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04阅读:
字号:小|大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一些词类活用现象。训练准确、熟练地朗读,培养语感,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及作用。
3、让学生在口技表演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善、名、乳、间、走等文言实词、虚词,学习善、宴、名、手、目等一些词的活用。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及作用。
3、学习本文出色的结构安排,生动、形象、细腻的场面描写。
三、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结合注解疏通字意,熟练地朗读。
第二课时:学生质疑,教师串讲,归纳重点字词。
第三课时: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复习总结。
四、文本解读:
1、行文思路
善
表演前 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表演中 梦中惊醒 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渐入梦乡 意少舒 稍稍正坐
火灾百象 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表演后 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2、重点内容分析
“京中有善口技者”,篇首点题,“善”字贯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 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由施屏障始,到撤屏障止,顺着众宾的所闻写来,使读者有亲历之感。
正面描写主要表现在表演中。第二段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从“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接着从室外到室内,从一人到一家,从一家到全卷,从大人到小孩,从人声到狗叫,逐渐夹杂一处,声音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静到闹。夜深人静,一家人被惊醒后的喧闹情景立即呈现在读者眼前。经过一阵喧闹,四口人逐渐入睡,一幅闹而复静的情景又展现出来。
然后写深夜失火、救火,作者从“一人大呼火起”掀起巨大的波澜。一下子使人紧张起来。这时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百千人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正面描写让这一幕幕惊心动魄情景再现,使人感到身临其境。
侧面烘托则贯穿全文:表演前布景、道具简单,表演开始后听众的入神反应(如:“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行走”),表演结束后的“撤屏视之”,重申布景、道具之简单,这些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3、重点内容处理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写作顺序,找出文中正面和侧面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正面、侧面相结合相辅相成,巧妙地写出艺人“善”口技,从而突出了中心。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中心的写法值得学习、借鉴。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出色的结构安排:① 记事有条理。以时间先后为序,由施屏,到撤屏,顺着众宾的所闻写来,使读者有亲历之感。②行文有波澜。所记之事,旋律一步比一步紧,声音一步比一步高,③擒纵之法,或是说勒放之法。“宾客意少舒”,紧接着“火起”,形势大变,先是勒,后是一放。这一勒一放如山洪暴至,一泄而下,痛快淋漓。④首尾呼应。开头写口技表演前的道具之简单,结尾重复一次,这是前后呼应,提醒读者,文中的千态万状都是“善口技”,并没有弄虚作假。
五、助读材料
1、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
本文确切而真实地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描绘出当时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内容,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而入睡,之后又失火、救火的情景。
本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2、林嗣环:字起八,又号铁崖,福建晋江人,清顺治间进士,曾因事发配边疆,后来遇到大赦。官至广东海南副使,驻琼州。因他对海南岛人民有善政,“卒,琼人设主祖包拯祠中”以纪念他。
林嗣环的著作有《铁崖文集》《海渔篇》《荔枝话》等书。《荔枝话》署名“晋林嗣环铁崖著,”林嗣环颇关心生产,《荔枝话》记载明末清初闽南荔枝的品种、生产和供销情况。
六、重点积累内容(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共七项)
1、实词
善: 擅长 遥: 远
惊觉:惊醒 以为:认为
齐作:一齐响起 走: 跑
宴:即“大宴宾客”。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其:代词,指妇人。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是: 指示代词“这”。 妙: 形容同用作名词,指绝妙的声音。
作作索索:指老鼠活动的声音。 舒: 动词,伸展,松弛意为“放松”。
间: 动词,掺杂,夹杂。 崩倒: 房屋倒塌。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众人”。
曳屋: 指拉塌燃烧着的房屋。 一端:指一种(声音)。
名:名词用作动词,译为“说出”。 是:指示代词,这时。
2、虚词
【于】介词,在。 【少】 副词,表程度,意为“稍微”。
【绝】副词,表程度。译为“极”、“最”。 【而】 连词,表并列,译作“并”。
【既而】 表时间,不久。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 【但】只
【亦】 也 【微】 隐约
【毕】 都 【而已】 罢了
【会】 适逢,正赶上。 【力拉】 拟声词,劈里啪啦。
【许许】象声词。
3、通假字 【坐】通假字,同“座”。
4、词类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②会宾客大宴
宴: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④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目:做动词用,用眼睛看。
⑤妇手拍儿声
手:名词作状语。意为用手。
5、古今异义
①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③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走:古义跑;今义指步行。
⑤会宾客大宴
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
⑥宾客意少舒
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6、一词多义
乳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奶头)
