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的培养(语文版七年级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53阅读:
字号:小|大
摘 要:中学时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语文教学在对学生人格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培养谈了几点看法,比如利用教材、语文教学活动、教师的人格魅力等,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从而为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贡献。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格培养 中学生 教学活动
中学时代是中学生的黄金时代,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高尚人格的人,是否有爱心、责任心,是否会有坚强勇敢的意志,这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而语文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担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李镇西在99年“中语会第七届年会”上指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更是做人的工具。惟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可见,语文教学要优化与创新,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其语文能力,还包括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健全的人格。因而作为语文教师,在完成其自身教学目标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课文的反复阅读和理解,与课文中的人(或事)同悲、同喜、同笑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非常必要的,责无旁贷。那么,该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培养呢?
一、 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章对学生进行高尚人格的培养。
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就是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为载体,呈现给学生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其中大多数是以写人为主体的文章,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 论文 ,抑或是 科学 小品文,尤其是小说戏剧,无不能从中感觉到人格的特点。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者又是精心挑选一些反映优秀人格的篇目在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人格教育,巧妙地把这些潜藏在文章中的人格教育内容挖掘出来,积极发现和努力发掘课文中人格的优美元素,尽量让之成为学生健全人格中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熏陶。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冯宛贞》率众痛击英法联军,激起民族万丈豪情;《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这些作家往往作品精彩感人,人格也如日月之光辉,作品的 艺术 魅力和作家的人格风范交相辉映。无数的作家通过他们的伟大作品,让学生领略到他们崇高的人格魅力。中学语文教师要很好的抓住这个机会,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各种语文教学的双边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
中学语文教学活动是一项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完成人格培养的三位一体的活动,目的的达到都靠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来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格培养也当然离不开师生的双边活动。
1.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活动。这是教师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的过程,我们可以用语言评价教材中人物的人格特点,赞美其中的优秀人格,批判其中人格的卑劣成分。我们也可以表述自己的人格取向,展示自己的人格力量。更可以点评学生的人格塑造过程中的得失,在领略教材的优美语言、感受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接受美好人格的熏染,摒除人格的弱点,为自己的独立人格的形成提供养料,这是学生接受人格教育的最广泛的语文活动。
2.学生说的活动。包括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朗诵课文或参加朗诵比赛,参加辩论活动,参加话剧表演等等。如果说堂上的听讲是人格内化的过程,说的活动就是一个人格外显的过程,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把自己逐步形成的人格特点表现出来,在与教师的接触和交流中纠正人格中的不足,渐渐形成自己完美的人格构建。
3.学生的阅读活动。主要是学生对教材或课外读物的文本的阅读。这个环节的人格培养有两方面,一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师会对文本中的人格因素有意识地、不间断地进行启发和诱导,完成人格培养的过程;另一个是学生对文本中的人格因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从而引发的明理、觉悟和警醒,形成对自身人格的修复和提升。前者的过程我首先关注教材阅读的指导,课后布置学生进行迁延性的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也定期推荐阅读篇目,写出读书笔记,这些活动都紧紧地扣住人格培养来开展。后者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身的调节和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人格 教育 那强调对人本身尊重的特征,我常常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订阅报刊杂志,并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密切注意其中的人格因素,让学生在不断的自省中形成独立人格。这当然需要学生的阅读要有一定的基础,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越高的理解能力,可能对其中的人格因素就有越高的吸收能力,越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形成的人格特点,越能经受得人生的考验。
4.学生的写作活动。这既是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语文能力的方式,也是通过书面表达自己人格特质的时机。在习作里,学生会很 自然 地把自己对人格的理解,自己逐步形成的人格内容流露在其中。教师则可通过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习作等活动来对学生实现人格教育,肯定其人格中美好、优秀的成分,否定并建议去除人格中的弱点或弥补人格中的缺陷,最终达到让学生健全人格的最高目标。
三、用语文教师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向美好的人格方向发展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教师本身具备健全的人格显得很关键。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得率先垂范,言行一致,有高尚的品格,用自己能让学生信服的行动去教育学生。就是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人师表,让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格的感染力量。
在学生眼里,一个具有爱祖国,爱集体,诚实可信,言行一致,处事公正理智,爱学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有礼,作风严谨,心胸开阔,人际关系和谐,乐观自信,不怕困难,管理得法,决策果断,有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观,能执着地朝着理想而奋斗等等优良品格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在课堂上的表述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榜样。语文教师也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格,才能长久地在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
总之,中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一代,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树,他们的思想品德可塑性极大,他们的模仿性极强,且思维活跃、上进心强,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时机,利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高尚人格的培养,让他们吸收优秀人物高尚品德的营养,茁壮成长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从而为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促进社会文明更加繁荣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格培养 中学生 教学活动
中学时代是中学生的黄金时代,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高尚人格的人,是否有爱心、责任心,是否会有坚强勇敢的意志,这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而语文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担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李镇西在99年“中语会第七届年会”上指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更是做人的工具。惟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可见,语文教学要优化与创新,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其语文能力,还包括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健全的人格。因而作为语文教师,在完成其自身教学目标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课文的反复阅读和理解,与课文中的人(或事)同悲、同喜、同笑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非常必要的,责无旁贷。那么,该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培养呢?
