振奋,也使他有些担心。因为满洲的意图,他并
不清楚。如果是想来争夺山海关,他将如何是好呢?
  这时不断地有细作回来禀报北京情况,也带来不少谣言和传闻。譬如拷掠追赃
的事,就被人们大大地夸大了,好像北京成了一座恐怖的城市。譬如说李自成根本
没有当皇帝的命,他只要一坐皇帝的宝座,便立刻看见有一丈多高的人穿着白衣服
在他面前走动,使他感到阴森可怕。他也不能戴皇帝的冠冕,一戴上就头疼。还有
谣传,说李自成进城后要在北京铸造永昌钱,结果失败了。用黄金铸造御玺,也铸
造不成。这些都增加了吴三桂和将士们对李自成的蔑视,而自信他们总有机会能把
李自成赶出北京,恢复明朝江山。
  吴三桂也曾派出人去打探他北京的家中情况。可是胡同口有兵丁把守,不准闲
杂人出进。所以他对父亲和一家人的情况一直搞不清楚。只有一点他明白:他们已
经被软禁了,被拘留了。
  自从到了玉田,知道北京失守,皇上殉国以后,吴三桂的心中常常有一种亡国
之痛,而现在这种国亡家破的痛苦比前几天更要加倍。前几天他还存着许多侥幸心
理,现在这侥幸心理差不多已成过去,眼前明摆着的是他的父母性命难保。想到这
些,他的脑际不觉浮现出父母双鬓斑白的影子。同时他也想到他的结发妻子。尽管
最近几年他对她很冷淡,但毕竟是结发夫妻,她曾经替他生儿育女。还有许多亲属,
也都跟父母在一起。想着所有这些亲人和他的父母都将被杀害,他心中感到刺痛,
就这样,他思前想后,揣摸着各种情况,有时暗暗地揩去眼泪,有时叹一口气,有
时又忍不住咬咬牙说:
  “一不做,二不休,如今只好与流贼周旋到底了。”
  这天晚饭以后,吴三桂吩咐速速传知参将以上将领和重要文官,四更以后前来
大帐议事。
  会议开始后,吴三桂先把近几天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了一遍,然后说道:“我们
人马虽然很能打仗,可是毕竟人数不多,不能前去北京,也不能留在这里。前去北
京是孤军深人,而贼军以逸待劳,对我们显然不利。留在此地,贼兵来打,他们人
多,我们人少,容易受他包围。为今之计,只有迅速撤军,一部分撤到山海关,大
部分撤到永平待命。”
  一个将领问道:“是否准备在永平与流贼决一死战?”
  吴三桂说:“临时再定。要是我们全部去山海关,流贼会认为我们胆怯逃走,
他就会于四月上旬在北京僭号登极。我们大部分人马暂驻永平,他知道我们无意撤
退,心中就要掂量掂量。说不定他就不敢马上登极。倘若他到永平同我们作战,我
们就要看看他出兵的人数。如果他全师而来,人马众多,我们可以再退到山海关。”

  又一个将领问道;“山海卫是一个小城,流贼哄传有二十万人,少说也有十几
万,我们能否在山海卫城下作战,请大人再考虑。”
  吴三桂冷冷一笑:“本镇自有良策。战争打起来,我们必胜,流贼必败。流贼
一败,将不可收拾,那时北京就可以收复了。”
  有人似乎明白了吴三桂的用兵方略,有人还不甚明白,互相交换眼色。吴三桂
知道他们心中存疑,接着说道:
  “我已经派人探知,北朝正在集中兵力。想来他们获知北京失陷,必会倾巢出
动。倘若李自成来到山海关与我们决战,我们只要坚持数日,北朝人马将从某个长
城缺口直捣北京。彼时北京城内空虚,李自成必定仓皇退兵。而西边既有清兵拦头
痛击,东边又有我军追赶,流贼岂能不败?即使北朝不从长城缺口南下,而在长城
以外驻扎,我们也可差人前去借兵。历史上向外人借兵的事并不少见。我们常听说
古人有一个申包胥,吴国灭了楚国后,他就向秦国借兵,结果把吴国打败,楚国又
恢复了。难道我吴三桂就不能做申包胥么?何况我有数万精兵在手,比申包胥强百
倍。只要有北朝出兵,我们定可驱逐流贼,恢复明室。事后也不过以金银报答北朝
罢了。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可立于不败之地,只等李自成前来自投罗网。”
  将领和幕僚们听了吴三桂的用兵方略,都十分佩服,连声说:“好,好,这样
我们准能打胜仗!”
  吴三桂接着说:“倘若李自成亲自率领人马到山海卫城外作战,我们会打他个
人仰马翻!”
  众人十分振奋,纷纷说:“这样用兵,十分妥当。”
  当天五更以后,吴三桂将什么人退驻永平,什么人退守山海关都部署好了。命
令一到,关宁人马立刻到处抢劫,奸淫妇女,放火烧毁村落。百姓在睡梦中惊醒,
乱纷纷地往旷野中逃命。逃不及的,男的被杀死,女的被强奸。天明后,关宁兵退
走了,玉田县剩下一座空城,只见四野到处都是火光和浓烟,哭声和咒骂……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关于本站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