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写作训练状物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33阅读:
字号:小|大
七年级(下)语文写作训练
第一单元 状 物
[写作要求]
1.仔细观察,描摹事物的特征。
2.学习在状物中“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寄托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描写事物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注意几点]
1.要选好状写的事物。要触动过自己的感情,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
2.确定描写的重点。弄清楚自己所写事物的什么特点。
3.明确读者对象和写作目的。
第一次作文指导
状物就是写动物,写植物,写实物,把它们的形状、状态、颜色、特征描绘出来。状物的要求是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来写。请看下面一段写“荷花”的文字: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写荷花,描绘了荷花半开、全开、未开的形状、姿态、颜色,写未开的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写出一种含苞待放的状态,突出了荷花美的特点。第二自然段展开联想,把一池荷花想象成一幅画,又从总体上突出了荷花的美。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了荷花美的特点进行描绘,真实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状物,怎样才能突出特点呢?
1.总分结合,把握特征。先着眼于物的整体的观察描写,以获得对物的总貌印象,然后对构成总体的各处组成部分依次进行观察描写,着重描写能体现特征的局部细节,以各局部的特征来体现整体的总的特征。
2.动静结合,摹写物形物态。物有动态和静态,植物是静止的,也可以从动态上写;动物的动态的,也可以从静态上写。动植物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习性。如猫,猫的研究,一天中就有不同的形态:早晨,眼仁是圆的,随着太阳的升高,眼仁变成直线,到正午就成了细细的一线,傍晚又开始变成圆的。状物,就要抓住物形物态,动静结合,才能突出其特点。请看泄密《壁虎》:
壁虎趴在墙壁上,静静地一动也不动,像贴着一块水泥。落在墙上的飞虫在它身边来回爬着,它却装着没看见似的。等聚集在身边的飞虫多起来,有的竟自己送到它的嘴边,它才用极快的动作把脖子一伸,然后又极快地缩回去。如果这时你眨一下眼,会觉得壁虎根本没动,可是它嘴边的那只飞虫却没有了。
静中有动,形象生动。壁虎静得像贴着一块水泥,连它周围聚集了许多飞虫,它都不动声色。动起来却又十分迅速,脖子一伸一缩,一只飞虫吞下去了,人们还没有看出来。
第一次作文 写一篇状物的文章。
第二次作文指导
状物,要细致生动,才能突出特点。请看一段写蝉脱壳的文章。
脱皮从背上开始。外面的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身躯。先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的翅膀,只留下尾巴尖儿在那旧皮里。这时候,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向下倒挂着,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竭力撑直。接着,它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儿从那层旧皮里脱出来。从开始到身子完全脱出来,大约要半个钟头,旧皮就剩下一个空壳,成了蝉壳。
蝉蜕如何脱出来,脱得如此复杂,如此奇特,文章写得很细致。动作一个接一个,光脱出尾巴尖儿一节就写了七个动作。腾起,翻下,倒挂,撑直,翻上,钩住,脱出,一系列的动作,连续不断,如体操表演,表演得如此精彩!
怎样状物,才能做到描写细致生动呢?
1.认真仔细地观察。只有对物做了细致的观察,才能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反过来说,生动准确的表达,要靠认真细致的观察。
2.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写。同一种事物,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有着各种不同的姿态;奔驰的马跟吃草的马不一样,耕田的牛和拉车的牛不同。马驰疆场,雄风逼人;牛耕田间,憨态可掬。转弯,要写得生动,就要写出它们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姿态。
3.从跟人的关系上写。有一些动物,受主人豢养,主人对它们产生了感情,它们对主人似乎也有一种感情。状物,要写得生动,就要写出物与人的关系,表现出物与人的感情。请看下面一篇《老牛》:
它是全村最高的一头牲畜,长着一对长而粗的角。它常躺在谷仓前的空地上。我和村里的伙伴围着它,抚摸它,梳理它的毛,取了草料来喂它,它总是张大眼睛,和气地望着我们。它的目光那样沉静,那样温和,好像它有许多话要告诉我们似的。
我们常常问它:“喂,老牛,告诉我们,你要什么?”它还是沉静地望着我们,慢慢地咀嚼草料来……
每天早晨起来,老牛抖去身上的稻草,就从棚里钻出来,到河边去喝“早茶”。它走得很慢很慢,显得十分安详。它的瘪瘪的肚皮,它的美丽的角,它的干净的毛,以及它的庞大的露出骨骼的躯干,构成了它的稳重的美。
它以牛的耐性与沉静,许多年来任重务劳,没有一点怨言。后来它老了,衰弱了……
一天,我们把老牛牵到了河边,它喝了些水,又站了一会儿,破例地不回头走,却走到我们近旁的田里。在那里,和风拂着快要成熟的小麦,麦浪上面有千百只蝴蝶在飞舞。老牛站在麦田边,静静地看着,像望着熟人似的。忽然,它站不稳了,全身摇晃,呻吟了一声,就倒在地下……
在作者笔下,这头老牛,简直就是一位忠厚、善良的老人。沉静地望,慢慢地嚼,温和的目光,安详的步伐,没有一处不是在写这位“老人”的稳重。至于连它瘦瘦的肚皮,露出骨骼的躯干,都成了美的一部分。最后一段写他的死,望着熟悉的田野,这是自己走过千万遍的土地,望着成熟的麦浪,这是自己汗水换来的果实,它只呻吟了一声,就静静地躺下。鞠躬尽瘁,死而无憾。这哪里是写老牛之死,这是在写老农死田间,战士死疆场,科学家死实验室。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深情厚意。
第二次作文要求:仔细观察周围的动物、植物,写观察日记。
第二次作文
第一单元 状 物
[写作要求]
1.仔细观察,描摹事物的特征。
2.学习在状物中“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寄托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描写事物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注意几点]
1.要选好状写的事物。要触动过自己的感情,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
2.确定描写的重点。弄清楚自己所写事物的什么特点。
3.明确读者对象和写作目的。
第一次作文指导
状物就是写动物,写植物,写实物,把它们的形状、状态、颜色、特征描绘出来。状物的要求是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来写。请看下面一段写“荷花”的文字: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写荷花,描绘了荷花半开、全开、未开的形状、姿态、颜色,写未开的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写出一种含苞待放的状态,突出了荷花美的特点。第二自然段展开联想,把一池荷花想象成一幅画,又从总体上突出了荷花的美。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了荷花美的特点进行描绘,真实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状物,怎样才能突出特点呢?
