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课堂实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0:10阅读:
字号:小|大
20、口 技
饶平四中教师 邱郁芝
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口技》是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主要通过描写口技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发出的精彩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2、深切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
教学内容
研读和赏析重点段落,体验与反思学习体会。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术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即理解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口技表演者的艺术构思。
教学过程与方法
1、 朗读法:“书读百篇,其义自现。”这是学文言文的好方法。
2、 引导法: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教学工具
多媒体幻灯片
研读与赏析
(一)导入
师:(展示幻灯片1、2分别作为开场及背景)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扫清了阅读的障碍。现在我们来深入地了解一下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当中灿烂夺目的“口技”,同学们可以先来看一下,“口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幻灯片3)。
了解它的特点之后,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地分析一下2、3、4自然段。看看,口技究竟有多精彩。来,同学们,先来把这几个自然段齐读一遍,先理清一下作者的写作思路。
生:( 齐读第2、3、4)
(二)探究思考
师:读得很好,但要注意文言文句中的停顿,最好能读出观众的心理变化。这三段刚好是描写了三个不同的场面,同学们能讲出来是哪三个场面吗? (幻灯片4)
生1:第一个场面是有一家人被狗叫声惊醒了。
生2:第二个场面讲的是醒了又睡着了。
生3:后来是着火了,人们慌乱救火。
师:非常不错。这些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得很清楚。老师呢,也做了个小小的总结,大家看一下幻灯片。(幻灯片4)虽然语言不一样,但是意义是一样的。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研讨第一题,在书上画出这三段所描写的声音种类并口头作答。并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个场面是从远到近,由外到内。
师: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
生4:从“遥闻深巷中犬吠”中的“遥”,我判断它是从远处传来的。(写到一个人家里来了,是吗?---师)。是。还有,也是根据这句话,我想它是从屋外写到屋内来了。
师:你想得很细密。很好。这样口技表演者就给宾客,也给我们设置了一个环境:夜深了,人们都睡下了。而且他在第二个场面里还有特别露了一手,大家想想,在第二个场面里,声音有什么特点呢?
生5:有老鼠趁着人都睡下的时候偷偷地溜出来了,还把盆器弄倒了。
师:(幻灯片5)说得很生动啊,这也说明了口技者他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很厉害。
师:我说呀,他不但很厉害,而且呢,也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看,他连晚上老鼠出来弄倒盆都注意到了。这声音是比较小的,小小的声音都听得到,说明当时的环境怎么样?
生:很安静。
师:没错。那这是一种什么的写法呢?大家想想,咱们以前讲《西江月》的时候讲过的。
生6:以闹写静。
师:是的,以闹与静,或者可以说以动写静。夜深了,人静了,是不是一觉到天亮啦?宾客如果一直看下去也要睡觉了吧?
生:不是,着火了,大火。
师:就是这样的,着火了,还是大火。(幻灯片6)。口技艺人真是高明,一下子把宾客才刚放松的神经给紧绷了起来,宾客一下子惊觉了。此时此刻,火灾现场的声音特点怎么样?
生:有一个人喊叫的,有很多人一块喊叫的。
生7:有一齐喊的,有相继喊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是有道理的,大家在文中把这些描写一一划出来。分别是哪些呢?先来找一下描写一起喊的。
生:百千齐作。
师:是的,那相继的呢?由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忽,俄而
师:好,这些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喊叫的时间不同,说明不是一块喊的,而是相继的。同学们这个环节做得相当好。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来小小总结一下。(幻灯片7)
师:搞清楚了不同场面里声音的特点,我们就来仔细看一下,究竟各个不同的场面里出现了什么声音呢?来,同学们。
生8:有狗叫声,欠伸的声音,说梦话的声音,还有小孩子大哭的声音。
生9:还有“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师:诶,同学们想想,这“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是不是口技先生模仿的声音啊?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呢?
