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口技》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20阅读:
字号:小|大
16 社 戏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哄骗(hǒnɡ) 闹哄(hōnɡ) 起哄(hōnɡ)
B.潺潺(chán) 怠慢(dài) 不惮(dàn) 船橹(lǔ)
C.撺掇(cuān duó) 凫水(fú) 桕(jiòu)树 旺相(xiànɡ)
D.皎洁(jǎo) 归省(xǐnɡ)絮(xù) 晌午(shǎ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绝壁膝盖脑怒欺侮B.困惑 挑剔胆怯委曲
C.叛徒 诚肯鉴别宛转D.惊异鞠躬奖励家眷
3.下列词语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回家看望父母行辈:排行和辈B.委实:实在弥散:弥漫消散
C.自失:丢失了自己依稀:隐隐约约D.絮叨:仔仔细细地说旺相:茂盛
4.下列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 ,使我的心也 然而又 起来,觉得要和他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 宛转 愉快 自失 消失
B.宛转 悠扬 沉静 自失 弥散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甲]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5.甲段中加点的“回望”一词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6.“漂渺”通常写作 ,意思是 。
7.甲段文字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社戏,这段对戏台的描写表现“我”的什么样的心情?
(1)所见: 。
(2)所闻: 。
(3)“我”对社戏的 之情。
8.乙段中“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作用是① ② 。
9.乙段中“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的作用是什么?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0.为下列字注音。
菌( ) 莹( ) 瑶( ) 蹦( )
11.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2.这段文字中写了很多人物,都是围绕小茅屋展开情节的,在横线上标清时间及人物。
盖了小茅屋。
, 和 照料小茅屋。
, 和 修葺小茅屋。
13.本段文字运用的记叙顺序是( )
A.按“我”寻找梨花姑娘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
B.按小茅屋的建、管、修的过程倒叙的。
C.通过梨花妹妹的回忆,插叙了小茅屋的建造,修建和保管的过程。搞清了小茅屋的主人。
14.画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试一试
15.思考一下下面句子里三个“实在”的意思,各指的是什么?
17 安塞腰鼓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安塞(sài) 晦暗(huì) 冗杂(rǒnɡ) 羁绊(jī)
B.烧灼(shuó)闭塞(sè) 磅礴(pánɡ) 亢奋(kànɡ)
C.戛然(jiá)恬静(tián)骤雨(zhòu) 沉稳(wěn)
D.思绪(xù) 震撼(hàn) 淋漓(lí) 飞溅(jiàn)
2.解释下列词语。
羁绊 戛然而止
叹为观止 晦暗
3.选词填空。
这腰鼓,使____________的空气变得____________了,使____________的阳光立即变得____________了,使____________的世界立即变得____________了。A.冰冷 B.恬静 C.燥热 D.亢奋 E.困倦 F.飞溅
4.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小心哟!)
(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A.安静 B.舒适愉快 C.幽雅寂静
(2)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A.踏实B.质朴诚实C.朴素
(3)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A.叹息看到的事物停止了 B.感叹到此为止 C.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5.加点词的意义同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他终于把我们说服了 B.他终于被我们说服了
C.他终于让我们说服了 D.他终于叫我们说服了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③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⑤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⑥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6.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7.“好一个安塞腰鼓!”能否改为“安塞腰鼓好啊!”为什么?
8.第②段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语形容后生们擂鼓的动作,突出的是后生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③段中运用了两个人称代词“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10.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1)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11.“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使用,有何表达作用?
1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画“ ”的形成三组反义词,有何作用?
13.如何理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表现了什么?
