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鹅散记》教案(鄂教版七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16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了解鹅灵巧的特点。
2. 体味语言,学习准确、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 培养观察事物、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学习作者准确地运用词语,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 自主、合作阅读课文,筛选整理有用信息。
学习内容
整体感悟
《牧鹅散记》是一篇介绍动物的科学小品文,文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鹅”是一种家禽,羽毛是白色或灰色。额部有橙黄色或黑褐色肉质突起,嘴扁而阔,颈长,尾短。“牧”是放牧的意思,即把牲畜放到草地里吃草和活动。“散记”指关于某一事物或活动的零碎记述。“牧鹅散记”的意思是在放牧鹅的活动中,对鹅的零碎记述。
本文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鹅的生活习性,说明了鹅灵巧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给我们观察自然、探索自然以有益的启示。
从全文结构看,课文采用的总分总的方式。先总谈我对鹅的印象,鹅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呆头呆脑的笨鹅,中间部分详细描述和说明鹅的生活习惯,可分为这样几个侧面:1、鹅吃完食后准时回家。2、鹅孵蛋很有趣。3、公鹅和母鹅之间很有感情,主动陪母鹅回孵房,疼爱小鹅。结尾部分,再为鹅说一句公道话,鹅不仅不笨,还相当灵巧。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自主阅读,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搜集文中作者对鹅的发现。
作者对鹅有哪些发现?
鹅的生活习性:1、喜水性。鹅是水禽,自然喜爱在水中浮游、觅食;2、合群性。家鹅由野雁驯化而来,雁喜群体生活和成群结队飞行,所以家鹅天性喜群居生活; 3、警觉性。鹅的听觉敏锐,反应迅速,性情勇敢,好斗;4、耐寒性。鹅的羽绒厚密贴身,具有很强的隔热保暖作用;5、节律性。具有良好的条件反射能力,每日的生活表示出较明显的节奏性;6、杂食性。鹅更喜食植物性食物。
研读赏析
1. 体会科学小品文语言:找出自己认为最生动有趣的语句、段落。
2. 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段落?读出来,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白鹅“三三两两”地“结伴闲游”,在池塘边“梳洗自己洁白的羽毛”,“个别捣乱分子占据别家的窝,死乞白赖不走,把‘户主’挤在一边”,“机灵鬼”偷“马大哈”的蛋等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也许有同学喜欢鹅排队回家时如“一条白色带子在移动”、“一个跟着一个,一摇一摆”、“展翅迅跑”的优美画面;也有的同学可能会喜欢“它们常常侧着脑袋用一只眼睛瞧太阳,母鹅把小白碗弄到肚子底下当蛋孵,公鹅陪伴着母鹅,公鹅用嘴巴钳小鹅”等生动有趣的情景。
重点可放在品味鹅“偷蛋”这一部分,体会准确的动词和拟人化描写的妙处。揣摩动词“伸”、“碰”、“拨拉”、“钩”等动词的准确性和形象性;体会“不那么经心”、“眼红”、“不介意”、“动手”等拟人手法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总结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形象、生动。
学法指导
本文介绍鹅的习性是建立在作者观察与分析上的独到看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激发学习兴趣,强调自我体验。课前收集有关“鹅”的资料,包括总体介绍、生活习性、词语、俗语、诗句、传说、故事等。围绕一个主题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从中体会自我探索的乐趣。课前还可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观察笔记,培养从兴趣中学会观察生活。
2. 训练阅读能力,培养科学精神。针对学习特点,基本的阅读方法训练很重要。通过圈点勾画的方法学会筛选整理重要信息;体味科学小品文的语言,学习准确、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激发善于观察、勇于发现、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 从质疑入手,对文中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松江土话称鹅为“呆头鹅”就没有道理吗?作者的看法是不是也值得怀疑?对鹅的习性的说明,还有没有新的见解?质疑不一定就是反对他人,也可以是从怀疑入手到肯定告终。
体验反思
看完课文后,你认为鹅笨吗?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鹅不笨的?
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说明鹅不笨的:一方面是鹅的智商不低,如每天自动准时回家,当面偷他鹅的蛋等。另一方面是鹅的情商也不低,如公鹅和母鹅之间很有感情,主动陪母鹅回孵房,疼爱小鹅等。
拓展延伸
1.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说一说你的理由,你对它有过什么小小的发现吗?
