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 -> 正文

往事依依(苏教版七年级必修)font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46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3、感悟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反复朗读精彩语段,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准备:
1、 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回忆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
2、 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见预习作业)
二、口语训练(讲述童年往事)
三、导学读标
导入新课
由《为你打开一扇门》导入。
文学是一扇神奇的大门,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在我们的成长旅程中,也曾经被童话、动画片等所陶醉,回首往事,记忆犹新,今天,我们来学习于漪老师写的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往事依依》,一起探寻人生的成长足迹,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得到启迪。
1、板书:课题、作者。
3、 请同学汇报上网查询作者的情况。
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四、释疑解难


配乐朗读,了解课文
教师示范朗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1、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
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 
3、于漪老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的成长源头是什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明确:
1、 第一段,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总领全文。
2、  回忆了四件往事:
(1)小时候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2)学生时代读书美不胜收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老师教导令我受益终身。
小结:文章采用了对比引出回忆——回忆往事——收束全文的结构形式。
3、 最后一段,老师的话(或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于漪的题词)。
五、精读探究
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认真默读课文,感受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句子引发你的联想,哪些句子引发你的共鸣,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1、学生自由发言,在书本中遨游,发现文中美点。
2、对重点语段,组织全班学生齐读、感悟。
3、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点拨、评价,穿插放水泊梁山美景,祖国四季风光图片,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诗句、名言。
4、自由朗读,自己喜爱的语段。
六、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可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文学这扇大门真是神奇啊,处处是名言绝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那么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举一例来谈谈经历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关系。
1、你最喜欢什么书?
2、书中的故事、情感、形象为什么会使你着迷,令人陶醉。
3、回忆你印象最深的一段读书经历,并生动地写下来。
4、许多名著拍成了电影、电视,你认为读书好,还是看电影、电视好?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回答、交流。
教师评价、点拨:
读书学习是是一辈子的事,从现在开始多读书、读好书仍然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提升个人修养,成为一位像于漪老师那样酷爱文学的人。
(二)结束语
一节课很快就接近尾声, 但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给我们的启迪却会影响我们一生。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一些好书,成为一个七、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我们一起朗读第6段。
七、布置作业:复习课文,完成有关练习;写作《童年往事》。


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山水画
                         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多读书
                          品《千家诗》                读好书
                          听国文课
    主题:美好往事  催人奋进

   

《往事依依》达标检测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教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那探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 找出能概括语段内容的中心句。


2、 作者所写的两位国文老师在讲课上有何异同? 



3、 文中加点的“这种感情”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4、 如何理解“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5、 用“||”给选文划分层次。


6、“观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于漪老师就很善于观察,她写两位老师,一位抓住了“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位抓住了“注满情思的眼睛”。你的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请用一句话刻画。(略)





参考答案:1、能概括语段内容的中心句是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2、作者所写的两位国文老师在讲课上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
不同之处: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态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摆,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3、文中加点的“这种感情”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4、如何理解“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这句话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深。
5、用“||”给选文划分层次。
老师入情入理……兴趣。||国文老师……更加贴近了。||如今……眼睛。
6、(略)
《往事依依》预习作业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ángyáng(    ) 浩miǎo(    )  雕lòu(   )  juān(     )刻 
慷kǎi(  )       眼花liáo(  )乱   心旷神yí(   ) zhūnzhūn(   )教导 
2、成语填空。
走(    )无路               美不(    )收 
(     )雀无声              (     )瓜烂熟 
3、选词填空。
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天,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_____(沉醉 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缤纷的世界,_____(沉醉 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绪郁郁。 
③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  (凝视 凝注)在眼睛里。 
④有时_____(凝视 凝注)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 
4、补充完整诗句。
①青女素娥俱耐冷,_________________。 
②梅雪争春未肯降,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5、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教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一句,请说说当时老师被什么感动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默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并说说其主题思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