生10:是一种状况吧。
师:不错,这八个字呢,可以说是对口技表演者的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并不是他所摹拟的声音了。同学们可要注意区分啊。好,同学们继续。
生11:第二个场面有夫齁声,有老鼠爬出来并且把盆子弄倒了的声音,还有妇人的咳嗽声。
师:找得非常准确。接下去,我们换一下回答的方式,用原文来回答。
生12:第4段的开头到泼水声。
师:好,请你来把它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生读。读毕。
师:要结合当时的情况,要读出那种急切的感觉,节奏感要强一点。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在场的观众听着听着,入迷了,跟着口技表演者的表演而变化心态,甚至把假的当成了真的,差点吓得跑掉啦。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口技表演者的表演精彩吗?
生:精彩。
师:是吗?同学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呢?能不能告诉老师?
生无言。
师:嗯 ,同学们都知道很精彩,但却没法子去证明。其实,文中的很多地方都暗示了表演的精彩。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想想。在舞台上,表演得精不精彩是不是要由演员自己来说呢?
生:不是。
生13:看观众的神情,反应。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也很精彩!同学们可以来看一下,作者他是不是从头到尾只写了表演者,而没有写到观众呢?有没有写观众的表情、反应?能不能找出来呢?
生:有。
生14: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生15: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生16: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师:找得很好。同学们已经找到三处描写观众反应的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第一段中有没有呢?
生17:宾客团坐。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师:大家都很认真。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呢?我们以前学过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那在这里是属于哪种呢?
生:侧面烘托方法。
师:答得非常对。运用多种的表现方法,能让我们多角度地享受文章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幻灯片8)我们呢,也要学着去感受这些侧面描写的言外之意。我们请一些同学来试着想像一下,宾客们的心里在想什么,然后把它讲出来。例如表演到着火了,观众们此时在想什么。
生18:袖子都捊起来了,大腿也发抖了,心想,这该不会是真的吧,一个人能发出这么多的声音来吗?还是赶快走吧,不然真的是着火了,那可不得了啦。
师:想象力很丰富啊。可见口技表演已经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啦,(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了),听众已经把它当成真的了。有没有同学来说一下第三段的呢?好,你终于勇敢地举手了。
生19:口技的表演已经深深吸引了观众,他们的心态随着表演内容而变化,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难以自持了。
师:好,总结得很简单明了。能够深深吸引观众的表演才是真正精彩的表演。好,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四处侧面烘托的特别贡献。大家请看大屏幕。(幻灯片9)
(三)合作探究:多媒体问题:
师:看,从宾客的反应看来,这个口技表演者的本领是很高强的吧。简直是什么啊,用两个成语来(出神入化,以假乱真啊。生—答)。这位表演高超的口技表演者究竟用了什么道具,能如此神奇,以假乱真呢?(幻灯片10)
生20: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师:(幻灯片11)真的很简单啊,但却又非常不简单!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生21:不是简单重复,有呼应作用。
师:哦,首尾呼应。嗯 ,有道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同学们可以这样想,作者写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生22: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本领高超。
师:好。这道具越简单,说明(本事越大---学生答)。不然,你把整套家庭影院都搬来了,那可不见得你有多高的本领了吧。(幻灯片12)。
文中除了重点段落之外,还有其他段落或深或浅地反映了口技者的本领了得。比如第一段和第三段。看大屏幕: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幻灯片13)
生23:引出了口技表演者。
生24: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技艺高。
师:技艺高,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呢?
生:“善”字。
师:通篇说的都是口技者“善口技”,说明(这个“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学生答)。
再看文中的第三段,同学们觉得可以省略掉吗?为什么?
生:不能省去。
师:不能省去,告诉我们为什么?
