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 -> 正文

沁园春•雪(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52阅读:
字号:|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喜欢诗词作品,在课后学习中能主动阅读自己喜爱的诗人的其它作品。
2、能熟练地使用古汉语词典,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能有感情的诵读诗词作品。
3、能初步掌握诗词中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简单了解本单元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诗词拔萃”,《语文课程标准》对诗词学习的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
本单元所选诗歌从古到今,纵横上下,皆为名家名篇:传统诗词五首,现代诗两首,歌词三首。
什么是诗歌?诗歌是产生最早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一般具有集中性、精炼性、音乐性。诗歌如何分类?按体裁可分为古诗和现代诗。古诗又分为古体体和近体诗(古体体格律较宽;近体诗格律严谨,如绝句、律诗);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诗用写景感怀等直接抒发感情;叙事诗有完整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按作者可分为文人创作的诗和民歌。从文学角度看诗词曲都属于诗歌。诗歌发展最高峰是唐朝。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对中学生来说,学好诗词,懂些诗词尤为重要。鉴赏诗歌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吟诵中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同学们对诗词的学习应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再借助视听等媒体我们可以进入到诗人创设的艺术情境之中;我们要在诵读中品味诗词的韵律、节奏,也就自然感悟了诗词所蕴涵的感情基调。 
2、炼字品句感知诗词图画美
许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间的佳词丽句,更是诗词作者的匠心独运,颇见功夫。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致,这个过程是由艺术直觉到艺术体验的过程,将艺术美转化成自然美,再加工又转化成新的艺术形式。 
3、简介背景来理解诗情
不同时代的诗人,同一时代各个诗人之间,同一诗人身处各种不同遭遇之时,都会创造出不同的诗境。要进一步了解作者当时赋诗的真情实感,光从字里行间去了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诗词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进一步考察和探讨。这样我们就能从诗词的字里行间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寻找诗词感情的突破口,领略诗人独特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风格。 
4、培养想象思维,是诗词鉴赏教学的阶梯
诗词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凝炼性,所以越是成功的诗词作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就越大。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就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对同一首诗词形成整齐划一的鉴赏结果,只有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研究,甚至敢于质疑,才能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才能透过纸面看到纸背。
二、掌握基础知识。
1、积累字词
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今朝(zhāo)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鸣溅溅(jiān) 鸣啾啾(jiū)
戎(róng)机 著(zhuó)我旧时裳 金柝(tuò) 阿姊(zǐ)刈(yì) 荷箪(hè dān) 
童稚(zhì) 饷(xiǎng)田 灼(zhuó) 秉(bǐng) 穗(suì) 吏禄(lì lù)
岁晏(yàn) 挑(tiǎo)灯 的(dì)卢 麾(huī)下炙(zhì) 霹雳(pī lì) 弦(xián)惊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人物。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ìmò):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  零落:凋谢
2、文学常识
①《沁园春 雪》《卜算子 咏梅》《破阵子》都是词。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②《沁园春•雪》《卜算子 咏梅》是毛泽东写的词(课文中附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破阵子》由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
③《木兰诗》是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④《观刈麦》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写。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了解《沁园春雪》的的写作的发表背景;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2、了解上阙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长城内外、大河上下静态和动态,现实和想象雪景的词语;评价历史上英雄人物的不足;寓含批判感情的词语、某些副词的运用。
2、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上半阙写景寄托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下半阙评价历史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英雄人物肯定中的批判的感情;
并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3、对壮丽河山的热爱,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难点:1、学习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崇高精神和伟大气魄;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导入设计一: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主义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 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揭示课文并板书标题) 
导入设计二:由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名句谈起。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一起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在学之前我们先欣赏一下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多媒体展示,放录音。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结合预习提示,介绍写作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事后作《沁园春•长沙》。这时毛泽东同志正在苦苦寻求一条救国之路,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原来的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咏雪的名篇《沁园春•雪》。(板书课题)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二、题解:介绍词的知识:词,词又叫诗的别体,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三、整体感知:学生看书、听读,正音。(放录音,学生将音记在书上) 
1、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
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感情。 
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2、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 
如:分(  )外妖娆(    )  逊(    )成吉思汗 (    )   数(   )风流人物   今朝 (    )   
解释下列词语:惟余莽莽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风流人物— 
3、齐读一遍。学生自读,两人互指缺点。
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5、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既然祖国的江河山水如此的美丽娇艳。那么,词中是如何来描绘这幅美丽如画的江河山水呢?又是哪些“英雄竞折腰”呢?
四、学习上阕:
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句子是描写雪景的? 
明确: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3、讨论: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5、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6、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7、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8、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9、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10、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除了以上表现手法之外,还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请你找一找。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下阕:
1、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2、提问: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哪些内容?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显然,“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3、提问: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4、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5、提问:“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有雄才大略,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也有不足,“惜”字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的欠缺。当然,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的,这里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6、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明确:“惜”
7、“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8、“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9、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10、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11、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12、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至此,我们回头看“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3、学生齐读下阕一遍
二、梳理、总结、扩展
1、理解《沁园春 雪》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3、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听《沁园春•长沙》的录音一遍,齐读《沁园春•雪》一遍,注意体会两首词的意境和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规迹。
4、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 
解题思路: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三、个性创作(大组诵读) 
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老师是灵机一动,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作等,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以大组为单位,进行个性创作,并加以展示)。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找毛泽东的诗词自读,体会其思想发展的规迹。
3、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五、活学活用 
我们很清楚:《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一篇咏雪言志的文章,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老师手边还有几篇沁园春的词,你能发现这几篇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介绍词的知识:沁园春是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114字。雪、长沙等是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写词又叫填词。现在就让我们来做小词人,以《沁园春*二中》为题,填一首词。 
当堂交流,课后润色。 
附1:学生作品 
沁园春*二中 
七(1)班 
金秋十月, 
二中初建, 
震慑四方。 
赏红砖绿瓦, 
金碧辉煌; 
弧形楼宇, 
环抱学子。 
残阳西沉, 
红楼斜影, 
欲与名校比高低。 
须寒冬, 
看银装素裹, 
格外清幽。 

