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雪地上的书》教案(鄂教版七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03阅读:
字号:小|大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从从容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蒙mēng骗:用虚假的语言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
拂扇:扇动。
旷kuàng野:空旷的原野。
觉察:发觉;看出来。
步态:走路的形态。
响鼻:骡马等动物鼻子里发出响声叫打响鼻。
追踪:按踪迹或线索追寻。
循xún着:沿着。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维•比安基,俄罗斯作家。著有童话《小老鼠比克》等。
2、相关知识:
关于“兔”的成语
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指军队未行动时像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像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龟毛兔角:比喻有名无实。
狐死兔泣: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筋。
见兔放鹰: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见兔顾犬: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藏的地方或方法多。
守株待兔: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兔起鹘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电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兔丝燕麦:兔丝不是丝(不可以织),燕麦不是麦(不可以食)。比喻有名无实。
兔死狗烹: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根据雪地上的动物的脚印和痕迹,作者叙述了两个故事:狐狸追踪兔子,大雕捕捉兔子,但兔子都机智脱险了,表现了兔子的聪明机灵。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激发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文章脉络
本文共有36节,根据雪地上的动物脚印和痕迹叙述两个故事。围绕这两个故事,可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节)介绍雪地上的动物的脚印。
第二部分(第6-29节)第一个故事:狐狸追踪兔子,兔子摆脱追踪。
第三部分(第30节-36节)第二个故事:大雕捕捉兔子,兔子再次脱险。
三、写作方法
叙事清晰。兔子为摆脱狐狸的追踪,把自己的脚印弄得乱七八糟。作者却能从乱七八糟的脚印中,理出清晰的叙事脉络来。开篇摆出脚印来,然后凭借作者对森林动物的了解和细心观察研究,慢慢的解开谜团。
语言活泼生动,平易近人。本文采用了叙述故事的口吻,不仅活泼有趣,而且宛如一个人在对一群孩子讲故事,口吻活灵活现,妙趣横生。例如:“兔子哪儿去了”,“事情准是这样”,“突然,脚印没有了,这下还往哪儿追”等等。同时,文章中的一些动词用得也很准确,符合动物的个性特点。例如:狐狸的尖嘴“挨贴到地面,走着,嗅着”,兔子“一蹦一跳”,“飞奔起来”,大雕“用它那双铁钩般的利爪去钩脊背”等。
四、重难点导析
兔子和狐狸是如何斗智的。
兔子在旷野里兜圈子,狐狸也跟着兜圈子。
兔子走着走着不见了,脚印消失了,留下一个乱糟糟的雪窝。它肚子饿了要吃点嫩叶、树皮,吃饱了想睡觉。狐狸循着兔子的脚印追呀追,脚印没有了,不知往哪儿追,原来兔子拐了个弯兜了个大圈,穿过自己的脚印往一边跑,往前走一段又踩着自己留下的脚印往回走,狐狸没有猜到兔子兜了一个大圈,它随着兔子的脚印兜圈子,可是兔子在没有兜完一圈的时候,就钻进并穿过一个雪堆,从另一个方向跑掉了,在干树枝底下悄悄躺着,狐狸也来回走,在脚印交叉的地方,进了迷魂阵,不知道兔子的去向。你说兔子够聪明吧。
兔子遇见大雕时也显示了非凡的智慧,关键时刻它钻进雪地,躲过大雕,钻进森林。
【练习解答】
第一题:编写此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根据雪地上脚印和痕迹,我们可以读出两个故事:一个是狐狸追踪兔子的故事。一个是大雕捕捉兔子的故事。学生概述故事内容,抓住了大意即符合要求。
第二题:在课文中兔子的“狡”主要是体现在脚印上,狐狸凭借自己的嗅觉功能照着兔子走过的新鲜脚印追踪兔子,兔子为了躲避追踪,来回转圈,在同一脚印上走两次,一次向前,一次踩着脚印往后,并在转圈途中突然改变方向钻进并穿过一个雪堆跑掉了,使狐狸掉进迷魂阵,不知兔子的去向。“狡兔三窟”实质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生存智慧。
第三题:课文中叙述描写动物,既有科学性,又很有文学趣味性的句子很多,例如:“它用后腿站立起来,用牙撕下一块树皮,在嘴里嚼碎,走了几步,那里又撕下一块树皮。吃饱了,想睡觉了。…‘它飞奔起来,人眼都看不清楚,路上有树桩,兔子偏身一绕,就过去了。可在树桩上……蹲着一只大雕!”这些句子中兔子吃食和飞奔时的动作就很符合它的生理特征,像“兔子飞奔起来人眼都看不清楚”,多快啊,绕过树桩时发现一只大雕,多险啊!这些叙述描写都极具文学情趣。
第四题:“写在雪地上的书”可以说是一本介绍动物知识的书,也可以说是一本介绍动物生存智慧的书。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动物知识,也从中获得努力提高生存智慧、生存本领的启示。
【类文品读】
漫话动物的“圈占”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他脍炙人口的名作《出塞》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是说,只要飞将军李广还健在,那么就不会让敌人的马队跨过阴山一步!
