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安顺民俗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1:48阅读:
字号:小|大
安顺市西秀区鸡场中学 余韬
课题名称 多姿多彩的安顺民俗文化
科 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者分析 近年来,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引进,加上我们本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本地的传统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亡,我们现在许多学生甚至包括他们的父母辈虽然身为安顺人,可是对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了解地并不多。许多学生一提到吃就是肯德鸡、麦当劳;一提到节日就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异常热情,一说到穿肯定首选耐克,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和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却根本不加以关注。为配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到民间采风去》的教学,并作为这一课堂的补充,特安排设计这一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民间采风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安顺历史,感悟安顺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关注家乡、思考家乡、欣赏家乡、热爱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活动,培养同学们亲近家乡,喜爱家乡民风民俗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感悟民族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二、过程与方法
1.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2.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知识与技能
1.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搜集、归纳、整理民间文化,批判地继承发扬民间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 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适当地采访当地的民间艺人,在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的活动中,充分激发自己的兴趣,积极认真投入到活动中去,学会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了解安顺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
2. 关注安顺民俗文化的未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教学资源 少数民族山歌录音材料、节日庆典及体育活动的图片,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1.导入新课
前几年,文化部将第一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向社会公示。该名单是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部门推荐申报1315个项目进行审议后筛选而成,备受关注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进入推荐名单。“风俗习惯”是我们中华民族质朴粗放的文化根源,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我们安顺也有自己独有的风俗习惯。然而,我们许多学生虽然身为安顺人,可是对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了解得并不多。为了激发同学们关注家乡的民风民俗,热爱家乡,我与同学们在这里开展了“家乡风俗”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来开发具有家乡特色的民俗文化教育资源,在活动中能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并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同学们亲近家乡,喜爱家乡民风民俗的情感,进而培养同学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教学活动2
1. 屯堡人和屯堡文化
1) 屯堡人
说到屯堡人,今天我们大家都会习惯地想到生活在平坝、安顺一带那些石头建筑中,自称朱元璋后代的人们。当然,他们毫无疑问的确实是屯堡人。
2) 屯堡文化 ----跳地戏和跳米花神
每逢农历五月十三日,屯堡人便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迎菩萨”活动。那时,各个村寨的屯堡人都举着用木头雕刻的“关圣帝”塑像,游场串坝,以供人瞻仰。在屯堡。几乎每个村寨的大姓家族都设有祠堂、祭庙。而每家的堂屋正壁上均设有神龛,神龛下面又设置有神坛。神龛中,屯堡人供奉的神位显得丰富而又复杂。既有佛教人物,又有坛神赵侯,还有祖先牌位以及有关诸神。
跳地戏和跳米花神也是屯堡人的一种娱乐活动,它们丰富了屯堡人的精神生活。