绝 以为妙绝(副词,极) 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
妙 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奇妙)
7、特殊句式
【会宾客大宴】(倒装---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
七、译文(遵循直译原则,力求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1)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正赶上(一家)大摆筵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架八尺宽的屏风,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后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众多的宾客围绕而坐。一会儿,只听得屏风后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
(2) 远远听到长长的巷子里传来了一阵狗叫,随即就有一个妇人惊醒后打呵欠,伸懒腰,他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摩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妇人拍着小儿子,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接着大儿子也醒了,连续不断地说话不停止。在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嘴里哼唱着哄孩子入睡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儿子刚刚醒来说话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儿子的声音,同一时候一齐发出,各种声音都摹仿得极像。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视,微露笑容,默默赞叹,认为好极了。
(3)不多久,丈夫打鼾声响起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越来越轻逐渐停止了。隐隐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盆碗器物倾斜翻倒,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
(4)突然有一个人大喊:“失火啦!”随即丈夫起来大喊,妇人也起来跟着大喊。两个孩子齐声啼哭。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的孩子号哭,成百上千的狗狂叫。里面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呼救声,(众人)拉蹋(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灭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哆嗦发抖,几乎想要抢先逃跑了。
(5)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撤去屏风一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八、拓展延伸(辅助材料网上查询一下中国民间艺术)
1、皮影2、剪纸3、花鼓4、秧歌5、杂技6、二人转
练习
1、《口技》多音字辨析
间 (jiàn)间隔 会 (huì)会宾客大宴
(jiān)中间 (kuaì)会计
许 (hǔ)许许声 几 (jǐ)所剩无几
(xǔ)许多 (jī)几欲先走
2、《口技》形近字辨析
技 (口技) 障 (屏障) 齁(齁声)
枝 (树枝) 嶂 (层峦叠嶂) 鼾 (打鼾)
呜(拍而呜之) 嗽 (咳嗽) 吠 (犬吠)
鸣(百鸟争鸣) 漱 (漱口) 叱 (叱责)
3、用一至十的数字,巧妙概括口技文章内容
一张________,两三件________,四方________,听得五_________,六________,心里七_____八______,好似九_________,真乃十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张口,两三件道具,就能把四方宾客,听得五体投地,六神无主,心里七上八下,好似九死一生,真乃十全十美 。)
4、《口技》难句试译
(1)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译 妇人抚摸着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人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译 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3)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 即使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处来。
(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了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想抢先跑掉。
5、《口技》有条不紊而又逼真地摹写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本文对口技的表演绘声绘色,摹写逼真。
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1) “遥闻”写声音之远;
(2)“欠伸”“呓语”写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
(3)“大啼”“叱大儿声”“一时齐发”,写声音由小而大;
(4)“齁声”“渐拍渐止”写声音由大而小;
(5)“微闻”声音更小。
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况:
(1)“梦中咳嗽”,写声音之微弱,简单;
(2)“一人大呼”“夫起大呼”“妇办起大呼”“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写声响大作,由少而多,由微弱到喧闹;
(3)呼声,哭声,犬吠声,房屋倒塌声,拉塌房屋时呼喊声,火爆声,风声,抢夺声,泼水声一齐发作,应有尽有。
6、全文是围绕着一个“善”字来写的,我们不能不为口技者的技艺惊叹不已。以第二段为例,谈谈作者是用什么办法使我们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第二段从“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到“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一家人按生活的规律,一个一个互不影响,逐个发声,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屋外到屋内,由稀疏到缜密,由寂静到喧哗,层次分明,极见工夫。
(2)接下来,各种声音逐渐重叠交织,混杂出现。
(3)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从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烘托,表现了听众从入神、惊奇、陶醉、佩服的多种神态来加强刚才的正面描写,使笔法自然而又巧妙,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7、第四自然段是一个失火后的混乱至极的大场面,然而作者却写的有条不紊,层次分明,你能否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把情节安排的有条有理的?
