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1:59阅读:
字号:|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解释。
2.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征,体会科学小品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
3.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重点: 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难点: 对奇怪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 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用玻璃杯装满水,中间放一根筷子。请学生解释筷子弯曲现象,用物理知识来阐明其中的道理。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介绍了哪些现象,能否作出正确解释呢?
板书课题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提出“四到”读书法(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请学生上黑板注音,让学生纠正。
强调辨析与积累。
竺可桢(zhú  zhēn)  唐僧 sēng )  佛教( fó)   戳穿( chuō )  干燥 (zào )
海市蜃楼( shèn ) 不胜其苦( shèng 能承受)   可望不可即( 靠近、接近)(明朝刘基“白云上青天,可望不可即”同义:望尘莫及 )描写沙漠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三、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思考:1.古代的人说沙漠是怎样可怕?(法显说有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玄奘说沙永远流动,人多迷路。)
2. 课文具体介绍哪些奇怪的现象?各是什么样的?是怎样做科学解释的? 
(小组讨论,对照图片,板书相关内容)
            魔鬼的海→温度下高上低
                                  】温差 光线折射      科
海市蜃楼→    下低上高                  】 学




鸣沙   →               温度 外力  摩擦   
(小结出事理说明文是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进行说明的)
小结,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解释。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思考: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多媒体展示前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讨论)
1.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只走兽(野兽)。 
“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既准确又有变化。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
连“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都不可能,还谈什么“汽车飞机来支援”,所以用“更”恰当些。“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的疑问。句中用“当然”,既准确自然,又口语化。 
  3.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揭露) 
“幻术”与“魔术”同义,但前面的定语是“魔鬼”,用“幻术”读起来上口,有韵味。“戳穿”与“揭露”义近,但“幻术”是假的,所以用“戳穿”显得更准确、更有力。
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找出其它的词语加以辨析。 
  4.“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一句能否省略,为什么?(不能,因为删去就缺乏了语言的严密性及说明的准确性)
    5.“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打比方  生动形象)
科学小品    语言准确严密  生动形象
小结,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2.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征,体会科学小品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
五、质疑探究,发散思维
1.学生质疑,让学生去讨论解释。
2.补充沙漠里的其它奇怪现象:碎石圈(沙漠中的大石头经过很长时间的热胀冷缩后形成很整齐的形状,好象人工排列似的)、能“报时”的澳大利亚怪石(每天很有规律的改变颜色来告诉人们时间的流逝,早晨,棕色,中午,灰蓝色,傍晚为红色。形象也跟着变化。)
小结,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3.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六、小结反馈,布置作业
说明文要重点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并要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作业:1.网上搜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并用科学的道理进行解释。
2.将本文和自读课本中《向沙漠进军》进行比较阅读,看写法上有何不同?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应明白在心,可用多种方式、不同时段呈现,不一定全部要在课前写在黑板上,也没有必要非要写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规定三条,可直接以1.2.3条写出,但一定要有所侧重;导入务求紧贴文本,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意在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通过字词、诗句的积累和“四到”读书方法指导、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本课教学重点的定位,没有放在繁琐的奇怪现象描述和形成原因的分析上,而是侧重在科学小品准确、生动语言的品味上;能精心设计板书内容,力求科学、条理、醒目,提纲挈领,发人深思;多媒体使用一定要注意“度”,绝不可滥用,应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特点;“质疑”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同时也能体现“我的课堂我作主”的教学理念;提倡“脱稿式”课堂教学,上课时只看一本教科书,尽量不看教案,更不能看教师备课手册。但本课在说明方法的分析上还不到位,质疑的空间太小。
(江苏省灌云县教育局教研室        卞绍月)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