生25:感觉省去了就没什么意思了。也表现不出来口技者的高超本领。
生26:就不吸引观众了,没什么变化,起伏了。
师:两位同学非常灵活。前一位同学是从侧面烘托的这一角度去说明它的重要性;后一位同学又从情节的设计这方面来点明它必不可少。那原因呢,正是将两位同学的回答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家请看。(幻灯片14)
师:哎呀,多么神奇啊!同学们!想想,这样的表演需要一个怎样的口技表演者才能做到啊?都要具备哪些本领啊?(这个问题的设置,是想引领学生,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个写作法的教学)
生27:会摹仿各种声音
师:嗯 !这是最基本的。还有吗?那学得不像本领会高超吗?
生28:不会。
师:那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板书)惟妙惟肖,形容模仿得非常逼真。那怎样才能模仿得惟妙惟肖呢?
生29:多练习,模仿。
师:这位同学似乎很有经验啊,总结得很好。还有一点就是,要抓住各种声音不同的特色。
可见,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艰辛啊。本文里的口技者除了这些本领之外,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体现在第三段中。听听,老鼠趁着夜深人静出来了,“微闻”!连老鼠轻手轻脚的声音都能惟妙惟肖地摹拟出来,更让人感觉场面的真实。老鼠是,这样的东西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出现,可见是非常口技表演者还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富有生活气息 。(幻灯片15)
(四)、总结课文主旨
师:本文的主要内容讲到这里了。接下来,需要同学们来试着总结一下课文的主旨,即文章的中心意思。这是锻炼我们综合概括能力的一个不错的方法。大家可以再快速地总结各段,再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
(稍停之后)
好,哪位同学来试一试?
生30:《口技》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师:这是一种正面的总体概括,很简洁,能概括基本的内容。不错!好,谁再来试一试?能从正面侧面相结合的角度来概括一下吗?好,你来。
生31:《口技》一文,作者通过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听众的神态变化,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师:非常好。从正面艺人摹拟的复杂声响和听众的神态的侧面烘托,来总结。其他同学也应经常地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老师呢,在这里也做了个小小的总结,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幻灯片16)。于此同时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小结(幻灯片17)
师:口技者的表演引人入胜。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作者,我们能体会到口技艺人表演的精湛吗?
生:不能。
师:是啊,一个好的作者仿佛有一只“神笔马良”手中的笔,能把一件不起眼的事情写得很生动,扣人心弦,也能把精彩的故事描写得更精彩,简直是点石成金。林嗣同是具有怎样的一枝画笔呢,他给我们留下怎样宝贵的写作经验呢?同学们来探讨一下。
生3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生33:抓住中心词,然后一切围绕这个中心词来写,选材料,就像文中的“善”字。
生34:创造环境
师:更准确一点说是“创设情境”。不错。
生35: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就像那只老鼠。
师:同学们都思考得很到位。都很仔细听课,把老师点到的没点到的都总结出来了。做得非常好。在这里,把同学们总结的给大家来看一下。(幻灯片18)
(五)再现情景,表演中背诵。(要求背下2、3、4精彩片断)
师:同学们,为了更完整地掌握本文特色,也为了更好地体会口技这种民间艺术的精彩之处,接下来,要做一个小小的表演。下面,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再请些同一学到讲台上来再来重现当时的精彩场面。(展示幻灯片19)
(学生们按照要求表演,互相配合。一时间窃笑,大笑,台下的同学神态百出,极尽表演。)
(鼓掌)
师:大家说精不精彩?