本来失火场面人多声乱,难以驾驭,可本文作者却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1)作者先从“一人大呼火起”开始即掀起巨大的波澜。一下子使人紧张起来。
(2)接着作者从室外到室内,从一人到一家,从一家到全卷,从大人到小孩,从人声到狗叫,逐渐夹杂一处,虽然表面很乱,可细看起来层次很清楚,气氛很浓。
(3)接着又加入了房屋声,火花声、大风声这些自然界的声音,正是口技者所长,可把这些与人声夹杂在一处,足以显现口技者的工夫。
(4)既有失火肯定有救火,于是乎,人声鼎沸,大呼小叫的混杂场面就这样被活生生地展示在人们眼前,作者特别擅长调动读者的想象力用“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去充实画面。
整个失火救火场面,人物从少到多,事情由疏到密,作者写来先后有序,条理清晰,把灾难中的纷乱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表现了作者活泼而又严谨的章法。
8、背诵的内容----根据下面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为线索,当堂背诵。
(1)少顷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开场白)
(2)既而 —— 儿醒,大啼 …… (一家四口睡醒)
(3)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 梦中惊醒
(4)一时 —— 一时齐发 ……
(5) 未几 —— 夫 声起 …… 渐入梦乡
(6)忽 —— 一人大呼“火起” …… 发生火警
(7)俄而 —— 百千人大呼 …… 救火场面
(8)忽然 —— 抚尺一下 …… 结束语
附 写作特点
(1)出色的结构安排
①记事有条理。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由施屏障始,到撤屏障止,顺着众宾的所闻写来,使读者能有亲历的感觉。
②行文有波澜。所记之事,是旋律一步比一步紧,声音一步比一步高,火起之后,记事的波澜到了最高峰,真是千态万状,尽来眼底。“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以下是波澜渐低的写法,却也有作用,比喻的说法是用绿叶来衬托红花,为的是使花显得更红艳。
③擒纵之法,或是说勒放之法。第3段写夫妇入睡,微闻鼠声,几乎归于静寂,“宾客意少舒”,这是勒。紧接着“火起”,形势大变,是一放。前面有了一勒,这一放才显得如山洪暴至,一泄而下,痛快淋漓,故感人也益深。
④前后照应。记叙文,尤其篇幅比较长的,容易顾此失彼,《口技》在这一点上则颇有可学之处。例如文章开头提一下演技之前的简单设施,结尾重复一次,这是前后呼应,提醒读者,文中所写的千态万状只是“技”,并没有弄虚作假。
(2)精彩的文字
①简练。文言,尤其是古代文字,简练是共同的特点。《口技》所记之事很新奇,也相当繁杂,却仅仅用了三百多字。
②生动。一般说,生动是由于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能够形象化。例如,宾客的“伸颈”,“侧目”,“变色离席”,“奋袖出臂”,妇人的“惊觉欠伸”,老鼠的“作作索索”,等等,都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③贴切。例如,写小儿是“含乳啼”,大儿是“絮絮不止”,深巷中犬吠是“遥闻”,老鼠作作索索是“微闻”等,都恰如其分,准确逼真。
④繁简得当。一事有一事的发展变化,其中有大小,有轻重,有顺逆,有松紧,所以不能平均地写。《口技》中间部分形容口技之妙详写,开头结尾略写,在繁简方面处理得当。
(3)生动、形象、细腻的场面描写
《口技》一文的第一部分(第 1段)是写表演前的准备和全场情况的。而在这段文字的开头,就有一幅“鸟瞰图”似的场面描写。文章开头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落笔扣题,总写一笔,点出地点(“京中”)和人物(“善口技者”)。接着就点明表演的场合:“会宾客大宴”。作者在此着墨寥寥,未加铺陈,但是,却从总体着眼,概括地写出了全场总的气氛和景象。作者将一幅热闹画面鲜明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除了全面的鸟瞰图似的描写外,作者又摄取了有典型性的特写镜头。如:“会宾客大宴”描写之后,紧接着就写了“于厅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无敢哗者”这一场面。作者至此使用了工笔的画法,把那种在场面中有代表性的典型场合、人物、道具、表演效果,都作了细腻的、真实生动的刻画和描绘。
再有,《口技》一文对场面的描写,尤其对热闹场面的描写,除写得有条不紊,严谨有序外,还写得错综复杂,变化多姿。如第二部分(第2~4段),是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反应的。以其中对口技的描绘为例,它是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物及人,由小及大,由少及多,由微弱而喧闹,由缓慢而急快,由简单而纷繁,由一家而涉及乡邻。各声并出,纷至沓来,直至万簌俱发,莫名其端时,真使人应接不暇,叹为观止!
