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26.三峡·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1:43阅读:
字号:|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中生学习文言文,除了多读,还是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受到熏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教学步骤〕
  一、由三峡风光片(《话说长江》纪录片、新三峡新闻纪实片等) 导入课文,简介作者郦道元及作品《水经注》和《水经》。
  二、读课文
  1. 听读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明白字意:曦 溯 湍 漱 属 嶂 襄 峻
  2. 散读课文,对照注释,读懂句意。
  3. 齐读课文,读顺句势,体会文章的音乐之美。
  4. 分组读课文,读清结构。每组读一段,朗读完后,请读“山”“水”的同学分别举手。明确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写三峡的山,第二部分写三峡的水。
  5. 男女分读课文,男生读“山”,女生读“水”。提示: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三峡“山”“水”的特征。明确:
  三峡的“山”: 连绵不断, 遮天蔽日,只有正午和半夜,才看得见太阳和月亮。三峡的“水”: 四季景象不同。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春冬之时,激流雪白,潭水碧绿,清波回旋,倒影美丽;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哀转久绝。


  6. 合读课文,读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之气。涵泳品味,读出课文的诗情画意。
  7. 背读课文,竞背课文,力争上游。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到文言文单元,必须强化知识积累卡片的运用,加强方法指导,以适应多篇的文言文单元学习。在以前学习做知识积累卡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制作、整理,对比运用。通过做卡片,进行知识能力迁移。
  〔教学步骤〕
  一、全班齐背《早发白帝城》,导入课文,结合注释,简介作家作品。制作知识积累卡片一:作家作品 郦道元( 466 或472 —527 年)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县人。为古书《水经》作注释,撰《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高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做知识积累卡片二:生字生词:曦xī 溯sù 湍tuān  漱shù 属zhǔ 山献yǎn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缺,中断。实词:曦:日光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虽:即使 疾:快 自:从 自:如果雅词: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 空谷传响
  三、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做知识积累卡片三。
  写景之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分类整理此前已做卡片,布置课后温故知新。
  五、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多媒体, 利用丰富的“三峡”声像资料,形象直观地感受三峡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自己的阅读体验,借助课文,结合注释,为图片撰写解说词,开展思维再创造活动,进行配画朗诵。
  〔教学步骤〕
  一、利用网络及其他音像资源,制作与课文山水风光相配套的三峡风光片,导入课文,进行教学。
  二、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课文内容,并声情并茂地配画朗诵课文。
  三、小组合作,联系原文,结合画面,为三峡风光写电视画面解说词。
  四、各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派人以比赛的形式,做画面解说。
  五、记诵全文。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一)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二) 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同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 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是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 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三) 余秋雨《文化苦旅·三峡》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 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