生:精彩!再来一个。
师:只要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处处都有精彩的存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多和口技艺人一样,虽然平凡,却暗藏绝技的人,像厨师,手工制作者,就连市场卖肉的也有别人所不会的特别技艺。让我们多去看一看,听一听,写一写,描绘他们的高超的表演,像林嗣环一样,把这些民间艺术记下来,写一小段类似《口技》的文章。(幻灯片20)。
师:最后,我们来把这个精彩的口技表演的故事朗读一遍。好好品味里面丰富的精彩。
生:好。(齐读全文)
师:谢谢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精彩的朗读,愿每天精彩多一点!下课。
生:(起立)谢谢老师。
饶平四中教师 邱郁芝
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口技》是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主要通过描写口技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发出的精彩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2、深切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
教学内容
研读和赏析重点段落,体验与反思学习体会。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术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即理解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口技表演者的艺术构思。
教学过程与方法
1、 朗读法:“书读百篇,其义自现。”这是学文言文的好方法。
2、 引导法: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教学工具
多媒体幻灯片
研读与赏析
(一)导入
师:(展示幻灯片1、2分别作为开场及背景)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扫清了阅读的障碍。现在我们来深入地了解一下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当中灿烂夺目的“口技”,同学们可以先来看一下,“口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幻灯片3)。
了解它的特点之后,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地分析一下2、3、4自然段。看看,口技究竟有多精彩。来,同学们,先来把这几个自然段齐读一遍,先理清一下作者的写作思路。
生:( 齐读第2、3、4)
(二)探究思考
师:读得很好,但要注意文言文句中的停顿,最好能读出观众的心理变化。这三段刚好是描写了三个不同的场面,同学们能讲出来是哪三个场面吗? (幻灯片4)
生1:第一个场面是有一家人被狗叫声惊醒了。
生2:第二个场面讲的是醒了又睡着了。
生3:后来是着火了,人们慌乱救火。
师:非常不错。这些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得很清楚。老师呢,也做了个小小的总结,大家看一下幻灯片。(幻灯片4)虽然语言不一样,但是意义是一样的。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研讨第一题,在书上画出这三段所描写的声音种类并口头作答。并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个场面是从远到近,由外到内。
师: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
生4:从“遥闻深巷中犬吠”中的“遥”,我判断它是从远处传来的。(写到一个人家里来了,是吗?---师)。是。还有,也是根据这句话,我想它是从屋外写到屋内来了。
师:你想得很细密。很好。这样口技表演者就给宾客,也给我们设置了一个环境:夜深了,人们都睡下了。而且他在第二个场面里还有特别露了一手,大家想想,在第二个场面里,声音有什么特点呢?
生5:有老鼠趁着人都睡下的时候偷偷地溜出来了,还把盆器弄倒了。
师:(幻灯片5)说得很生动啊,这也说明了口技者他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很厉害。
师:我说呀,他不但很厉害,而且呢,也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看,他连晚上老鼠出来弄倒盆都注意到了。这声音是比较小的,小小的声音都听得到,说明当时的环境怎么样?
生:很安静。
师:没错。那这是一种什么的写法呢?大家想想,咱们以前讲《西江月》的时候讲过的。
生6:以闹写静。
师:是的,以闹与静,或者可以说以动写静。夜深了,人静了,是不是一觉到天亮啦?宾客如果一直看下去也要睡觉了吧?
生:不是,着火了,大火。
师:就是这样的,着火了,还是大火。(幻灯片6)。口技艺人真是高明,一下子把宾客才刚放松的神经给紧绷了起来,宾客一下子惊觉了。此时此刻,火灾现场的声音特点怎么样?
生:有一个人喊叫的,有很多人一块喊叫的。
生7:有一齐喊的,有相继喊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是有道理的,大家在文中把这些描写一一划出来。分别是哪些呢?先来找一下描写一起喊的。
生:百千齐作。
师:是的,那相继的呢?由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忽,俄而
师:好,这些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喊叫的时间不同,说明不是一块喊的,而是相继的。同学们这个环节做得相当好。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来小小总结一下。(幻灯片7)
师:搞清楚了不同场面里声音的特点,我们就来仔细看一下,究竟各个不同的场面里出现了什么声音呢?来,同学们。
生8:有狗叫声,欠伸的声音,说梦话的声音,还有小孩子大哭的声音。
生9:还有“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师:诶,同学们想想,这“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是不是口技先生模仿的声音啊?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呢?
