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苏教版七年级必修)font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0:08阅读:
字号:小|大
学习目标:
1、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 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学习重点、难点: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 诵读
教学手段: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大胆进谏的忠臣,请同学们列举几个例子,如:魏征、商鞅等。正是因为他们,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一位冒死举荐人才的忠臣——赵普。
二.点拨正音、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范读全文,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
纠正字音:箧、牍、缀、卒、吏、论语
三.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
1、关于《宋史》:
《宋史》,元代脱脱等撰。四百九十六卷,修于顺帝至正三年到五年。纪传体宋代史。首创《道学传》,以道学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本书卷帙浩繁,成书仓促,北宋详,南宋略,理宗、度宗以来尤多缺漏。资料剪裁、史实考订,论舛颇多。如纪志表传间相互矛盾,一人两传,有目无文等。但保存了不少今已散失的原始资料,为研究宋代历史的基本史料之一。明、清以来对《宋史》进行改作或补充者颇多,成书的有柯维骐《宋史新编》、钱士升《南宋书》、陆心源《宋史翼》等。
2、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祖为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迁镇州(今河北正定),再迁洛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起任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选拔各地精兵充禁军,削弱地方武力;实行更戍法,经常变换军队防地,使兵将分离;解除石守信等兵权,防止大将夺取帝位。对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及对辽采取守势的策略,都参与谋划。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922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四.重点字词句及全文的翻译。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古今异义、固定句式(“九阴真经”:增、删、留、换、移、固、意、直和定)
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则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片拾起来带回了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
五.整体感悟
1、 谋篇立意
本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明确]课文共两段,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主题: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文章脉络
[明确]文章记了两件事,第一段主要写赵普刻苦读书。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用了“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读之竟日”来表现赵普的勤奋学习精神。
第二段中,通过赵普“四奏荐人”的事迹,体现了赵普为国荐才的精神。其中,细节描写如“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对表现人物的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细读课文,思索:
1、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你认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2、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试举例说明。
[明确] “阖户启箧取书”、“普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七.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八.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试着举出一两个吗?并谈谈他们对你成长的影响。
九.总结: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刻苦学习。
十.作业:
1、背诵课文。
2、重点字词句的练习。
3、收集刻苦学习的名言、名句、故事。
1、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 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学习重点、难点: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 诵读
教学手段: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大胆进谏的忠臣,请同学们列举几个例子,如:魏征、商鞅等。正是因为他们,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一位冒死举荐人才的忠臣——赵普。
二.点拨正音、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范读全文,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
纠正字音:箧、牍、缀、卒、吏、论语
三.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
1、关于《宋史》:
《宋史》,元代脱脱等撰。四百九十六卷,修于顺帝至正三年到五年。纪传体宋代史。首创《道学传》,以道学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本书卷帙浩繁,成书仓促,北宋详,南宋略,理宗、度宗以来尤多缺漏。资料剪裁、史实考订,论舛颇多。如纪志表传间相互矛盾,一人两传,有目无文等。但保存了不少今已散失的原始资料,为研究宋代历史的基本史料之一。明、清以来对《宋史》进行改作或补充者颇多,成书的有柯维骐《宋史新编》、钱士升《南宋书》、陆心源《宋史翼》等。
2、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祖为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迁镇州(今河北正定),再迁洛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起任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选拔各地精兵充禁军,削弱地方武力;实行更戍法,经常变换军队防地,使兵将分离;解除石守信等兵权,防止大将夺取帝位。对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及对辽采取守势的策略,都参与谋划。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922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四.重点字词句及全文的翻译。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古今异义、固定句式(“九阴真经”:增、删、留、换、移、固、意、直和定)
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则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片拾起来带回了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
五.整体感悟
1、 谋篇立意
本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明确]课文共两段,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主题: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文章脉络
[明确]文章记了两件事,第一段主要写赵普刻苦读书。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用了“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读之竟日”来表现赵普的勤奋学习精神。
第二段中,通过赵普“四奏荐人”的事迹,体现了赵普为国荐才的精神。其中,细节描写如“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对表现人物的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细读课文,思索:
1、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你认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2、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试举例说明。
[明确] “阖户启箧取书”、“普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七.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八.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试着举出一两个吗?并谈谈他们对你成长的影响。
九.总结: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刻苦学习。
十.作业:
1、背诵课文。
2、重点字词句的练习。
3、收集刻苦学习的名言、名句、故事。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