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51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标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正确认识人生苦与乐的关系。
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积累文章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那么著名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苦乐观的?(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没有一般的谈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在“最”字上加点)
(二)作者简介: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合集》
(三)课文朗读: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①注音: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 莫若:不如。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快速阅读,整体理解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1、2段中找)
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3段中找)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五)、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六)、分析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例: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苦: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负责任:对人、对事、对己
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
最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尽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
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二课时
D、研读第四段,明确如下要点:
1、“然则”——过渡衔接词语。(与前一段的“翻过来看”,衔接严密。)
2、“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设问句、句中引用名言。(联系1、3段开头的设问体味大处着笔、语言凝重的特点;孟子的话“终身之忧”与前面“苦后是乐”说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确理解。)
3、“曾子还说哩”——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联系其他处的语气助词品位凝重中的轻灵。)
4、“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对偶句。(从内容角度体味凝重;从词句的容量角度体味简练)
5、“苦中真乐”——苦乐观。(与“苦乐循环”、与“尽责任”联系起来看)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_____若能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八)联系生活,思考讨论
1、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谈谈你对文中“苦乐循环”一句话的理解。
2、“知足常乐”的说法与本文中讲的苦乐观是否一致?为什么?
3、你所希望的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实现?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各抒己见)
(九)结语:播放《说句心里话》,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十)、课后研习,整理心得
1、搜集整理与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语、名句,注明出处;试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
2、写一篇心得体会。
最 苦 与 最 乐
梁启超
最苦 最乐
贫?失意?老、死? 知足、安分、达观(不苦) 现象
欠钱没还 如释重负
负 恩惠未报 尽 心安理得
责 得罪人没赔礼 责 吃苦——真乐
任 该做没做 任 (苦乐循环) 本质
勇于责任,不逃避责任,能享受真乐!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正确认识人生苦与乐的关系。
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积累文章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那么著名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苦乐观的?(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没有一般的谈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在“最”字上加点)
(二)作者简介: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合集》
(三)课文朗读: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①注音: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 莫若:不如。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快速阅读,整体理解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1、2段中找)
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3段中找)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五)、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六)、分析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例: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苦: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负责任:对人、对事、对己
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
最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尽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
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二课时
D、研读第四段,明确如下要点:
1、“然则”——过渡衔接词语。(与前一段的“翻过来看”,衔接严密。)
2、“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设问句、句中引用名言。(联系1、3段开头的设问体味大处着笔、语言凝重的特点;孟子的话“终身之忧”与前面“苦后是乐”说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确理解。)
3、“曾子还说哩”——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联系其他处的语气助词品位凝重中的轻灵。)
4、“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对偶句。(从内容角度体味凝重;从词句的容量角度体味简练)
5、“苦中真乐”——苦乐观。(与“苦乐循环”、与“尽责任”联系起来看)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_____若能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八)联系生活,思考讨论
1、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谈谈你对文中“苦乐循环”一句话的理解。
2、“知足常乐”的说法与本文中讲的苦乐观是否一致?为什么?
3、你所希望的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实现?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各抒己见)
(九)结语:播放《说句心里话》,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十)、课后研习,整理心得
1、搜集整理与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语、名句,注明出处;试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
2、写一篇心得体会。
最 苦 与 最 乐
梁启超
最苦 最乐
贫?失意?老、死? 知足、安分、达观(不苦) 现象
欠钱没还 如释重负
负 恩惠未报 尽 心安理得
责 得罪人没赔礼 责 吃苦——真乐
任 该做没做 任 (苦乐循环) 本质
勇于责任,不逃避责任,能享受真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