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8:52阅读:
字号:小|大
丁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文化和作者的生平;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散文的朗读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多角度多层次的的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的诗意美,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安塞腰鼓的思想精华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一、根据课文的句式特点和情感特点,朗读和品味充沛语言的气势。
二、理解并学会运用排比、拟人、比喻、反复等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安塞腰鼓的思想精华和艺术价值,深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课型】
朗读交流感悟课。
【教学方法】
朗读,体会,品味,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讨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1课时(一个正课和一个晚自习)。
【教学步骤】
预习: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文化背景;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
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
的学习热情。)
提问:结合你们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安塞腰鼓的了解和感受。
(学生畅所语言,自由回答)
明确: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原有迎神驱邪之意,后来发展为民间舞蹈。新年一过,冬闲的农民便以打腰鼓为乐,逐渐成为习俗,继而发展为文艺表演。
看到大家热情的发表自己自己对安塞腰鼓的看法,可见安塞腰鼓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得印象,那么作家刘成章先生对安塞腰鼓的感受是怎样的?他是怎样通过文字来表达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散文《安塞腰鼓》。
课件演示:
刘成章,1937年2月22日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文学常务理事,一级作家。1982年后主要从事散文创作,以家乡陕北高原为侧重的描写对象。已出版6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听读课文,理清脉络。
原来本文的作者就是土生土长的西北汉子,对于自己家乡的文化一定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看看他是怎样把安塞腰鼓介绍给我们的。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把不会读的生字圈出来。
(老师将学生不懂的生字板书出来,并标上拼音)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思考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第二部:5-27段,第三部分:28-30段)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目的:培养学生在读书中理层次,明条理,学会在读中把握文章的“脉”。)
教师指导朗读: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腰鼓表演,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这次朗读不仅要读准字词,还要读出文章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情味美,力量美。
(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交流朗读经验,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三、朗读课文,师生共品
1、这是一篇诗意的散文,文字铿锵有力,下面我们一起把文章的第一部分齐读一遍。
品味:“茂腾腾,丝溜溜,呆呆的”的用法。
明确:茂腾腾,丝溜溜:叠词,让语句亲切有韵味。
呆呆的:拟人,表现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请全班同学有感情的朗读第二部分,我先找出第二部分第一个“好一个安塞腰鼓”前的写的好的地方,请同学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思考1:作者把“但是”和“看”独立成段的用意。
明确:“但是”和“看”独立成段,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思考2:品味“一捶起来就发狠了,没命了,忘情了!”的作用。
明确:短句,用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思考3:“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明确: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的想象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想大开大合,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表达出了安塞腰鼓雄壮的场面,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3、和大家一起品味了这么多的美言美句,下面我们进行一次小组寻美句大赛,请大家快速寻找出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试着说出它们运用了什么手法,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手法。(
(1)、自由朗读并寻找文章中优美的句式段点。
(2)、从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3)、学习小组交流整理,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汇报。
四、默读课文,理解内涵
1、品味了文章的语言之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感悟《安塞腰鼓》的精神内涵?
参考答案:本文用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情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爆裂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棒槌的文字,在那天地之间,在那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这鼓声鼓景,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舞姿、沉重的鼓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赞美之情,歌颂了陕北人民的粗犷、豪迈情怀。
2、引导联想,加深理解。
提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令你想到这种不可阻挡的生命力量?
提示:划龙舟比赛,足球比赛,田径比赛等。
(自由发言,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达到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效果。)
五、写作练习,迁移巩固
本文用充沛的语言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的场面和恢弘的气势,不仅表现了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量。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讨论,将你认为能让你感受到不可阻挡的生命的力量的东西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借鉴《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使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短句,进行合理的想像,写一篇小文章。(不一定所有的写作手法都必须用上)
学习小组评选并推荐到班级,通过在全班朗读,由全班同学评出写得最好的三篇收录班级美文辑录中。
丁瑜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