14.“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中“壮阔”“豪放”“火烈”各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的?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竹 影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幽暗(yōu) 弥漫(mí) 挽救(wǎn)
B.惬意(qiè) 闪烁(shuò) 一缕(lǚ)
C.收藏(cánɡ) 花瓣(bàn) 乱撇(piě)
D.口头禅(chán) 参差(cēn) 参差(cì)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姿态 玩耍 混合 墨笔
B.颜料 闪烁 藤椅 曼画
C.挽救 青蛙 蒸发 猜想
D.仿佛 横幅 告辞 疏密
3.下面句子中“竟”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这样宏伟的建筑,竟然只用了十个月时间完成了。
B.我真没有想到他竟敢当面撒谎。
C.在这深山区里竟有一所这么好的学校。
D.有志者事竟成。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童心天真烂漫,孩子们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
B.本文的作者丰子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C.本文中“爸爸”的出现,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D.本文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写出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 )(连忙 赶紧 赶快)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 )(一丛 一束 一枝)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
5.给加点的字注音。
徘徊( )( ) 手痒( ) 收藏( ) 水门汀( )
6.给文段空缺处选填合适的词。
7.“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理解了吗?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8.概括本段内容。
9.你有没有过类似生活体验,拣最有趣、最有意义的说一件,好吗?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儿童画
丰子恺
孩子们的袋里常常私藏着炭条、黄泥块、粉笔头,这是他们的画具。当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他们便偷偷地取出这些画具来,在雪白的墙壁上,或光洁的窗门上,发挥他们的作品。大人们看见了,大发雷霆,说这是龌龊的,不公德的,不雅观的;于整洁和道德上,美感上都有害,非严禁不可。便一面设法销毁这些作品,一面喃喃咒骂它们的作者,又没收他们的画具。然而这种禁诫往往是无效的。过了几日,孩子们的袋里又有了那种画具,墙壁窗门上又有那种作品发表了。
大人们的话说得不错,任意涂抹窗门墙壁,诚然有害于整洁、道德及美感的。但当动手销毁的时候,倘得仔细将这些作品审视一下,而稍加考虑与设法,这种家庭的罪犯一定可以不禁自止,且可由此获得救导的良机。因为你倘仔细审视这种涂抹,便可知道这是儿童的绘画本能的发现,笔笔皆从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幅幅皆是小小的感兴所寄托,使你不忍动手毁损,却要考虑培植这美术心与涵养这感兴趣的方法了。
……
这点画心,倘得大人们的适当的指导与培养,使他们不必私藏炭条,黄泥块与粉笔头,不必偷偷地在墙壁窗门上涂抹,而有特备的画具与公然的画权,其发展一定可观。同时艺术教育的前途定将有显著的进步。
10.给加点的字注音。
没收( ) 涂抹( )龌龊( )( ) 咒骂( )
11.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大发雷霆:
审视:
12.针对上面文段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们很顽皮,很不懂事,常常趁大人不注意在墙上乱涂乱抹,影响整洁。
B.对于大人们的禁止孩子们不过几天就会旧病复发,真是玩劣至极,不可救药。
C.大人们管教孩子乱涂乱抹是非常正确的。
D.文段肯定了孩子的乱涂乱抹的错误,同时也告诉家长不要一味的禁止,要加以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之在艺术上有所成就。
13.“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常常包含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有时看来很荒唐,但也不能无端地加以禁止”,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举一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19 观舞记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舞蹈 韬略 滔滔不绝 稻谷B.睁眼 铮铮 风筝 挣扎
C.嗔视 慎重 瞋目 缜密 D.雏凤 皱纹 姓邹 雏鸟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盛意 赞叹 友谊 感谢B.禽兽 静穆 模拟 帘暮
C.眉宇 绚丽 旋舞 耀眼D.气氛 蠕动 绘画 合掌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B.斗薮:摇动,振落
C.息息相通:互通消息D.惆怅:伤感,失意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品有《寄小读者》等。
B.卡拉玛以身体、神态、服饰来表现舞蹈飞动的“美”。
C.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
D.“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体现了印度舞蹈强烈的宗教色彩。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①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②她端凝地站立着。
③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④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 )的舞步,( )的铃声,轻云般( ),旋风般( ),舞蹈出诗句里的( )。
⑤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5.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褶裙( ) 叱咤风云( )( )浑身解数( )
6.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双眉颦蹙:
笑颊粲然:
7.在④段文中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8.认真阅读⑤段,请写出卡拉玛舞蹈体现的内容。
9.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 ,似乎柔和而又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一股狂暴的掌声。
10.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主角( ) 颦( )
11.给文中画直线处分别填入反义词。
12.文章中“膨胀”起来指的是什么?
