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5课《七根火柴》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54阅读:
字号:小|大
15 七根火柴
【教学构想】
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学习《七根火柴》主要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语文课文的平等对话,进而让学生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感受、质疑、讨论、感动等等)和教师的“教”(引导、求疑、交流、争鸣、释疑、归纳等等),这两条线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
如:“整体感知,捕捉精妙之处”的环节,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自由阅读并提出问题。进行探究:你认为课文的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质疑问难,深入理解”的环节,安排了各个小组讨论探究,分别从多个方面品出了课文的精妙之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整合,理出关键的问题,组织小组探究明确。在阅读过程中讨论,在讨论中阅读,既可以解决一些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设计】 .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以及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明确本文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和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3.学习红军战士无限忠于革命事业、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的崇高思想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以小见大以及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明确本文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和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革命英雄主义的不朽价值。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
近期,随着“狼牙山五壮士”最后幸存者葛振林与世长辞,这个英雄的故事在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但是歌颂红军长征故事的名篇《七根火柴》仍保留在八年级语文教材中,你认为本课有留在教材中的必要吗?反映革命英雄主义题材的作品还有必要学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学习《七根火柴》。
二、整体感知,捕捉精妙之处
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自由阅读全文,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出自己欣赏的地方,并提出阅读中产生的问题。组织四人一组合作探究:你认为课文的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教师创设宽松自由的民主气氛,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互动交流,整合信息。
1.对眼睛的精描细绘:
对无名战士眼睛的描写共有八处:①卢进勇初见他时,见他“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这儿对他眼睛的描写,显出他伤势之重,病情之危,努力地闭着眼睛是他默默而痛苦地与死神抗争,想延续生命,完成他想嘱托的一件事。②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他“吃力地张开眼睛,挣扎一下,似乎想坐起来……”这儿对他张开眼睛的细节描写,反映他渴盼见到自己同志的急切心情。③当他见到卢进勇把那点青稞面送到他嘴边并亲切地劝他吃下时,他“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这儿写眼睛用了“失神”与“呆滞”两个形容词,一则显出他确已心力交瘁,另外,从眼神中反映他因卢进勇误解了他的意思而惆怅。④当无名战士听到卢进勇要搀着他往前走时,“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作者自己说明,“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⑤“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这儿“忽然睁开了眼”是显得他心情的急切,急于向卢进勇交托他凭意志维持这最后一口气保存的七根火柴。⑥在他花了极大力气,小声数完七根火柴以后, “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他这一眼,是无声的语言,意思好像在问:“你看清了吗?你明白了吗?”⑦当他看到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表示“看明白了”时,他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了,.“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这是他在将珍贵的遗物托交给一位可以信赖的同志时欣慰感的流露,重托已嘱,心愿已了,火柴不会因自己的牺牲而受损失,它可以给红军战士带去光明与温暖,自己就此死去也无所牵挂与不安了。⑧最后他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这热切的眼神中寄予着他由衷的信赖、无限的感激和殷切的嘱托。
2.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
①以小见大的写法。
火柴虽小,人们也习以为常,但作者却赋予它深刻的意义,从而表现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崇高品质,这就是以小见大。小说中有六处写到火。“要是有堆火烤” “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