在历史上,不论中国还是外国,国界的概念都是非常强烈的,为了保卫神圣疆土,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和各种侵犯者浴血奋战,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这种优良传统直至今天仍被人们传承发扬着。但是你可知道,保卫疆土甚至也是某些动物的庄严本性呢!
生物学家发现,从脊椎动物的鱼、乌到种类繁多的哺乳动物,甚至某些无脊椎动物,都有着保卫领土的习性,学者特地为它起了个名词,称之为“圈占”。
那么圈占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棘鱼的例于。
雄性棘鱼平常是成群生活的,但是到了春天,进入繁殖时期,它们的性格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条雄棘鱼会撵走附近的雄棘鱼,在适当场所进行“圈占”,并在其中建筑巢窝,随后引诱雌棘鱼入巢产卵。雄鱼严密地监守在圈占的境界线上,若其他雄棘鱼游进时,它就会竖起背脊上的刺,迎战上去,进行格斗。格斗是在圈占的边界附近进行的,一般很少游过边界进行追击。
当然,确切地说起来,棘鱼的攻击大多数只能算是一种威吓行为。譬如当它在边界附近遭到敌手抵抗时,就会把头朝下,鼻尖钻入泥沙中,呈挖掘洞穴的姿势,使身子抽搐地抖动。有人认为这是对入侵者(一般指雄性棘鱼)发出严厉的恐吓信号。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雄性棘鱼只攻击外来的雄鱼,而对入侵的雌性棘鱼却友好相处,从不发生攻击事件。这例子暗示我们:保卫疆土其实和物种的生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许多事例还表明,保卫疆土主要是针对同种生物,而对别种生物却不大在平。例如在狗圈占范围内,即使有家雀飞入,通常也是漠不关心的,而黄鼠狼和田凫的例子则更能说明问题了。
有人观察到这么一桩事实:一只黄鼠狼偷偷地走近田凫窝,企图把巢内的小田凫弄到手。在这生死存亡时刻,田凫一边大声呜叫,一边飞向黄鼠狼,竭力进行抵御。但是即使情况如此严重,如果其他雄田凫想趁机入侵,那么它们就会停止对黄鼠狼的抵御而转身去驱赶雄田凫。这一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圈占的头号敌人,竟是自己的同类兄弟,它甚至比保护下一代都更引起重视呢!这一点大概很出人意料吧!
总之从一系列事例可看出,圈占并不是动物对于土地(空间)本身的欲望,而是根据生活上需要产生的一种本能。在多数情况下,动物通过圈占可以招引异性,保护下一代,以及保证摄食的安全,如此等等。所以,这是一种有深刻生态学价值的遗传本性。
写到这里,有人自然会联想起人类自身的特点来。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看到人类同样也存在着圈占意识。譬如说,每个人都喜欢和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建起的房屋喜欢单门独户,筑上围墙,正如一句谚语所形容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打鼾”。此外,如热爱本单位和爱国主义精神等,都是不同水平上的圈占意识。
有人认为,人类的圈占行为可能正是动物遗产的一部分,是继承了动物传统习性的结果。这种说法虽然纯属猜测,但毕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相信,随着动物圈占现象的深入研究,也许对于理解人类某些行为都会有所启发吧!
1.自己查找有关资料,完整地写出王昌龄的名作《出塞》。
2.解释下列词语。
脍炙人口:
不屈不挠:
3.仿照文中句式,运用下列词语另写一个句子。
前赴后继 不屈不挠 浴血奋战 可歌可泣
4.试结合短文,举例简析动物的“圈占”是怎么一回事。
5.动物为何会有“圈占”行为?
6、动物的“圈占”与人类的什么特点类似?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其他类似的例子吗?