记得在一九九三年的时候,安顺詹家屯的地戏表演队在台北、台中、新竹、高雄、台南等地演出了九场地戏,一时间竟吸引了数万名台湾观众。当时有关报界如此评价地戏:“原始舞蹈凭添神秘色彩,贵州的地戏在中国大陆民间已流传了六百多年,是贵州高原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世界上的戏剧中,像安顺地戏那样具有奇特魅力的可说是罕见。”
有关人士认为,屯堡人是明代屯军的后裔,又居住在中心地带,经济较发达,他们之所以热心于地戏,正是他们怀念征战南北的文化心理的表现。虽然这种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的古老的文化艺术与当今屯堡人相对比较发达的文化生活很不合拍,但却与他们的文化心理合拍,而这一点似乎与婉约江南的整体文化心理有些背道而驰了。毕竟,这是一个特殊群落。他们的祖先曾经是军人。他们的骨子里至今也仍然流淌着军人的血液,而尚武精神也仍然是意识里的主流之一。
跳花神是一种庄稼有关的活动,那是在谷子扬花的时候,各村各寨便举行这种带有较强娱乐性质的活动,跳的时候,屯堡人手持彩灯和各种各样的画像,走村串寨的跳着花灯,并以此来图个吉利。
屯堡人说起话来,颤颤的,还带有些卷舌的味道,并且杂有大量的儿化音在里面。听起来蛮有韵味的,感觉上与贵州的本土语大相径庭。贵州的本土语多了些山的粗犷,而屯堡话却多融了些水的柔婉细腻。
3)屯堡文化-----放河灯
“七月半”是指七月初一到十四日这半月的时间为祭供亡人的日子,亦称“鬼节”,因为这段时间内所有的鬼魂将出来游荡,享受人间的祭供和领取纸钱去用。从七月初一开始,家家都要挂起写着从入黔始祖开始到新近死去的亲人姓名的“牌位”,在长约5尺宽2尺许的纸牌位前燃烛焚香,并摆上水果、饭菜供奉。每天坚持早、中、晚三餐供奉。到了七月十四日,用白纸印制的“包袱”(型同信封)包上纸钱,中间写上亡人的姓名,左边写上月日,右边写上主人的姓名。由于亡人多而要很多“包袱”,一般人家要把数十个“包袱”堆在一起烧掉以示寄给亡人,意为给亡人寄出钱让他(她)们在阴曹地府有钱用。
屯堡花灯: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贵州西路花灯的代表。分为花灯歌舞和灯夹戏两大类,具有情意缠绵和幽默机智两大特点。上千首花灯曲调多在逢年过节时,在亮灯、盘灯、开财门、贺灯等表演程式中,以张灯结彩舞扇挥帕的载歌载舞形式,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欢乐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屯堡山歌: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屯堡人喜爱的民间艺术之一。屯堡山歌多以七言为句,四句成调。用词遣句宽泛自由,见物抒情,见事生意,善用比兴夸张手法,类型有四句歌、盘歌、疙瘩歌、飘带歌等。形式有多人轮流对唱、男女分组对唱等,你唱我和,充满了智慧、诙谐,具有开放、坦诚之美,历年的山歌大赛,成为屯堡人的万人盛典活动之一。
抬亭子:又叫抬汪公、迎神、迎菩萨,是安顺屯堡村寨为祭典汪公的诞辰而举行的传统民俗活动。汪公崇拜流行于安顺吉昌屯、狗场屯、中所、鲍家屯等屯堡村寨,是屯堡人对历史人物神化并寄以美好愿望的特出形式。农历正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庄重地把汪公菩萨塑像从神台上抬下放入木制轿中,走出汪公大殿。在激烈的鞭炮和锣鼓声中,腰鼓队、秧歌队、花灯队、地戏队、彩车队陆续跟在后面,形成长长队伍,涌动在田野山水之间。在田坝中举行完仪式后,抬汪公的亭子在仪仗队的护拥下,穿行于村寨街巷,施福于众村民,赐百姓予平安吉祥、丰衣足食,直至下午四点钟才返汪公庙,让汪公塑像回归神位。安顺的抬亭子民俗活动已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教学活动3
1. 屯堡妇女的装束
脚步刚刚踏进屯堡,你就会发现,来来往往的屯堡妇女们皆穿着一身宽衣大袖的右开襟长袍,淡蓝色的,开襟上绣着杂色的滚边。长袍外面又穿着较短的码裙,腰间系着色彩斑斓的丝绸腰带,腰带在身后结着坠子,微风拂过,飘逸翻飞,极有韵味。
妇女们的的头上全都包着或青或白的帕子,帕子上再覆着一张色彩迥然的头巾。悄悄的露出的发型显得很是独特,头的两鬓梳了两绺在在耳畔,成凤头状,向额前微展发绺,重心则向后倾斜,头顶分两道发路,中间又再梳成独立的一绺,有人称其为“三把头”或“凤阳头”。并曾以此称屯堡人为“凤头苗”。然而,他们的语言却又是带着浓重江南口音的汉语。仅凭这点就已经完全推翻了“凤头苗”的误解。
据屯堡人说,屯堡妇女的头饰和服饰在婚前和婚后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婚前,姑娘梳着独独的一条辫子,头上不包帕子,很清纯很俊俏。而衣服的上衣则是小袖的素色的长袍,并以布为腰带。
婚后,妇女头上挽着发髻,并用银做的细练簪绕髻一圈。包青色或白色的头帕。并且必须穿大袖长袍,前襟点缀着花边,腰带改用丝绸腰带,后面打着结。江南的丝绸工艺在屯堡妇女的丝绸腰带上得到了较为突出的体现。这条丝绸腰带是屯堡妇女最庄重,最昂贵的装饰品,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地触摸。结婚的时候,新娘子还要剪眉,扯脸,也就是将脸部的汗毛和前额的毛发一齐剪掉,并把眉毛剃成细柳状。
屯堡妇女的服装颜色主要以蓝、绿、藏青、藕荷色为主,却绝少有红色的。只有在结婚的时候,新娘才穿一次鲜红的嫁衣,而这红嫁衣的风采也就成了屯堡妇女一生种记忆深处的经典风景,那是她们一生种的幸福极致。
2. 安顺苗族民族服饰
苗族妇女多以染麻或假发与头发互参揉在一起,盘髻于头顶。服饰多以麻、棉织成,或以丝绸裁定。 苗族服饰反映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苗族支系与支系、县与县,寨与寨之间在服饰上都有严格区别,故苗族服饰亦呈现出多样化。裙有长裙、短裙、花裙、青裙、蓝裙、黑裙、筒裙、褶裙,衣有和服式,旗帜式等。
3..布依族妇女民族服饰
