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作文频道 -> 高中作文 -> 高中三年级作文 -> 正文

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研究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3 12:52:20阅读:
字号:|


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研究


【摘要】如何才能在作文教学中激情激趣,让学生真正产生写作的欲望甚至冲动?如何才能解决学生个性化写作问题,使学生人人有提升、个个得发展?这是我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近来,我参加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个性化作文”的系列教改活动,并尝试借助计算机网络对高三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结果,惊喜地发现自己找寻到了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激情激趣 实验基地 网络互动 个体发展 

     如何才能在作文教学中激情激趣,让学生真正产生写作的欲望甚至冲动?这是我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近来,我借助计算机网络对高三学生进行作文辅导实验,却惊喜地发现自己找寻到了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我利用学生网站开辟实验基地,建立实验网页,创设多条师生交互渠道,力图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实现作文教学由情趣激发与启动,到情趣传递与交流,最后到情感反馈与评价的完整过程。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表明,本实验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确实产生了相当大的作用。 

     这个题为“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的实验历时半年,作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个性化作文”的子课题,“经总课题组综合评价,认为其实验研究已达到该课题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其实际效果获得广大师生及“个性化作文”课题专家的一致肯定,并多次受邀参加校、区、市级及全国经验展示及交流汇报。 

     一、实验缘起 

     “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的初衷,源自我对语文教育、特别是作文教学的长期思考,更有来自高三毕业年级的特殊要求。众所周知,语文教育应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与提高作文教学活动应有观察生活、参与生活贯穿始终作文指导应使学生将为文与做人密切结合。但是只要我们认真考察语文教学实际,就会发现大量的作文教学活动都集中于课堂(高三作文更为典型),而课堂作文教学有着明显的局限:A、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写作学习特点;B、难以解决学生写作方面的个性化问题;C、教师对学生课外作文的辅导长期流于自发性、随意性;D、高三特殊阶段要求学生丰富生活、增强阅读、开阔视野实属强人所难。就这样,一方面是明确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尴尬的教学现状,二者充满了矛盾,教学布满了难题。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因受时空局限,只能关注少数人(写作精英或问题大王)的写作发展,难以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差异性问题。特别是相对学生写作过程而言,课堂作文教学的重点大多集中在对写作结果的评析上,教师难深入学生的写作全程,而事实上,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困难恰恰是遍布在过程当中。很显然,这里涉及到对写作活动的本质性认识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上将写作视为结果。而我个人认为,究其根本,写作应当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思维及其表达过程。如何才能扭转作文教学的滞后性?怎样才能让教学与学生写作同步?我想到了极具及时性、交互性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构想把学生那几乎完全封闭的静态单向写作过程转变成流变性的动态交互过程。即以网络技术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解决写作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着眼于每个教学对象,为每个学生创造自我发展的机会,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就这样,“网络环境与个性化作文辅导”实验计划萌芽了。 

     筹备工作千头万绪,好在有一点始终是明确的。作文离不开做人,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离不开阅读。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上不去,生活经验不丰厚,情感精神太苍白,无论掌握多少写作技巧,其文章终究不过是花架子。为此,我设想为学生建立一个“写作基地”,让写作与交流互动,让阅读与写作同步,让内容与技巧共存,让“文”的提升始终相伴“人”的发展。于是,重点突出了,思路清晰了,栏目明确了,“基地”建成了,这便是——“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 

     二、实验假设 

     1.利用网络及时性强的特点弥补课堂指导的相对滞后,使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够真正切入学生的写作过程。 

     2.利用网络的机会均等激发每个人的写作欲望,使学生能够在平等友好的环境中增强学习信心。 

     3.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强解决个性化写作难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多元化智能自主建构知识。 

     4.利用网络建立切近生活、扩展阅读的基地,使学生在高三特殊阶段尽量丰富知识,扩大视野。 

     5.最终利用网络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实现学生全面提升。 

     三、开展实验的有利条件 

     1.理科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我所执教的两个班均为理科班,学生普遍对信息化、数字化感兴趣。 

     2.部分学生熟练掌握网站制作技术。“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基地”技术部分完全由我班学生自己建设、制作、运行及管理。 

     3.高考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出特殊要求。高三的应试环境迫切要求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获取优质效果。 

     4.高三为集中时间扩大作文量提供可能。应试环境使每个学生充满快速提高作文成绩的强烈愿望,并迫使所有学生参与写作强化训练。 

     5.实验学生及其家长对教改的理解支持。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获得反馈,实验的理念、构想、基地内容、栏目设计、教学步骤等得到学生及其家长一致赞赏、支持。 

