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0:08阅读:
字号:小|大
邓稼先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邓稼先及背景。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描写的用意,理解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表达作用。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好处。
一、 导课:(放映“任人宰割”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迅速将学生带入悲愤、严肃而又崇敬的氛围。)那为改变中国屈辱史,使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名人的足迹,去深入他的灵魂,去感悟他的精神……
二、 资料汇总、交流
1、“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是清华、北大哲学教授,他5岁入小学,中学时与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l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2、杨振宁
美籍物理学家, 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的书香之家,父亲杨武之先生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0世纪40年代末,杨振宁已初露锋芒,崛起于美国物理学界,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1956年他与西南联大的同学李政道长期合作共攻难关,推翻了长期被物理学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因此,二人同获195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举例子:
“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当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
“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 再次阅读文章,抓住重点分析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人格风范?
总结: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
五、 重点问题探究。
1、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写起?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3、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4、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5、 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而感人至深的文章?
首先,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深知邓稼先在科学界的位置、价值以及他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所建立的卓著功勋,从而给予客观公正而具有权威的评价。
其次,作为与邓有半个世纪深交的朋友,杨对邓的经历、品质、性格及文化素养有充分的了解,于是从邓稼先一生的事迹里选出几件典型材料来反映他的个性特征。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共同血缘的同胞,杨对邓身上体现出来的同祖国共命运、休戚与共的民族情结,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在民族优秀文化孕育下形成的质朴内秀,甘于奉献的品格,有着深刻的认同,于是在提示人物超群拔类的特质时,也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中华民族魂。
六、课堂小结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邓稼先及背景。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描写的用意,理解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表达作用。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好处。
一、 导课:(放映“任人宰割”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迅速将学生带入悲愤、严肃而又崇敬的氛围。)那为改变中国屈辱史,使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名人的足迹,去深入他的灵魂,去感悟他的精神……
二、 资料汇总、交流
1、“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是清华、北大哲学教授,他5岁入小学,中学时与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l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2、杨振宁
美籍物理学家, 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的书香之家,父亲杨武之先生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0世纪40年代末,杨振宁已初露锋芒,崛起于美国物理学界,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1956年他与西南联大的同学李政道长期合作共攻难关,推翻了长期被物理学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因此,二人同获195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举例子:
“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当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
“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 再次阅读文章,抓住重点分析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人格风范?
总结: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
五、 重点问题探究。
1、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写起?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3、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4、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5、 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而感人至深的文章?
首先,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深知邓稼先在科学界的位置、价值以及他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所建立的卓著功勋,从而给予客观公正而具有权威的评价。
其次,作为与邓有半个世纪深交的朋友,杨对邓的经历、品质、性格及文化素养有充分的了解,于是从邓稼先一生的事迹里选出几件典型材料来反映他的个性特征。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共同血缘的同胞,杨对邓身上体现出来的同祖国共命运、休戚与共的民族情结,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在民族优秀文化孕育下形成的质朴内秀,甘于奉献的品格,有着深刻的认同,于是在提示人物超群拔类的特质时,也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中华民族魂。
六、课堂小结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王兆芬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