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29阅读:
字号:小|大
教与学目标
(1)积累字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2)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
教与学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品味重要语句,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像。
(2)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教与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情况,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以教师引导为主,努力创设情境,提出疑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法上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闻一多先生的文学常识;预习课文,识记文中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血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
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来介绍一下闻一多?明确: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 诗人,1 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 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 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看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留了 一把胡子。抗战八年中,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了祖国,他红烛 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进一步了解吧。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诵,请学生谈感受。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多媒体显示)
shuāi hè dié qiè lì jiŏng kāngkăilínlí kăi dǒu
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迥乎不同 慷 慨 淋 漓 小楷 气冲斗牛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后,出示分组合作探究(多媒体显示):
(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围绕这两方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2)据此,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教师适时点拨:
(1)课文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围绕这两个方面课文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课文最后评价: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2)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交流感受。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闻一多先生高贵的人格
1、研究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多媒体显示重要语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点拨:对比中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球寻求宝藏。 点拨:刻苦钻研学术
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点拨: 治学目的是救国。药方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他是谁?鲁迅。
4)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头发零乱,饭几乎忘了吃 点拨:治学专心刻苦,废寝忘食。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格子,“群蚁排衙”,写成密密麻麻的小楷。点拨:一丝不苟,严谨治学。
6) 先生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 下楼”的主人 点拨:用心极专
7)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点拨: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英雄 气概。
8)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点拨:为人民讲话,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9) 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点拨:形象再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凛然大义,又充满着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
2、学者和革命家是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你觉得两个阶段,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一致吗?为什么?
点拨:不一致:前期他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目不窥园,无声无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一致: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3、探究了闻一多先生这位英雄,我们会等到怎么样的 启示呢?
点拨: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更要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
4、人们很崇拜明星,那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应该去追随?假如我校要设置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设计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精神的话。
点拨: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三、质疑问难
1、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老师代答。
2、课文中的写法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如“精于剪裁”,“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夹叙夹议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四、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怎样对待说和做呢?
点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讷于言而敏于行”, “言行一致”,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五、教师总结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也是一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言 行一致的革命斗士。
文中是怎么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的?点拨: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六、布置作业:课外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诗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七、板书设计
闻一多学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1、
学者方面 特点
2、
闻一多
1、
革命家方面 2、 特点
3、
闻一多是一个 的人,我从 这里可以看出。
八、学后记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与学目标
掌握文章的写法特点。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与学重难点
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写法特点。
教与学方法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当的抒情议论,使这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这些特点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应仔细加以揣摩。学习本文, 还要注意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染力和音乐美的语言。
教与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
再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思考: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二、合作释疑:(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 二)探究学习,研讨课文的一些写法上的特点。(问题设计的方面较多,可以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有些问题可不必过细,点到即可。
1.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
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 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
细节描写:“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2.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 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 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3.夹叙夹议的写法。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 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三、质疑交流: (教师寄语:学贵有疑!)
学习本堂课,你还有什么疑难或困惑?说出来,同学们能帮助你:
我的困惑:
帮我解决:
四、迁移延伸:(教师寄语: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
五、课堂练习:(教师寄语:我学习,我充实;我达标,我快乐!)
阅读课文“课文开头”至“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用不超过20字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意思是 。
(3)、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是一处 描写,表现出 。
(4)、怎样理 解“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话的意思?