其他,如写表演的过程、交代场景和写听众的反应,无不写得有头有尾,眉目清晰,层次井然,严谨有序。当中又穿插三个场景描写:第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五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写一家人复睡入梦,恢复安静的情形,这是前面高潮的余波,一起一落,文增波澜,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声情潜伏。第三个场景写紧张的救火场面,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随声换形,场次分明。
总之,有所选择的场面描写,显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烘托了人物,渲染了气氛,推动了情节发展,深化了主题思想
课文赏析
京中有善口技者。[首句点出“善”字,通篇都从“善”字着眼。] 会宾客大宴,[点时间。在“宾客大宴”之际,恰合旧时艺人施展其技之机。]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点场地。用“角”和“八尺”,极言其小。]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道具,这是“亮底”。连用四个“一”字和一个语气词“而已”极言道具简单。为下文表现其技艺高超铺垫。] 众宾团坐。[写听众。用“众”字和“团”字形容,见出表演者久为人们所心慕欲闻。]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写听众静待表演的神态。渲染了表演前的寂静气氛,见出“抚尺一下”的效果。暗出表演者在听众中的极高威望。]
[这段交代表演前的有关准备情况。剪裁详略得当,着意于表演者技艺和道具的详介,而对表演者本身却只字未提。这对下文复杂的音响表演,起到衬托作用。 ]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许多声音,都由夫妇引出,总提一句。]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各种声响趋于并起,错杂相间;逐渐各尽其妙。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写宾客的神态和感受,倾听入神,由衷赞赏,乃是从宾客一方写口技之妙。 总收一笔,作为赞语。以上是正面描写表演情况。家庭所有成员的声响,“一时齐发”。摹状维肖维妙,技艺高超不凡!]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入睡后的宁静气氛。连轻微的鼠声、盆器倾侧声都能真切入耳。又于静中见动。维妙维肖地刻画出深夜特征。 ]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体味动静。]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心领神会。由紧张逐渐松弛,故纵一笔,以便于写全文的高潮。]
忽一人大呼“火起”[波澜突起,冲破沉寂气氛。],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从“一人”到“一家”,从“大呼”到“齐哭”,写出全家顿时惊恐万状。三次迭用“大呼”点明情势危急;“两儿齐哭”,更见气氛紧张。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再由“一家”引出“全巷”大人、小孩以至群犬惊恐万状的混杂声,反衬出火势之大。“俄而”,承上启下,说明两者间隔时间短暂;三个“百千”,生动地再现了人呼犬吠,乱成一片的紧张气氛。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风啸火爆,房倒屋塌。从正面十分形象地点明火势之烈,不可阻遏。“力拉崩倒”,见出作者摹拟口技、遣词用字的匠心。 ]又夹百千求救声,[点出“千百”呼救之人。暗示火势凶猛,已威胁到人的生命照应上文“力拉崩倒”等情况。 ]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作者承上加以评说。 这是作者赞语。先概括说明表演周密细致,没有疏漏,暗点“善”。然后再对口技者惊人的技巧加以具体品评和论断。]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再从侧面通过听众的表情、行动、神态和心理反应,来渲染表演技艺的逼真、生动感人,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的真实感受。暗出口技者之“善”]
[此段,描写“火起”后的种种表现是全文的高潮,生动而有变化,波澜起伏。]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开头以交代道具“亮底”,遥相呼应。这里再次点明道具简单,在于使听众确信上述复杂的音响表演只是口技而已;并未借助他人他物,全是艺人自己的绝技。暗出口技者技艺之“善”。]
[少而简单,照应开头。如此简单的道具,却能演出那样复杂的场面,的确精妙! ]
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一些词类活用现象。训练准确、熟练地朗读,培养语感,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及作用。
3、让学生在口技表演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善、名、乳、间、走等文言实词、虚词,学习善、宴、名、手、目等一些词的活用。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及作用。
3、学习本文出色的结构安排,生动、形象、细腻的场面描写。
三、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结合注解疏通字意,熟练地朗读。
第二课时:学生质疑,教师串讲,归纳重点字词。
第三课时: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复习总结。
四、文本解读:
1、行文思路
善
表演前 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表演中 梦中惊醒 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渐入梦乡 意少舒 稍稍正坐
火灾百象 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表演后 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2、重点内容分析
“京中有善口技者”,篇首点题,“善”字贯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 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由施屏障始,到撤屏障止,顺着众宾的所闻写来,使读者有亲历之感。