二中如此多娇, 
引常州学子尽折腰。 
观艺术教育, 
首屈一指; 
创新理念, 
独一无二; 
驰名老校, 
东南西北。 
只可仰叹拜下风。 
喜人矣, 
寻明日之星, 
就在二中。 

附2:几首《沁园春*》
沁园春 咏北大百年 
杨 河 
戊戌流年, 
沙滩路断, 
红楼初建。 
望紫禁深宫, 
残阳西沉; 
白塔斜影, 
折线孤雁。 
八旗烟云, 
燕山空晚, 
清风无力百草怨。 
途茫茫, 
惜荷塘寒月, 
圆明断垣。 

五四钟声风雨, 
引主义文章乾坤换,淘博雅清泉, 
未名春满; 
仰观星宇, 
俯究人间。 
砥砺德业, 
道说长短, 
争鸣自由问必然。 
路漫漫, 
览天下长卷, 
理论河山。 


沁园春 萨 斯 
佚名 
首都北京, 
千里病风, 
万里菌飘。 
望长城内外, 
人心慌慌, 
京城上下, 
顿失吵闹。 
吃板蓝根, 
服维生素, 
欲与 SARS试比高。 
无宁日, 
看口罩手套, 
分外妖娆。 

病毒如此多焦, 
引无辜良民竞折腰。 
惜胸透B超, 
略输文采, 
西医中药, 
稍逊风骚, 
一代庸医, 
齐聚华夏, 
丧心病狂乱开药。 
具枉矣, 
究病源何如, 
待看明朝。 

十、板书设计: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北国风光| 冰封…雪飘              总 实 描写
长城、黄河(静)
(江山如此多娇     望   山舞、原驰(动)  看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引: 秦皇汉武  略输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      唐宗宋祖…稍逊———往…今…(惜)
                        成吉思汗…只识                 分 虚 抒情


[补充资料]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作业: 
1、 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拼音: 
沁( ) 分( )外 妖娆( ) 逊( ) 数( )风流人物 
2、 阅读课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A、 写出采用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 
B、写出词中过渡性的句子:——————————————————。 
C、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 
D、词中押韵的字:———————————————————;韵脚是:————。 
E、“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词的————————;“雪”是词的——————。 
F、说说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答:—————————————————————————————————————。 
G、简要的说说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答:—————————————————————————————————————。 
J:我们还学过一首写“雪”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歌是——代的———写的《 》,这首诗歌中名句是: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