(5)、选文的最后一段在表 达上属于 。在文中 所起的作用是 。
(6)用一个成语概括闻一多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 。
六、教师总结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七、布置作业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写闻一多挑灯夜读的情景。
八、板书设计
闻一多学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写法特点:
1.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
2.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2)精练含蓄。 (3)富于感情。 (4)富于音乐美。
3.夹叙夹议的写法。
九、学后记
教后记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1)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特点(2)对偶 寻找民族文化繁荣的方法(3)细节 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4)这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一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是仅仅迈出了第一步(5)议论 总结上文
(1)积累字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2)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
教与学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品味重要语句,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像。
(2)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教与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情况,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以教师引导为主,努力创设情境,提出疑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法上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闻一多先生的文学常识;预习课文,识记文中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血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
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来介绍一下闻一多?明确: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 诗人,1 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 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 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看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留了 一把胡子。抗战八年中,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了祖国,他红烛 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进一步了解吧。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诵,请学生谈感受。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多媒体显示)
shuāi hè dié qiè lì jiŏng kāngkăilínlí kăi dǒu
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迥乎不同 慷 慨 淋 漓 小楷 气冲斗牛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后,出示分组合作探究(多媒体显示):
(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围绕这两方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2)据此,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教师适时点拨:
(1)课文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围绕这两个方面课文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课文最后评价: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2)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交流感受。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闻一多先生高贵的人格
1、研究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多媒体显示重要语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点拨:对比中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球寻求宝藏。 点拨:刻苦钻研学术
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点拨: 治学目的是救国。药方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他是谁?鲁迅。
4)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头发零乱,饭几乎忘了吃 点拨:治学专心刻苦,废寝忘食。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格子,“群蚁排衙”,写成密密麻麻的小楷。点拨:一丝不苟,严谨治学。
6) 先生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 下楼”的主人 点拨:用心极专
7)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点拨: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英雄 气概。
8)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点拨:为人民讲话,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9) 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点拨:形象再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凛然大义,又充满着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
2、学者和革命家是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你觉得两个阶段,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一致吗?为什么?
点拨:不一致:前期他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目不窥园,无声无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一致: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3、探究了闻一多先生这位英雄,我们会等到怎么样的 启示呢?
点拨: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更要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
4、人们很崇拜明星,那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应该去追随?假如我校要设置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设计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精神的话。
点拨: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三、质疑问难
1、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老师代答。
2、课文中的写法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如“精于剪裁”,“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夹叙夹议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四、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怎样对待说和做呢?
点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讷于言而敏于行”, “言行一致”,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五、教师总结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也是一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言 行一致的革命斗士。
文中是怎么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的?点拨: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六、布置作业:课外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诗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七、板书设计
闻一多学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1、
学者方面 特点
2、
闻一多
1、
革命家方面 2、 特点
3、
闻一多是一个 的人,我从 这里可以看出。
八、学后记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与学目标
掌握文章的写法特点。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与学重难点
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写法特点。
教与学方法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当的抒情议论,使这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这些特点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应仔细加以揣摩。学习本文, 还要注意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染力和音乐美的语言。
教与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
再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思考: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二、合作释疑:(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 二)探究学习,研讨课文的一些写法上的特点。(问题设计的方面较多,可以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有些问题可不必过细,点到即可。
1.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
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 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
细节描写:“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2.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 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 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3.夹叙夹议的写法。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 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三、质疑交流: (教师寄语:学贵有疑!)
学习本堂课,你还有什么疑难或困惑?说出来,同学们能帮助你:
我的困惑:
帮我解决:
四、迁移延伸:(教师寄语: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
五、课堂练习:(教师寄语:我学习,我充实;我达标,我快乐!)
阅读课文“课文开头”至“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用不超过20字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意思是 。
(3)、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是一处 描写,表现出 。
(4)、怎样理 解“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话的意思?
(5)、选文的最后一段在表 达上属于 。在文中 所起的作用是 。
(6)用一个成语概括闻一多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 。
六、教师总结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七、布置作业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写闻一多挑灯夜读的情景。
八、板书设计
闻一多学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写法特点:
1.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
2.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2)精练含蓄。 (3)富于感情。 (4)富于音乐美。
3.夹叙夹议的写法。
九、学后记
教后记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1)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特点(2)对偶 寻找民族文化繁荣的方法(3)细节 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4)这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一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是仅仅迈出了第一步(5)议论 总结上文
张政栋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