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作文练笔的思考 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30阅读:
字号:小|大
平日里,我喜欢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拿到班上去读,让同学们一起欣赏,然后就此练笔,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天我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认识父亲》的文章,自己被深深地感动了。我想,文中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不正是班里那些不听师长劝导,自以为是的学生吗?于是便有了让他们也感受一下的想法。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这篇感人肺腑的美文时,教室里一片沉寂,学生们顿时一语不发,有的眼里含着泪花,有的甚至小声地抽泣起来,那种发自内心的悲伤显现在他们的脸上,眼神里流露出对那些因失去孩子而几乎疯狂甚至断送生命的父亲的深深同情。我知道这是教育的最佳时机,便说:“同学们,生活中的我们过于平凡与渺小,也许正是这种风平浪静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们周围、渗入我们骨肉中的那份情了吧!其实,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便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父母的爱,享受着这种亲情。回味一下日常的生活,你便会在他们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里,一个随意的动作中,一句最平常不过的叮咛中,一件日常的琐事中,深深地感受到它——悠悠亲情。只是有些习惯了的东西,常常让我们熟视无睹,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父亲、母亲,理解感受一下父母对我们的体贴与关怀,把我们的感受写下来会是怎样呢?”
接下来照例是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想,互相交流。多数同学说出了父母平日里对自己的那些爱的细节,但当我叫起班里那个最调皮的学生单祥时,他摸摸头很无奈地说:“我说不出来,没想出来。”这时旁边的范程伟却情绪激动地站起来说:“老师,其实我感觉单祥的妈妈特爱他的,小学的时候我就跟他一个班,每天下午放学他妈妈都在校门口等他,并且总是问我单祥在学校里表现怎么样,作业完成了没有,就是现在上初中了,我也常看到他妈妈来接他……”单祥低度头不语,在众多学生们的唏嘘中,脸上现出惭愧的神色。没想到学生的交流竟然这样深刻。
……
我没有刻意要求同学们如何去写,但几天后在上交的随笔练中,我发现了学生们各各不同的习作,大都像我课堂上读的那篇文章一样情真意切,可谓是佳作纷呈,在作品交流时同学们也深受感动和启发。如一位男生写的是《读懂父亲》,文中用一些平凡的细节,刻画出了一个不善言语,但为家庭劳碌奔波又深爱其子的父亲形象,他是这样进行细节刻画的:
……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天同学到我家玩的情形,当时他正在我房间里玩,忽然他指着写字台下的一张照片问这是谁--那是一张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分明就是我的爸爸,十多年前的爸爸。“我爸爸。”我对他说。“怎么一点也不像?”他反问道。我过去一看,可不是么,照片上的人那白皙的面庞如今已变成黑红色,那乌黑的头发开始变成斑白,那炯炯有神的双眼也像蒙上了一层灰尘,我心里一酸,不禁喃喃道:“不像,是不像。”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父亲在外奔波的情景……
这篇文章在班里交流后,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一致认为感人程度超过了我读的那篇范文。
还有一位女生她写的是《母爱,最崇高最伟大》,她是由自己在杂志上看到的一则小故事,想到平日里与之相似的母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爱的崇敬以及发自肺腑的感恩之心。
这两位同学一个从自己的父亲写起,道出自己当初对父亲不理解的忏悔;一个联想到了与之相同的母爱,从人类到动物,结合自己的实际,字里行间无不包含着对母亲的深情,我想有了这样的理解和认识,他们怎会再和那些不谙世事的无知少年一样让父亲悲痛欲绝而断送生命呢?
教学反思: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且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体验并感悟生活,这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这此练笔我最深的体会是:
一、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因为美文本身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它语言优美,给人一种愉快的享受,同时又有趣味性,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很多同学在我读完后,纷纷要求借阅我读文章所在的报刊杂志,并把自己的练笔主动拿给我看,让我修改。这说明一篇美文不 仅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写作欲望,也让他们在写作时有感而发,有章可循。
二、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体验生活的真谛,作文中流露出的是他们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是自己对生活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这样的的作文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真实而丰富。
三、随笔式的练习,不一定非要符合固定的模式套路,也不必束缚于千篇一律的形式。作文是一种心理冲动,是一种情感宣泄。这种冲动和宣泄,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来源于生活经历的积累和对生活真谛的认识与感受。学生作文时重要的是把自己眼睛看到的,心灵感悟到的,头脑思考到的东西写下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而这种形式很容易让学生在灵感突来时一泻千里,把他们丰富的思想注入笔端。
“亲情”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作文话题,如何让学生写出新意,写出真情,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是关键。所以在课的开始通过读文章,先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受到深深的感动,浸染他们的心灵,目的是使学生多一份爱的感动,让他们感悟到爱就在身边,也许发生在他们日常中的亲情故事并不轰轰烈烈,但必定曾在某个瞬间拨动了心底那根最动情的弦,在唤醒他们爱的记忆时,让他们记下它,再去感动更多的人,这就是写作的目的,教师的“醉翁之意”也就在此。
那天我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认识父亲》的文章,自己被深深地感动了。我想,文中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不正是班里那些不听师长劝导,自以为是的学生吗?于是便有了让他们也感受一下的想法。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这篇感人肺腑的美文时,教室里一片沉寂,学生们顿时一语不发,有的眼里含着泪花,有的甚至小声地抽泣起来,那种发自内心的悲伤显现在他们的脸上,眼神里流露出对那些因失去孩子而几乎疯狂甚至断送生命的父亲的深深同情。我知道这是教育的最佳时机,便说:“同学们,生活中的我们过于平凡与渺小,也许正是这种风平浪静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们周围、渗入我们骨肉中的那份情了吧!其实,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便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父母的爱,享受着这种亲情。回味一下日常的生活,你便会在他们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里,一个随意的动作中,一句最平常不过的叮咛中,一件日常的琐事中,深深地感受到它——悠悠亲情。只是有些习惯了的东西,常常让我们熟视无睹,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父亲、母亲,理解感受一下父母对我们的体贴与关怀,把我们的感受写下来会是怎样呢?”