“像一簇火焰在跳” “一个通红的火堆” “一簇簇的篝火” “熊熊的野火”。前四点写想象中的“火”,后两点写真实的“火”,使“火”的意义逐步扩大:由个人到战友再到部队。这就启示我们:这“火”由火柴点燃,火柴的意义和价值非同寻常,它是无名战士那颗赤诚的心,“火”就是革命事业的象征。
②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既是情节发展的组成部分,也起到了烘托作用。第一部分中第2自然段是客观描写,第3自然段通过卢进勇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草地气候变化异常、遍地潮湿的特点,烘托出卢进勇处境恶劣和他的苦恼、焦急与盼火的内心活动,烘托出火和火柴的无比珍贵。结尾写篝火,烘托出红军战士的欢乐情绪,烘托出部队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说明火柴的巨大作用,赞颂了无名战士的革命品质。
③紧扣七根火柴这条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
“七根火柴”是全文的线索,围绕“火”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突出了火柴的价值和作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卢进勇需要 无名战士 无名战士 点燃篝火 卢进勇
有堆火烤 需火堆 托付火柴 用上火柴 交火柴
由此看出本文构思上的特点:火柴这条线索由隐而明,前两次突出对火、对火柴的渴求,第三次出现火柴,体现火柴引出的人物崇高内心世界,后两次强调火柴的价值与作用。
3.贴切生动的比喻句:
明确:主要的比喻句有三处:
①“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揭示了无名战士崇高的精神世界,那跳动的火焰使人仿佛看到了无名战士那一颗跳动的红心。
②“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形象地体现了无名战士对火柴的珍惜。这一动作凝聚着无名战士牺牲前为革命事业贡献最后一点力量的心愿。
③“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支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队伍前进的方向。”——形象地表明无名战士临死前仍不忘红军前进的方向,体现他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细读开头、结尾两部分的烘托描写。这种烘托写法比一般比喻突出得多。
第二课时
三、质疑问难,深人理解
各个小组讨论探究很有成效,分别从多个方面品出了课文的精妙之处,那么,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疑问?请讲出来大家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整合,理出关键的问题,组织小组探究明确。在阅读过程中讨论,在讨论中阅读,读读议议,议议读读,既可以解决一些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合作精神。)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明确:小说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
本文的题目是“七根火柴”,这七根火柴来自无名战士。无名战士献出七根火柴,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献出的火柴在长征途中的暗夜里终于点燃了一簇簇篝火。这一过程虽然是通过卢进勇的活动展开的,但小说着力表现的人物还是无名战士。
2.既然无名战士是主人公,为什么作者连个名字都没给他写上? 其实作者完全可以很自然地交代这位战士的姓名,因为当他在曙光中揭开党证,党证中定然会清楚地出现这位战士的姓名。作者有意不写这位战士的名字,正是他匠心独运之处。庄子曾有“大象无形”之说。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无数的革命战士为了党的事业,为了集体,为了战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业绩光照千秋,可是他们的名字却鲜为人知。无名战士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的代表,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典型,有名固可忆,无名亦光辉。
3.如果说无名战士是小说主人公的话,那么为什么作者用了许多笔墨去写卢进勇?
明确:卢进勇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对他的描写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①卢进勇的所见,使读者历历在目、身临其境;他的所闻,使读者觉得无名战士衰竭的生命与顽强的意志之间的反差是那样巨大;他的所感、所想,时时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和感情的波澜。这样,小说的真实性、艺术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②第一部分明写卢进勇,暗写无名战士;第二部分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交替描写;第三部分再明写卢进勇,暗写无名战士。卢进勇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无名战士的形象饱满而丰富,放射出灿烂的光彩。
③卢进勇是红军部队中的普通一兵,他同无名战士一样,是千万红军战士中的一员。他对战士充满阶级爱、同志情,他对火的渴求同样表现在无名战士身上,他对战友的救助也出于牺牲自己为战友的崇高思想。因此,这就明确地启示我们:无名战士之所以用生命保存七根火柴,正是以阶级情谊和团结奋斗作为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的。
4.描写篝火有什么作用?
篝火给战士带来了温暖,带来了谈笑,带来了煮热的野菜,带来了革命活力。这熊熊烈火正是从无名战士手中接过来,在无数战士的手中燃烧起来,冲破黑暗,放出了光明,必将带来革命的最后胜利。这也是烘托描写,它充分揭示了无名战士献火柴的深刻意义。
5.卢进勇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为什么以异样的声调数着:一、二、三、四……?