布依族妇女几乎都是纺织和刺绣的能手。一个刚进入成熟期的女孩,在母亲的指点下,从种棉(有的地方 种麻)、纺线、织布到染布、缝衣,几乎很快就可成为这方面的能手。至于刺绣,更是布依族妇女擅长的传统工艺。妇女们常把自己精致的刺绣品(包括衣襟、袖口、花边、绣花鞋、帐沿、枕套、围腰、在背带等)作为士种珍贵曲礼物或美好的象征。而在这些刺绣品中,妇女们对衣背花(即用于背小孩用的背带布)极为珍视,因为这种衣背花的刺绣,特别讲究针法和花纹图案的对称和工整。一幅衣背花往往要在熟练刺绣能手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反复实践才能完成,而且常常是在谈恋爱时就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纯挚的感情,绣织在这些精美的图案上面。布依族喜欢青、蓝、白三种颜色的衣裤(裙)。青年男子爱包有条纹和青色的头帕,穿对襟短衣,着长裤(筒裤);妇女仍保持明清时代大襟短衣百褶长裙的特点,短衣领口、衣袖皆用织锦和蜡染各色图案镶制,长裙则为白底蓝色蜡染花布缝制。着长裤者,裤脚镶有蜡染刺绣花边。少女或以自纺长花帕镶假辫髻首,或以方锦帕蒙髻,上绣花鸟鱼虫。女子衣裙多绘有几何纹或花鸟鱼虫蜡染图案,围腰绣有花草,朴实无华,典雅大方。佩银铜质耳环,戴银发簪铜手镯银项圈。所需布料大都为自种自织自染之土布,五色俱全。
教学活动4
1.安顺的民族节日
安顺少数民族一年中有许多节日,除过大年(春节)、端阳、中秋基本与汉族相同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均指夏历)、赶表等富于本民族特色的节日。
赶表 布依语叫“浪冒浪哨”。是安顺布依族青年男女寻觅配偶,交流感情的一种社交活动。“赶表”多选择在喜事和农闲赶场天进行。赶表时,男女青年可以通过对歌,吹木叶和勒尤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遇父母长辈、亲戚必须躲开,否则,就被认为不礼貌。如果青年男女双方都觉得有必要进一步交往,就请熟悉女青年姑娘去预约好下次赶表的时间和地点,如果姑娘不同意,可婉言谢绝。赶表歌有“情歌”、“苦 歌”、“逃婚歌”、“告状歌”之分,歌词有九言、七言、五言、四言。
跳花节 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跳花”一词仍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思不尽相同,苗语称跳花为“欧道”,意为“赶坡”。跳花日期全都在农历正月间举行。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如是未
找到对象女子可请兄弟代替,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男子吹笙舞蹈,女子摇铃执帕 起舞附合,围绕花树翩翩起舞。有爬花杆比赛,有比射弩、比针线手艺,有武术表演、倒牛、斗牛等文体活
动。
每个花坡跳花日期为三天。第一天栽花树,苗家人遥见花树而作准备,次日清晨空寨前往;第三日,跳花结束,客人就近处苗寨食宿,饮酒吹笙弄弦欢乐,通霄达旦。花树由寨老送至长期不生育者家中,不生育者见之大喜,宴请宾客。男女青年借此择偶,老人吹笙奏笛,以庆丰年。如今跳花节已成各族人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届时,安顺城内,邻近各寨蜂拥而至。
三月三 “三月三”则是男女青年唱歌对调,在这一天人们都喜欢到江边、河旁、山坡上听青年们唱山歌观看各种民族歌舞。有些人家还要为孩子染各色糯米饭分送到河边和村寨旁,有的则用小花布袋装上鸡蛋和各类食品,供玩赏和参加比赛活动的青少年食用。布依族青年男女则要在这三天中,举行规模盛大的游山、对歌、交友活动。方圆好几十公里的各族青年届时也来到,参加和观赏这一传统的赛歌对调的群众活动。有些歌手可在这样的场合下大显身手,凭着即兴作诗吟唱的天才,能和对手连续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长的时间。也有许多男女青通过这种活动建立爱情或许订终身。
“六月六”是布依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布依族群众便要集于一起,穿密林,绕花间,乘游船,吹木叶,唱山歌,尽情欢度佳节。男女借机向意中人表达爱慕之情。
“六月六”的缘起,有这么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布依族姑娘绣了一幅花开锦绣、香飘长天的青山秀水图。魔王见此宝图,顿起贼心,前来抢夺。姑娘和众乡亲苦战七天七夜,终因力量悬殊,六月初六这天,眼看宝图就要落入魔王手中,姑娘急中生智,将图抛向空中,宝图即化为花溪的青山秀水,魔王被气死化为一堆乱石,沉入花溪河底。此后,为了纪念这位造就花溪秀美山川的布依姑娘,每年六月初六,人们汇集于花溪河畔,载歌载舞,以表敬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名扬省内外的“六月六”歌节。
吃新节:是仡佬族、苗族和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尤以仡佬族为盛。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先由一寨老带领童男童女到附近田间地角进行采新,摘些成熟的谷物瓜果,挂放古树下,然后用整鸡、猪头、羊头、九串猪肉和二十四碗饭祭祀祖先和神灵。族人按辈份尊幼排列,跪拜祖先。祭毕,寨老则用筛盛鸡、肉、酒,将栓有红辣椒和青蒜的竹竿插在田间地头,以示送祖。吃新节活动多姿多彩,包括放土炮、鞭炮,喝咂酒、演傩戏、打铜鼓、唱山歌、耍武术等,节日这天,仡佬人还要举行放生活动。仡佬族吃新节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端午游百病:端午节是全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安顺除吃粽子,佩香囊,家家户户洒扫庭除,掛菖蒲、艾条于门首外,游百病是具有代表性的又一民俗活动。端午这天,人们走出家门,父母都要带上小孩去“游百病”,或郊游或爬山或逛街,意在把一年可能染上的疾病全部抛掉,让百病远离自己的身体。这一天,百草都是药,安顺城周边乡镇村寨的农民会把从山上採来的各种草药带到城里,供人们逛街时购买,无论城乡,端午採药购药均成习俗,人们将适合自己与家人需要的草药带回,以治病防病。过去销售草药的地摊能从城区小十字摆到西门顶,现在主要集中在市西路一带。安顺城街头弥漫着透人心肺的药材清香,久久不散。