2. 以“猫”为例,仔细观察,并试对猫的某个特征进行描述。(要求尽量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拥有一种敢于质疑的精神,你一定会收获不少独特的发现。湖北省监利县12岁的小学生聂利发现了蜜蜂的发声器,挑战了生物学界蜜蜂是靠翅膀震动发声的权威。经过自己细心砚察、研究,获得自己独特的发现,那一定是很有成就感的,同学们,探索大自然,也写下你们的小发现吧。
1. 积累字词,了解鹅灵巧的特点。
2. 体味语言,学习准确、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 培养观察事物、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学习作者准确地运用词语,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 自主、合作阅读课文,筛选整理有用信息。
学习内容
整体感悟
《牧鹅散记》是一篇介绍动物的科学小品文,文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鹅”是一种家禽,羽毛是白色或灰色。额部有橙黄色或黑褐色肉质突起,嘴扁而阔,颈长,尾短。“牧”是放牧的意思,即把牲畜放到草地里吃草和活动。“散记”指关于某一事物或活动的零碎记述。“牧鹅散记”的意思是在放牧鹅的活动中,对鹅的零碎记述。
本文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鹅的生活习性,说明了鹅灵巧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给我们观察自然、探索自然以有益的启示。
从全文结构看,课文采用的总分总的方式。先总谈我对鹅的印象,鹅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呆头呆脑的笨鹅,中间部分详细描述和说明鹅的生活习惯,可分为这样几个侧面:1、鹅吃完食后准时回家。2、鹅孵蛋很有趣。3、公鹅和母鹅之间很有感情,主动陪母鹅回孵房,疼爱小鹅。结尾部分,再为鹅说一句公道话,鹅不仅不笨,还相当灵巧。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自主阅读,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搜集文中作者对鹅的发现。
作者对鹅有哪些发现?
鹅的生活习性:1、喜水性。鹅是水禽,自然喜爱在水中浮游、觅食;2、合群性。家鹅由野雁驯化而来,雁喜群体生活和成群结队飞行,所以家鹅天性喜群居生活; 3、警觉性。鹅的听觉敏锐,反应迅速,性情勇敢,好斗;4、耐寒性。鹅的羽绒厚密贴身,具有很强的隔热保暖作用;5、节律性。具有良好的条件反射能力,每日的生活表示出较明显的节奏性;6、杂食性。鹅更喜食植物性食物。
研读赏析
1. 体会科学小品文语言:找出自己认为最生动有趣的语句、段落。
2. 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段落?读出来,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白鹅“三三两两”地“结伴闲游”,在池塘边“梳洗自己洁白的羽毛”,“个别捣乱分子占据别家的窝,死乞白赖不走,把‘户主’挤在一边”,“机灵鬼”偷“马大哈”的蛋等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也许有同学喜欢鹅排队回家时如“一条白色带子在移动”、“一个跟着一个,一摇一摆”、“展翅迅跑”的优美画面;也有的同学可能会喜欢“它们常常侧着脑袋用一只眼睛瞧太阳,母鹅把小白碗弄到肚子底下当蛋孵,公鹅陪伴着母鹅,公鹅用嘴巴钳小鹅”等生动有趣的情景。
重点可放在品味鹅“偷蛋”这一部分,体会准确的动词和拟人化描写的妙处。揣摩动词“伸”、“碰”、“拨拉”、“钩”等动词的准确性和形象性;体会“不那么经心”、“眼红”、“不介意”、“动手”等拟人手法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总结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形象、生动。
学法指导
本文介绍鹅的习性是建立在作者观察与分析上的独到看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激发学习兴趣,强调自我体验。课前收集有关“鹅”的资料,包括总体介绍、生活习性、词语、俗语、诗句、传说、故事等。围绕一个主题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从中体会自我探索的乐趣。课前还可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观察笔记,培养从兴趣中学会观察生活。
2. 训练阅读能力,培养科学精神。针对学习特点,基本的阅读方法训练很重要。通过圈点勾画的方法学会筛选整理重要信息;体味科学小品文的语言,学习准确、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激发善于观察、勇于发现、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 从质疑入手,对文中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松江土话称鹅为“呆头鹅”就没有道理吗?作者的看法是不是也值得怀疑?对鹅的习性的说明,还有没有新的见解?质疑不一定就是反对他人,也可以是从怀疑入手到肯定告终。
体验反思
看完课文后,你认为鹅笨吗?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鹅不笨的?
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说明鹅不笨的:一方面是鹅的智商不低,如每天自动准时回家,当面偷他鹅的蛋等。另一方面是鹅的情商也不低,如公鹅和母鹅之间很有感情,主动陪母鹅回孵房,疼爱小鹅等。
拓展延伸
1.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说一说你的理由,你对它有过什么小小的发现吗?
2. 以“猫”为例,仔细观察,并试对猫的某个特征进行描述。(要求尽量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拥有一种敢于质疑的精神,你一定会收获不少独特的发现。湖北省监利县12岁的小学生聂利发现了蜜蜂的发声器,挑战了生物学界蜜蜂是靠翅膀震动发声的权威。经过自己细心砚察、研究,获得自己独特的发现,那一定是很有成就感的,同学们,探索大自然,也写下你们的小发现吧。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