明确:表达了对无名战士的深切怀念,也表示了革命战士的决心:一定要接过革命火种,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
6.小说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例如结尾部分写了战士们在篝火中烤衣服、煮野菜的情景。这表明无名战士保存下来的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小小的火柴为战友们带来了光、热和欢笑,为走出草地提供了保证。熊熊的火光,正象征着无名战士保存下来的革命火种,必将形成燎原之势。对草地环境的描写,突出了草地变幻莫测的“怪”气候以及沉浸在雨雾中的荒凉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反映红军草地行军的艰辛。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火柴就能得到温暖,吃到粮食,得以生存,这也就暗示了火柴具有特殊的价值。
7.贴切生动的比喻句:
主要的比喻句有三处,这在第一课时中已有详细的分析。
四、勾联实际,提升心智
整体朗读文章,整合对文章的内容分析,质疑问难等学习环节的感受和理解。主要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活跃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中的各种体验,组织小组讨论
1.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的故事,使你受到哪些启迪和教育?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事当前,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
是别人,是集体,是革命事业,也就是他人第一,革命第一,这样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心灵美丽的人。
②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党的事业。
③应该珍惜革命成果和先烈们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学习他们崇高的思想品质,继承他们的遗志。奋勇前进。
2.你认为以《七根火柴》为题好吗?大家能不能继续发挥创造性,根据你对本文内容的理解,给这篇课文重新拟定个标题呢?
明确:“火柴”前面加上“七根”这样的精确数字进行限定,给读者以非同寻常的感觉,因此而造成悬念。标题既揭示了小说的内容,又提供了故事情节设置与展开的线索。同时,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品质展现的依托。读完小说,“七根火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学情预设:可能会出现类似“点燃生命之火的火柴”、“烈士的遗物”|、“无声的回答”、“跳动的火焰”、“点点星火映人心”、“舍己为国的无名战士”、“普通而又不普通的火柴”、“永恒的火光,永恒的路标”等标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标题的妙处,但对学生的发言应给予肯定。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
3.无名战士为什么不先用一根火柴?是不是太傻?
有的同学会赞同无名战士用一根火柴,其理由是尊重个体生命,自我保护,更好地完成任务,应该提倡这种保存实力、保护生命的做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关于“生命”话题的讨论,这是对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和拓展,也是与学生的生活、现实社会、时代风貌相勾连。明确无名战士不傻,他舍不得用一根火柴,可见其是对党的无限忠心,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是对红军战士这个生命群体的最大尊重,他虽死犹生,他的生命之火永远大放异彩,实现了他人生的最大价值。我们就是要学习无名战士无限忠于革命事业,为集体、为尊重红军这个生命群体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的崇高思想品质,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爱他人的人。
(这个问题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同时也教会学生要怎样做人。从而更好地学习红军战士为了解放,为了光明,无怨无悔地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提升了学生的人格,发展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七根火柴》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时的故事,故事赞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战争年代大放异彩。那么和平时期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还需不需要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自己生命的革命英雄?
学情预想:有的学生会说不需要,因为过去战争时期打仗要死人,要有革命烈士,现在和平时期不需要烈士,不要献身,所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不需要再提倡了。
教师要注意引导,作者王愿坚创作的小说,其创作思想是明确的:“我们今天走着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新的时期,革命英雄主义仍然需要。只是这种需要应该转化形式了,只要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自己的都是革命英雄主义,过去战争时期有革命烈士,现在和平时期,有杨立伟,有桑兰,甚至还有刘翔。这些人都是为了国家奉献自己的典型。
(勾联了学生学习的思想和实际,体悟了作者的感受,提升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很好地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六、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革命英雄主义不朽的篇章