1.总分结合,把握特征。先着眼于物的整体的观察描写,以获得对物的总貌印象,然后对构成总体的各处组成部分依次进行观察描写,着重描写能体现特征的局部细节,以各局部的特征来体现整体的总的特征。
2.动静结合,摹写物形物态。物有动态和静态,植物是静止的,也可以从动态上写;动物的动态的,也可以从静态上写。动植物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习性。如猫,猫的研究,一天中就有不同的形态:早晨,眼仁是圆的,随着太阳的升高,眼仁变成直线,到正午就成了细细的一线,傍晚又开始变成圆的。状物,就要抓住物形物态,动静结合,才能突出其特点。请看泄密《壁虎》:
壁虎趴在墙壁上,静静地一动也不动,像贴着一块水泥。落在墙上的飞虫在它身边来回爬着,它却装着没看见似的。等聚集在身边的飞虫多起来,有的竟自己送到它的嘴边,它才用极快的动作把脖子一伸,然后又极快地缩回去。如果这时你眨一下眼,会觉得壁虎根本没动,可是它嘴边的那只飞虫却没有了。
静中有动,形象生动。壁虎静得像贴着一块水泥,连它周围聚集了许多飞虫,它都不动声色。动起来却又十分迅速,脖子一伸一缩,一只飞虫吞下去了,人们还没有看出来。
第一次作文 写一篇状物的文章。
第二次作文指导
状物,要细致生动,才能突出特点。请看一段写蝉脱壳的文章。
脱皮从背上开始。外面的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身躯。先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的翅膀,只留下尾巴尖儿在那旧皮里。这时候,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向下倒挂着,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竭力撑直。接着,它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儿从那层旧皮里脱出来。从开始到身子完全脱出来,大约要半个钟头,旧皮就剩下一个空壳,成了蝉壳。
蝉蜕如何脱出来,脱得如此复杂,如此奇特,文章写得很细致。动作一个接一个,光脱出尾巴尖儿一节就写了七个动作。腾起,翻下,倒挂,撑直,翻上,钩住,脱出,一系列的动作,连续不断,如体操表演,表演得如此精彩!
怎样状物,才能做到描写细致生动呢?
1.认真仔细地观察。只有对物做了细致的观察,才能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反过来说,生动准确的表达,要靠认真细致的观察。
2.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写。同一种事物,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有着各种不同的姿态;奔驰的马跟吃草的马不一样,耕田的牛和拉车的牛不同。马驰疆场,雄风逼人;牛耕田间,憨态可掬。转弯,要写得生动,就要写出它们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姿态。
3.从跟人的关系上写。有一些动物,受主人豢养,主人对它们产生了感情,它们对主人似乎也有一种感情。状物,要写得生动,就要写出物与人的关系,表现出物与人的感情。请看下面一篇《老牛》:
它是全村最高的一头牲畜,长着一对长而粗的角。它常躺在谷仓前的空地上。我和村里的伙伴围着它,抚摸它,梳理它的毛,取了草料来喂它,它总是张大眼睛,和气地望着我们。它的目光那样沉静,那样温和,好像它有许多话要告诉我们似的。
我们常常问它:“喂,老牛,告诉我们,你要什么?”它还是沉静地望着我们,慢慢地咀嚼草料来……
每天早晨起来,老牛抖去身上的稻草,就从棚里钻出来,到河边去喝“早茶”。它走得很慢很慢,显得十分安详。它的瘪瘪的肚皮,它的美丽的角,它的干净的毛,以及它的庞大的露出骨骼的躯干,构成了它的稳重的美。
它以牛的耐性与沉静,许多年来任重务劳,没有一点怨言。后来它老了,衰弱了……
一天,我们把老牛牵到了河边,它喝了些水,又站了一会儿,破例地不回头走,却走到我们近旁的田里。在那里,和风拂着快要成熟的小麦,麦浪上面有千百只蝴蝶在飞舞。老牛站在麦田边,静静地看着,像望着熟人似的。忽然,它站不稳了,全身摇晃,呻吟了一声,就倒在地下……
在作者笔下,这头老牛,简直就是一位忠厚、善良的老人。沉静地望,慢慢地嚼,温和的目光,安详的步伐,没有一处不是在写这位“老人”的稳重。至于连它瘦瘦的肚皮,露出骨骼的躯干,都成了美的一部分。最后一段写他的死,望着熟悉的田野,这是自己走过千万遍的土地,望着成熟的麦浪,这是自己汗水换来的果实,它只呻吟了一声,就静静地躺下。鞠躬尽瘁,死而无憾。这哪里是写老牛之死,这是在写老农死田间,战士死疆场,科学家死实验室。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深情厚意。
第二次作文要求:仔细观察周围的动物、植物,写观察日记。
第二次作文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