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33阅读:
字号:小|大
兴化市城区学校初一年级校际联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三峡 课 型 新授 课 时 2 整合时间 10.20
主备人 胡佳佳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背诵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顺序的方法
重 点 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 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突 破
策 略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
课 前
准 备
教 学 设 计 详 案 集体交流意见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所称道的奇山异水,它们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花团锦簇之中,今天,我们采摘了其中的一朵,一起来领略它迷人的风采。
播放投影,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
(教师解说)2002年11月6日,集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
长江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向往。这里我们用歌来唱它,画家用笔来画它,古人用文章来写它…… 今天,我们来看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板书《三峡》。题解: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二、作者简介:
郦道元(466或472——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本书共四十卷,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
三、自由读课文。注意:停顿、字音。
1、注意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重点字读音。
阙处(quē) 重岩叠嶂(diézhàng) 隐天蔽日(bì) 曦月(xī) 襄陵(xiānglíng )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飞漱(shù)
长啸(xiào) 属引(zhǔ)
四.理解大意
1、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通缺,空缺,中断。
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宛转。
2、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奔:动作名,指飞奔的马。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湍:形作名,指急流。
回清倒影。清:形作名,指清波。
每至晴初霜旦。霜:名作动。指结霜。
3、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以疾也 如果
或:或王命急宣 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绝:哀转久绝 消失
绝巘多生怪柏 极高
4、本课应强调的其它重点解释。
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自非:如果不是。
略无阙处。略无:没有一点儿。
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虽:即使。不能译为“虽然”。
则素湍绿潭。则:那么。清:白色的。素湍:雪白的急流。
故渔者歌曰:故:所以;因此。
5、重点句子的意思。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岩和山峰,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除非是中午或半夜,其它时间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等到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白帝城和江陵)两地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认为这样快。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译: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峭壁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悬泉和瀑布,在山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有很多趣味。
五、口头译全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课堂作业
1.翻译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下列描写自然景观的句子,写夏季景色的是(B)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D.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课
(字词翻译问答)
二、研讨课文。
1、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自然段 季节 主要景物 景物特征
1 四季 山 连绵高耸
2 夏季 水 汹涌湍急
3 春冬季 山、水、树(柏) 清荣峻茂
4 秋季 猿 凄异哀转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或提问:写景的特点是什么?]
(1)抓住三峡主要特征来写,突出其山水风光。
(2)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的奇特壮美。
(3)动静结合,写出了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
二、品读——揣摩妙点。
师: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老师举个例子: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三、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1、同学们,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讨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一、二句和原文哪些句子相照应?三、四句和哪些句子相照应?
答案:一、二句照应“朝发……千二百里”。三、四句照应“高猿……哀转久绝”。
四、总结全文:
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五、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总: 山 势 雄伟绵延 雄壮美
夏:水 迅猛湍急 奔放美
分: 春冬:水、树、山 秀丽奇绝 清悠美
秋:林、涧、猿 凄清悲凉 凄婉美
课内练习
课后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三峡 课 型 新授 课 时 2 整合时间 10.20
主备人 胡佳佳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背诵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顺序的方法
重 点 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 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突 破
策 略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
课 前
准 备
教 学 设 计 详 案 集体交流意见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所称道的奇山异水,它们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花团锦簇之中,今天,我们采摘了其中的一朵,一起来领略它迷人的风采。
播放投影,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
(教师解说)2002年11月6日,集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
长江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向往。这里我们用歌来唱它,画家用笔来画它,古人用文章来写它…… 今天,我们来看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板书《三峡》。题解: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二、作者简介:
郦道元(466或472——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本书共四十卷,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
三、自由读课文。注意:停顿、字音。
1、注意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重点字读音。
阙处(quē) 重岩叠嶂(diézhàng) 隐天蔽日(bì) 曦月(xī) 襄陵(xiānglíng )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飞漱(shù)
长啸(xiào) 属引(zhǔ)
四.理解大意
1、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通缺,空缺,中断。
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宛转。
2、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奔:动作名,指飞奔的马。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湍:形作名,指急流。
回清倒影。清:形作名,指清波。
每至晴初霜旦。霜:名作动。指结霜。
3、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以疾也 如果
或:或王命急宣 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绝:哀转久绝 消失
绝巘多生怪柏 极高
4、本课应强调的其它重点解释。
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自非:如果不是。
略无阙处。略无:没有一点儿。
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虽:即使。不能译为“虽然”。
则素湍绿潭。则:那么。清:白色的。素湍:雪白的急流。
故渔者歌曰:故:所以;因此。
5、重点句子的意思。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岩和山峰,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除非是中午或半夜,其它时间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等到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白帝城和江陵)两地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认为这样快。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译: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峭壁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悬泉和瀑布,在山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有很多趣味。
五、口头译全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课堂作业
1.翻译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下列描写自然景观的句子,写夏季景色的是(B)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D.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课
(字词翻译问答)
二、研讨课文。
1、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自然段 季节 主要景物 景物特征
1 四季 山 连绵高耸
2 夏季 水 汹涌湍急
3 春冬季 山、水、树(柏) 清荣峻茂
4 秋季 猿 凄异哀转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或提问:写景的特点是什么?]
(1)抓住三峡主要特征来写,突出其山水风光。
(2)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的奇特壮美。
(3)动静结合,写出了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
二、品读——揣摩妙点。
师: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老师举个例子: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三、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1、同学们,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讨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一、二句和原文哪些句子相照应?三、四句和哪些句子相照应?
答案:一、二句照应“朝发……千二百里”。三、四句照应“高猿……哀转久绝”。
四、总结全文:
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五、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总: 山 势 雄伟绵延 雄壮美
夏:水 迅猛湍急 奔放美
分: 春冬:水、树、山 秀丽奇绝 清悠美
秋:林、涧、猿 凄清悲凉 凄婉美
课内练习
课后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教
学
反
思
古月正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