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人--欣赏别人
我从小的时候就特贫,我一直错误地认为这叫“侃侃而谈”,觉得在聊天中把自己“伟大”的思想像英国传教士一样传给别人是至高无上的重要,但中学以来与我的思想发生碰撞的元素彻底改变了我--中学不像小学时的如此这般地闲,所以很少有人听我扯一些与学习无关,并且他们无兴趣的话题,另一方面王老师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柏翙,你能不能别叨叨了,listening is learning!(听着也是学习)起初,我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哲学,并且感到我幼小脆弱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打击,伤口久久不能愈合……当然,小树苗的生成长大是需有一个在旁守候,随时剪掉歪枝的人。
王老师就像上一段的描写一样对我思想教育了整个初一,使我根深蒂固的“话多”思维渐渐动摇。但真正引发我的“思想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读书时发现当听众原来更加伟大。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班友好、有人缘的同学更多地在扮演“听众”这个角色。与此同时,王老师的话又浮现耳畔:“柏翙,你是比较有知识的,可更应该多沉默,那样更让人觉得你稳重些。”“柏翙,如果你能管住你的嘴巴,你会更加有魅力!”“伯翙,你介意不介意坐下来倒口气,歇歇?你可以换一种方法成为此地的焦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以往的话我就闪,并且不对这思考过多,如今我真正理解了那句“listening is learning”才明白。
在我顿悟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古时孔子不耻不问,活到老,学到老;伽俐略的“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当是时,吾深感惭愧,久久陷于往事的错误中沉思,不能自拔。拔出我的,是正觉百感交集时跳出来的王老师,她拍着我的肩,震憾着我:“历史不能改变了,你应该展望未来!”
此后,我学会了沉默,学会了欣赏别人。欣赏别人,是善待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以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明智之举。就在我欣赏别人的同时,这个世界在我的眼中也变得更加美丽。
指导教师:柏桦
点评:写老师的作文数不胜数,而本文作者自有独到之处。作者“揪住”老师的一句话,你应当“闭嘴”,不“揪”到底誓不罢休,而且确实“揪”得有理“揪”得有据,耐人寻味,“揪”出了结果,“此后,我学会了沉默。”
看看作者的步骤:
1.“她教我应该闭嘴,”看似突兀,实则在读者被震动的一刹那,被牵引着读了下去。
2.“我从小就特贫。”返回来介绍自己--如其不然,老师教我从何而起?当然,我的贫也不是无意识的贫(不同于那种为抬对方就故意贬低自己的低能做法),我认为这是“侃侃而谈”,是把自己“伟大”的思想像英国传教士一样传给别人。
3.转折:因为是中学了,我的听众少了,王老师说我:“听着也是学习。”
4.又一次转折:我认为老师的话是错误的哲学,感到幼小脆弱的心灵受到强大的打击。
5.再转折回来:我明白了小树的生长需要有人在旁守候,随时剪掉歪枝。
6.接着连续引用了王老师的话。当然,不是无端引用,而是在我发现“当听众原来更加伟大”之后。这时候,老师的教诲就从回忆的库房中滚滚而来:“柏翙,你是比较有知识的,可更应该多沉默,那样更让人觉得你稳重些。”“柏翙,如果你能管住你的嘴巴,你会更加有魅力!”“柏翙,你介意不介意坐下来倒口气,歇歇?你可以换一种方法成为此地的焦点。”这时读来,王老师那些话何等撼人心魄!当然,更撼动了作者。
被撼动的作者想起孔子的话,想起伽俐略的话,惭愧得不能自拔,而“拔出我的”是王老师。她拍着我的肩,震撼着我,“历史不能改变了,你应该展望未来!”
作者在每一个恰当的时候都能恰当地引出王老师的话语,不可谓不巧妙。一波几折则看出其思想之深度和真实。
值的一提的是,作者平时做了有心人。王老师的话之所以一次又一次一串又一串地冒出来,从写作讲,叫积累素材;从做人讲,是谨记师言。这是一篇期末考试作文,成文仓促,更可见蓄之既久,其发必速。与此同时,老师对学生的毛病的不″揪″到底誓不罢休的对工作的执著,对学生的疼爱,自然也就跃然纸上。
此外,首段,像范伟一样说一声谢谢,所指不明确。是像范伟一样诚恳?或是深沉?还是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