2.安顺少数民族体育
“抵杠”是布依族的一个民间体育项目,流行于安顺市一带。相传清朝末年,布依族首领柏登扬为了族人能更好适应艰辛的生存环境,增强族人的体质,便在黄腊一带开展赛马、抱石、射箭、抵杠等一系列体育活动,“抵杠”项目从此沿袭至今。
“抵杠”主要讲究巧劲和桩功,锻炼人的臂力、腕力、腰劲。比赛要求双方选手各蹲在小圆内,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对方挑、摆、推、压出大小圆,就能获得满分。在当年,胜者是力的象征,是姑娘崇拜追求的偶像。
教学活动5 安顺“名吃”简介
01花江狗肉:贵州代表菜,全国狗肉知名品牌之一。将狗肉与筒子骨加入八角等调料,煮至皮软,冷却改刀待用,再将豆腐乳、木姜籽、辣椒、狗肉香等佐料制成蘸水。食用时将成片狗肉加汤煮沸,合蘸水食用。味浓郁而不腻、滋补。
02波波糖:贵州传统点心,贵州涉外旅游定点产品。以小麦作原料,经泡、榨汁、熬等诸多工序制成麦芽糖;再用麦芽糖熬制经反复搅拌,拉扯成薄片状,将芝麻花生仁舂碎,包入麦芽糖中冷却后即成。脆酥香甜,入口化渣。
03腊肉血豆腐:安顺代表菜。腊肉:新鲜猪肉改刀后,加盐、料酒、花椒等、冰糖腌渍。用松枝熏烤。血豆腐:将新鲜嫩豆腐捣碎,加猪血、调料拌匀用菜叶包制。用松枝熏烤。食用时将肉、豆腐切片,上笼蒸熟即可食用。腊肉透亮、熏香,血豆腐软香。
04旧州鸡辣子:安顺屯堡代表菜。用菜油将糍粑辣子炒熟。本地鸡治净改刀成块,加入姜、盐、猪肉、菜油,将鸡炒断生,下骨头汤,文火炖熟,将炒好糍粑辣子放入鸡里面炒匀,装入瓦罐即成。色红亮,冷吃、热吃、涮火锅皆可。
05荞凉粉:安顺传统小吃,用安顺欢喜岭凉粉,阿宝塘地下水制作而闻名。将荞米作原料,经打磨、煮沸、冷却而成,加入秘制红油辣椒、酥花生、酥黄豆,浇入豆腐乳汁、调料即可凉拌食用。红而不腻,微辣鲜香,消暑开味小吃。
06水晶凉粉:安顺传统消暑小吃。将木瓜籽装入布袋在清水中用力揉成浆,加石灰水,搅拌凝固。食用时,用匙解成小块,再加入秘制糖浆及花生仁、葵花仁、芝麻、果脯、白糖、冰块等,拌匀即可食用,晶莹夺目,冰凉爽口。
07油炸粑稀饭:安顺传统小吃。将包制好的油炸粑下油锅,炸制成金黄色,改刀成块,米面调成糊状,放入炸好的粑粑,撒上引子,炝入热油食用。酥脆软糯,油而不腻。
08冲冲糕:安顺传统小吃。大米磨成粉,装模具蒸熟成型;卜粉用开水调成糊,加入冲冲糕及芝麻仁、花生仁、核桃仁、葵花仁、瓜子仁、白糖、玫瑰糖等,拌匀即可食用。香甜松软,老少皆宜。
09油炸鸡蛋糕:安顺传统小吃。用大米、黄豆涨发后掺入米饭,磨成浆,装入模具至半,再加入调味肉馅,复装浆至满,炸成金黄色取出压破,淋上红油即食。形似蛋糕,外脆内软,味美色鲜。
10安顺裹卷:安顺传统小吃。卷粉皮改刀成方块,平放入盘中,抹上秘制辣椒酱,放入折耳根、芫荽、海带、豆芽、酸萝卜、花生、黄豆。两面对角包上即食。色泽白亮透明,辣香冰凉爽口。
11幺铺毛肚火锅:安顺名火锅。主料:毛肚、脊髓、黄喉、牛筋、牛脑、牛肉,放红汤锅底或清汤锅底涮食即可。红而不腻、辣香可口,佐酒下饭皆宜。
12安顺麻饼:安顺传统名点,安顺知名品牌。用面粉、饴糖、油、碱、苏打制成皮料,洗沙加冬瓜糖制成馅心。用皮料包馅心沾芝麻入烤盘,用土炉烘烤而成。色泽金黄、外酥内软。
13平坝全牛席:清真系列菜,婚丧嫁娶、节日喜庆宴席。牛干粑(炒)、牛皮、牛筋(凉拌)、牛肚(卤)、牛冲(红油味凉拌)、牛脑(蒸)、牛舌(扣蒸)、牛肉清炖萝卜,土豆烧牛肉,牛尾(红烧)。牛从头到尾,风味各异。
14布依鸡八块:布依迎客名菜。布依族待客时,将鸡头敬主客,表示尊重;其它部位敬众宾客,表示祝福;鸡腿主客各一支,表示平等友好。吃鸡头的客将脑髓完整取出向众人展示,表示尊重感谢。布依族宰鸡待客,将鸡头、脚、翅分成八块,摆盘整形,余下鸡汤与鸡块装入汤碗中,小红椒加调料制成蘸水食用。汤清香,肉鲜嫩。
15平坝清真鹅肉:平坝清真名菜。将鹅治净,加水、姜、葱煮熟后再加盐、花椒、味精调味捞出后改刀成片。食用时将肉片放入原鹅汤锅底涮食。汤鲜味美,鹅肉清香。
16安顺炒寡蛋:安顺屯堡独特菜肴,民间称其有治头疯之功效。鸭寡蛋(黄寡、儿寡)治净煮熟后,改刀成滚刀块,下油锅炸至酥干时捞出;锅内下入青椒、蒜、姜、西红柿煸炒下面酱,下寡蛋,装盘成菜。干香辣香,兼有臭豆腐浓香味。
17安顺一锅香:安顺屯堡传统菜,又名什锦杂烩火锅。白菜、青菜、粉丝放入锅中加汤调味打底;将炸好的山药、炒三丝、豆腐果对角摆在底料表面后,将糟辣肉片,辣子鸡摆四周,扣肘摆在中心,加温即可食用。荤素搭配,辣香、酱香、清香口味。
18凉拌折耳根:安顺传统家常菜。将折耳根脆嫩部份折成小段,洗净。用苦蒜、姜、葱、酱油、醋、糊辣面、味精进行凉拌,香辣脆嫩可口。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功能。
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由于安顺各民族特殊的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不同,安顺的民族民俗风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使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带有浓郁的地域气息。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效益,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掠夺也是残酷的,同时,我们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现代文化思潮、艺术样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许多也是以对我们本土文化生态的牺牲为代价的。物质生活虽然获得了富裕和满足,但精神生活愈来愈贫乏,似乎有些失落感。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我们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已失落的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以此构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桥梁。当然这就需要我们以文化树立中华民族的形象和自尊,留住民族文化的传统,留住我们文化的精神家园,留住民族民间那朴素的传承。
