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最后一课(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36阅读:
字号:|
 教案课题:最后一课(都德)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小说的要素,学习语言、动作、和心理描
              写。
学习重点:目标2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爱国主义是一种实实在在信念,决不是、也不应该是挂在口头的虚无缥缈的可有可无的招牌。在一所小学校,在一个普通老师、一班尚不懂事的小学生和一群镇上的人心上,在一堂平时并不起眼法语课上,谱写的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颂歌,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阅读主场
    (一)提出问题:
    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有哪些爱国表现?(分两个组分别从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身上寻找具有爱国主义的表现,再围绕体现在他们身上的爱国主义表现。安排第一次课堂发言。)
    (二)提出问题:
    小弗朗斯和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怎么表现出来的?(提供小说故事情节结构,让学生按顺序研究。依据得出的结论,安排第二次课堂发言。)


    开端(1-6段)着重提示:
    这部分刻画小弗朗士的幼稚、贪玩、不爱学习、不懂事,可还能管住自己的特点,是为了让这时小弗朗士的思想性格和后来小弗朗士的思想性格的彻底转变,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发展(7-23段)着重提示:
    第1层(7-10段)采用两个对照手法从四个方面(气氛、学生、老师、后排座凳)。
    叙写上课前教室里的似乎寻常,主要是为了烘托“最后一课”越来越浓、越来越强烈的庄严、悲愤的气氛,突出“最后一课”在学生、老师、镇上的人心中引起的强烈振动和他们对这“最后一课”的无比珍惜。
    第2层(11-16段)正面揭示“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主题——
    普鲁士占领者强迫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学校教德语,极大地伤害了法兰西人民的民族感情,促使小弗朗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第3层(17-23段)描写“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从自悔到自尊的升华。
    韩麦尔先生的话——使小弗朗斯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他的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升华。
    韩麦尔先生的神态——自责、痛苦心境,对韩麦尔先生的理解和同情是小弗朗斯变得懂事、成熟。
     高潮和结局(24-29段)着重提示:
    “钟声”(意味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从此阿尔萨斯学校将和法语告别),“号声”(暗示德语将代替法语),引起他脸色“惨白”(内心无比悲痛);“法兰西万岁”把故事推向高潮,倾注了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
     (三)提出问题:
    小说结尾韩麦尔先生为什么“使出全身力气”写粉笔字?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竟至于“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用这样的动作描写结尾有什么好处?(安排第三次课堂发言。)
    这一动作里倾注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
    这是因为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这样结尾,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这些动作中,包含着韩麦尔先生内心深处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巨大痛苦,包含了这位爱国者对自己民族的无比热爱和对民族语言的深刻眷恋。这些动作描写再现了人物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多重感情的交织。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给了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
    (四)提出问题
    作者刻画小弗朗士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安排第四次课堂发言。)
    心理描写。(学生能举例说明即行)
三、阅读尾声
    (一)师生合作研究“探究·练习二、三”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词句积累(抄在积累本上)。
     宛转    挟着   诧异   祈祷   惨白    哽住  
    (四)课堂背诵“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你们走吧”。
    (五)布置作业。
    向家长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小说结尾写道:“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韩麦尔先生后来怎么样了?小弗朗士他们走了吗?请展开想象,在小说结尾后续写一段文字。 

周智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