     6.实验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的充分信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两年来对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情感、心理等多方面的了解,赢得了学生及其家长的完全信任。 

     四、实验目标及思路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人人有提升,个个得发展。实验的思路是: 

     ——高效阅读强化写作 

     ——将写作还原为过程 

     ——在互动中寻求突破  

     ——借助网络实现提升 

     五、实验基地栏目构成 

     1.参考模块:本栏目直接受Powerpoint中的“应用模板”启发而设置。具体思路是为学生提供三种主要文体的规范样式或典型样式,以便学生模仿学习,规范行文,避免文体混淆或杂糅。还根据模仿的难易程度将文章范例分为A类(高级)与B类(基本)两种,便于学生由低到高参考学习。 

     记叙类——集中叙事类文章的各种有代表性的样式。 

     抒情类——集中抒情散文类文章的各种有代表性的样式。 

     议论类——集中议论、杂文类文章的各种有代表性的样式。     

     2.及时点拨:审题、创新、有个性,一直是作文指导的难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栏目力求在高三作文训练时间紧、任务重的特殊阶段,广泛搜集有效的审题方法供学生参考借鉴,加强审题训练,尽可能减少审题失误从课内课外学生习作中提取创新意识强烈、个性风格突出的作文范例,引导、鼓励学生文有特色。其中: 

     审题妙方一重点介绍审题的基本方法、不同角度、考察重点、突破口。 

     创新思维——提供创造性思维的部分形式与视点。 

     个性培养——展示个性化文章的不同形式与风格。 

     3.素材扩充作文即生活。当今中学生生活范围相当狭窄,生活积累相当有限。高三学生更是一头扎进题海里,很难抽出大量时间关注社会,感悟生活;很难投入大量精力观照人生,提炼生活。表现在作文中则缺乏开阔的视野,缺少丰富的素材,缺少相关的知识储备。本栏目旨在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写作资源库”,及时储备、增添、更换写作题材,以防止资源匮乏造成的创作枯竭。其中: 

     学以致用——充分利用已掌握的大量的教材资源,活学活用,一举多得。 

     今日焦点——“文章合为时而作”。每周更替热门话题,社会焦点,使写作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努力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世间万象——让写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动鲜活,具体可感。避免闭门造车,凭空想象。 

     4.自我提升:作文即做人。学生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的高低差异最终决定了作文水平的不同层级。本栏目试图引导学生用高尚的道德、丰富的心灵、睿智的目光去审视生活,审视人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作文具有一定的文化思考或人文关怀,努力超越思想与情感的贫庸。其中: 

     道德伦理——只有良好的人品才有良好的文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境界,力求使作文立意高远,思想健康,情感丰富。 

     艺术心灵——逐步培养感知艺术的心灵,不断提高文学艺术修养,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力求使作文具有审美价值。   

     哲理哲思——让目光变得深邃,让思想变得深刻,让行文更富内涵,让语言变得隽永。 

     5.T型展台:本栏目侧重于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观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中: 

     脱颖而出——给全体学生一个展示写作才华的舞台,为不断进步的学生提供超越自我的空间。 

     师文师心——让老师的激情感染学生,让老师的才情打动学生,让老师的真情温暖学生,让老师与学生一同进步。有老师陪伴,高三的日子不会孤单。 

     6.评改快讯师生互动第一渠道。本栏目尝试开创作文教学与作文指导的新路。写作是一个过程,而课堂作文和指导大都侧重于结果检查与分析。特别是讲评的滞后性决定了它错过了指导的关键期,遗漏了写作活动中的许多值得教师关注、分析的重要信息,而面对几十个学生,老师的评析又显得简单概括。但是如果在学生的思想意识还没有撤离作文的“场”、灵感残存、激情可触之际,及时送上赞赏,鼓励,点拨,指正,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7.聊天室:师生互动第二渠道。本栏目及时弥补实验基地缺乏交互性技术支持的不足,利用“聊天跑车”,单独为师生、生生提供及时互动的场所,让老师进入与特定学生交互指导状态时,其他学生也可以随时沟通交流、相互反馈,而老师亦可在评析文章与参与聊天中自如切换,及时“把脉”,及时“下药”。 