13.对画浪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使观众沉浸在艺术享受中而忘了鼓掌。
B.观众对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的赞誉,远远胜过热烈的掌声。
C.观众对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以无声赞誉来代替热烈的掌声。
D.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在观众心中引起的共鸣比狂暴的掌声更强烈。
14.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大意。
20 口 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加油干!)
大宴( )_____________哗( )_____________叱( )_____________
齁( )声____________ 中间( )力拉________几( )欲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
A.于厅事之东北角______________ B.而呜之______________
C.久之,目似瞑______________ D.医之好治______________
3.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词活用为另一种词性的词,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请指出并解释。
A.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妇抚儿乳__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C.妇手拍儿声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D.不能名其一处也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 5.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小心哟!)
A.少顷 B.既而 C.是时 D.一时 E.未几 F.忽 G.俄而 H.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同时发生:____________(3)表示相继发生:____________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____________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几个摹拟声音的词语。
7.理解填空。
A.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为序,分别记叙了口技表演者在表演前的______________及表演即将开始时的情况,表演者的______________和听众的______________,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8.课文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个情景,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即是紧扣“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一个“____________”字。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用原文中的词语将横线处填上。
10.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会宾客大宴( )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3)众宾团坐( ) (4)犬吠( )
11.做个小翻译,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2.选文第1段交待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3.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
14.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_________,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描写来体现的。
1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有何作用?
16.第2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
17.选文中最能体现口技人摹拟效果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18.众宾客听了表演后都“以为妙绝”,请问“妙”在何处?
19.“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哄骗(hǒnɡ) 闹哄(hōnɡ) 起哄(hōnɡ)
B.潺潺(chán) 怠慢(dài) 不惮(dàn) 船橹(lǔ)
C.撺掇(cuān duó) 凫水(fú) 桕(jiòu)树 旺相(xiànɡ)
D.皎洁(jǎo) 归省(xǐnɡ)絮(xù) 晌午(shǎ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绝壁膝盖脑怒欺侮B.困惑 挑剔胆怯委曲
C.叛徒 诚肯鉴别宛转D.惊异鞠躬奖励家眷
3.下列词语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回家看望父母行辈:排行和辈B.委实:实在弥散:弥漫消散
C.自失:丢失了自己依稀:隐隐约约D.絮叨:仔仔细细地说旺相:茂盛
4.下列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 ,使我的心也 然而又 起来,觉得要和他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 宛转 愉快 自失 消失
B.宛转 悠扬 沉静 自失 弥散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甲]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5.甲段中加点的“回望”一词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6.“漂渺”通常写作 ,意思是 。
7.甲段文字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社戏,这段对戏台的描写表现“我”的什么样的心情?
(1)所见: 。
(2)所闻: 。
(3)“我”对社戏的 之情。
8.乙段中“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作用是① ② 。
9.乙段中“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的作用是什么?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0.为下列字注音。
菌( ) 莹( ) 瑶( ) 蹦( )
11.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2.这段文字中写了很多人物,都是围绕小茅屋展开情节的,在横线上标清时间及人物。
盖了小茅屋。
, 和 照料小茅屋。
, 和 修葺小茅屋。
13.本段文字运用的记叙顺序是( )
A.按“我”寻找梨花姑娘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
B.按小茅屋的建、管、修的过程倒叙的。
C.通过梨花妹妹的回忆,插叙了小茅屋的建造,修建和保管的过程。搞清了小茅屋的主人。
14.画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试一试
15.思考一下下面句子里三个“实在”的意思,各指的是什么?