生10:是一种状况吧。
师:不错,这八个字呢,可以说是对口技表演者的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并不是他所摹拟的声音了。同学们可要注意区分啊。好,同学们继续。
生11:第二个场面有夫齁声,有老鼠爬出来并且把盆子弄倒了的声音,还有妇人的咳嗽声。
师:找得非常准确。接下去,我们换一下回答的方式,用原文来回答。
生12:第4段的开头到泼水声。
师:好,请你来把它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生读。读毕。
师:要结合当时的情况,要读出那种急切的感觉,节奏感要强一点。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在场的观众听着听着,入迷了,跟着口技表演者的表演而变化心态,甚至把假的当成了真的,差点吓得跑掉啦。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口技表演者的表演精彩吗?
生:精彩。
师:是吗?同学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呢?能不能告诉老师?
生无言。
师:嗯 ,同学们都知道很精彩,但却没法子去证明。其实,文中的很多地方都暗示了表演的精彩。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想想。在舞台上,表演得精不精彩是不是要由演员自己来说呢?
生:不是。
生13:看观众的神情,反应。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也很精彩!同学们可以来看一下,作者他是不是从头到尾只写了表演者,而没有写到观众呢?有没有写观众的表情、反应?能不能找出来呢?
生:有。
生14: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生15: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生16: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师:找得很好。同学们已经找到三处描写观众反应的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第一段中有没有呢?
生17:宾客团坐。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师:大家都很认真。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呢?我们以前学过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那在这里是属于哪种呢?
生:侧面烘托方法。
师:答得非常对。运用多种的表现方法,能让我们多角度地享受文章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幻灯片8)我们呢,也要学着去感受这些侧面描写的言外之意。我们请一些同学来试着想像一下,宾客们的心里在想什么,然后把它讲出来。例如表演到着火了,观众们此时在想什么。
生18:袖子都捊起来了,大腿也发抖了,心想,这该不会是真的吧,一个人能发出这么多的声音来吗?还是赶快走吧,不然真的是着火了,那可不得了啦。
师:想象力很丰富啊。可见口技表演已经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啦,(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了),听众已经把它当成真的了。有没有同学来说一下第三段的呢?好,你终于勇敢地举手了。
生19:口技的表演已经深深吸引了观众,他们的心态随着表演内容而变化,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难以自持了。
师:好,总结得很简单明了。能够深深吸引观众的表演才是真正精彩的表演。好,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四处侧面烘托的特别贡献。大家请看大屏幕。(幻灯片9)
(三)合作探究:多媒体问题:
师:看,从宾客的反应看来,这个口技表演者的本领是很高强的吧。简直是什么啊,用两个成语来(出神入化,以假乱真啊。生—答)。这位表演高超的口技表演者究竟用了什么道具,能如此神奇,以假乱真呢?(幻灯片10)
生20: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师:(幻灯片11)真的很简单啊,但却又非常不简单!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生21:不是简单重复,有呼应作用。
师:哦,首尾呼应。嗯 ,有道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同学们可以这样想,作者写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生22: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本领高超。
师:好。这道具越简单,说明(本事越大---学生答)。不然,你把整套家庭影院都搬来了,那可不见得你有多高的本领了吧。(幻灯片12)。
文中除了重点段落之外,还有其他段落或深或浅地反映了口技者的本领了得。比如第一段和第三段。看大屏幕: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幻灯片13)
生23:引出了口技表演者。
生24: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技艺高。
师:技艺高,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呢?
生:“善”字。
师:通篇说的都是口技者“善口技”,说明(这个“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学生答)。
再看文中的第三段,同学们觉得可以省略掉吗?为什么?
生:不能省去。
师:不能省去,告诉我们为什么?