课题名称 多姿多彩的安顺民俗文化
科 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者分析 近年来,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引进,加上我们本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本地的传统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亡,我们现在许多学生甚至包括他们的父母辈虽然身为安顺人,可是对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了解地并不多。许多学生一提到吃就是肯德鸡、麦当劳;一提到节日就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异常热情,一说到穿肯定首选耐克,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和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却根本不加以关注。为配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到民间采风去》的教学,并作为这一课堂的补充,特安排设计这一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民间采风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安顺历史,感悟安顺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关注家乡、思考家乡、欣赏家乡、热爱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活动,培养同学们亲近家乡,喜爱家乡民风民俗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感悟民族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二、过程与方法
1.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2.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知识与技能
1.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搜集、归纳、整理民间文化,批判地继承发扬民间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 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适当地采访当地的民间艺人,在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的活动中,充分激发自己的兴趣,积极认真投入到活动中去,学会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了解安顺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
2. 关注安顺民俗文化的未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教学资源 少数民族山歌录音材料、节日庆典及体育活动的图片,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1.导入新课
前几年,文化部将第一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向社会公示。该名单是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部门推荐申报1315个项目进行审议后筛选而成,备受关注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进入推荐名单。“风俗习惯”是我们中华民族质朴粗放的文化根源,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我们安顺也有自己独有的风俗习惯。然而,我们许多学生虽然身为安顺人,可是对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了解得并不多。为了激发同学们关注家乡的民风民俗,热爱家乡,我与同学们在这里开展了“家乡风俗”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来开发具有家乡特色的民俗文化教育资源,在活动中能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并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同学们亲近家乡,喜爱家乡民风民俗的情感,进而培养同学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教学活动2
1. 屯堡人和屯堡文化
1) 屯堡人
说到屯堡人,今天我们大家都会习惯地想到生活在平坝、安顺一带那些石头建筑中,自称朱元璋后代的人们。当然,他们毫无疑问的确实是屯堡人。
2) 屯堡文化 ----跳地戏和跳米花神
每逢农历五月十三日,屯堡人便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迎菩萨”活动。那时,各个村寨的屯堡人都举着用木头雕刻的“关圣帝”塑像,游场串坝,以供人瞻仰。在屯堡。几乎每个村寨的大姓家族都设有祠堂、祭庙。而每家的堂屋正壁上均设有神龛,神龛下面又设置有神坛。神龛中,屯堡人供奉的神位显得丰富而又复杂。既有佛教人物,又有坛神赵侯,还有祖先牌位以及有关诸神。
跳地戏和跳米花神也是屯堡人的一种娱乐活动,它们丰富了屯堡人的精神生活。