     8.给邓老师写信:师生互动第三渠道。本栏目专用于及时解答写作过程中的私密性、个性化问题,如学生不便于公开交流的写作情感、写作心理、能力差异等问题。实验证明这条互动通道对解决高三学生个性化写作、特别是写作心理与应试心理等问题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9.公告栏本栏目专用于布置作业,发布信息。而事实上,此栏目以轻松灵性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情景、自由宽松的选择,营造出一个不同于课堂的“激情写作场”,自始至终吸引、导引着学生,让他们学有提高、学有创造,心有所归。 

     六、实验核心 

     综观整个网络作文实验,自主阅读是基础,及时互动是特色,对话交流是核心。“评改快讯”作为互动交流的支柱性版块,最能体现实验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是本实验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深得学生及其家长的喜爱与赞赏。老师的及时指导与点拨,学生的快速反馈与回应,使原本静态的作文活动变得动感十足,活色鲜香。 

     而“给邓老师写信”与“聊天室”作为师生、生生交互的另一类渠道,也紧密配合了“主战场”的战略部署。它们一个通过师生间热切问答、真诚交流,一个通过师生、生生间率性评价、自由讨论,及时为学生释疑解难、排解压力、加油助威,使写作环境变得宽松、和谐,充满人文关怀。 

     “素材扩充”与“自我提升”被学生们称为“及时雨”、“营养液”。栏目中那些深刻隽永的感悟、精辟犀利的思考,启人心智、发人深省,对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感受、提高思想认识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每个小版块精心搜集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又风姿百态,情致万象,吸引着学生亲近写作,并从中获得灵感,自觉创造。 

     有了坚实的基础,鲜明的特色,统一的核心,“实验基地”中的学习是自觉行为,写作是针对性训练,抒写是个性化表达。这里有激情公告——轻松自由、生动活泼、启发诱导、引发创造;这里有激情作文一一短时间、多篇幅、多样式、暗中比试、较量;这里有激情点评——充满个性、积极鼓励、及时指导、切中肯綮;这里有互动聊天——互相竞争、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一句话,这里是“激情作文场”! 

     进入“实验基地”,你可以清楚看到不同写作层级学生不同的写作历史,它不再是单纯的精英作文大集锦,而是每个学生的“作文成长史”。这里既有少数白天鹅高贵优雅的身姿,更有众多丑小鸭历经风霜的奋斗过程。这里既有写作精英的硕果展示,更有普通写作者的挫折坎坷。它是一本“写作档案”,是一本“写作奋斗史”,更是“人人有提升,个个得发展”的坚实基础! 

     进入“实验基地”,你可以清楚看到学生不同的水平,不同的欠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心理,不同的烦恼;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疑惑。而这样那样的困扰都在通过“基地”的及时点评、快乐聊天、私秘通信悄悄化解。这是“人人有提升,个个得发展”的重要前提! 

     进入“实验基地”,你可以清楚看到从素材整理、构思剪裁、审题立意、结构安排、表达方式到语言锤炼,网络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近100万字阅读素材,这使“人人有提升,个个得发展”成为可能! 

     进入“实验基地”,你可以清楚看到高三各类作文题目的系统操练,各种作文层级的点播指导,每周作文训练的评比加星,临考模拟试题的当场亮分,文章修改成绩的前后比较,让你仿佛亲临“阅卷现场”。这是“人人有提升,个个得发展”的有力保障! 

     七、实验总结     

     1.网站运作小结 

     本实验共进行了25周不间断作文辅导,常规实验学生40人,加上非常规实验学生约70~80人不等。半学期的准备,包括实验思路的确立、网站栏目设计、实验步骤筹划、基地素材积累、网络系统建设。25周的实验由原计划的每周三个小时(两个班,各1.5小时)发展到周六、周日两天,最后到随时上网接收、查看信息、评阅文章、回复信件、加入聊天等。“基地”总文字量1,302,773字。其中发布作业13,181字,作业及评改577,504字(加上学生手写作业近65万字,但不包括堂上作文),信件及回复文字量29,680字,聊天文字量难以记录。 

     2.实验成果评析 

     ①自愿选择,充分激发自我意识。作文辅导给予学生自我选择发展和提升机会,实验学生除高三常规课堂作文外,每周阅读量、写作量均有大幅度增加,阅读和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②人人投入,充分燃烧创作热情。个性化网络作文实验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满足了学生抒写心声的欲望和展示个性与才情的欲望。 