作者的写作技巧娴熟,巧妙的构思,高昂的主题,涤荡心灵的情节,感人至深的人物,严谨自然的结构,深刻精妙的遣词,丰富变化的描写等等。它确实是具有超时空的震撼读者心灵的巨大力量,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新的时期,革命英雄主义仍然需要,只是这种需要应转换形式了,只要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自己的都是革命英雄主义,时代的差距不能割断革命英雄主义的传承。因而,在本课的学习中,针对现在的中学生讲吃讲穿,对父母缺少感恩之心,又自私自利,设置了主人公无名战士能否先用一根火柴来保全生命的问题的讨论,进而,对生命主题进行了挖掘,明确无名战士的自我牺牲是为了珍惜和尊重更多人的生命,因而使他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升华。让学生明白在新时期更需要持之以恒地接受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革命英雄主义是我们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本课的学习勾联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升了他们的心智。
【教学构想】
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学习《七根火柴》主要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语文课文的平等对话,进而让学生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感受、质疑、讨论、感动等等)和教师的“教”(引导、求疑、交流、争鸣、释疑、归纳等等),这两条线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
如:“整体感知,捕捉精妙之处”的环节,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自由阅读并提出问题。进行探究:你认为课文的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质疑问难,深入理解”的环节,安排了各个小组讨论探究,分别从多个方面品出了课文的精妙之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整合,理出关键的问题,组织小组探究明确。在阅读过程中讨论,在讨论中阅读,既可以解决一些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设计】 .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以及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明确本文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和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3.学习红军战士无限忠于革命事业、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的崇高思想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以小见大以及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明确本文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和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革命英雄主义的不朽价值。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
近期,随着“狼牙山五壮士”最后幸存者葛振林与世长辞,这个英雄的故事在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但是歌颂红军长征故事的名篇《七根火柴》仍保留在八年级语文教材中,你认为本课有留在教材中的必要吗?反映革命英雄主义题材的作品还有必要学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学习《七根火柴》。
二、整体感知,捕捉精妙之处
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自由阅读全文,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出自己欣赏的地方,并提出阅读中产生的问题。组织四人一组合作探究:你认为课文的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教师创设宽松自由的民主气氛,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互动交流,整合信息。
1.对眼睛的精描细绘:
对无名战士眼睛的描写共有八处:①卢进勇初见他时,见他“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这儿对他眼睛的描写,显出他伤势之重,病情之危,努力地闭着眼睛是他默默而痛苦地与死神抗争,想延续生命,完成他想嘱托的一件事。②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他“吃力地张开眼睛,挣扎一下,似乎想坐起来……”这儿对他张开眼睛的细节描写,反映他渴盼见到自己同志的急切心情。③当他见到卢进勇把那点青稞面送到他嘴边并亲切地劝他吃下时,他“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这儿写眼睛用了“失神”与“呆滞”两个形容词,一则显出他确已心力交瘁,另外,从眼神中反映他因卢进勇误解了他的意思而惆怅。④当无名战士听到卢进勇要搀着他往前走时,“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作者自己说明,“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⑤“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这儿“忽然睁开了眼”是显得他心情的急切,急于向卢进勇交托他凭意志维持这最后一口气保存的七根火柴。⑥在他花了极大力气,小声数完七根火柴以后, “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他这一眼,是无声的语言,意思好像在问:“你看清了吗?你明白了吗?”⑦当他看到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表示“看明白了”时,他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了,.“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这是他在将珍贵的遗物托交给一位可以信赖的同志时欣慰感的流露,重托已嘱,心愿已了,火柴不会因自己的牺牲而受损失,它可以给红军战士带去光明与温暖,自己就此死去也无所牵挂与不安了。⑧最后他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这热切的眼神中寄予着他由衷的信赖、无限的感激和殷切的嘱托。