一、 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章对学生进行高尚人格的培养。
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就是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为载体,呈现给学生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其中大多数是以写人为主体的文章,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 论文 ,抑或是 科学 小品文,尤其是小说戏剧,无不能从中感觉到人格的特点。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者又是精心挑选一些反映优秀人格的篇目在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人格教育,巧妙地把这些潜藏在文章中的人格教育内容挖掘出来,积极发现和努力发掘课文中人格的优美元素,尽量让之成为学生健全人格中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熏陶。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冯宛贞》率众痛击英法联军,激起民族万丈豪情;《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这些作家往往作品精彩感人,人格也如日月之光辉,作品的 艺术 魅力和作家的人格风范交相辉映。无数的作家通过他们的伟大作品,让学生领略到他们崇高的人格魅力。中学语文教师要很好的抓住这个机会,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各种语文教学的双边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
中学语文教学活动是一项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完成人格培养的三位一体的活动,目的的达到都靠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来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格培养也当然离不开师生的双边活动。
1.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活动。这是教师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的过程,我们可以用语言评价教材中人物的人格特点,赞美其中的优秀人格,批判其中人格的卑劣成分。我们也可以表述自己的人格取向,展示自己的人格力量。更可以点评学生的人格塑造过程中的得失,在领略教材的优美语言、感受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接受美好人格的熏染,摒除人格的弱点,为自己的独立人格的形成提供养料,这是学生接受人格教育的最广泛的语文活动。
2.学生说的活动。包括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朗诵课文或参加朗诵比赛,参加辩论活动,参加话剧表演等等。如果说堂上的听讲是人格内化的过程,说的活动就是一个人格外显的过程,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把自己逐步形成的人格特点表现出来,在与教师的接触和交流中纠正人格中的不足,渐渐形成自己完美的人格构建。
3.学生的阅读活动。主要是学生对教材或课外读物的文本的阅读。这个环节的人格培养有两方面,一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师会对文本中的人格因素有意识地、不间断地进行启发和诱导,完成人格培养的过程;另一个是学生对文本中的人格因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从而引发的明理、觉悟和警醒,形成对自身人格的修复和提升。前者的过程我首先关注教材阅读的指导,课后布置学生进行迁延性的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也定期推荐阅读篇目,写出读书笔记,这些活动都紧紧地扣住人格培养来开展。后者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身的调节和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人格 教育 那强调对人本身尊重的特征,我常常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订阅报刊杂志,并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密切注意其中的人格因素,让学生在不断的自省中形成独立人格。这当然需要学生的阅读要有一定的基础,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越高的理解能力,可能对其中的人格因素就有越高的吸收能力,越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形成的人格特点,越能经受得人生的考验。
4.学生的写作活动。这既是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语文能力的方式,也是通过书面表达自己人格特质的时机。在习作里,学生会很 自然 地把自己对人格的理解,自己逐步形成的人格内容流露在其中。教师则可通过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习作等活动来对学生实现人格教育,肯定其人格中美好、优秀的成分,否定并建议去除人格中的弱点或弥补人格中的缺陷,最终达到让学生健全人格的最高目标。
三、用语文教师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向美好的人格方向发展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教师本身具备健全的人格显得很关键。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得率先垂范,言行一致,有高尚的品格,用自己能让学生信服的行动去教育学生。就是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人师表,让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格的感染力量。
在学生眼里,一个具有爱祖国,爱集体,诚实可信,言行一致,处事公正理智,爱学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有礼,作风严谨,心胸开阔,人际关系和谐,乐观自信,不怕困难,管理得法,决策果断,有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观,能执着地朝着理想而奋斗等等优良品格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在课堂上的表述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榜样。语文教师也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格,才能长久地在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
总之,中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一代,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树,他们的思想品德可塑性极大,他们的模仿性极强,且思维活跃、上进心强,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时机,利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高尚人格的培养,让他们吸收优秀人物高尚品德的营养,茁壮成长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从而为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促进社会文明更加繁荣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王莉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