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1-2 13:41:23阅读:
字号:小|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抓好“三农”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给我们从事农村研究工作的同志进一步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任务和目标,而且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次赴无锡市考察学习,深刻感受到无锡市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既符合现代化农村建设一般规律、又切合无锡市情特点的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之路,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最核心的任务,实现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结合双辽实际情况,解决好“三农”问题,既不能照搬照抄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更不能冲动蛮干,要在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问题上不断创新思路。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就没有前途。围绕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把握好这样几个问题:
一.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一是要有新理念、新思维。对于农业,要充分认识到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要有新思维,简单的说就是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城乡统筹的思想促进农村进步,用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有了这样的新理念、新思维,确定发展新思路也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要有新方向、新目标。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实力增强上来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基本目标,突出抓好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和精深加工业。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办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渠道由少到多、专业化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弱到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和产品质量由粗到精的历史性转变,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了这样的方向、目标,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就有了明确的工作重点。
三是要探索新途径、采取新措施。主要是坚持非均衡发展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好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坚持非均衡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搞好区域布局,实现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必须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主导产业率先突破;必须注重发展民营经济,鼓励科技能人、经营大户加快发展,实现优势群体率先突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增强农业发展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作为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在实践中,要努力推进种植基地化、养殖小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资多元化、项目工业化。有了这样的途径和措施,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实施农村城镇化,是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双辽农村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城镇化。
所谓城镇化,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做强做大中心城镇,发展壮大周边乡镇,积极培育中心村,选择发展一般村,着力构建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以周边乡镇为枢纽,以中心村为基础,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区域城镇体系。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农村城市化正是这样一个人口、产业、资本和市场的集中过程。一方面是城镇工业把农业富余劳动力与农村人口拉到城镇,另一方面是 农业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推到城镇。城市工业化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会以更多的资本,
更好的条件和更高的文明去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农业富余劳动力挤占着有限的土地资源,造成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地下,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只有土地实行规范经营,才能使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物资装备得到推广和应用,实现农业机界化和现代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只有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才能减少农业人口,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才能转移到城市,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用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推动者。龙头企业规模大小,运行状况如何,标志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可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目前双辽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生产技术落后,加工增值能力低,名牌产品少,产业覆盖面比较狭窄,市场占有率不高,还不能保证双辽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根据双辽农业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发展战略,培育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把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加大行政推动与政府扶持力度,优化龙头企业发展环境。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的重点企业。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在不断增强企业实力的基础上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企业知名度。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双赢。强化科技兴农、科技兴企意识、引进适用技术,大力提高龙头企业的技术含量,增强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总之,在“三农”问题上,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阶段,无不是创新的结果。实践无尽头,发展无终点,创新无止境。我们只有以突破前人的勇气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使农业真正做到安天下、稳社会的大产业。
一.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一是要有新理念、新思维。对于农业,要充分认识到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要有新思维,简单的说就是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城乡统筹的思想促进农村进步,用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有了这样的新理念、新思维,确定发展新思路也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要有新方向、新目标。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实力增强上来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基本目标,突出抓好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和精深加工业。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办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渠道由少到多、专业化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弱到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和产品质量由粗到精的历史性转变,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了这样的方向、目标,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就有了明确的工作重点。
三是要探索新途径、采取新措施。主要是坚持非均衡发展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好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坚持非均衡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搞好区域布局,实现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必须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主导产业率先突破;必须注重发展民营经济,鼓励科技能人、经营大户加快发展,实现优势群体率先突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增强农业发展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作为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在实践中,要努力推进种植基地化、养殖小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资多元化、项目工业化。有了这样的途径和措施,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实施农村城镇化,是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双辽农村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城镇化。
所谓城镇化,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做强做大中心城镇,发展壮大周边乡镇,积极培育中心村,选择发展一般村,着力构建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以周边乡镇为枢纽,以中心村为基础,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区域城镇体系。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农村城市化正是这样一个人口、产业、资本和市场的集中过程。一方面是城镇工业把农业富余劳动力与农村人口拉到城镇,另一方面是 农业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推到城镇。城市工业化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会以更多的资本,
更好的条件和更高的文明去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农业富余劳动力挤占着有限的土地资源,造成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地下,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只有土地实行规范经营,才能使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物资装备得到推广和应用,实现农业机界化和现代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只有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才能减少农业人口,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才能转移到城市,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用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推动者。龙头企业规模大小,运行状况如何,标志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可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目前双辽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生产技术落后,加工增值能力低,名牌产品少,产业覆盖面比较狭窄,市场占有率不高,还不能保证双辽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根据双辽农业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发展战略,培育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把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加大行政推动与政府扶持力度,优化龙头企业发展环境。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的重点企业。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在不断增强企业实力的基础上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企业知名度。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双赢。强化科技兴农、科技兴企意识、引进适用技术,大力提高龙头企业的技术含量,增强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总之,在“三农”问题上,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阶段,无不是创新的结果。实践无尽头,发展无终点,创新无止境。我们只有以突破前人的勇气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使农业真正做到安天下、稳社会的大产业。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