正面描写主要表现在表演中。第二段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从“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接着从室外到室内,从一人到一家,从一家到全卷,从大人到小孩,从人声到狗叫,逐渐夹杂一处,声音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静到闹。夜深人静,一家人被惊醒后的喧闹情景立即呈现在读者眼前。经过一阵喧闹,四口人逐渐入睡,一幅闹而复静的情景又展现出来。
然后写深夜失火、救火,作者从“一人大呼火起”掀起巨大的波澜。一下子使人紧张起来。这时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百千人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正面描写让这一幕幕惊心动魄情景再现,使人感到身临其境。
侧面烘托则贯穿全文:表演前布景、道具简单,表演开始后听众的入神反应(如:“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行走”),表演结束后的“撤屏视之”,重申布景、道具之简单,这些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3、重点内容处理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写作顺序,找出文中正面和侧面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正面、侧面相结合相辅相成,巧妙地写出艺人“善”口技,从而突出了中心。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中心的写法值得学习、借鉴。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出色的结构安排:① 记事有条理。以时间先后为序,由施屏,到撤屏,顺着众宾的所闻写来,使读者有亲历之感。②行文有波澜。所记之事,旋律一步比一步紧,声音一步比一步高,③擒纵之法,或是说勒放之法。“宾客意少舒”,紧接着“火起”,形势大变,先是勒,后是一放。这一勒一放如山洪暴至,一泄而下,痛快淋漓。④首尾呼应。开头写口技表演前的道具之简单,结尾重复一次,这是前后呼应,提醒读者,文中的千态万状都是“善口技”,并没有弄虚作假。
五、助读材料
1、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
本文确切而真实地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描绘出当时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内容,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而入睡,之后又失火、救火的情景。
本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2、林嗣环:字起八,又号铁崖,福建晋江人,清顺治间进士,曾因事发配边疆,后来遇到大赦。官至广东海南副使,驻琼州。因他对海南岛人民有善政,“卒,琼人设主祖包拯祠中”以纪念他。
林嗣环的著作有《铁崖文集》《海渔篇》《荔枝话》等书。《荔枝话》署名“晋林嗣环铁崖著,”林嗣环颇关心生产,《荔枝话》记载明末清初闽南荔枝的品种、生产和供销情况。
六、重点积累内容(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共七项)
1、实词
善: 擅长 遥: 远
惊觉:惊醒 以为:认为
齐作:一齐响起 走: 跑
宴:即“大宴宾客”。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其:代词,指妇人。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是: 指示代词“这”。 妙: 形容同用作名词,指绝妙的声音。
作作索索:指老鼠活动的声音。 舒: 动词,伸展,松弛意为“放松”。
间: 动词,掺杂,夹杂。 崩倒: 房屋倒塌。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众人”。
曳屋: 指拉塌燃烧着的房屋。 一端:指一种(声音)。
名:名词用作动词,译为“说出”。 是:指示代词,这时。
2、虚词
【于】介词,在。 【少】 副词,表程度,意为“稍微”。
【绝】副词,表程度。译为“极”、“最”。 【而】 连词,表并列,译作“并”。
【既而】 表时间,不久。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 【但】只
【亦】 也 【微】 隐约
【毕】 都 【而已】 罢了
【会】 适逢,正赶上。 【力拉】 拟声词,劈里啪啦。
【许许】象声词。
3、通假字 【坐】通假字,同“座”。
4、词类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②会宾客大宴
宴: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④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目:做动词用,用眼睛看。
⑤妇手拍儿声
手:名词作状语。意为用手。
5、古今异义
①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③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走:古义跑;今义指步行。
⑤会宾客大宴
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
⑥宾客意少舒
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6、一词多义
乳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奶头)
绝 以为妙绝(副词,极) 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
妙 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奇妙)
7、特殊句式
【会宾客大宴】(倒装---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
七、译文(遵循直译原则,力求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1)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正赶上(一家)大摆筵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架八尺宽的屏风,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后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众多的宾客围绕而坐。一会儿,只听得屏风后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
