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41阅读:
字号:小|大
《端午的鸭蛋》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 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3、 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
【教学设想】
1、 一课时教学
2、 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勾画出不理解的语句,提出疑惑。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非常不错,大家懂得还真多。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略)
今天我们不说屈原也不谈龙舟,就来看鸭蛋。一只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看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我们就会知道他是如何把玩鸭蛋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简单吧!这就是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1家乡的端午哪些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呢?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2、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品读2、3两段。
小组合作,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如: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②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
③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④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⑤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⑥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⑦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
那么,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如: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勤劳能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
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
⑤“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
3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4、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5、写“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吧。因而
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你认为有趣在哪儿呢?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如:“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小结:《端午的鸭蛋》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彩。
童年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包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生活的状态就如“吃鸭蛋”,只要用心去品位,再苦也是甜。
三、关注社会,体验生活
仅仅是端午风俗中一种吃鸭蛋,以让人能感受到乐趣,那么有各种风俗构成的端午节加起来可是一种厚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同学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回忆一下过去,你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在韩国,也过端午。“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学生交流后,来看看网友们的评论:
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
同学们都沉默了,现在大家也拿起手中的笔当作键盘,用我们的纸当显示屏,充当一回网友,也来发表一下建议和看法,好吗?
学生写,学生交流。
小结:虽然各地的端午习俗有别,但端午都是必须过的,无论各地的风俗怎样,每一种风俗都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和传承,都表达着对先民智慧,思想或精神的追思,作者想起端午,就感到快乐,感到生活的美。 看看我们自己,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
幸好,从2008年开始 ,我国的法定假日已作调整。(调整草案展示)
新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
黄金周:“五一”黄金周法定假日从过去的3天变为1天;“十一”黄金周法定假日保持不变;春节黄金周放假日期提前至除夕。
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各放一天。
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其实,无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每个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烙印。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民族没有热情;如果,我们一味的匆忙、冷漠、麻木地活着,终有一天,我们的烙印会淡去,直至消失不见,那时的我们,“根”在何处呢?不要等到像韩国那样把我们的端午节申请成了他们的文化遗产时,再去叹惋自己传统的流逝。热爱中国,就应该传承中华文化,不要让几千年的传统在我们手中失传。最后想以这样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最后,我要送大家一句话:
中华文化传承,承传民族精魂。
四、课外实践
1、采访身边的老人、长辈,调查本地端午的有关民俗活动。
2、搜集有关描写端午的文学作品、诗歌、民谣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仔细去品味这些蕴涵乡土气息的文字。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 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3、 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
【教学设想】
1、 一课时教学
2、 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勾画出不理解的语句,提出疑惑。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非常不错,大家懂得还真多。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略)
今天我们不说屈原也不谈龙舟,就来看鸭蛋。一只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看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我们就会知道他是如何把玩鸭蛋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简单吧!这就是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1家乡的端午哪些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呢?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2、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品读2、3两段。
小组合作,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如: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②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
③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④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⑤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⑥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⑦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
那么,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如: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勤劳能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
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
⑤“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
3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4、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5、写“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吧。因而
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你认为有趣在哪儿呢?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如:“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小结:《端午的鸭蛋》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彩。
童年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包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生活的状态就如“吃鸭蛋”,只要用心去品位,再苦也是甜。
三、关注社会,体验生活
仅仅是端午风俗中一种吃鸭蛋,以让人能感受到乐趣,那么有各种风俗构成的端午节加起来可是一种厚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同学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回忆一下过去,你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在韩国,也过端午。“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学生交流后,来看看网友们的评论:
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
同学们都沉默了,现在大家也拿起手中的笔当作键盘,用我们的纸当显示屏,充当一回网友,也来发表一下建议和看法,好吗?
学生写,学生交流。
小结:虽然各地的端午习俗有别,但端午都是必须过的,无论各地的风俗怎样,每一种风俗都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和传承,都表达着对先民智慧,思想或精神的追思,作者想起端午,就感到快乐,感到生活的美。 看看我们自己,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
幸好,从2008年开始 ,我国的法定假日已作调整。(调整草案展示)
新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
黄金周:“五一”黄金周法定假日从过去的3天变为1天;“十一”黄金周法定假日保持不变;春节黄金周放假日期提前至除夕。
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各放一天。
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其实,无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每个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烙印。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民族没有热情;如果,我们一味的匆忙、冷漠、麻木地活着,终有一天,我们的烙印会淡去,直至消失不见,那时的我们,“根”在何处呢?不要等到像韩国那样把我们的端午节申请成了他们的文化遗产时,再去叹惋自己传统的流逝。热爱中国,就应该传承中华文化,不要让几千年的传统在我们手中失传。最后想以这样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最后,我要送大家一句话:
中华文化传承,承传民族精魂。
四、课外实践
1、采访身边的老人、长辈,调查本地端午的有关民俗活动。
2、搜集有关描写端午的文学作品、诗歌、民谣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仔细去品味这些蕴涵乡土气息的文字。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