17 安塞腰鼓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安塞(sài) 晦暗(huì) 冗杂(rǒnɡ) 羁绊(jī)
B.烧灼(shuó)闭塞(sè) 磅礴(pánɡ) 亢奋(kànɡ)
C.戛然(jiá)恬静(tián)骤雨(zhòu) 沉稳(wěn)
D.思绪(xù) 震撼(hàn) 淋漓(lí) 飞溅(jiàn)
2.解释下列词语。
羁绊 戛然而止
叹为观止 晦暗
3.选词填空。
这腰鼓,使____________的空气变得____________了,使____________的阳光立即变得____________了,使____________的世界立即变得____________了。A.冰冷 B.恬静 C.燥热 D.亢奋 E.困倦 F.飞溅
4.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小心哟!)
(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A.安静 B.舒适愉快 C.幽雅寂静
(2)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A.踏实B.质朴诚实C.朴素
(3)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A.叹息看到的事物停止了 B.感叹到此为止 C.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5.加点词的意义同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他终于把我们说服了 B.他终于被我们说服了
C.他终于让我们说服了 D.他终于叫我们说服了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③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⑤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⑥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6.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7.“好一个安塞腰鼓!”能否改为“安塞腰鼓好啊!”为什么?
8.第②段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语形容后生们擂鼓的动作,突出的是后生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③段中运用了两个人称代词“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10.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1)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11.“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使用,有何表达作用?
1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画“ ”的形成三组反义词,有何作用?
13.如何理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表现了什么?
14.“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中“壮阔”“豪放”“火烈”各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的?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竹 影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幽暗(yōu) 弥漫(mí) 挽救(wǎn)
B.惬意(qiè) 闪烁(shuò) 一缕(lǚ)
C.收藏(cánɡ) 花瓣(bàn) 乱撇(piě)
D.口头禅(chán) 参差(cēn) 参差(cì)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姿态 玩耍 混合 墨笔
B.颜料 闪烁 藤椅 曼画
C.挽救 青蛙 蒸发 猜想
D.仿佛 横幅 告辞 疏密
3.下面句子中“竟”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这样宏伟的建筑,竟然只用了十个月时间完成了。
B.我真没有想到他竟敢当面撒谎。
C.在这深山区里竟有一所这么好的学校。
D.有志者事竟成。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童心天真烂漫,孩子们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
B.本文的作者丰子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C.本文中“爸爸”的出现,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D.本文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写出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 )(连忙 赶紧 赶快)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 )(一丛 一束 一枝)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
5.给加点的字注音。
徘徊( )( ) 手痒( ) 收藏( ) 水门汀( )
6.给文段空缺处选填合适的词。
7.“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理解了吗?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8.概括本段内容。
9.你有没有过类似生活体验,拣最有趣、最有意义的说一件,好吗?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儿童画
丰子恺
孩子们的袋里常常私藏着炭条、黄泥块、粉笔头,这是他们的画具。当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他们便偷偷地取出这些画具来,在雪白的墙壁上,或光洁的窗门上,发挥他们的作品。大人们看见了,大发雷霆,说这是龌龊的,不公德的,不雅观的;于整洁和道德上,美感上都有害,非严禁不可。便一面设法销毁这些作品,一面喃喃咒骂它们的作者,又没收他们的画具。然而这种禁诫往往是无效的。过了几日,孩子们的袋里又有了那种画具,墙壁窗门上又有那种作品发表了。
大人们的话说得不错,任意涂抹窗门墙壁,诚然有害于整洁、道德及美感的。但当动手销毁的时候,倘得仔细将这些作品审视一下,而稍加考虑与设法,这种家庭的罪犯一定可以不禁自止,且可由此获得救导的良机。因为你倘仔细审视这种涂抹,便可知道这是儿童的绘画本能的发现,笔笔皆从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幅幅皆是小小的感兴所寄托,使你不忍动手毁损,却要考虑培植这美术心与涵养这感兴趣的方法了。
……
这点画心,倘得大人们的适当的指导与培养,使他们不必私藏炭条,黄泥块与粉笔头,不必偷偷地在墙壁窗门上涂抹,而有特备的画具与公然的画权,其发展一定可观。同时艺术教育的前途定将有显著的进步。
10.给加点的字注音。
没收( ) 涂抹( )龌龊( )( ) 咒骂( )
11.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大发雷霆:
审视:
12.针对上面文段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们很顽皮,很不懂事,常常趁大人不注意在墙上乱涂乱抹,影响整洁。
B.对于大人们的禁止孩子们不过几天就会旧病复发,真是玩劣至极,不可救药。
C.大人们管教孩子乱涂乱抹是非常正确的。
D.文段肯定了孩子的乱涂乱抹的错误,同时也告诉家长不要一味的禁止,要加以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之在艺术上有所成就。