记得在一九九三年的时候,安顺詹家屯的地戏表演队在台北、台中、新竹、高雄、台南等地演出了九场地戏,一时间竟吸引了数万名台湾观众。当时有关报界如此评价地戏:“原始舞蹈凭添神秘色彩,贵州的地戏在中国大陆民间已流传了六百多年,是贵州高原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世界上的戏剧中,像安顺地戏那样具有奇特魅力的可说是罕见。”
有关人士认为,屯堡人是明代屯军的后裔,又居住在中心地带,经济较发达,他们之所以热心于地戏,正是他们怀念征战南北的文化心理的表现。虽然这种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的古老的文化艺术与当今屯堡人相对比较发达的文化生活很不合拍,但却与他们的文化心理合拍,而这一点似乎与婉约江南的整体文化心理有些背道而驰了。毕竟,这是一个特殊群落。他们的祖先曾经是军人。他们的骨子里至今也仍然流淌着军人的血液,而尚武精神也仍然是意识里的主流之一。
跳花神是一种庄稼有关的活动,那是在谷子扬花的时候,各村各寨便举行这种带有较强娱乐性质的活动,跳的时候,屯堡人手持彩灯和各种各样的画像,走村串寨的跳着花灯,并以此来图个吉利。
屯堡人说起话来,颤颤的,还带有些卷舌的味道,并且杂有大量的儿化音在里面。听起来蛮有韵味的,感觉上与贵州的本土语大相径庭。贵州的本土语多了些山的粗犷,而屯堡话却多融了些水的柔婉细腻。
3)屯堡文化-----放河灯
“七月半”是指七月初一到十四日这半月的时间为祭供亡人的日子,亦称“鬼节”,因为这段时间内所有的鬼魂将出来游荡,享受人间的祭供和领取纸钱去用。从七月初一开始,家家都要挂起写着从入黔始祖开始到新近死去的亲人姓名的“牌位”,在长约5尺宽2尺许的纸牌位前燃烛焚香,并摆上水果、饭菜供奉。每天坚持早、中、晚三餐供奉。到了七月十四日,用白纸印制的“包袱”(型同信封)包上纸钱,中间写上亡人的姓名,左边写上月日,右边写上主人的姓名。由于亡人多而要很多“包袱”,一般人家要把数十个“包袱”堆在一起烧掉以示寄给亡人,意为给亡人寄出钱让他(她)们在阴曹地府有钱用。
屯堡花灯: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贵州西路花灯的代表。分为花灯歌舞和灯夹戏两大类,具有情意缠绵和幽默机智两大特点。上千首花灯曲调多在逢年过节时,在亮灯、盘灯、开财门、贺灯等表演程式中,以张灯结彩舞扇挥帕的载歌载舞形式,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欢乐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屯堡山歌: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屯堡人喜爱的民间艺术之一。屯堡山歌多以七言为句,四句成调。用词遣句宽泛自由,见物抒情,见事生意,善用比兴夸张手法,类型有四句歌、盘歌、疙瘩歌、飘带歌等。形式有多人轮流对唱、男女分组对唱等,你唱我和,充满了智慧、诙谐,具有开放、坦诚之美,历年的山歌大赛,成为屯堡人的万人盛典活动之一。
抬亭子:又叫抬汪公、迎神、迎菩萨,是安顺屯堡村寨为祭典汪公的诞辰而举行的传统民俗活动。汪公崇拜流行于安顺吉昌屯、狗场屯、中所、鲍家屯等屯堡村寨,是屯堡人对历史人物神化并寄以美好愿望的特出形式。农历正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庄重地把汪公菩萨塑像从神台上抬下放入木制轿中,走出汪公大殿。在激烈的鞭炮和锣鼓声中,腰鼓队、秧歌队、花灯队、地戏队、彩车队陆续跟在后面,形成长长队伍,涌动在田野山水之间。在田坝中举行完仪式后,抬汪公的亭子在仪仗队的护拥下,穿行于村寨街巷,施福于众村民,赐百姓予平安吉祥、丰衣足食,直至下午四点钟才返汪公庙,让汪公塑像回归神位。安顺的抬亭子民俗活动已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教学活动3
1. 屯堡妇女的装束
脚步刚刚踏进屯堡,你就会发现,来来往往的屯堡妇女们皆穿着一身宽衣大袖的右开襟长袍,淡蓝色的,开襟上绣着杂色的滚边。长袍外面又穿着较短的码裙,腰间系着色彩斑斓的丝绸腰带,腰带在身后结着坠子,微风拂过,飘逸翻飞,极有韵味。
妇女们的的头上全都包着或青或白的帕子,帕子上再覆着一张色彩迥然的头巾。悄悄的露出的发型显得很是独特,头的两鬓梳了两绺在在耳畔,成凤头状,向额前微展发绺,重心则向后倾斜,头顶分两道发路,中间又再梳成独立的一绺,有人称其为“三把头”或“凤阳头”。并曾以此称屯堡人为“凤头苗”。然而,他们的语言却又是带着浓重江南口音的汉语。仅凭这点就已经完全推翻了“凤头苗”的误解。
据屯堡人说,屯堡妇女的头饰和服饰在婚前和婚后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婚前,姑娘梳着独独的一条辫子,头上不包帕子,很清纯很俊俏。而衣服的上衣则是小袖的素色的长袍,并以布为腰带。
婚后,妇女头上挽着发髻,并用银做的细练簪绕髻一圈。包青色或白色的头帕。并且必须穿大袖长袍,前襟点缀着花边,腰带改用丝绸腰带,后面打着结。江南的丝绸工艺在屯堡妇女的丝绸腰带上得到了较为突出的体现。这条丝绸腰带是屯堡妇女最庄重,最昂贵的装饰品,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地触摸。结婚的时候,新娘子还要剪眉,扯脸,也就是将脸部的汗毛和前额的毛发一齐剪掉,并把眉毛剃成细柳状。
屯堡妇女的服装颜色主要以蓝、绿、藏青、藕荷色为主,却绝少有红色的。只有在结婚的时候,新娘才穿一次鲜红的嫁衣,而这红嫁衣的风采也就成了屯堡妇女一生种记忆深处的经典风景,那是她们一生种的幸福极致。
2. 安顺苗族民族服饰
苗族妇女多以染麻或假发与头发互参揉在一起,盘髻于头顶。服饰多以麻、棉织成,或以丝绸裁定。 苗族服饰反映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苗族支系与支系、县与县,寨与寨之间在服饰上都有严格区别,故苗族服饰亦呈现出多样化。裙有长裙、短裙、花裙、青裙、蓝裙、黑裙、筒裙、褶裙,衣有和服式,旗帜式等。
3..布依族妇女民族服饰