(2) 远远听到长长的巷子里传来了一阵狗叫,随即就有一个妇人惊醒后打呵欠,伸懒腰,他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摩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妇人拍着小儿子,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接着大儿子也醒了,连续不断地说话不停止。在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嘴里哼唱着哄孩子入睡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儿子刚刚醒来说话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儿子的声音,同一时候一齐发出,各种声音都摹仿得极像。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视,微露笑容,默默赞叹,认为好极了。
(3)不多久,丈夫打鼾声响起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越来越轻逐渐停止了。隐隐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盆碗器物倾斜翻倒,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
(4)突然有一个人大喊:“失火啦!”随即丈夫起来大喊,妇人也起来跟着大喊。两个孩子齐声啼哭。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的孩子号哭,成百上千的狗狂叫。里面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呼救声,(众人)拉蹋(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灭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哆嗦发抖,几乎想要抢先逃跑了。
(5)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撤去屏风一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八、拓展延伸(辅助材料网上查询一下中国民间艺术)
1、皮影2、剪纸3、花鼓4、秧歌5、杂技6、二人转
练习
1、《口技》多音字辨析
间 (jiàn)间隔 会 (huì)会宾客大宴
(jiān)中间 (kuaì)会计
许 (hǔ)许许声 几 (jǐ)所剩无几
(xǔ)许多 (jī)几欲先走
2、《口技》形近字辨析
技 (口技) 障 (屏障) 齁(齁声)
枝 (树枝) 嶂 (层峦叠嶂) 鼾 (打鼾)
呜(拍而呜之) 嗽 (咳嗽) 吠 (犬吠)
鸣(百鸟争鸣) 漱 (漱口) 叱 (叱责)
3、用一至十的数字,巧妙概括口技文章内容
一张________,两三件________,四方________,听得五_________,六________,心里七_____八______,好似九_________,真乃十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张口,两三件道具,就能把四方宾客,听得五体投地,六神无主,心里七上八下,好似九死一生,真乃十全十美 。)
4、《口技》难句试译
(1)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译 妇人抚摸着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人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译 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3)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 即使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处来。
(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了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想抢先跑掉。
5、《口技》有条不紊而又逼真地摹写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本文对口技的表演绘声绘色,摹写逼真。
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1) “遥闻”写声音之远;
(2)“欠伸”“呓语”写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
(3)“大啼”“叱大儿声”“一时齐发”,写声音由小而大;
(4)“齁声”“渐拍渐止”写声音由大而小;
(5)“微闻”声音更小。
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况:
(1)“梦中咳嗽”,写声音之微弱,简单;
(2)“一人大呼”“夫起大呼”“妇办起大呼”“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写声响大作,由少而多,由微弱到喧闹;
(3)呼声,哭声,犬吠声,房屋倒塌声,拉塌房屋时呼喊声,火爆声,风声,抢夺声,泼水声一齐发作,应有尽有。
6、全文是围绕着一个“善”字来写的,我们不能不为口技者的技艺惊叹不已。以第二段为例,谈谈作者是用什么办法使我们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第二段从“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到“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一家人按生活的规律,一个一个互不影响,逐个发声,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屋外到屋内,由稀疏到缜密,由寂静到喧哗,层次分明,极见工夫。
(2)接下来,各种声音逐渐重叠交织,混杂出现。
(3)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从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烘托,表现了听众从入神、惊奇、陶醉、佩服的多种神态来加强刚才的正面描写,使笔法自然而又巧妙,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7、第四自然段是一个失火后的混乱至极的大场面,然而作者却写的有条不紊,层次分明,你能否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把情节安排的有条有理的?