生25:感觉省去了就没什么意思了。也表现不出来口技者的高超本领。
生26:就不吸引观众了,没什么变化,起伏了。
师:两位同学非常灵活。前一位同学是从侧面烘托的这一角度去说明它的重要性;后一位同学又从情节的设计这方面来点明它必不可少。那原因呢,正是将两位同学的回答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家请看。(幻灯片14)
师:哎呀,多么神奇啊!同学们!想想,这样的表演需要一个怎样的口技表演者才能做到啊?都要具备哪些本领啊?(这个问题的设置,是想引领学生,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个写作法的教学)
生27:会摹仿各种声音
师:嗯 !这是最基本的。还有吗?那学得不像本领会高超吗?
生28:不会。
师:那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板书)惟妙惟肖,形容模仿得非常逼真。那怎样才能模仿得惟妙惟肖呢?
生29:多练习,模仿。
师:这位同学似乎很有经验啊,总结得很好。还有一点就是,要抓住各种声音不同的特色。
可见,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艰辛啊。本文里的口技者除了这些本领之外,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体现在第三段中。听听,老鼠趁着夜深人静出来了,“微闻”!连老鼠轻手轻脚的声音都能惟妙惟肖地摹拟出来,更让人感觉场面的真实。老鼠是,这样的东西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出现,可见是非常口技表演者还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富有生活气息 。(幻灯片15)
(四)、总结课文主旨
师:本文的主要内容讲到这里了。接下来,需要同学们来试着总结一下课文的主旨,即文章的中心意思。这是锻炼我们综合概括能力的一个不错的方法。大家可以再快速地总结各段,再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
(稍停之后)
好,哪位同学来试一试?
生30:《口技》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师:这是一种正面的总体概括,很简洁,能概括基本的内容。不错!好,谁再来试一试?能从正面侧面相结合的角度来概括一下吗?好,你来。
生31:《口技》一文,作者通过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听众的神态变化,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师:非常好。从正面艺人摹拟的复杂声响和听众的神态的侧面烘托,来总结。其他同学也应经常地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老师呢,在这里也做了个小小的总结,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幻灯片16)。于此同时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小结(幻灯片17)
师:口技者的表演引人入胜。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作者,我们能体会到口技艺人表演的精湛吗?
生:不能。
师:是啊,一个好的作者仿佛有一只“神笔马良”手中的笔,能把一件不起眼的事情写得很生动,扣人心弦,也能把精彩的故事描写得更精彩,简直是点石成金。林嗣同是具有怎样的一枝画笔呢,他给我们留下怎样宝贵的写作经验呢?同学们来探讨一下。
生3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生33:抓住中心词,然后一切围绕这个中心词来写,选材料,就像文中的“善”字。
生34:创造环境
师:更准确一点说是“创设情境”。不错。
生35: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就像那只老鼠。
师:同学们都思考得很到位。都很仔细听课,把老师点到的没点到的都总结出来了。做得非常好。在这里,把同学们总结的给大家来看一下。(幻灯片18)
(五)再现情景,表演中背诵。(要求背下2、3、4精彩片断)
师:同学们,为了更完整地掌握本文特色,也为了更好地体会口技这种民间艺术的精彩之处,接下来,要做一个小小的表演。下面,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再请些同一学到讲台上来再来重现当时的精彩场面。(展示幻灯片19)
(学生们按照要求表演,互相配合。一时间窃笑,大笑,台下的同学神态百出,极尽表演。)
(鼓掌)
师:大家说精不精彩?
生:精彩!再来一个。
师:只要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处处都有精彩的存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多和口技艺人一样,虽然平凡,却暗藏绝技的人,像厨师,手工制作者,就连市场卖肉的也有别人所不会的特别技艺。让我们多去看一看,听一听,写一写,描绘他们的高超的表演,像林嗣环一样,把这些民间艺术记下来,写一小段类似《口技》的文章。(幻灯片20)。
师:最后,我们来把这个精彩的口技表演的故事朗读一遍。好好品味里面丰富的精彩。
生:好。(齐读全文)
师:谢谢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精彩的朗读,愿每天精彩多一点!下课。
生:(起立)谢谢老师。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