布依族妇女几乎都是纺织和刺绣的能手。一个刚进入成熟期的女孩,在母亲的指点下,从种棉(有的地方 种麻)、纺线、织布到染布、缝衣,几乎很快就可成为这方面的能手。至于刺绣,更是布依族妇女擅长的传统工艺。妇女们常把自己精致的刺绣品(包括衣襟、袖口、花边、绣花鞋、帐沿、枕套、围腰、在背带等)作为士种珍贵曲礼物或美好的象征。而在这些刺绣品中,妇女们对衣背花(即用于背小孩用的背带布)极为珍视,因为这种衣背花的刺绣,特别讲究针法和花纹图案的对称和工整。一幅衣背花往往要在熟练刺绣能手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反复实践才能完成,而且常常是在谈恋爱时就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纯挚的感情,绣织在这些精美的图案上面。布依族喜欢青、蓝、白三种颜色的衣裤(裙)。青年男子爱包有条纹和青色的头帕,穿对襟短衣,着长裤(筒裤);妇女仍保持明清时代大襟短衣百褶长裙的特点,短衣领口、衣袖皆用织锦和蜡染各色图案镶制,长裙则为白底蓝色蜡染花布缝制。着长裤者,裤脚镶有蜡染刺绣花边。少女或以自纺长花帕镶假辫髻首,或以方锦帕蒙髻,上绣花鸟鱼虫。女子衣裙多绘有几何纹或花鸟鱼虫蜡染图案,围腰绣有花草,朴实无华,典雅大方。佩银铜质耳环,戴银发簪铜手镯银项圈。所需布料大都为自种自织自染之土布,五色俱全。
教学活动4
1.安顺的民族节日
安顺少数民族一年中有许多节日,除过大年(春节)、端阳、中秋基本与汉族相同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均指夏历)、赶表等富于本民族特色的节日。
赶表 布依语叫“浪冒浪哨”。是安顺布依族青年男女寻觅配偶,交流感情的一种社交活动。“赶表”多选择在喜事和农闲赶场天进行。赶表时,男女青年可以通过对歌,吹木叶和勒尤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遇父母长辈、亲戚必须躲开,否则,就被认为不礼貌。如果青年男女双方都觉得有必要进一步交往,就请熟悉女青年姑娘去预约好下次赶表的时间和地点,如果姑娘不同意,可婉言谢绝。赶表歌有“情歌”、“苦 歌”、“逃婚歌”、“告状歌”之分,歌词有九言、七言、五言、四言。
跳花节 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跳花”一词仍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思不尽相同,苗语称跳花为“欧道”,意为“赶坡”。跳花日期全都在农历正月间举行。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如是未
找到对象女子可请兄弟代替,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男子吹笙舞蹈,女子摇铃执帕 起舞附合,围绕花树翩翩起舞。有爬花杆比赛,有比射弩、比针线手艺,有武术表演、倒牛、斗牛等文体活
动。
每个花坡跳花日期为三天。第一天栽花树,苗家人遥见花树而作准备,次日清晨空寨前往;第三日,跳花结束,客人就近处苗寨食宿,饮酒吹笙弄弦欢乐,通霄达旦。花树由寨老送至长期不生育者家中,不生育者见之大喜,宴请宾客。男女青年借此择偶,老人吹笙奏笛,以庆丰年。如今跳花节已成各族人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届时,安顺城内,邻近各寨蜂拥而至。
三月三 “三月三”则是男女青年唱歌对调,在这一天人们都喜欢到江边、河旁、山坡上听青年们唱山歌观看各种民族歌舞。有些人家还要为孩子染各色糯米饭分送到河边和村寨旁,有的则用小花布袋装上鸡蛋和各类食品,供玩赏和参加比赛活动的青少年食用。布依族青年男女则要在这三天中,举行规模盛大的游山、对歌、交友活动。方圆好几十公里的各族青年届时也来到,参加和观赏这一传统的赛歌对调的群众活动。有些歌手可在这样的场合下大显身手,凭着即兴作诗吟唱的天才,能和对手连续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长的时间。也有许多男女青通过这种活动建立爱情或许订终身。
“六月六”是布依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布依族群众便要集于一起,穿密林,绕花间,乘游船,吹木叶,唱山歌,尽情欢度佳节。男女借机向意中人表达爱慕之情。
“六月六”的缘起,有这么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布依族姑娘绣了一幅花开锦绣、香飘长天的青山秀水图。魔王见此宝图,顿起贼心,前来抢夺。姑娘和众乡亲苦战七天七夜,终因力量悬殊,六月初六这天,眼看宝图就要落入魔王手中,姑娘急中生智,将图抛向空中,宝图即化为花溪的青山秀水,魔王被气死化为一堆乱石,沉入花溪河底。此后,为了纪念这位造就花溪秀美山川的布依姑娘,每年六月初六,人们汇集于花溪河畔,载歌载舞,以表敬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名扬省内外的“六月六”歌节。
吃新节:是仡佬族、苗族和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尤以仡佬族为盛。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先由一寨老带领童男童女到附近田间地角进行采新,摘些成熟的谷物瓜果,挂放古树下,然后用整鸡、猪头、羊头、九串猪肉和二十四碗饭祭祀祖先和神灵。族人按辈份尊幼排列,跪拜祖先。祭毕,寨老则用筛盛鸡、肉、酒,将栓有红辣椒和青蒜的竹竿插在田间地头,以示送祖。吃新节活动多姿多彩,包括放土炮、鞭炮,喝咂酒、演傩戏、打铜鼓、唱山歌、耍武术等,节日这天,仡佬人还要举行放生活动。仡佬族吃新节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端午游百病:端午节是全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安顺除吃粽子,佩香囊,家家户户洒扫庭除,掛菖蒲、艾条于门首外,游百病是具有代表性的又一民俗活动。端午这天,人们走出家门,父母都要带上小孩去“游百病”,或郊游或爬山或逛街,意在把一年可能染上的疾病全部抛掉,让百病远离自己的身体。这一天,百草都是药,安顺城周边乡镇村寨的农民会把从山上採来的各种草药带到城里,供人们逛街时购买,无论城乡,端午採药购药均成习俗,人们将适合自己与家人需要的草药带回,以治病防病。过去销售草药的地摊能从城区小十字摆到西门顶,现在主要集中在市西路一带。安顺城街头弥漫着透人心肺的药材清香,久久不散。
2.安顺少数民族体育
“抵杠”是布依族的一个民间体育项目,流行于安顺市一带。相传清朝末年,布依族首领柏登扬为了族人能更好适应艰辛的生存环境,增强族人的体质,便在黄腊一带开展赛马、抱石、射箭、抵杠等一系列体育活动,“抵杠”项目从此沿袭至今。
