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桥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1:58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3、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4、感受体味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说明技巧,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揣摩描写和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色彩,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用多媒体展示多幅桥的优美画面,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2、师问:看了图片后,给人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师引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桥之美》,去听听画家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 
3、(幻灯片显示)课题《桥之美》,(链接)“作者简介”,展示几幅代表作,介绍吴先生在绘画界的地位。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
(1)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独到的魅力,“桥之美”到底美在哪里?请画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2)为了说明桥的美,作者主要举了哪几个例子?
  第四自然段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在各自什么环境中起了什么作用? 
(结合幻灯片和链接,师生重点研讨这个部分) 
讨论明确: 
桥名 环境 作用 
乌镇石桥 秘密的苇丛 透一口舒畅的气 
江南石桥 细柳拂丝 令画家销魂 
卧波长虹 湖水苍茫 打破单调的满足 
风 雨 桥 飞瀑流泉 可以驻足欣赏 
第五自然段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在环境中起什么作用?(同学们课后结合课文研读分析) 
    桥名 环境 作用 
《清明上河图》虹桥 往返行人,各样船只 重叠、交错 
庄稼地里的小桥 倒影被浮萍杂草刺破 给无声的田野增添热闹 
高山峡谷间的索桥 山岩、树丛、急流 连接了险峻,也孕育了生命 
第六自然段还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也与环境构成了绘画美么? 
    讨论后明确: 
① 南京长江大桥 
② 钱塘江大桥 
③ 成昆路上的桥 
      举这几座桥时从反面说明桥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 
(3)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3、赏析桥“美”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自由朗读。 
(2)、用优美的语言与同桌互相描绘一下自己选择的这一幅画面。 
(3)、全班交流。
4、揣摩语言,体味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
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 
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三、比较阅读
本文与《中国石拱桥》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要求模仿第四段的写法把它表述出来。
学生欣赏画面,并口头描述。
五、课堂小结:本文的作者虽然是一位画家,虽然他自己说,“作为一个画家,写作并不是为了发表,而是把一些想法或欲望记录下来”,但我们还是能看出作者行文的条理和逻辑的。( 多媒体出示课文结构示意图)
 六、作业: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由来。 
2、收集有关桥的故事和传说。 





 

程丽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