本来失火场面人多声乱,难以驾驭,可本文作者却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1)作者先从“一人大呼火起”开始即掀起巨大的波澜。一下子使人紧张起来。
(2)接着作者从室外到室内,从一人到一家,从一家到全卷,从大人到小孩,从人声到狗叫,逐渐夹杂一处,虽然表面很乱,可细看起来层次很清楚,气氛很浓。
(3)接着又加入了房屋声,火花声、大风声这些自然界的声音,正是口技者所长,可把这些与人声夹杂在一处,足以显现口技者的工夫。
(4)既有失火肯定有救火,于是乎,人声鼎沸,大呼小叫的混杂场面就这样被活生生地展示在人们眼前,作者特别擅长调动读者的想象力用“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去充实画面。
整个失火救火场面,人物从少到多,事情由疏到密,作者写来先后有序,条理清晰,把灾难中的纷乱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表现了作者活泼而又严谨的章法。
8、背诵的内容----根据下面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为线索,当堂背诵。
(1)少顷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开场白)
(2)既而 —— 儿醒,大啼 …… (一家四口睡醒)
(3)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 梦中惊醒
(4)一时 —— 一时齐发 ……
(5) 未几 —— 夫 声起 …… 渐入梦乡
(6)忽 —— 一人大呼“火起” …… 发生火警
(7)俄而 —— 百千人大呼 …… 救火场面
(8)忽然 —— 抚尺一下 …… 结束语
附 写作特点
(1)出色的结构安排
①记事有条理。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由施屏障始,到撤屏障止,顺着众宾的所闻写来,使读者能有亲历的感觉。
②行文有波澜。所记之事,是旋律一步比一步紧,声音一步比一步高,火起之后,记事的波澜到了最高峰,真是千态万状,尽来眼底。“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以下是波澜渐低的写法,却也有作用,比喻的说法是用绿叶来衬托红花,为的是使花显得更红艳。
③擒纵之法,或是说勒放之法。第3段写夫妇入睡,微闻鼠声,几乎归于静寂,“宾客意少舒”,这是勒。紧接着“火起”,形势大变,是一放。前面有了一勒,这一放才显得如山洪暴至,一泄而下,痛快淋漓,故感人也益深。
④前后照应。记叙文,尤其篇幅比较长的,容易顾此失彼,《口技》在这一点上则颇有可学之处。例如文章开头提一下演技之前的简单设施,结尾重复一次,这是前后呼应,提醒读者,文中所写的千态万状只是“技”,并没有弄虚作假。
(2)精彩的文字
①简练。文言,尤其是古代文字,简练是共同的特点。《口技》所记之事很新奇,也相当繁杂,却仅仅用了三百多字。
②生动。一般说,生动是由于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能够形象化。例如,宾客的“伸颈”,“侧目”,“变色离席”,“奋袖出臂”,妇人的“惊觉欠伸”,老鼠的“作作索索”,等等,都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③贴切。例如,写小儿是“含乳啼”,大儿是“絮絮不止”,深巷中犬吠是“遥闻”,老鼠作作索索是“微闻”等,都恰如其分,准确逼真。
④繁简得当。一事有一事的发展变化,其中有大小,有轻重,有顺逆,有松紧,所以不能平均地写。《口技》中间部分形容口技之妙详写,开头结尾略写,在繁简方面处理得当。
(3)生动、形象、细腻的场面描写
《口技》一文的第一部分(第 1段)是写表演前的准备和全场情况的。而在这段文字的开头,就有一幅“鸟瞰图”似的场面描写。文章开头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落笔扣题,总写一笔,点出地点(“京中”)和人物(“善口技者”)。接着就点明表演的场合:“会宾客大宴”。作者在此着墨寥寥,未加铺陈,但是,却从总体着眼,概括地写出了全场总的气氛和景象。作者将一幅热闹画面鲜明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除了全面的鸟瞰图似的描写外,作者又摄取了有典型性的特写镜头。如:“会宾客大宴”描写之后,紧接着就写了“于厅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无敢哗者”这一场面。作者至此使用了工笔的画法,把那种在场面中有代表性的典型场合、人物、道具、表演效果,都作了细腻的、真实生动的刻画和描绘。
再有,《口技》一文对场面的描写,尤其对热闹场面的描写,除写得有条不紊,严谨有序外,还写得错综复杂,变化多姿。如第二部分(第2~4段),是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反应的。以其中对口技的描绘为例,它是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物及人,由小及大,由少及多,由微弱而喧闹,由缓慢而急快,由简单而纷繁,由一家而涉及乡邻。各声并出,纷至沓来,直至万簌俱发,莫名其端时,真使人应接不暇,叹为观止!