“抵杠”主要讲究巧劲和桩功,锻炼人的臂力、腕力、腰劲。比赛要求双方选手各蹲在小圆内,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对方挑、摆、推、压出大小圆,就能获得满分。在当年,胜者是力的象征,是姑娘崇拜追求的偶像。
教学活动5 安顺“名吃”简介
01花江狗肉:贵州代表菜,全国狗肉知名品牌之一。将狗肉与筒子骨加入八角等调料,煮至皮软,冷却改刀待用,再将豆腐乳、木姜籽、辣椒、狗肉香等佐料制成蘸水。食用时将成片狗肉加汤煮沸,合蘸水食用。味浓郁而不腻、滋补。
02波波糖:贵州传统点心,贵州涉外旅游定点产品。以小麦作原料,经泡、榨汁、熬等诸多工序制成麦芽糖;再用麦芽糖熬制经反复搅拌,拉扯成薄片状,将芝麻花生仁舂碎,包入麦芽糖中冷却后即成。脆酥香甜,入口化渣。
03腊肉血豆腐:安顺代表菜。腊肉:新鲜猪肉改刀后,加盐、料酒、花椒等、冰糖腌渍。用松枝熏烤。血豆腐:将新鲜嫩豆腐捣碎,加猪血、调料拌匀用菜叶包制。用松枝熏烤。食用时将肉、豆腐切片,上笼蒸熟即可食用。腊肉透亮、熏香,血豆腐软香。
04旧州鸡辣子:安顺屯堡代表菜。用菜油将糍粑辣子炒熟。本地鸡治净改刀成块,加入姜、盐、猪肉、菜油,将鸡炒断生,下骨头汤,文火炖熟,将炒好糍粑辣子放入鸡里面炒匀,装入瓦罐即成。色红亮,冷吃、热吃、涮火锅皆可。
05荞凉粉:安顺传统小吃,用安顺欢喜岭凉粉,阿宝塘地下水制作而闻名。将荞米作原料,经打磨、煮沸、冷却而成,加入秘制红油辣椒、酥花生、酥黄豆,浇入豆腐乳汁、调料即可凉拌食用。红而不腻,微辣鲜香,消暑开味小吃。
06水晶凉粉:安顺传统消暑小吃。将木瓜籽装入布袋在清水中用力揉成浆,加石灰水,搅拌凝固。食用时,用匙解成小块,再加入秘制糖浆及花生仁、葵花仁、芝麻、果脯、白糖、冰块等,拌匀即可食用,晶莹夺目,冰凉爽口。
07油炸粑稀饭:安顺传统小吃。将包制好的油炸粑下油锅,炸制成金黄色,改刀成块,米面调成糊状,放入炸好的粑粑,撒上引子,炝入热油食用。酥脆软糯,油而不腻。
08冲冲糕:安顺传统小吃。大米磨成粉,装模具蒸熟成型;卜粉用开水调成糊,加入冲冲糕及芝麻仁、花生仁、核桃仁、葵花仁、瓜子仁、白糖、玫瑰糖等,拌匀即可食用。香甜松软,老少皆宜。
09油炸鸡蛋糕:安顺传统小吃。用大米、黄豆涨发后掺入米饭,磨成浆,装入模具至半,再加入调味肉馅,复装浆至满,炸成金黄色取出压破,淋上红油即食。形似蛋糕,外脆内软,味美色鲜。
10安顺裹卷:安顺传统小吃。卷粉皮改刀成方块,平放入盘中,抹上秘制辣椒酱,放入折耳根、芫荽、海带、豆芽、酸萝卜、花生、黄豆。两面对角包上即食。色泽白亮透明,辣香冰凉爽口。
11幺铺毛肚火锅:安顺名火锅。主料:毛肚、脊髓、黄喉、牛筋、牛脑、牛肉,放红汤锅底或清汤锅底涮食即可。红而不腻、辣香可口,佐酒下饭皆宜。
12安顺麻饼:安顺传统名点,安顺知名品牌。用面粉、饴糖、油、碱、苏打制成皮料,洗沙加冬瓜糖制成馅心。用皮料包馅心沾芝麻入烤盘,用土炉烘烤而成。色泽金黄、外酥内软。
13平坝全牛席:清真系列菜,婚丧嫁娶、节日喜庆宴席。牛干粑(炒)、牛皮、牛筋(凉拌)、牛肚(卤)、牛冲(红油味凉拌)、牛脑(蒸)、牛舌(扣蒸)、牛肉清炖萝卜,土豆烧牛肉,牛尾(红烧)。牛从头到尾,风味各异。
14布依鸡八块:布依迎客名菜。布依族待客时,将鸡头敬主客,表示尊重;其它部位敬众宾客,表示祝福;鸡腿主客各一支,表示平等友好。吃鸡头的客将脑髓完整取出向众人展示,表示尊重感谢。布依族宰鸡待客,将鸡头、脚、翅分成八块,摆盘整形,余下鸡汤与鸡块装入汤碗中,小红椒加调料制成蘸水食用。汤清香,肉鲜嫩。
15平坝清真鹅肉:平坝清真名菜。将鹅治净,加水、姜、葱煮熟后再加盐、花椒、味精调味捞出后改刀成片。食用时将肉片放入原鹅汤锅底涮食。汤鲜味美,鹅肉清香。
16安顺炒寡蛋:安顺屯堡独特菜肴,民间称其有治头疯之功效。鸭寡蛋(黄寡、儿寡)治净煮熟后,改刀成滚刀块,下油锅炸至酥干时捞出;锅内下入青椒、蒜、姜、西红柿煸炒下面酱,下寡蛋,装盘成菜。干香辣香,兼有臭豆腐浓香味。
17安顺一锅香:安顺屯堡传统菜,又名什锦杂烩火锅。白菜、青菜、粉丝放入锅中加汤调味打底;将炸好的山药、炒三丝、豆腐果对角摆在底料表面后,将糟辣肉片,辣子鸡摆四周,扣肘摆在中心,加温即可食用。荤素搭配,辣香、酱香、清香口味。
18凉拌折耳根:安顺传统家常菜。将折耳根脆嫩部份折成小段,洗净。用苦蒜、姜、葱、酱油、醋、糊辣面、味精进行凉拌,香辣脆嫩可口。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功能。
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由于安顺各民族特殊的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不同,安顺的民族民俗风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使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带有浓郁的地域气息。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效益,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掠夺也是残酷的,同时,我们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现代文化思潮、艺术样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许多也是以对我们本土文化生态的牺牲为代价的。物质生活虽然获得了富裕和满足,但精神生活愈来愈贫乏,似乎有些失落感。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我们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已失落的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以此构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桥梁。当然这就需要我们以文化树立中华民族的形象和自尊,留住民族文化的传统,留住我们文化的精神家园,留住民族民间那朴素的传承。
余韬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