(参考答案: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屈、挠:弯曲。 3.略 4.圈占并不是动物对于土地(空间)本身的欲望,而是根据生活上需要产生的一种本能。在多数情况下,动物通过圈占可以招引异性,保护下一代,以及保证摄食的安全性,如此等等。所以,这是一种有深刻生态学价值的遗传本性。 5、因为这是根据生活上需要产生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有深刻生态学价值的遗传本性。 6.人类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打鼾”之心同“圈占”类似。)
一、字音及词义:
从从容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蒙mēng骗:用虚假的语言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
拂扇:扇动。
旷kuàng野:空旷的原野。
觉察:发觉;看出来。
步态:走路的形态。
响鼻:骡马等动物鼻子里发出响声叫打响鼻。
追踪:按踪迹或线索追寻。
循xún着:沿着。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维•比安基,俄罗斯作家。著有童话《小老鼠比克》等。
2、相关知识:
关于“兔”的成语
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指军队未行动时像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像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龟毛兔角:比喻有名无实。
狐死兔泣: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筋。
见兔放鹰: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见兔顾犬: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藏的地方或方法多。
守株待兔: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兔起鹘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电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兔丝燕麦:兔丝不是丝(不可以织),燕麦不是麦(不可以食)。比喻有名无实。
兔死狗烹: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根据雪地上的动物的脚印和痕迹,作者叙述了两个故事:狐狸追踪兔子,大雕捕捉兔子,但兔子都机智脱险了,表现了兔子的聪明机灵。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激发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文章脉络
本文共有36节,根据雪地上的动物脚印和痕迹叙述两个故事。围绕这两个故事,可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节)介绍雪地上的动物的脚印。
第二部分(第6-29节)第一个故事:狐狸追踪兔子,兔子摆脱追踪。
第三部分(第30节-36节)第二个故事:大雕捕捉兔子,兔子再次脱险。
三、写作方法
叙事清晰。兔子为摆脱狐狸的追踪,把自己的脚印弄得乱七八糟。作者却能从乱七八糟的脚印中,理出清晰的叙事脉络来。开篇摆出脚印来,然后凭借作者对森林动物的了解和细心观察研究,慢慢的解开谜团。
语言活泼生动,平易近人。本文采用了叙述故事的口吻,不仅活泼有趣,而且宛如一个人在对一群孩子讲故事,口吻活灵活现,妙趣横生。例如:“兔子哪儿去了”,“事情准是这样”,“突然,脚印没有了,这下还往哪儿追”等等。同时,文章中的一些动词用得也很准确,符合动物的个性特点。例如:狐狸的尖嘴“挨贴到地面,走着,嗅着”,兔子“一蹦一跳”,“飞奔起来”,大雕“用它那双铁钩般的利爪去钩脊背”等。
四、重难点导析
兔子和狐狸是如何斗智的。
兔子在旷野里兜圈子,狐狸也跟着兜圈子。
兔子走着走着不见了,脚印消失了,留下一个乱糟糟的雪窝。它肚子饿了要吃点嫩叶、树皮,吃饱了想睡觉。狐狸循着兔子的脚印追呀追,脚印没有了,不知往哪儿追,原来兔子拐了个弯兜了个大圈,穿过自己的脚印往一边跑,往前走一段又踩着自己留下的脚印往回走,狐狸没有猜到兔子兜了一个大圈,它随着兔子的脚印兜圈子,可是兔子在没有兜完一圈的时候,就钻进并穿过一个雪堆,从另一个方向跑掉了,在干树枝底下悄悄躺着,狐狸也来回走,在脚印交叉的地方,进了迷魂阵,不知道兔子的去向。你说兔子够聪明吧。
兔子遇见大雕时也显示了非凡的智慧,关键时刻它钻进雪地,躲过大雕,钻进森林。
【练习解答】
第一题:编写此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根据雪地上脚印和痕迹,我们可以读出两个故事:一个是狐狸追踪兔子的故事。一个是大雕捕捉兔子的故事。学生概述故事内容,抓住了大意即符合要求。
第二题:在课文中兔子的“狡”主要是体现在脚印上,狐狸凭借自己的嗅觉功能照着兔子走过的新鲜脚印追踪兔子,兔子为了躲避追踪,来回转圈,在同一脚印上走两次,一次向前,一次踩着脚印往后,并在转圈途中突然改变方向钻进并穿过一个雪堆跑掉了,使狐狸掉进迷魂阵,不知兔子的去向。“狡兔三窟”实质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生存智慧。
第三题:课文中叙述描写动物,既有科学性,又很有文学趣味性的句子很多,例如:“它用后腿站立起来,用牙撕下一块树皮,在嘴里嚼碎,走了几步,那里又撕下一块树皮。吃饱了,想睡觉了。…‘它飞奔起来,人眼都看不清楚,路上有树桩,兔子偏身一绕,就过去了。可在树桩上……蹲着一只大雕!”这些句子中兔子吃食和飞奔时的动作就很符合它的生理特征,像“兔子飞奔起来人眼都看不清楚”,多快啊,绕过树桩时发现一只大雕,多险啊!这些叙述描写都极具文学情趣。
第四题:“写在雪地上的书”可以说是一本介绍动物知识的书,也可以说是一本介绍动物生存智慧的书。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动物知识,也从中获得努力提高生存智慧、生存本领的启示。
【类文品读】
漫话动物的“圈占”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他脍炙人口的名作《出塞》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是说,只要飞将军李广还健在,那么就不会让敌人的马队跨过阴山一步!
