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 -> 正文

教学案一体化《短文两篇》(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font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48阅读:
字号:|
 3
教学目标:
① 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② 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③ 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难点: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探究法
比较阅读法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知识(情景)链接: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二、【自学导航】
1、学生介绍作者,老师总结。
2、自由泛读,思考问题。
(1)作者开始对蝉是怎样一种态度?由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2)作者后来对蝉又是怎样一种态度?这从文中哪处可以看出?
【师生探究】
   学生回答,老师完善。
【自学导航】
(1) 课文哪里一句话转变了作者的态度?可以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2)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师生探究】
      学生回答,老师完善:(1)“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2)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自学导航】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生探究】
学生探究,回答问题,老师点拨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三、【即时训练】
1、给下列词语注音、解释
收敛(   )                      聒(   )                 
宽恕(   )                  
2、这篇散文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第二课时
一、知识(情景)链接:
同样是写短暂而脆弱的生命,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另外一位作家席慕容的《贝壳》,看看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的地方。 
首先有没有同学读过席慕容的诗? 
以席慕蓉的一首诗或一段散文导入,引起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兴趣。例如: 
(1)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 
   一篇虚幻的神话任它 
   绿草如茵花开似锦 
   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 
     在坠落的昏眩里 
 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摘自《无怨的青春•距离》) 
 (2)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摘自《成长的痕迹•回顾所来径》) 
 (3)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摘自《生命的滋味》) 
二、【自学导航】
1、学生介绍作者,老师总结。
2、自读课文,注意字词。
3、《蝉》中,作者对蝉的歌颂采取先抑后扬的写法,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不是的话,是怎么写的呢? 
【师生探究】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本文用了直入主题的方法,一上来就赞美贝壳的美: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她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自学导航】
1、 作者赞美完了后是不是就此停住呢?
2、 由此作者进一步联想到自己的生命?
【师生探究】
学生探究,老师总结:1、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
2、 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自学导航】
1、 由此,作者由衷地说了一句“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 所以,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师生探究】
学生探究,老师点拨:1、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2、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自学导航】
对比阅读两篇课文,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师生探究】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三、【即时训练】
1、 这篇散文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2、 完成课后练习
四、课后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东西,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其他物品,仿照课文,写一个小
2、预习《紫藤萝瀑布》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