2.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
①以小见大的写法。
火柴虽小,人们也习以为常,但作者却赋予它深刻的意义,从而表现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崇高品质,这就是以小见大。小说中有六处写到火。“要是有堆火烤” “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
“像一簇火焰在跳” “一个通红的火堆” “一簇簇的篝火” “熊熊的野火”。前四点写想象中的“火”,后两点写真实的“火”,使“火”的意义逐步扩大:由个人到战友再到部队。这就启示我们:这“火”由火柴点燃,火柴的意义和价值非同寻常,它是无名战士那颗赤诚的心,“火”就是革命事业的象征。
②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既是情节发展的组成部分,也起到了烘托作用。第一部分中第2自然段是客观描写,第3自然段通过卢进勇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草地气候变化异常、遍地潮湿的特点,烘托出卢进勇处境恶劣和他的苦恼、焦急与盼火的内心活动,烘托出火和火柴的无比珍贵。结尾写篝火,烘托出红军战士的欢乐情绪,烘托出部队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说明火柴的巨大作用,赞颂了无名战士的革命品质。
③紧扣七根火柴这条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
“七根火柴”是全文的线索,围绕“火”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突出了火柴的价值和作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卢进勇需要 无名战士 无名战士 点燃篝火 卢进勇
有堆火烤 需火堆 托付火柴 用上火柴 交火柴
由此看出本文构思上的特点:火柴这条线索由隐而明,前两次突出对火、对火柴的渴求,第三次出现火柴,体现火柴引出的人物崇高内心世界,后两次强调火柴的价值与作用。
3.贴切生动的比喻句:
明确:主要的比喻句有三处:
①“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揭示了无名战士崇高的精神世界,那跳动的火焰使人仿佛看到了无名战士那一颗跳动的红心。
②“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形象地体现了无名战士对火柴的珍惜。这一动作凝聚着无名战士牺牲前为革命事业贡献最后一点力量的心愿。
③“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支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队伍前进的方向。”——形象地表明无名战士临死前仍不忘红军前进的方向,体现他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细读开头、结尾两部分的烘托描写。这种烘托写法比一般比喻突出得多。
第二课时
三、质疑问难,深人理解
各个小组讨论探究很有成效,分别从多个方面品出了课文的精妙之处,那么,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疑问?请讲出来大家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整合,理出关键的问题,组织小组探究明确。在阅读过程中讨论,在讨论中阅读,读读议议,议议读读,既可以解决一些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合作精神。)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明确:小说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
本文的题目是“七根火柴”,这七根火柴来自无名战士。无名战士献出七根火柴,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献出的火柴在长征途中的暗夜里终于点燃了一簇簇篝火。这一过程虽然是通过卢进勇的活动展开的,但小说着力表现的人物还是无名战士。
2.既然无名战士是主人公,为什么作者连个名字都没给他写上? 其实作者完全可以很自然地交代这位战士的姓名,因为当他在曙光中揭开党证,党证中定然会清楚地出现这位战士的姓名。作者有意不写这位战士的名字,正是他匠心独运之处。庄子曾有“大象无形”之说。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无数的革命战士为了党的事业,为了集体,为了战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业绩光照千秋,可是他们的名字却鲜为人知。无名战士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的代表,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典型,有名固可忆,无名亦光辉。
3.如果说无名战士是小说主人公的话,那么为什么作者用了许多笔墨去写卢进勇?
明确:卢进勇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对他的描写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①卢进勇的所见,使读者历历在目、身临其境;他的所闻,使读者觉得无名战士衰竭的生命与顽强的意志之间的反差是那样巨大;他的所感、所想,时时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和感情的波澜。这样,小说的真实性、艺术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②第一部分明写卢进勇,暗写无名战士;第二部分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交替描写;第三部分再明写卢进勇,暗写无名战士。卢进勇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无名战士的形象饱满而丰富,放射出灿烂的光彩。
③卢进勇是红军部队中的普通一兵,他同无名战士一样,是千万红军战士中的一员。他对战士充满阶级爱、同志情,他对火的渴求同样表现在无名战士身上,他对战友的救助也出于牺牲自己为战友的崇高思想。因此,这就明确地启示我们:无名战士之所以用生命保存七根火柴,正是以阶级情谊和团结奋斗作为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的。
4.描写篝火有什么作用?
篝火给战士带来了温暖,带来了谈笑,带来了煮热的野菜,带来了革命活力。这熊熊烈火正是从无名战士手中接过来,在无数战士的手中燃烧起来,冲破黑暗,放出了光明,必将带来革命的最后胜利。这也是烘托描写,它充分揭示了无名战士献火柴的深刻意义。
5.卢进勇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为什么以异样的声调数着:一、二、三、四……?