13.“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常常包含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有时看来很荒唐,但也不能无端地加以禁止”,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举一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19 观舞记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舞蹈 韬略 滔滔不绝 稻谷B.睁眼 铮铮 风筝 挣扎
C.嗔视 慎重 瞋目 缜密 D.雏凤 皱纹 姓邹 雏鸟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盛意 赞叹 友谊 感谢B.禽兽 静穆 模拟 帘暮
C.眉宇 绚丽 旋舞 耀眼D.气氛 蠕动 绘画 合掌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B.斗薮:摇动,振落
C.息息相通:互通消息D.惆怅:伤感,失意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品有《寄小读者》等。
B.卡拉玛以身体、神态、服饰来表现舞蹈飞动的“美”。
C.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
D.“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体现了印度舞蹈强烈的宗教色彩。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①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②她端凝地站立着。
③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④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 )的舞步,( )的铃声,轻云般( ),旋风般( ),舞蹈出诗句里的( )。
⑤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5.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褶裙( ) 叱咤风云( )( )浑身解数( )
6.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双眉颦蹙:
笑颊粲然:
7.在④段文中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8.认真阅读⑤段,请写出卡拉玛舞蹈体现的内容。
9.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 ,似乎柔和而又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一股狂暴的掌声。
10.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主角( ) 颦( )
11.给文中画直线处分别填入反义词。
12.文章中“膨胀”起来指的是什么?
13.对画浪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使观众沉浸在艺术享受中而忘了鼓掌。
B.观众对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的赞誉,远远胜过热烈的掌声。
C.观众对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以无声赞誉来代替热烈的掌声。
D.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在观众心中引起的共鸣比狂暴的掌声更强烈。
14.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大意。
20 口 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加油干!)
大宴( )_____________哗( )_____________叱( )_____________
齁( )声____________ 中间( )力拉________几( )欲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
A.于厅事之东北角______________ B.而呜之______________
C.久之,目似瞑______________ D.医之好治______________
3.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词活用为另一种词性的词,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请指出并解释。
A.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妇抚儿乳__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C.妇手拍儿声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D.不能名其一处也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 5.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小心哟!)
A.少顷 B.既而 C.是时 D.一时 E.未几 F.忽 G.俄而 H.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同时发生:____________(3)表示相继发生:____________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____________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几个摹拟声音的词语。
7.理解填空。
A.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为序,分别记叙了口技表演者在表演前的______________及表演即将开始时的情况,表演者的______________和听众的______________,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8.课文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个情景,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即是紧扣“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一个“____________”字。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用原文中的词语将横线处填上。
10.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会宾客大宴( )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3)众宾团坐( ) (4)犬吠( )
11.做个小翻译,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2.选文第1段交待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3.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
14.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_________,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描写来体现的。
1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有何作用?
16.第2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
17.选文中最能体现口技人摹拟效果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18.众宾客听了表演后都“以为妙绝”,请问“妙”在何处?
19.“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
余国福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