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崂山道士(语文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29阅读:
字号:|
 29 劳山道士
教案设计  张小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及其著作。
掌握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意义。
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
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要求
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正课
1.检查预习
重点字的读音
行(hang)   笈(ji )   观(guan)   稽(qi)   重(chong)
樵(qiao)   赉(lai)   给(ji)     盎(ang)  挹(yi)
箸(zhu)    霓裳(ni chang)  饯(jian)杳(yao)  谙(an) 
汝(ru)    诩(xu)   逡巡(qun xun)   踣(bo)
2.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⑴叩而语(叩:恭敬的问)               ⑵阴有归志(阴:私下里,暗地里)
⑶乃尔寂饮(乃:却)(尔:如此)        ⑷其声清越(清越:清澈高扬)
⑸烈如萧管(烈:响亮)                 ⑹其饯我于月宫可乎(其:表希望)
⑺今阅两三月(阅:经历,经过)         ⑻示谙此苦(谙:熟悉)
⑼我固谓不能作苦(固:本来)           ⑽归家洁特(特:遵守戒律)
⑾俄顷,月明辉(顷:很快)             ⑿乃于案上取壶酒(于:从)
⒀且嘱尽醉(且:并且)                 ⒁壶酒何能遍给(何:怎么)
⒂已而歌曰(已:过了一会儿)           ⒃何术之求(何:什么)
⒄须眉毕见(见:通“现”,显现)        ⒅门人然独来(然:通“燃”,点燃)
⒆请师之(师:拜……为师)
3.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端(第一自然段):王生慕道,求师学法。
发展(二~四自然段):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结局(第五自然段):王生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4.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文章最后一段写王生演法失灵,极为精彩。这样的结果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全班交流。
【点拨】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①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那些不劳而获、不学无术的人,其结果必然空无喜一场、自取其辱。
②具有一种隐喻意义。做任何事都应不畏艰辛,一步一个脚印,梦想不付出艰辛,不劳而获,一步登天,最终只能处处碰壁,头破血流。
6.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内讨论交流,并将讨论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点拨】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某种成就;梦想不劳而获,一味投机取巧,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到处碰壁。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400~500字的议论文。
六.教学反思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