     与此同时,教师网络辅导时间应学生要求不断增长,见缝插针,随时上网阅读、练习成为学生自觉行为,而挑战自我,不断创新成为每个实验学生的强烈愿望。 

     ③轻松交流,心灵之火不灭。心灵之火由动感教学策略点燃——“实验基地”营造师生互动空间,创设“激”情氛围,作文辅导高效多能;促进生生互动,增强“激”情效果,作文训练持久扎实;吸引家庭密切配合,拓展“激”情空间,作文提高后劲十足。这一切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感性而丰富,精彩而愉悦,智力交锋热烈而温馨,思想交流自然而恒久…… 

     ④自由释放,心智平衡发展。高三阶段沉重的应试负担和强烈的功利目的常常会给学生生活学习、思想情感等方面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而自由随意、轻松愉快的交互场景使“实验基地”成为学生的“减压场”;老师、同学、家长的及时关注和多方鼓励使“实验基地”成为学生的“加油站”;优美的文字,丰富的情感,高尚的追求使“实验基地”成为学生的“理想同”。 

     ⑤综合能力显著提升,还写作以本原。经过26周的网络辅导,学生作文水平进步显著,近一半实验学生保持良好写作势头,几乎每个学生都得到过加“星”鼓励,因而考试成绩普遍提高。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紧张的高三应试阶段,学生的人文情怀日渐丰厚,精神世界远离空虚。读他们的作文,能真切感受到学生们对自然的关爱,对生活的热忱,对情感的执着,对困难的勇气,对希望的追求。通过网络环境多层次、立体式的交互模式,学生们的学习素质、意志品质、创新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而我认为最根本、最有价值的收获还在于实验让每个学生真切体会到了写作带来的快乐感、成就感和充实感,使他们走出了厌恶作文的误区,改变了对作文的认识。让许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领略到写作的独特魅力,甚至有不少同学将“实验基地”视为“心灵的家园”,愿意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相伴一生。实验更让一些作文优秀者掂量出写作给予他们生命的特殊分量,使他们对美好的精神生活有了一种自觉追求——我相信,这才是写作的本原! 

     八、实验反思 

     1.新课标给学生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带来具体明确的新要求。学生课外练笔不应该继续成为作文指导空白点,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盲目与随意的习惯,将指导落到实处。而利用网络把课外辅导纳入作文教学正规途径,当是时代必然趋势。 

     2.新技术带来新变革,教师应当有效利用技术优化教学。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本质性改变是目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走进新技术,认识新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教师任重而道远。 

     3.课外网络指导与课堂作文教学当是互为补充而非相互替代。课堂目标集中、要求统一、直接对话、反馈及时等特点与网络机会均等、自由选择、平等交流、个性发展等特点各有千秋,应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4.课外网络指导切忌造成教育不平等。由于网络教学需要电脑与上网条件的支撑,这就要求教师提前预想学生的各种学习差异,并预先设置多种教学策略。我的应对措施是:每周五统一发布公告,传达作文活动任务和辅导计划,欢迎所有学生参加。为没有条件参加实验的学生提供电脑,在校上网或借机上网,同时特别安排这些学生面批面改,佳作先课堂表扬然后网上展示,典型问答网上陈列……努力使用各种综合手段力保所有学生平等享受教育资源。 

     5.网络作文教学切忌忽略语文基本功训练。教师必须清楚中学作文与网络写作在目的、规则(特别是应试规则)、要求、方式等方面的显著区别,应当在文体特征、结构形式、表达习惯、语体运用等各个方面给予学习必要规定与指导。同时要处理好打字与书写的关系,根据中学作文卷面书写的特殊要求,恰当安排书写训练,避免重网轻书,顾此失彼。 




     6.网络与个性化作文教学难点务必突破。如何使网络作文指导更加科学、规范、有层次、成体系,是下阶段教学实践的重点和难点,有待教师进一步深入挖掘高中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题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证明,点燃学生心灵之火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是作文教学的目的。我们应该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意识与积极主动性,为学生创设激情涌动、充满吸引力的写作环境,突破传统的单一性评价模式,建立更加全面、科学的作文评价体系,为解决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差异,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学习开辟新路,让写作摆脱应试的唯一目的,真正回归写作本原——心灵的栖息方式,这样的作文教学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作文”与“立人”的最终结合。 

     反思这次网络作文实验,更加坚定了我继续进行教学实验的决心。“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圆满结束了,实验的不足与疏漏亟待重新审视与弥补,新一轮的“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中作文实验”也仅处于初步探索与实验之中。但是,这条探索之路注定要走下去,不会停息。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