在历史上,不论中国还是外国,国界的概念都是非常强烈的,为了保卫神圣疆土,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和各种侵犯者浴血奋战,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这种优良传统直至今天仍被人们传承发扬着。但是你可知道,保卫疆土甚至也是某些动物的庄严本性呢!
生物学家发现,从脊椎动物的鱼、乌到种类繁多的哺乳动物,甚至某些无脊椎动物,都有着保卫领土的习性,学者特地为它起了个名词,称之为“圈占”。
那么圈占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棘鱼的例于。
雄性棘鱼平常是成群生活的,但是到了春天,进入繁殖时期,它们的性格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条雄棘鱼会撵走附近的雄棘鱼,在适当场所进行“圈占”,并在其中建筑巢窝,随后引诱雌棘鱼入巢产卵。雄鱼严密地监守在圈占的境界线上,若其他雄棘鱼游进时,它就会竖起背脊上的刺,迎战上去,进行格斗。格斗是在圈占的边界附近进行的,一般很少游过边界进行追击。
当然,确切地说起来,棘鱼的攻击大多数只能算是一种威吓行为。譬如当它在边界附近遭到敌手抵抗时,就会把头朝下,鼻尖钻入泥沙中,呈挖掘洞穴的姿势,使身子抽搐地抖动。有人认为这是对入侵者(一般指雄性棘鱼)发出严厉的恐吓信号。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雄性棘鱼只攻击外来的雄鱼,而对入侵的雌性棘鱼却友好相处,从不发生攻击事件。这例子暗示我们:保卫疆土其实和物种的生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许多事例还表明,保卫疆土主要是针对同种生物,而对别种生物却不大在平。例如在狗圈占范围内,即使有家雀飞入,通常也是漠不关心的,而黄鼠狼和田凫的例子则更能说明问题了。
有人观察到这么一桩事实:一只黄鼠狼偷偷地走近田凫窝,企图把巢内的小田凫弄到手。在这生死存亡时刻,田凫一边大声呜叫,一边飞向黄鼠狼,竭力进行抵御。但是即使情况如此严重,如果其他雄田凫想趁机入侵,那么它们就会停止对黄鼠狼的抵御而转身去驱赶雄田凫。这一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圈占的头号敌人,竟是自己的同类兄弟,它甚至比保护下一代都更引起重视呢!这一点大概很出人意料吧!
总之从一系列事例可看出,圈占并不是动物对于土地(空间)本身的欲望,而是根据生活上需要产生的一种本能。在多数情况下,动物通过圈占可以招引异性,保护下一代,以及保证摄食的安全,如此等等。所以,这是一种有深刻生态学价值的遗传本性。
写到这里,有人自然会联想起人类自身的特点来。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看到人类同样也存在着圈占意识。譬如说,每个人都喜欢和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建起的房屋喜欢单门独户,筑上围墙,正如一句谚语所形容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打鼾”。此外,如热爱本单位和爱国主义精神等,都是不同水平上的圈占意识。
有人认为,人类的圈占行为可能正是动物遗产的一部分,是继承了动物传统习性的结果。这种说法虽然纯属猜测,但毕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相信,随着动物圈占现象的深入研究,也许对于理解人类某些行为都会有所启发吧!
1.自己查找有关资料,完整地写出王昌龄的名作《出塞》。
2.解释下列词语。
脍炙人口:
不屈不挠:
3.仿照文中句式,运用下列词语另写一个句子。
前赴后继 不屈不挠 浴血奋战 可歌可泣
4.试结合短文,举例简析动物的“圈占”是怎么一回事。
5.动物为何会有“圈占”行为?
6、动物的“圈占”与人类的什么特点类似?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其他类似的例子吗?
(参考答案: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屈、挠:弯曲。 3.略 4.圈占并不是动物对于土地(空间)本身的欲望,而是根据生活上需要产生的一种本能。在多数情况下,动物通过圈占可以招引异性,保护下一代,以及保证摄食的安全性,如此等等。所以,这是一种有深刻生态学价值的遗传本性。 5、因为这是根据生活上需要产生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有深刻生态学价值的遗传本性。 6.人类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打鼾”之心同“圈占”类似。)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