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马说》讲学稿 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1:41阅读:
字号:|
       《马说》讲学稿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⑴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
⑵  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⑶  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⑷ 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学法指导】
  1、简介文体: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我们学习《马说》,要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着重体会其语言的力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2、简介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3、[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课前预习】
1、正音正字 
祇(    )      骈(    )          尽粟一石(    )
 食(    )马者                  其真无马邪(    )
2、重点词理解
例:然后(在这以后)有千里马    
故(       )虽(     )有名马, 祇(      )辱(     )于(   )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    )尽粟一石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     )马也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      )            安(         )求其能千里也    
策(    )之(          )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           )而临之    
其(         )真无马邪                  其(            )真不知马也 
【学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写出几个与“马”有关的成语。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韩愈 (768~824)字退之,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三、整体感知
1、翻译课文 ,将你认为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积累在下面。


2、伯乐和千里马各指什么?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四、合作探究
1、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何以为证?


2、第二段说明了什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3、第三段内容上写什么?哪些句子揭示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本段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4、品读文章每段最后一句的“也”字,看看所表达的语气是否相同?(语气由各段的内容决定)




五、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 
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再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怎样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尽其才?(200字左右)





六、课堂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槽枥(   )(   )粟(   )外见(   ) 食马(    )祗(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       )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 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③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4、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他和    、   、   、   、   、   、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 才美不外见 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
② 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_______  _____通____ 含义:_____ 
③ 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 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7.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②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 
③ 食不饱,力不足。(     )(     )
④ 食之不能尽其材。(     )(     )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D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既克,公问其故。
10、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13、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1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1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16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
17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
18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 
1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 
20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21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22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3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4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5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6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 
 

龙回头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