明确:表达了对无名战士的深切怀念,也表示了革命战士的决心:一定要接过革命火种,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
6.小说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例如结尾部分写了战士们在篝火中烤衣服、煮野菜的情景。这表明无名战士保存下来的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小小的火柴为战友们带来了光、热和欢笑,为走出草地提供了保证。熊熊的火光,正象征着无名战士保存下来的革命火种,必将形成燎原之势。对草地环境的描写,突出了草地变幻莫测的“怪”气候以及沉浸在雨雾中的荒凉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反映红军草地行军的艰辛。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火柴就能得到温暖,吃到粮食,得以生存,这也就暗示了火柴具有特殊的价值。
7.贴切生动的比喻句:
主要的比喻句有三处,这在第一课时中已有详细的分析。
四、勾联实际,提升心智
整体朗读文章,整合对文章的内容分析,质疑问难等学习环节的感受和理解。主要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活跃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中的各种体验,组织小组讨论
1.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的故事,使你受到哪些启迪和教育?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事当前,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
是别人,是集体,是革命事业,也就是他人第一,革命第一,这样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心灵美丽的人。
②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党的事业。
③应该珍惜革命成果和先烈们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学习他们崇高的思想品质,继承他们的遗志。奋勇前进。
2.你认为以《七根火柴》为题好吗?大家能不能继续发挥创造性,根据你对本文内容的理解,给这篇课文重新拟定个标题呢?
明确:“火柴”前面加上“七根”这样的精确数字进行限定,给读者以非同寻常的感觉,因此而造成悬念。标题既揭示了小说的内容,又提供了故事情节设置与展开的线索。同时,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品质展现的依托。读完小说,“七根火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学情预设:可能会出现类似“点燃生命之火的火柴”、“烈士的遗物”|、“无声的回答”、“跳动的火焰”、“点点星火映人心”、“舍己为国的无名战士”、“普通而又不普通的火柴”、“永恒的火光,永恒的路标”等标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标题的妙处,但对学生的发言应给予肯定。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
3.无名战士为什么不先用一根火柴?是不是太傻?
有的同学会赞同无名战士用一根火柴,其理由是尊重个体生命,自我保护,更好地完成任务,应该提倡这种保存实力、保护生命的做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关于“生命”话题的讨论,这是对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和拓展,也是与学生的生活、现实社会、时代风貌相勾连。明确无名战士不傻,他舍不得用一根火柴,可见其是对党的无限忠心,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是对红军战士这个生命群体的最大尊重,他虽死犹生,他的生命之火永远大放异彩,实现了他人生的最大价值。我们就是要学习无名战士无限忠于革命事业,为集体、为尊重红军这个生命群体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的崇高思想品质,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爱他人的人。
(这个问题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同时也教会学生要怎样做人。从而更好地学习红军战士为了解放,为了光明,无怨无悔地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提升了学生的人格,发展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七根火柴》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时的故事,故事赞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战争年代大放异彩。那么和平时期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还需不需要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自己生命的革命英雄?
学情预想:有的学生会说不需要,因为过去战争时期打仗要死人,要有革命烈士,现在和平时期不需要烈士,不要献身,所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不需要再提倡了。
教师要注意引导,作者王愿坚创作的小说,其创作思想是明确的:“我们今天走着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新的时期,革命英雄主义仍然需要。只是这种需要应该转化形式了,只要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自己的都是革命英雄主义,过去战争时期有革命烈士,现在和平时期,有杨立伟,有桑兰,甚至还有刘翔。这些人都是为了国家奉献自己的典型。
(勾联了学生学习的思想和实际,体悟了作者的感受,提升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很好地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六、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革命英雄主义不朽的篇章
作者的写作技巧娴熟,巧妙的构思,高昂的主题,涤荡心灵的情节,感人至深的人物,严谨自然的结构,深刻精妙的遣词,丰富变化的描写等等。它确实是具有超时空的震撼读者心灵的巨大力量,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新的时期,革命英雄主义仍然需要,只是这种需要应转换形式了,只要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自己的都是革命英雄主义,时代的差距不能割断革命英雄主义的传承。因而,在本课的学习中,针对现在的中学生讲吃讲穿,对父母缺少感恩之心,又自私自利,设置了主人公无名战士能否先用一根火柴来保全生命的问题的讨论,进而,对生命主题进行了挖掘,明确无名战士的自我牺牲是为了珍惜和尊重更多人的生命,因而使他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升华。让学生明白在新时期更需要持之以恒地接受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革命英雄主义是我们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本课的学习勾联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升了他们的心智。
相关文章:
|