其他,如写表演的过程、交代场景和写听众的反应,无不写得有头有尾,眉目清晰,层次井然,严谨有序。当中又穿插三个场景描写:第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五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写一家人复睡入梦,恢复安静的情形,这是前面高潮的余波,一起一落,文增波澜,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声情潜伏。第三个场景写紧张的救火场面,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随声换形,场次分明。
总之,有所选择的场面描写,显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烘托了人物,渲染了气氛,推动了情节发展,深化了主题思想
课文赏析
京中有善口技者。[首句点出“善”字,通篇都从“善”字着眼。] 会宾客大宴,[点时间。在“宾客大宴”之际,恰合旧时艺人施展其技之机。]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点场地。用“角”和“八尺”,极言其小。]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道具,这是“亮底”。连用四个“一”字和一个语气词“而已”极言道具简单。为下文表现其技艺高超铺垫。] 众宾团坐。[写听众。用“众”字和“团”字形容,见出表演者久为人们所心慕欲闻。]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写听众静待表演的神态。渲染了表演前的寂静气氛,见出“抚尺一下”的效果。暗出表演者在听众中的极高威望。]
[这段交代表演前的有关准备情况。剪裁详略得当,着意于表演者技艺和道具的详介,而对表演者本身却只字未提。这对下文复杂的音响表演,起到衬托作用。 ]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许多声音,都由夫妇引出,总提一句。]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各种声响趋于并起,错杂相间;逐渐各尽其妙。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写宾客的神态和感受,倾听入神,由衷赞赏,乃是从宾客一方写口技之妙。 总收一笔,作为赞语。以上是正面描写表演情况。家庭所有成员的声响,“一时齐发”。摹状维肖维妙,技艺高超不凡!]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入睡后的宁静气氛。连轻微的鼠声、盆器倾侧声都能真切入耳。又于静中见动。维妙维肖地刻画出深夜特征。 ]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体味动静。]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心领神会。由紧张逐渐松弛,故纵一笔,以便于写全文的高潮。]
忽一人大呼“火起”[波澜突起,冲破沉寂气氛。],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从“一人”到“一家”,从“大呼”到“齐哭”,写出全家顿时惊恐万状。三次迭用“大呼”点明情势危急;“两儿齐哭”,更见气氛紧张。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再由“一家”引出“全巷”大人、小孩以至群犬惊恐万状的混杂声,反衬出火势之大。“俄而”,承上启下,说明两者间隔时间短暂;三个“百千”,生动地再现了人呼犬吠,乱成一片的紧张气氛。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风啸火爆,房倒屋塌。从正面十分形象地点明火势之烈,不可阻遏。“力拉崩倒”,见出作者摹拟口技、遣词用字的匠心。 ]又夹百千求救声,[点出“千百”呼救之人。暗示火势凶猛,已威胁到人的生命照应上文“力拉崩倒”等情况。 ]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作者承上加以评说。 这是作者赞语。先概括说明表演周密细致,没有疏漏,暗点“善”。然后再对口技者惊人的技巧加以具体品评和论断。]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再从侧面通过听众的表情、行动、神态和心理反应,来渲染表演技艺的逼真、生动感人,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的真实感受。暗出口技者之“善”]
[此段,描写“火起”后的种种表现是全文的高潮,生动而有变化,波澜起伏。]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开头以交代道具“亮底”,遥相呼应。这里再次点明道具简单,在于使听众确信上述复杂的音响表演只是口技而已;并未借助他人他物,全是艺人自己的绝技。暗出口技者技艺之“善”。]
[少而简单,照应开头。如此简单的道具,却能演出那样复杂的场面,的确精妙!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