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04阅读:
字号:小|大
解读教材:
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三年级的“老生”了。在这篇诗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和富于变化的语言。
3、知识的海洋,教育的启迪,使人的心灵海阔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4、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2、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
一、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熟记字词书写:
呜咽 安恬 涉足 凝重 尘缘 校徽 沉淀
絮语 犀利 撷取 徜徉 惆怅 穹窿
白驹过隙 迸溅 积攒 弹指 怪癖 抽屉 不系之舟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际遇: (2)尘缘: (3)穹隆:
(4)呜咽: (5)迷离: (6)涉足:
(7)徜徉: (8)絮语: (9)犀利:
(10)古朴: (11)凝重: (12)安恬:
(13)撷取: (14)惆怅: (15)沉淀:
(16)似曾相识: (17)白驹过隙:
(18)茫然若失: (19)谈笑风生: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知道的?
2、作者十岁时,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为什么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呢?
3、北大图书馆对作者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作者对“北大的人”喜欢的是什么?
5、从文章的题目来看,其中“际遇“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它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因素?“十三岁的际遇”具体指什么内容?
6、从文中勾画出能表现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你能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涌动在心中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在此基础上,用恰当而简练的词语来概括全文的感情线索。
7、想想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每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8、你觉得这样三个部分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三、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按 顺序来写:七岁时的 十岁时的 十三岁时的 十六岁时的
2、第一部分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3、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4、第8、9段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5、从写北大图书馆到写北大的人,文章是如何过渡的?第10、11两段应该用什么感情和语气去朗读?
6、最后一个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幺感情?应该采用什么语气语调朗读?
7、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思恋以及要为北大作出贡献的心情?
四、深入探究:
1、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为什幺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
2、你觉得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
3、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具体说说。
4、文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5、品味语言:
(1)本文运用了许多优美的比喻句,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表:
用什么来比喻(喻体) 被比喻对象(本体)
北大
北大学生
北大教工
自己
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2)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用得好,为什么?(在文中作批注)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与她相比,虽然还有距离,但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点什么呢?
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三年级的“老生”了。在这篇诗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和富于变化的语言。
3、知识的海洋,教育的启迪,使人的心灵海阔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4、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2、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
一、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熟记字词书写:
呜咽 安恬 涉足 凝重 尘缘 校徽 沉淀
絮语 犀利 撷取 徜徉 惆怅 穹窿
白驹过隙 迸溅 积攒 弹指 怪癖 抽屉 不系之舟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际遇: (2)尘缘: (3)穹隆:
(4)呜咽: (5)迷离: (6)涉足:
(7)徜徉: (8)絮语: (9)犀利:
(10)古朴: (11)凝重: (12)安恬:
(13)撷取: (14)惆怅: (15)沉淀:
(16)似曾相识: (17)白驹过隙:
(18)茫然若失: (19)谈笑风生: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知道的?
2、作者十岁时,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为什么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呢?
3、北大图书馆对作者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作者对“北大的人”喜欢的是什么?
5、从文章的题目来看,其中“际遇“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它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因素?“十三岁的际遇”具体指什么内容?
6、从文中勾画出能表现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你能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涌动在心中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在此基础上,用恰当而简练的词语来概括全文的感情线索。
7、想想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每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8、你觉得这样三个部分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三、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按 顺序来写:七岁时的 十岁时的 十三岁时的 十六岁时的
2、第一部分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3、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4、第8、9段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5、从写北大图书馆到写北大的人,文章是如何过渡的?第10、11两段应该用什么感情和语气去朗读?
6、最后一个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幺感情?应该采用什么语气语调朗读?
7、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思恋以及要为北大作出贡献的心情?
四、深入探究:
1、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为什幺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
2、你觉得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
3、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具体说说。
4、文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5、品味语言:
(1)本文运用了许多优美的比喻句,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表:
用什么来比喻(喻体) 被比喻对象(本体)
北大
北大学生
北大教工
自己
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2)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用得好,为什么?(在文中作批注)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与她相比,虽然还有距离,但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点什么呢?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