接下来照例是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想,互相交流。多数同学说出了父母平日里对自己的那些爱的细节,但当我叫起班里那个最调皮的学生单祥时,他摸摸头很无奈地说:“我说不出来,没想出来。”这时旁边的范程伟却情绪激动地站起来说:“老师,其实我感觉单祥的妈妈特爱他的,小学的时候我就跟他一个班,每天下午放学他妈妈都在校门口等他,并且总是问我单祥在学校里表现怎么样,作业完成了没有,就是现在上初中了,我也常看到他妈妈来接他……”单祥低度头不语,在众多学生们的唏嘘中,脸上现出惭愧的神色。没想到学生的交流竟然这样深刻。
……
我没有刻意要求同学们如何去写,但几天后在上交的随笔练中,我发现了学生们各各不同的习作,大都像我课堂上读的那篇文章一样情真意切,可谓是佳作纷呈,在作品交流时同学们也深受感动和启发。如一位男生写的是《读懂父亲》,文中用一些平凡的细节,刻画出了一个不善言语,但为家庭劳碌奔波又深爱其子的父亲形象,他是这样进行细节刻画的:
……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天同学到我家玩的情形,当时他正在我房间里玩,忽然他指着写字台下的一张照片问这是谁--那是一张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分明就是我的爸爸,十多年前的爸爸。“我爸爸。”我对他说。“怎么一点也不像?”他反问道。我过去一看,可不是么,照片上的人那白皙的面庞如今已变成黑红色,那乌黑的头发开始变成斑白,那炯炯有神的双眼也像蒙上了一层灰尘,我心里一酸,不禁喃喃道:“不像,是不像。”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父亲在外奔波的情景……
这篇文章在班里交流后,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一致认为感人程度超过了我读的那篇范文。
还有一位女生她写的是《母爱,最崇高最伟大》,她是由自己在杂志上看到的一则小故事,想到平日里与之相似的母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爱的崇敬以及发自肺腑的感恩之心。
这两位同学一个从自己的父亲写起,道出自己当初对父亲不理解的忏悔;一个联想到了与之相同的母爱,从人类到动物,结合自己的实际,字里行间无不包含着对母亲的深情,我想有了这样的理解和认识,他们怎会再和那些不谙世事的无知少年一样让父亲悲痛欲绝而断送生命呢?
教学反思: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且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体验并感悟生活,这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这此练笔我最深的体会是:
一、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因为美文本身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它语言优美,给人一种愉快的享受,同时又有趣味性,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很多同学在我读完后,纷纷要求借阅我读文章所在的报刊杂志,并把自己的练笔主动拿给我看,让我修改。这说明一篇美文不 仅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写作欲望,也让他们在写作时有感而发,有章可循。
二、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体验生活的真谛,作文中流露出的是他们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是自己对生活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这样的的作文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真实而丰富。
三、随笔式的练习,不一定非要符合固定的模式套路,也不必束缚于千篇一律的形式。作文是一种心理冲动,是一种情感宣泄。这种冲动和宣泄,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来源于生活经历的积累和对生活真谛的认识与感受。学生作文时重要的是把自己眼睛看到的,心灵感悟到的,头脑思考到的东西写下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而这种形式很容易让学生在灵感突来时一泻千里,把他们丰富的思想注入笔端。
“亲情”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作文话题,如何让学生写出新意,写出真情,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是关键。所以在课的开始通过读文章,先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受到深深的感动,浸染他们的心灵,目的是使学生多一份爱的感动,让他们感悟到爱就在身边,也许发生在他们日常中的亲情故事并不轰轰烈烈,但必定曾在某个瞬间拨动了心底那根最动情的弦,在唤醒他们爱的记忆时,让他们记下它,再去感动更多的人,这就是写作的目的,教师的“醉翁之意”也就在此。
刘慧兰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